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近日,A股供销社概念股持续走高,资本市场和网络舆论都对供销合作社展开热议。供销社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社员为主体,负责城乡商贸流通。传统供销社的产品供给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日化用品;二是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供给其他地区。
上世纪80年代取消统购统销后,供销社系统农产品经营受到冲击。近年来,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供销社农产品经营逐步恢复,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但随着电商物流体系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农资调配的市场力量日趋发达,供销社这一时代产物在当下还能发挥哪些独特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甬军认为,重建供销社是为了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合作经济的功能。供销社承担着相当一部分资源调配的政治职能,更多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下振兴农村的手段。它与不同经济成份的网点,在地头田间纵向形成产业链、供应链,横向形成多种类型的农资生态链。
相比于发达的市场化电商物流体系,供销社系统以本地农资调配和资源整合能力见长,通常以供销社下属成立的公司企业为载体,拉伸本地农产品价值链,为农户提供技能、资金等支持,下沉田间市场更深,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服务。
据界面新闻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供销社以6.26万亿元的销售总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14.2%。销售总额除2019年下滑外,自2006年至2021年稳步增长8.5倍。
2021年,在被纳入统计的全国24个省份中,江苏、安徽、湖北省供销社销售总额居前。24省中有19省公布了2021年销售总额增速,广东省增长最高,实现了59.77%的增长。
从广东省湛江市发布的《“民声热线”关于供销社的二十个热点问题及解答》中,可一窥供销社在地方农业发展领域的作用与角色。
广东省各级供销社立足于广东省特色农资,以农产品龙头企业、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合作社等为载体开展农资经营,如广东省供销社的粮油业务,茂名市供销社的荔枝、龙眼业务,大埔供销社的金柚业务等。
粮油是广东省供销社的重点业务。2009年,广东省供销社成立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公司,联合对接各地供销社,着力拓展本省粮油经营业务,形成集粮食生产、仓储、加工、销售、电子商务于一体,储备与经营相结合的粮油全产业链服务,广东最大的粮油连锁经营服务企业。
截至2017年,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公司拥有粮食种植基地3000亩,实施订单农业5万亩;仓储物流基地5个,仓储能力20万吨,其中承担广州市区两级粮食储备7.6万吨;大米加工中心3个,年加工能力12万吨;配送中心33个、粮油连锁超市400多家,覆盖全省大部分县区及中心城镇。
结合地方优势,供销社在发达的市场化电商物流系统中另辟蹊径。广东省供销社系统有多家下属电商公司,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英德“即送网”为代表的立足县域内快消品的速配模式;二是以新兴百源、肇庆供销菜篮子等为代表的”区域农产品配送和机团订单“模式;三是以天润粮油商城为代表的”粮油配送“模式;四是以茂名明湖百货、佛山顺客隆为代表的”本地商超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广东省供销社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成立广东新供销天业农产品公司,开发当地冷链资源,在广佛地区建设总库容超10万吨冷链基地,是当时广东本土已投入运营最大库容的冷链物流企业。
湖北襄阳市供销社办公室马通近日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指出,农产品的上行下行都需要冷链,但由于农产品成本高、回收低,社会资本做农村冷链的很少,供销社正好利用中央的资金在田间地头建设冷库和冷链运输。
除了农资销售,供销社还为农户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以农药化肥为例,农民能从供销社系统购买农药化肥等产品,还能得到相应的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技术指导等农化服务。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供销社的下属公司,是一家提供农技服务、作物解决方案和农资产品的农业综合服务商,农技专业人员每年会开展田间技术指导、种植试验示范和举行技术培训会。一些地区供销社除了自己做电商助农销售,还会联合当地部门对农户进行电商培训,让农户自己学会做电商。
农村金融服务中也有供销社的身影出现。新供销金控投资公司是广东省供销社的下属公司,其联合珠海、中山等地供销社,利用当地供销社的资金、市场、人力等资源,为农户提供农户小额贷款、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2016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8.9亿元。
供销社是集体所有制,而个人也可以参与供销社的发展。广东省供销社推行”开放办社”,农民可以通过加入供销社创办的基层合作社、入股社有企业、成为社员等形式,通过土地、技术、渠道合作等途径,参与到供销社基层经营网点的经营活动中。
疫情期间,全国供销总社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社保供稳价作用的通知》。今年上海疫情期间,上海市供销社与江浙等省市社为上海嘉定、浦东等区社对接农副产品3076吨。
上海市供销社商品和资产主营板块旗下的农资公司,在3月1日至4月22日期间累计销售化肥6.3万吨、农药164.5吨、农膜17.5吨,缓解了疫情期间上海郊区农民春耕备耕农资产品的短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