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2022【界面时尚力峰会】在深圳华侨城创新公社圆满落幕。界面新闻时尚记者黄姗、完美日记视觉创意总监招嘉怡、时装评论人PiPiJuiCe、香蜜闺秀品牌总经理霍玮围绕“时代审美变化之后——如何捕捉新机遇”展开讨论。
以下为圆桌实录:
黄姗:大家好,我是界面新闻时尚记者黄姗。今天我们这场圆桌主题叫《时代审美变化之后,如何捕捉新机遇》。之所以今天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做讨论,是因为中国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消费系统,背后有各种各样的成因,一方面大家也知道中国面积非常广大,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太均衡,各个地区的风俗也有不一样的差异,各种各样的因素促成了我们整个的消费市场是非常复杂多元,审美多元变化、差异比较大的一个市场。另外一方面,刚才前面兰珍珍女士也提到,这几年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审美也随之演变,这几年我们非常大的一个感受,国潮的兴起,各个品牌针对国潮做了不一样的创意跟变化,这其实也是我们想要探讨的一个点。另外,中国以前包括本土和国外的消费品牌更多在一二线市场去着力,无论是媒体还是行业都把目光放在一二线市场。随着审美、消费的变化,我们其实看到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起到非常大的力量跟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要看的是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今天我们请到了三位嘉宾来跟我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第一位嘉宾是PiPiJuiCe先生,他是一位非常资深的时装评论员,他长期对国内外的时尚行业有非常多的观察与洞察,我们认为他作为第三方是有很深的立场来和我们探讨的。第二位是香蜜闺秀的总经理霍玮来和我们探讨,这个品牌是一个比较独特、比较新的消费品牌,它在下沉市场有3000多家门店,在下沉市场做内衣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她可以跟我们探讨从一二线城市到下沉市场的一些内衣市场的变化以及审美的变迁。同时我们还请到了国货美妆的代表品牌——完美日记的视觉创意总监招嘉怡女士,跟我们探讨从美妆领域如何做国货美妆,怎么建立中国品牌自有的美学体系。
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我想跟三位嘉宾交流,今天看到这样的一个主题,时尚审美的变迁,你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PiPi先跟我们做一个分享吧。
PiPiJuiCe:其实我想说更多,但可能时间不够那我就简单地说一下最近几年我们都能够看到的一些现象。其实大家这几年主要是在国潮的氛围里,国潮差不多是从2018年开始火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就是李宁去纽约走秀,当时打着一个“中国李宁”的口号走红了。其实在那之前国潮是一个非常小众的概念,讲的是中国本土设计师创造的品牌。李宁走红之后就成了一个审美的风向,越来越多的品牌参与进来,说的更多的是潮流国货的概念,不单指时装,美妆啊更多是日用品各自消费品牌都参与进来,包括国际品牌也参与进来。这是审美趋势的一个变化。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大家更多的是在家里面,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社交,所以大家着装上面比较休闲,但是因为要自拍,又有一些塑型的需要,需要运动,比如跟短视频运动健身,所以这几年运动休闲成为大家都在参与的一个审美风向。
黄姗:实际上从李宁去纽约已经过去几年了,国潮这个领域是不是也有一些变迁?
PiPiJuiCe:对,一直在产生变化,因为大家都在参与,一方面是品牌在参与,一方面是消费者参与。最早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小众的品类的概念,慢慢的就变成一个审美风向,接下来会怎么走,是不是会有更升级的概念,这就需要我们包括界面的这么多专业的记者去看行业的变化。
黄姗:好的,谢谢PiPi的分享,刚刚PiPi从第三方角度给我们做了整体的趋势变化概括。具体到行业我其实想听一下两位内衣和美妆领域的专家,首先是霍总,在内衣行业,您看到这几年的整体审美变化是什么样的趋势?
