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巨头失速,卤味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大,指向哪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巨头失速,卤味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大,指向哪里?

失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底层原因?

文|餐饮界

在各大品牌提供的三季报中,绝味食品前三季度营收51.20亿元,同比微增4.77%;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锐减77.24%。煌上煌前三季度营收16.18亿元,同比减少16.33%;归母净利润8449万元,同比减少53.97%。紫燕食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7.42亿元,同比增长15.51%,归属净利润为2.28亿元,同比下滑22.47%。

绝味和紫燕的增收不增利,煌上煌的营收、利润双下滑,卤味传统巨头不约而同走进低谷。其中,绝味和煌上煌的归母净利润为5年最低。

巨头的失速,意味着什么?失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底层原因?

巨头失速,疫情背锅?

上述没有提到的周黑鸭,日子也并不好过。此前披露的中报显示,周黑鸭上半年公司营收11.81亿元,同比减少18.71%;归母净利润1837.7万元,同比减少91.99%。

卤味赛道上的四大上市巨头,在利润下滑的泥潭中成为“难兄难弟”。跌入泥潭的姿势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关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分析,“兄弟们”却出奇地一致。

1、疫情影响

疫情,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不只卤味市场,这是整个餐饮业的“共识”。

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绝味食品就曾称增收不增利是受到疫情反复扰动所致。在三季报分析中,绝味又提到8月中旬起疫情的多点散发,使线下消费受损。

煌上煌也着重提到疫情影响,称受疫情影响,人流量下降,致使终端门店的单店收入一直未能恢复。同时疫情反复使得部分门店经营亏损导致关店数量增加,致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费用上涨

包括几大卤味巨头在内,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避不开,逃不掉,每一个品牌都在承压前行。且压力不只来源于“人流量下降”这样的表面影响,还来源于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费用上涨。

煌上煌在财报中特别指出,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生产能耗、配送等环节成本增加,同时企业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也持续上升,使得公司产品毛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消费减少,成本增加,这是卤味巨头们正在面临的困境。

3、门店密度太大

绝味食品在剖析中还提到了一个稍显“凡尔赛”的原因——门店密度过大。

绝味的持续扩张,稀释了单店收入。对此,有投资者曾在互动交流平台上留言,疫情影响下,门店经营困难,公司还在不断扩张,经营策略是否过于乐观?绝味食品回应,公司下半年将以提升门店运营能力作为重点工作。

显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绝味食品,都已经注意到了门店密度过大对单店营收的影响,绝味也正在采取措施缓解扩张和单店营收的矛盾。

从几大巨头给出的原因分析中,客观层面的疫情影响、费用上涨,内部决策层面的扩张痛点等,都是导致利润下滑的主因。然而,当我们去观察整个卤味市场的变化与风向时又发现,卤味巨头齐齐失速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被忽视或者说被弱化——消费变化。

赛道热闹,新消费当道?

与巨头失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卤味赛道的热闹。

从大盘数据来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卤制品行业规模达32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4051亿元;从市场表现来看,巨头之外,地方特色崛起,网红频出,各种卤味新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在巨头摸着增量天花板寻找出口的同时,卤味市场一直在做着增量。在这种背景下,卤味江湖风云变幻,表现出新的趋势和风向。

一是品类的“细分化”。以往,我们提到卤味,脑海里闪现出的就是“鸭货”,而如今再提卤味,与鸭货一起蹦出来的还有鸡爪、手撕鸡、夫妻肺片……聚焦细分品类甚至是细分大单品,已经成为卤味品牌搭建差异化壁垒的一大手法。与其他餐饮品类一样,越是细分越是意味着赛道竞争的激烈,因为“细分”本身就是品牌为了避开激烈同质化竞争的一种选择。

二是标签的“地域化”。近两年,有一大批地方卤味品牌正在尝试走出来。德州扒鸡、潮汕卤鹅、衢州鸭头、隆江猪脚……这些地方风味,都正在试图进化成国民小吃。差异化标签的“地域化”,其实是卤味以地方风味突破人们 “口味疲劳”的一种表现。

三是场景的“无限化”。在万物皆可卤之后,卤味又迎来了“万般场景皆可售”的新时代。卤味仿佛在一夜之间穿透了餐饮和食品两大市场,且连接起线上和线下两大场景。线下,卤味门店、零食货架、火锅店……卤味是佐餐、是零食、是餐品;线上,外卖、电商、社群,卤味的消费场景全面向线上转移。

