分答卷土重来,知识共享平台应该如何盈利
金牌顾问发现,在消失21天后,“分答”发布图文消息称“即将返场”。
但是,分答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据36kr指出,在7月底更新的新版本中,分答上线了同题讨论功能,这一功能则完全撇开了原有知识付费的逻辑,采取讨论内容免费查看的模式。这一模式模糊了“大V”和普通用户的差别,二者的地位首次在产品中做到平等。
这种摇摆似乎让分答的处境愈发尴尬:对于真正希望拿到专业咨询的人来说,60秒的语音时间大大限制了能承载的信息量;对普通用户,一个语音版的微博真的有必要吗?
据了解,此前有自称是分答内部人士的人曾爆料,此次更新有可能将上线“悬赏”功能。在悬赏功能中,原本提问者向答主提问的模式变为答主自由选择问题,只要答主多劳,就会多得。
这一产品形态几乎可以看做是百度知道的语音版,虽然在专业性上有所妥协,但在坚持知识变现的同时,可能会为一般答主带来更为稳定的收入,用户粘性也会有所增加。
我们可以将分答的经历视为对知识付费的可能性与经验的探索,但试探的结果暂时无从得知。
一、Quora不着急赚钱
知识共享已经非常常见,知乎,分答以及之前的在行都属于这一类,国外也有Quora等。但对知识的付费尝试则显得少很多,即使是成立超过6年的Quora在套现这一问题上也显得格外谨慎。
2014年4月Quora获得了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Benchmark、Peter Thiel、YC等其他五位跟投的8000万美元C轮融资。
Quora团队表示,尽管Quora还有充足的资金,但这轮融资无疑是一个保险,支持Quora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长久运营。而Quora当时也表示将不会出售给Google或Facebook,但确实是有将来上市的计划。
C轮是一个检验创业公司商业模式的重要时机,但在它获得C轮融资时,Quora仍然没有盈利,而公司准备用新一轮的资金发展技术基础设施与招募更多人才。Quora将发展目标瞄准了维基百科(Wikipedia),他们也准备如维基百科版扩张到多种语言。
Quora表示创建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科技公司并不容易,它需要做得更大,更有特点,开发出独特适用于Quora用户的产品。其创始人D’Angelo表示,“我们对于变现很感兴趣,也很激动,但我们认为只有当我们做到更大时这件事才会变得更容易,而且更有效。公司现在看起来很大,但在我们看来还不够大。”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上也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而这是公司当前关注的重点。
一、稳中求进尝试商业化
Quora作为越来越多人的搜索入口,如果要想做广告,毫无疑问是有潜力的。
今年4月,Quora开始了其商业化的第一步。
Quora在今年年初称,它们每月已经有1亿的访问量,其中一半来自美国,还有15%来自印度,这似乎是其决定引入广告的一个理由。
产品经理Ryan Browne表示,“我们最初的广告只会在非常少的提问界面显示,而且只有在我们认为用户在阅读某一问题意味着会对广告感兴趣时才会显示。”他进一步表示,Quora会非常挑剔地选择广告,最初它选择了四家公司进入平台—Lever、Uber、Wealthfront和Sunrun,之后可能随着时间的推进会开放更多。
在引入广告业务之前,Quora已经引入了一些新功能。
1.推出Writing Sessions新版块
Quora推出的一个与专家交流互动的新板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名人等对引人注目的问题的独特见解。
用户可以有1~2天的时间准备问题,所有问题都会以赞的形式接受社区用户的投票,同时会适度移除灌水、玩笑、个人攻击等行为。
同一时间,Writing Session的作者,即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名人等可以了解、准备篇幅更长,更为详尽的回答,这些回答加上即兴的回答会出现在一小时的Writing Session版面上,之后这些问题和回答会整理到Quora问题版面永久存放。
参加过Writing Session的有现希拉里的竞选搭档Tim Kaine,Face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投资人Vinod Khosla,公益组织主席Cecile Richards等。例如任何一个在Quora上关注Facebook,社交网络,Lean In或女性主义的用户都会收到向Sheryl Sandberg提问的提醒。
2.现金奖赏“学识奖”
Quora推出新功能“学识奖”,可以为许多机构提供合法雇用咨询公司的途径。
企业可以为他们的问题发起悬赏,只要他们觉得问题回答得满意,甚至可以直接提供上千美金给回答者。
例如,Uber 的竞争企业可能会问:“Uber 最大的弱点在哪儿?”
饱受黑客之害的企业可能会悬赏这个问题:“一家 200 人的公司最适用的信息安全软件是什么?”