霍玮:其实我们也是观察了内衣行业很多年,内衣行业的趋势变化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接受很多国外品牌给我们输入的观念,可能会偏向于有钢圈的、能够更塑型的、比较性感的内衣产品为主。大家看到比较多的国外品牌比如华歌尔、黛安芬这些品牌带入到国内,这个阶段持续了蛮长时间,也影响了国人对内衣观念的形成,第一是能塑型,能给大家形体上带来一些美观度上面的审美,这算是内衣1.0的时候。2.0就是近几年看到的无尺码风潮的兴起,就是大家穿钢圈一段时间了,突然有一种概念还是挺新鲜的,就是大家觉得要释放自己的身体,要让身体更舒适,就会选择一些在尺码要求上不是那么高的产品,这个算是2.0的时代。但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大众市场对这种尺码内衣的接受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局限的,她们更注重对身体塑型的需求。其实我们有看到一个机会,简称为3.0时代,就是我们在怎么样保证舒适的同时也能够照顾到对身体的塑型方面的需求。现在大众市场更倾向于3.0需求更多一点。其实这是产品结构上面的更新迭代,如果完全从外观、美观上来看,整体的审美变化还是挺雷同的,从更多是蕾丝到现在更简约的款式演变,我大概是这些观点。
黄姗:谢谢霍总的分享。在美妆领域,我们知道完美日记致力于做中国当代美妆的定位,作为在市场迅速崛起的本土品牌,你们怎么看美妆领域在中国市场的变化呢?
招嘉怡:大家好,在美妆方面其实也是十分相似。过去经历了两个比较大的阶段,现在正在经历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消费者的审美喜好偏保守,在产品上会选择比较安全和基础的使用。完美日记在2017年创立的时候,希望跟当时的消费者需求做连接,当时是高品质,易上手,精设计,比较符合当时中国消费者对美的探索的需求,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口。在市场不断更替以后,到第二个阶段,消费者通过新媒体渠道了解很多不同的美的风格,所以这时候,他们的主要诉求是找到符合自己的风格。这个阶段我们也有突破性的产品,比如动物眼影,通过不同的动物风格的色调,呈现不同的女性妆容风格。在选色上,过去日本和韩国的眼影配色更符合东方审美,例如比较清透的亮片或者哑光的质感;而欧美的配色上又过于大胆,比如比较跳色的蓝色和绿色,中国女性消费者使用的时候会觉得过于出挑,安全感不太足。所以我们做动物眼影的时候,在12个配色上会做到既同时拥有一些比较日常的配色,然后也会加入比较一到两个比较跳的颜色,让她们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买一个眼影盘既可以尝试去玩一些比较跳跃的颜色,也能够适用他们上班或者上学这样的日常场景,满足她们不同社会面彩妆的需求。到了第三阶段,尤其是去年到今年,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Z时代开始用一些外化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探索。他们会去探索一些不同朝代的妆容风格,比如汉服妆容,甚至一些新的中式风格的更多尝试。完美日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在第三阶段,中国的年轻消费喜欢有更多不同的表达,有更强的文化自信,所以完美日记在这个阶段,也是希望用中国美的探索者这样的品牌形象去跟年轻消费者沟通。而从美学的表达来考虑,西方的表达更加直接,东方会更加含蓄,所以完美日记想探索的中国美,是中西融合的,是以年轻人更喜欢的,更容易接受的视角诠释中国美的形态。
黄姗:我想追问一个问题,大家刚才分享的都是整体中国市场的审美变化,具体到一二线城市和下沉市场,这样的审美差异大吗?如果有的话这个审美差异是什么因素促成的呢?