上述变化的本质正是消费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消费者“吃腻”了老味道,开始追求更独特的口味,更新奇的体验,以及更多元便捷的消费流程。这些,是这些巨头“老字号”谋变的方向,也是卤味新势力成长的沃土。

在艾媒发布的“中国新锐卤味连锁品牌15强榜单”中,前五名有九多肉多、巴蜀王氏现捞、卤江南、菊花开手撕藤椒鸡、辣小鸭,门店规模分别是1161家、1171家、809家、864家、664家(数据来源:窄门餐眼)。不知不觉间,这些品牌已经迈进或靠近千店俱乐部。与此同时,还有王小卤、盛香亭、廖记棒棒鸡等网红品牌占据流量高地。而无论是新锐品牌还是网红品牌,我们在梳理它们的发展经历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口味上,它们迎合的都是年轻人的诉求。

所以,我们从外部变化向内窥探,不难发现,当一批又一批的卤味“新消费”品牌紧抓年轻人的眼球,形成不容小觑的力量时,头部的失速就远没有财报分析的那么简单。失速的背后,是消费群体的更迭,是整个赛道的洗牌,还有亟待通过创新寻求突破的头部。

所有风向,指向创新?

最终,卤味赛道的竞争焦点指向了创新。异军突起的新势力们已经通过品类细分、场景突破、多元营销等举措实现创新,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创新”的意义。那么,包括巨头们在内,传统卤味又该如何创新,创新的方向又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可以在近两年卤味市场“流量聚集地”中探知一二。

1、热卤

去年,热卤火到一塌糊涂。盛香亭、研卤堂、卤虎、卤大妈、热卤食光、卤林传奇等主打热卤的品牌先后获得融资。带着“卤味第二大细分品类”的期待,热卤一路狂奔。

诚然,热卤今年的热度远不如去年,但热卤曾经的“疯狂”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方向:细分化不只可以在品类上做文章,还可以从口味上、产品形式上下功夫。

2、网红单品

卤味自带零售属性,从这一点来说,疫情也可以成为卤味发展的契机。在堂食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适合外卖、零售等多种售卖形式的卤味,会更受欢迎。事实也正是如此,疫情期间,火了一大批“网红卤味”,比如鸡爪、小龙虾等。

一时间,网红单品成为卤味的流量密码。这一点,各大头部品牌也有所察觉。周黑鸭推出的香辣虾球、虎皮凤爪成为门店的新爆品;绝味上新了小龙虾等新品;煌上煌推出了主打卤猪蹄、烤串的子品牌独椒戏。小红书搜索“周黑鸭小龙虾”,显示已有2000+篇笔记,网红单品的流量价值显露无余。

与此同时,舞爪、神掌现捞等以单品打天下的网红品牌迅速崛起,则再一次印证了流量单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那么,为单品加载网红效应,甚至直接复刻流行的网红单品,都可以成为品牌进行产品创新,俘获年轻消费的方向。

3、购物中心门店

一改街边店铺的传统形象,盛香亭、研卤堂等卤味品牌率先走进了购物中心,于选址上“直接将产品送到了年轻消费者面前”。契合购物中心餐饮的属性,这些卤味的定位从刚需型佐餐消费变成了悦己体验型消费。

那么,我们顺着这个方向往深处思考,选址的变化只是表面,体验升级才是核心。

4、刷剧零食

一众新消费品牌已经证明,鸭脖、鸡爪的百搭程度超乎想象!它们上得了正餐餐桌,入得了简餐外卖,同时,它们还继爆米花、薯片之后,成为年轻人的“刷剧神器”。佐餐固然是卤味的主战场,但同时,属于卤味的休闲零食市场,也正在爆发。

休闲卤味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不该只有新消费品牌说了算。

参某说

与当下的新消费品牌相比,这些传统卤味巨头更强调长期主义。但事实上,长期主义和新消费理念并不冲突。面对新消费环境,留给传统卤味的路并不宽敞:要么拿起“创新”的武器跟上年轻人的节奏,要么持续降低存在感。

于各大巨头而言,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闪光点,一路支撑着它们走上今天的地位。所以,我们更愿意相信,巨头们当下的低谷,是为了迎来未来的触底反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巨头失速,卤味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大,指向哪里?