这确实刺激了一些专家教授或隐藏于林的民间高手重出江湖,给公众带来耳目一新或惊世骇俗的新观念。
悬赏问题也和Quora上的其他问题一样,对公众完全公开——不仅仅是悬赏提问者者可以看到。
Quora问题的排名系统——赞同和反对——仍然有用。
当悬赏者选出最佳答案并给予回答者褒奖时,回答者可以选择保留赏金或捐助慈善(目前可以选择捐助给Stand Up To Cancer和 GiveDirectly这两个组织)。
3.收购话题讨论平台Parlio
与Quora类似,Parlio的目标是传播知识。不过,Quora专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Parlio则希望推动公民讨论,让人们听到辩论双方的意见,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Parlio也提供了专门的问答栏目,让行业专家和公众人物去回答问题。这与Quora类似“AMA”的WritingSessions类似。
完成收购后,用户将无法在Parlio平台上发布内容。不过,所有已发布内容都将继续展示,并有可能被Quora重新发布。用户可以在未来30天内下载自己的内容。
Parlio 的团队可以帮Quora了解,关于用户不确定具体答案的问题,如何鼓励用户参与。如果能推动用户参与,那么将有助于延长用户使用Quora的时间,当Quora开始展示广告之后帮助该网站获得更多收入。Quora CEO Adam D’Angelo表示:“我们认为Parlio将推动与专家之间更好的对话,而Parlio也符合我们的使命,即分享全球的知识并推动知识的发展。”
许多人认为,Quora是一款面向极客的小众知识平台。不过,目前Quora 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已达到1亿。在成立7年之后,Quora即将通过广告获得收入。目前,Quora将拥有所需的人才,确保内容的新鲜感,而不至于变成尘封的百科全书。
三、LinkedIn进军视频问答
今年8月,职业社交媒体平台LinkedIn宣布进军视频领域,由该平台上的大V(Influencer)针对粉丝提出的问题制作长度不过30秒的视频。
LinkedIn的大V资格只能通过邀请方式获得,由500名拥有大量粉丝的LinkedIn用户组成,他们会定期在该网站发布内容。
根据LinkedIn发布的样本,这似乎是一个与Quora类似的问答服务,只不过采用了视频模式,内容涉及领导力、科技趋势、职业发展和行业趋势等。
LinkedIn的大V将会使用特制的Record应用制作视频,这款工具目前也只对这些大V开放。这些视频将会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中,一旦点击视频,便会启用黑色背景的全屏模式。
负责视频项目开发的LinkedIn产品经理Jasper Sherman-Presser表示,视频已经成为该网站的一个颇受欢迎的媒介,但目前仍然只以链接的形式体现。
Sherman-Presser表示,LinkedIn目前还不准备在视频中投放广告,也不准备收取任何费用。虽然目前还仅局限于大V用户,但今后可能面向更多用户开放。
四、互联网上的免费服务如何赚钱
免费服务要想获得盈利一般由以下几种模式:
1.免费增值模式(Freemium model)
提供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增值服务收费。大多数的SaaS(软件服务)产品都采用这一模式。
2.限期促销(Limited period promotion)
让用户免费试用产品一段时间,试用期限到后再收。例如,37 Signals的大多数产品都有30天的免费试用期,之后会收取费用。但要对试用期进行控制是一件困难的事。
3.定向广告模式(Targeted advertising model)
尽可能了解用户,然后推荐与其需求相关的广告。例如Facebook和Google。
4.赞助模式(Sponsorship model)
如果你的产品是直接为政府等重要机构提供服务的,你可以向他们寻求赞助。例如Khan机构就是由盖茨基金和Google资助成立的。
5.维基模式(Wikipedia model)
你可以从用户处获得捐赠。许多wordpress插件、开源工具以及维基百科都是这么做的。未来的报刊行业也可能靠这种方式获利。
6.吉列模式(Gillette model)
吉列亏本销售剃须刀,为的是从相关产品刀片的销售中获取更多利润。在互联网上也是一样,例如,你可以推出一款免费的在线文档编辑服务,然后对将在线文档导出到本地设备这一过程收费。
7.开源模式(Open Source Model)
提供免费产品,然后从产品的安装、维护和定制化服务中获利。大多开源软件都采用这种模式。
8.按使用量收费(Usage charge model)
与增值服务模式相类似,旨在提供免费版本的产品,仅当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超出限定额度时收费(但包括Dropbox在内的诸多存储设备在采用这一模式后曾出现用户流失)。
9.Zynga模式(Zynga model)
通过应用内购来销售产品,或是在游戏中植入产品推荐功能。
10.追加销售模式(Upsell/Cross-sell)
部分产品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再销售相关的高级产品获得收入。例如,如果你运营一个财经网站,你可以免费提供股市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分析报告和理财工具收费。
11.品牌效应模式(Build a brand)
通过免费产品建立品牌,然后借助品牌效应来销售其他的相关甚至非相关产品。
12.联盟营销(Affiliate marketing)
网站A为网站B设置广告按钮,然后从为网站B带来的销售额中获得报酬的一种广告系统。某些广告主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市场。
13.卖给Google(Sell it to Google)
为你的产品网罗一大批用户,吸引微软或Google这样重量级的买家。Freebase、Powerset等公司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迎来重生的。
14.让你的下一家公司成功
如果上述盈利模式都不成功,你依然可以经由运营一家成功的非盈利公司来建立个人品牌,为你的下一家公司吸引投资。
除非你所谈论的是纯粹利他主义性质的公司,否则没有什么是真的免费的。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不花钱,你就不再是消费者,而成为产品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