招嘉怡:我们做过一些消费者的调研,在下沉市场,很多消费者有非常明显的审美特征,我们称他们为追潮玩妆者,他们会通过一些自媒体、博主或者KOL的图文了解现在最流行的妆容是什么样的,而追潮玩妆者在下沉市场里面对美的探索是比较极致的一群人。而在一二线城市,我们会找到更多的特立独行者和新独立女性,这两类消费者对于风格的探索是更外化,更极致。追潮玩妆和特立独行的区别在于,特立独行者更加会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风格,他们可能在个人风格探索走得比较前沿,比如会化夸张的、风格鲜明的欧美妆容。她们可能不止在追潮玩妆,她们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审美风格,她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反而希望通过这个风格影响更多不同审美、更包容、更多元的人,得到他们的喜爱。关于独立新女性,她们可能会更加内化了解自己对美的追求,比如在不同的社会面,不同的场合,她们希望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气质,无论是优雅的还是恬静的还是有书生气的,她们追求的妆容风格是相对内敛,但是跟自己性格气质符合。那这批独立新女性也在影响着很多追潮玩妆者的审美风格。
黄姗:我想问一下PiPi,你觉得这样的差异之处通常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PiPiJuiCe:刚刚完美日记的招总说到了,按照互联网思维说的话是一个底层逻辑,它是一个“悦己”的思路,就是希望自己美。过去几年都是社交媒体的一个氛围,大家还是以美为主,当然我们不可能美得千篇一律,大家每个人的身材长相都不一样,所以穿着、美妆大家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就造成了传播途径的一些链条,比如从一二线城市从国外慢慢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到县城,在这样的传播链条里,社交媒体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前大家更多是通过时尚杂志了解这些东西,现在大家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前几年是微博,现在是小红书和抖音。在这个过程中最早是明星街拍,是穿搭博主、美妆博主去输出一些东西,通过一些小红书的图文抖音的视频,下沉到三四线县城。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快速到电商里面买同款或者是平替,这样整个的传播链条就形成了。现在大家更多是说个人的需求,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我感觉每一个品牌都有各自的机会。
黄姗:听下来因为受到社交媒体尤其是抖音、小红书的影响,其实我们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审美差异是在缩小的,这个差异并没有相对于我们跟西方、欧美的差异大?
PiPiJuiCe:这个我认为是要看领域的,因为大家的消费层次不一样,有些人在买奢侈品,有些人在买快时尚,当然有些人觉得快时尚也贵,他们想买更便宜的。他们可能在风格上大同小异,但具体因为你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是有细微的差别的。比如现在我们打开小红书或者抖音,你把定位切到一线城市的话,一些街拍其实风格是差不多的,追求的都是一种时髦的精致感,当然可能不同的城市比如上海、成都、深圳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这些东西这些风格是可以慢慢的下沉下去的,下沉下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然品牌都可以去各个地方开店,但我们很多品牌在某个城市有店,在某个城市没有店,很多品牌在一二线市场我们是看不到的,他们的营收比我们在一二线看到的那些品牌会更好。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因为我们中国市场足够大,我们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了解中国人的需求。
黄姗:是的,说到这个点,我觉得香蜜闺秀的霍总应该特别有发言权,因为我们这个品牌在下沉市场做得特别成功。在内衣开发、产品结构上面,这么多年都做过调整,可能也有参照一二线城市更流行的风格,但发现在下沉市场的接受度不是那么高,下沉市场更多是结合性感加实穿这样的产品需求,霍总有没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的?
霍玮:刚才两位提到了很多观点我也是认同的,但是我们从2016年开始开店到现在有3000多家门店,覆盖从华南到北方的大概200多个城市,我们真的还算蛮下沉的,能够看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我们也观察到一些趋势,审美差距在逐渐缩小,因为社交媒体的广泛化,在社交媒体上大家都是扁平的,虽然标签会定位给不同城市会推送不同的内容,但我相信抖音和小红书自己有一些审美的趋向带给看他们内容的网友们。整体在国内那么多地方,我们看到的时尚趋势还是蛮一致的。但是可能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刚才PiPi讲的,是圈层里面他们自己的审美偏好或审美趋向会有一点不一样。举一个例子,去到三四线城市,她们在兼顾内衣或者家居服、贴身衣物漂亮程度的同时,她们也会兼顾实用性,因为她们更多的是跟自己的一大家子——公公婆婆、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和小孩住在一起,不可能像一线城市那样做得非常的自由,或者说穿得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们还是要注重家庭的实用性。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因为我们服务也超过了过亿的女性,我们也对她们做消费者调研,发现这些小镇的妈妈或者小镇的女青年她们其实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她们能够更多地关注自己,会关注家庭,会选择广阔的产品。审美差距在缩小,另外她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给到我们,我们怎么满足这一群既有钱又有闲的小镇女性。同时我们也要兼顾她们对我们这个品类实用化的需求,我们就要关注这两个方面,对于下沉市场来说。
黄姗:谢谢霍总,刚才你也提到了下沉市场因为审美的变化或者说一些风向的东西,你们在商业层面做出的决策。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出现过非一二线的新消费品牌成功的模式,但是在一线市场无法被复制?或者你们曾经有商业层面的创新和想法,但在实践当中觉得最后不能落地,或者效果不是很好,有没有这样的案例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霍玮:我们有观察到一个点,但还没有完全投入到下沉市场的实践当中。我们有发现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的内衣需求还是蛮垂类、蛮垂直的,例如对于无尺码、完全运动内衣的这些需求还是非常垂直,有专门可以买到无尺码内衣的门店或者在线上购物也都会有。但如果说去到下沉市场,我们不会专门做一个垂类的门店,我们还是会顾及到整个大众市场的需求,她们进到门店可以找到无尺码的内衣,也能找到可以帮助塑型的内衣,也能找到非常舒服的、可以睡觉的衣服,或者说也能找到给自己家人包括男士包括儿童的需求。我们发现在下沉市场或者整个大众市场,大家的需求是都要被顾及到的,不能说只做某一个非常垂直的品类,这是我们比较有趣的发现吧。
黄姗:好,谢谢霍总。那在同样的一个题目下,完美日记的招总,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二线城市的经验复制不到下沉市场,这对你们来说成立吗?