失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底层原因?

文|餐饮界

在各大品牌提供的三季报中,绝味食品前三季度营收51.20亿元,同比微增4.77%;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锐减77.24%。煌上煌前三季度营收16.18亿元,同比减少16.33%;归母净利润8449万元,同比减少53.97%。紫燕食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7.42亿元,同比增长15.51%,归属净利润为2.28亿元,同比下滑22.47%。

绝味和紫燕的增收不增利,煌上煌的营收、利润双下滑,卤味传统巨头不约而同走进低谷。其中,绝味和煌上煌的归母净利润为5年最低。

巨头的失速,意味着什么?失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底层原因?

巨头失速,疫情背锅?

上述没有提到的周黑鸭,日子也并不好过。此前披露的中报显示,周黑鸭上半年公司营收11.81亿元,同比减少18.71%;归母净利润1837.7万元,同比减少91.99%。

卤味赛道上的四大上市巨头,在利润下滑的泥潭中成为“难兄难弟”。跌入泥潭的姿势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关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分析,“兄弟们”却出奇地一致。

1、疫情影响

疫情,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不只卤味市场,这是整个餐饮业的“共识”。

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绝味食品就曾称增收不增利是受到疫情反复扰动所致。在三季报分析中,绝味又提到8月中旬起疫情的多点散发,使线下消费受损。

煌上煌也着重提到疫情影响,称受疫情影响,人流量下降,致使终端门店的单店收入一直未能恢复。同时疫情反复使得部分门店经营亏损导致关店数量增加,致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费用上涨

包括几大卤味巨头在内,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避不开,逃不掉,每一个品牌都在承压前行。且压力不只来源于“人流量下降”这样的表面影响,还来源于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费用上涨。

煌上煌在财报中特别指出,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生产能耗、配送等环节成本增加,同时企业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也持续上升,使得公司产品毛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消费减少,成本增加,这是卤味巨头们正在面临的困境。

3、门店密度太大

绝味食品在剖析中还提到了一个稍显“凡尔赛”的原因——门店密度过大。

绝味的持续扩张,稀释了单店收入。对此,有投资者曾在互动交流平台上留言,疫情影响下,门店经营困难,公司还在不断扩张,经营策略是否过于乐观?绝味食品回应,公司下半年将以提升门店运营能力作为重点工作。

显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绝味食品,都已经注意到了门店密度过大对单店营收的影响,绝味也正在采取措施缓解扩张和单店营收的矛盾。

从几大巨头给出的原因分析中,客观层面的疫情影响、费用上涨,内部决策层面的扩张痛点等,都是导致利润下滑的主因。然而,当我们去观察整个卤味市场的变化与风向时又发现,卤味巨头齐齐失速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被忽视或者说被弱化——消费变化。

赛道热闹,新消费当道?

与巨头失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卤味赛道的热闹。

从大盘数据来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卤制品行业规模达32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4051亿元;从市场表现来看,巨头之外,地方特色崛起,网红频出,各种卤味新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在巨头摸着增量天花板寻找出口的同时,卤味市场一直在做着增量。在这种背景下,卤味江湖风云变幻,表现出新的趋势和风向。

一是品类的“细分化”。以往,我们提到卤味,脑海里闪现出的就是“鸭货”,而如今再提卤味,与鸭货一起蹦出来的还有鸡爪、手撕鸡、夫妻肺片……聚焦细分品类甚至是细分大单品,已经成为卤味品牌搭建差异化壁垒的一大手法。与其他餐饮品类一样,越是细分越是意味着赛道竞争的激烈,因为“细分”本身就是品牌为了避开激烈同质化竞争的一种选择。

二是标签的“地域化”。近两年,有一大批地方卤味品牌正在尝试走出来。德州扒鸡、潮汕卤鹅、衢州鸭头、隆江猪脚……这些地方风味,都正在试图进化成国民小吃。差异化标签的“地域化”,其实是卤味以地方风味突破人们 “口味疲劳”的一种表现。

三是场景的“无限化”。在万物皆可卤之后,卤味又迎来了“万般场景皆可售”的新时代。卤味仿佛在一夜之间穿透了餐饮和食品两大市场,且连接起线上和线下两大场景。线下,卤味门店、零食货架、火锅店……卤味是佐餐、是零食、是餐品;线上,外卖、电商、社群,卤味的消费场景全面向线上转移。