招嘉怡:听完香蜜闺秀的分享,我觉得其实特别有意思。因为从完美日记或者说整个彩妆市场来说,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就是精准地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我觉得在彩妆领域做品牌一定要学会做减法,我们认为战略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做产品研发也好,做品牌传播也好,面向的受众会被分为两群人,这两群人分别是design who和target who。过去我们会发现非常多来自二三线乃至跟下沉市场的城市的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跟他们做消费者调研的时候,我们去询问她你到底想要什么样产品,我们发现他们没有办法告诉我们她们喜欢什么,她没有办法回答出一个很具像的概念出来。所以其实在美妆这个领域,更需要品牌做一个领导者去启发和引导她们不断去探索这个风格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要伴随她们左右。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学会了需要去区分开target who和design who,我们会把design who当做品牌的灵感缪斯,这一群人是审美超前的,对产品非常挑剔的,我们是在为她们设计产品,这群人的高要求会反向推动产品做得越来越好,这是品牌的一个主动选择。面对target who时,我们更多的是从产品力上希望能够吸引她们来选择使用我们的产品,让她们产生对我们更多的信任,这是消费者对我们主动的选择。一个很重要的提醒是,我们不能把target who当成design who,两者不能错位,因为design who她们可能比较见多识广,也用了多年的彩妆,对美和时尚有多年的认知,审美和追求特别高,对品牌的质感有更挑剔的选择,如果我们能满足她们挑剔和高标准的需求,那自然而然能够把审美的高度辐射到更多人。
黄姗:明白了,实际上我们说到购买多元化、区域化的差异,除了产品开发以外,你们在品牌营销推广上面或者说在一些视觉的设计方面,会不会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的消费者审美或者购买行为的差异去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
招嘉怡:我们也要看不同的营销场景和类目。假设我们要做机场投放,面对不断在机场出差的一群高消费的人群,我们更多会去寻求一些价值观的共鸣感,在这个地方我们会更多讲品牌理念,更多讲我们对于中国美的探索或者对于女性更加坚定的力量等等。但比如在抖音,这个场景的沟通往往发生消费者回到家,比较放松的沟通场景,在这个部分我们就不太会讲大女主或者价值观共鸣上的沟通,在这个部分我们会做唇部的试色,给到消费者比较直观的一个购买判断,或者她觉得这个风格是否符合她。然后做一些KOL的推广,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渠道做不同内容。
黄姗:就是做更多精细化运营。
招嘉怡:是的。
黄姗:那霍总呢,你们在下沉市场会从门店上面做调整吗?
霍玮:因为主力是在做线下店,所以我们会想得更聚焦一点,更怎么样能够吸引到走过路过的消费者一点,所以我们的做法还是蛮直接的。考虑到很多门店会开在步行街或者是一些超市的出口,还有园区里面,所以在人流大的地方怎么吸引到走过路过的消费者,我们的做法还是蛮简单直接的。我们会用比较抢眼的颜色,比如我们品牌色橙色,就是在一条街看上去,可能有白色蓝色绿色的一些品牌,但橙色接近于黄色,还是比较亮眼的颜色。另外就是品牌符号,我们最初的品牌符号还是蛮接近嘴唇的符号,因为我们中文名也有,英文名也有,有时候消费者在线下记不住我们英文名的时候也会喊我们“大嘴唇的那个品牌”。所以说制造视觉垂包括颜色包括视觉符号的时候,针对消费者我们还是用一些比较简单直接的方式。其实也可以比较有另外一个下沉市场的王者密雪冰城的做法,他们也是制造了非常醒目的品牌的符号,比如他们的雪人、门店经常放的歌。我觉得下沉市场都在用这样的打法尽量多地在大众市场里面占领一席之地,能够植入在他们的心智当中。
黄姗:就是说你们塑造品牌形象的时候并不会说太考虑当下审美的演变,反而还是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或者以最快的方式让他们记在脑海里面,就所谓的占领心智是吗?
霍玮:这个可能有分几层的动作吧,我刚才说的可能只是接触消费者的第一个时刻。先吸引到你,进来门店之后再做包括品牌专业度等的信息传达,包括导购服务的体验,当然还有产品买回家之后的体验。这些都有第二、第三层级的消费者沟通,但是你要一下完全占领消费者心智,我们在第一层的考虑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打法。
黄姗:好,谢谢霍总。说到下沉市场跟一二线市场的差别以及商业层面的一些考量,我们这几年也看到下沉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已经吸引到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奢侈品牌,他们也在加快布局下沉市场的步伐,比如LV今年已经开始在很多省会城市开店了。其实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我很好奇当国际大牌、奢侈品牌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文化影响力的品牌,进入下沉市场之后给更更广泛的大众市场审美会造成什么冲击,不知道PiPi怎么看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
PiPiJuiCe:中国还是很难参与到国际品牌的产品研发,当然有一些也在做,比如美妆领域欧莱雅刚也说了在中国有很多资源。但是服装这一块,他们的很多工作坊主要是在欧洲,这边他们更多的是项目合作,比如说企业和艺术家或者本土的一些工艺大师,这是一个好的方向。但说他们要下沉,你去看每一个城市他们的开店策略是不一样的,当然他们现在店肯定是越开越多了。我们开玩笑说疫情过后一些奢侈品牌在国内卖的这么好,是不是要在国内开更多的旗舰店。刚提到下沉市场,下沉市场更多还是从上往下的姿态而不是从下往上,他们还是教育的一个姿态在做下沉市场。比如通过明星,要不然他们为什么签这么多的代言人,这么多的大使呢,因为他们想传达的理念和我们本土下沉市场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他们需要明星或者名人作为中间介质,帮助他们去消化这个东西。当然消化的过程中传达的信息可能是消解的,但这没关系,他们有总部有品牌,只要在中国市场上保证销量,通过社交媒体快速地购买,明星快速地聚集话题,所以在我们看到的明星或者大使当代言人,其实还有一个角色就是相当于是一个销售渠道。
黄姗:谢谢PiPi的分享,对,从总体上来看大的奢侈品牌往下走可能还是教育的过程,比如十几二十年前进入我们一二线城市时候的过程。但细分到内衣和美妆两个领域,可能又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刚才霍总最开始讲到内衣行业在中国市场的1.0、2.0、3.0,1.0可能是外资品牌进到中国,比如维密、华歌尔,日本的几个品牌,但实际上这些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根基也不是那么深厚。他们如果进入到下沉市场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不知道霍总怎么看待外资品牌进入下沉市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以及中国品牌如何去应对这样的趋势?