上述变化的本质正是消费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消费者“吃腻”了老味道,开始追求更独特的口味,更新奇的体验,以及更多元便捷的消费流程。这些,是这些巨头“老字号”谋变的方向,也是卤味新势力成长的沃土。

在艾媒发布的“中国新锐卤味连锁品牌15强榜单”中,前五名有九多肉多、巴蜀王氏现捞、卤江南、菊花开手撕藤椒鸡、辣小鸭,门店规模分别是1161家、1171家、809家、864家、664家(数据来源:窄门餐眼)。不知不觉间,这些品牌已经迈进或靠近千店俱乐部。与此同时,还有王小卤、盛香亭、廖记棒棒鸡等网红品牌占据流量高地。而无论是新锐品牌还是网红品牌,我们在梳理它们的发展经历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口味上,它们迎合的都是年轻人的诉求。

所以,我们从外部变化向内窥探,不难发现,当一批又一批的卤味“新消费”品牌紧抓年轻人的眼球,形成不容小觑的力量时,头部的失速就远没有财报分析的那么简单。失速的背后,是消费群体的更迭,是整个赛道的洗牌,还有亟待通过创新寻求突破的头部。

所有风向,指向创新?

最终,卤味赛道的竞争焦点指向了创新。异军突起的新势力们已经通过品类细分、场景突破、多元营销等举措实现创新,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创新”的意义。那么,包括巨头们在内,传统卤味又该如何创新,创新的方向又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可以在近两年卤味市场“流量聚集地”中探知一二。

1、热卤

去年,热卤火到一塌糊涂。盛香亭、研卤堂、卤虎、卤大妈、热卤食光、卤林传奇等主打热卤的品牌先后获得融资。带着“卤味第二大细分品类”的期待,热卤一路狂奔。

诚然,热卤今年的热度远不如去年,但热卤曾经的“疯狂”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方向:细分化不只可以在品类上做文章,还可以从口味上、产品形式上下功夫。

2、网红单品

卤味自带零售属性,从这一点来说,疫情也可以成为卤味发展的契机。在堂食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适合外卖、零售等多种售卖形式的卤味,会更受欢迎。事实也正是如此,疫情期间,火了一大批“网红卤味”,比如鸡爪、小龙虾等。

一时间,网红单品成为卤味的流量密码。这一点,各大头部品牌也有所察觉。周黑鸭推出的香辣虾球、虎皮凤爪成为门店的新爆品;绝味上新了小龙虾等新品;煌上煌推出了主打卤猪蹄、烤串的子品牌独椒戏。小红书搜索“周黑鸭小龙虾”,显示已有2000+篇笔记,网红单品的流量价值显露无余。

与此同时,舞爪、神掌现捞等以单品打天下的网红品牌迅速崛起,则再一次印证了流量单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那么,为单品加载网红效应,甚至直接复刻流行的网红单品,都可以成为品牌进行产品创新,俘获年轻消费的方向。

3、购物中心门店

一改街边店铺的传统形象,盛香亭、研卤堂等卤味品牌率先走进了购物中心,于选址上“直接将产品送到了年轻消费者面前”。契合购物中心餐饮的属性,这些卤味的定位从刚需型佐餐消费变成了悦己体验型消费。

那么,我们顺着这个方向往深处思考,选址的变化只是表面,体验升级才是核心。

4、刷剧零食

一众新消费品牌已经证明,鸭脖、鸡爪的百搭程度超乎想象!它们上得了正餐餐桌,入得了简餐外卖,同时,它们还继爆米花、薯片之后,成为年轻人的“刷剧神器”。佐餐固然是卤味的主战场,但同时,属于卤味的休闲零食市场,也正在爆发。

休闲卤味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不该只有新消费品牌说了算。

参某说

与当下的新消费品牌相比,这些传统卤味巨头更强调长期主义。但事实上,长期主义和新消费理念并不冲突。面对新消费环境,留给传统卤味的路并不宽敞:要么拿起“创新”的武器跟上年轻人的节奏,要么持续降低存在感。

于各大巨头而言,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闪光点,一路支撑着它们走上今天的地位。所以,我们更愿意相信,巨头们当下的低谷,是为了迎来未来的触底反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