霍玮:下沉市场其实是蛮广大的市场,无论是内衣还是别的行业。国际高线品牌进入下沉市场肯定是很成熟的,包括在品牌表达、品牌质感上,他们能带给下沉市场的更多是像PiPi讲的是对消费者的教育,能够带给他们审美观念提升,对整体市场而言是正向的影响。回到内衣这个板块的话,其实大众内衣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下沉市场对于内衣的观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保守的,类似于一线市场的法式蕾丝或者非常薄的内衣其实在下沉市场接触度没有那么高,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审美变化或者消费者教育的空间,所以整体市场来说提升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是非常有机会的方面。同时在新一线城市卖的比较好的国际品牌,例如是主打性感的一些国际品牌,在下沉市场国内品牌反应还是比较快的,他看到了空间,看到了一线品牌还没有覆盖到下沉市场的时间差和空间,我们看到一些模仿者的出现,也印证了我刚才说的下沉市场或者大众市场的空间还是非常广大的。
黄姗:是不是说对于本土的新消费的内衣品牌来说,其实我们整体市场的机会,根据不同审美圈层,相对其他的比如时装这个领域机会可能更大起来的速度会更快?
霍玮:其实内衣有点像非标品,机会还是蛮大的。如果对比时装来说,可能内衣的教育或者说审美的变化还是稍微慢了一点,大家对外观上的时装接触度可能会更快一点,进化得更快一点吧。
黄姗:谢谢霍总。我也想知道完美日记说对于欧美品牌或者日韩品牌在下沉市场或大众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我们会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以及从完美日记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你们自己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招嘉怡:国际大牌早五年之前跟本土品牌的定位不太一样,首先有价格差,其次她们的传播会以更传统的方式去表达,比如非常高品质的、审美非常精致的KV,以很高的审美力影响着初代的消费者。但随着互联网渠道铺开发展,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触达的人群确实有一些重叠,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对本土品牌有一些挑战。但是国际大牌在处理中国文化时,在共鸣感的传递上还是存在文化壁垒,比难以打破的,所以本土品牌在应对国际品牌的挑战或者说不同维度影响的时候,其实不太需要感到妄自菲薄,因为互联网新生代的包容度非常高,在文化上对本土品牌有天然的亲近感。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间,我还记得抖音和小红书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本土品牌在这些渠道上的内容的打法尝试上拔得头筹,跟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沟通,新生品牌可能玩得更溜,更知道如何跟年轻人在传播渠道进行更快速更有效的沟通。当然国际大牌也在不断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跟年轻消费者沟通。在这个时候本土品牌要做到的就是找清楚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而本土品牌在探索中国美的表达时,也更需要学习成熟品牌打造品牌的方法论,因为我是做视觉的,我能看到国际大牌在视觉物料呈现上的一致性,还有他们的精致度,审美的大胆创新上,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希望能构建一个非常良性的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环境。
黄姗:谢谢招招。说到这一点,我突然想起来这两年我们也看到国际大牌,不管是国潮兴起还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自信度越来越高了以后,其实他们也在做尝试,在中国关键节庆的时间点做广告宣传或视频什么的。作为最后总结的议题,你们看到以后最直观的感受是怎样的,大家相互学习的过程对市场造成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
PiPiJuiCe:这个好像有点大,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切入。我的观察,我是觉得文化自信,国潮也好,国货也好包括下沉市场,这背后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文化自信。国潮为什么在2018年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因为川普在2018年上台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转折点。这些年一方面是国际品牌需要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做交融,本土品牌也需要竞争也在做这个事情,所以大家都是在基于本土文化的东西进行探讨。具体怎么做,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
黄姗:从结果上来说我们相对于以前对本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是吗?
PiPiJuiCe:可能不是了解,是呈现方式更多元化。这几年也有很多品牌在国内翻车,为什么翻车,一方面是对本土文化了解的不够,另一方面是呈现上面的理解不对。其实有一些品牌,你去留意他们的一些错误或者翻车的地方,你会发现他们用的点不对,并不是说他那个东西是没有的,他们在整个的过程中,不知道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所以回到文化自信层面上,大家都是有机会的,只是看怎么花精力怎么去做。
黄姗:谢谢PiPi的总结。也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分享,这个环节的圆桌论坛就到此告一段落,谢谢!
往届回顾:
2021【界面时尚力峰会】专题>>>
活动详情垂询,欢迎联系【界面时尚力峰会】组委会:
会务组:
顾女士,18601704491 gurenyi@jiemian.com
刘女士,13636308619 liuxiaohui@jiemian.com
媒体组:
程女士,13636511963 chengxinyuan@jiemian.com
穆女士,13701987428 mumengqiu@jiemi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