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11月4日(当地时间)对许多推特的员工来说,无疑是个噩梦般的周五,在经历了近乎“997”工作制的疯狂内卷后,据称有50%的员工没能成功“跑毒”,收到了来自公司的裁员邮件。根据海外媒体以及前推特员工的说法,此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其中包括工程与机器学习团队、内容管理审核的信任与安全团队,以及销售与广告部,约有3700个工作岗位。
如此大幅度的裁员,即便马斯克宣称向员工发放了3个月的工资作为遣散费,依旧也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不仅诸多被裁的员工抱团起诉公司,还“惊动”了联合国方面,其创始人Jack Dorsey更是道歉称,“我把公司的规模扩张得太快了,我为此道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Jack Dorsey确实需要为马斯克入主推特后的大幅裁员负有一定责任。
但如今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马斯克对于收购推特的态度可能是相当复杂的。诚然,马斯克有收购推特的强烈动机,毕竟无论是特斯拉、星链、SpaceX,还是旗下的其他公司,都严重依赖马斯克作为“宣传大使”,掌握推特这一舆论渠道对于马斯克的商业帝国来说显然是有益的,然而奈何收购推特本身却是一笔亏本买卖。
此前在今年4月,马斯克方面与推特达成协议,前者将以54.20美元每股的价格现金收购后者,整个交易的价值为440亿美元。然而随着美股、特别是科技股大幅走弱,马斯克旗下最为核心的资产特斯拉,股价自其宣布收购推特后,累计已经下跌了超过35%。
由于马斯克此次筹集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抛售特斯拉的股票得来,再加上套现的税金叠加股价下滑,使得马斯克为收购推特付出了可谓是巨大的代价。此后在推特诉讼的压力下,马斯克被迫以440亿美元的原价完成了此次收购。更为不妙的是,在这440亿美元的资金中,据称有130亿来自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和巴克莱组成的银团,由此产生出的利息显然是不忽视的。在外界看来,这笔钱马斯克大概率不会选择继续割肉特斯拉,而是会用推特的利润来偿还这一债务。
然而问题就来了,如今推特不仅无法挣钱,反而更像是一个无底洞。根据推特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其营收为50.8亿美元,净亏损达2.2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5.13亿美元,紧接着第二季度却由盈转亏、再度亏损2.7亿美元。因此也难怪马斯克直接表示,推特每天亏损超过400万美元,所以除了裁员“别无选择”。
作为对比,微博此前却已经是连续27个季度盈利,直到今年第一季度才因为投资拖累业绩陷入亏损。拥有更广阔市场范围、更高价值用户规模的情况下,推特却陷入了长期亏损的状态,这显然不太正常。
那么推特的问题在哪呢?或许正是出在以这家公司目前的业务体量来计算,根本就不需要7500名员工,“冗员”是其最核心的病症之一。
“推特养了太多闲人”,这个观点几乎是诸多海外媒体公认的事实。作为一家社交网络和微博客服务公司,推特的基本业务与微博如出一辙,甚至比微博的业务更少。作为对比,同为美国社交巨头的Snap,在拥有3.47亿日活的基础上只雇佣了5200名左右的员工,而拥有2.5亿可货币化日活用户的推特,在此次裁员前则雇佣了多达7500人。
在同等体量的美国科技企业里,推特的员工规模是无出其右的。但有如此多的员工,推特收获了预期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推特前员工在社交平台的说法,“Twitter本来是个不错的公司,虽然没人干活”。而在TikTok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中透露的相关情况不难发现,即使是在氛围相对轻松的硅谷,推特的工作氛围都可以说是最懒散的那一档。
换而言之,在推特前员工看来,这家公司内部几乎堪称是人均“薪水小偷”,对于员工而言,在推特工作无疑是极为惬意的。至于说,以推特如此简单的业务结构为何会在全球雇佣7500人,又为何会保持一个令外界诧异的极度宽松的工作氛围呢?个中缘由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与由于推特管理层持续多年的内斗有着极大的关系。
最初,推特是由Biz Stone、Evan Williams、Jack Dorsey共同创建,但这也为日后的管理层内斗埋下了伏笔。由于对推特的发展发生分歧,Evan Williams与Jack Dorsey开始针锋相对,最终在2012年两人均被推特驱逐,CEO由迪克·科斯特洛接任,到了2015年,Jack Dorsey则再次被任命为CEO。
管理层的内斗就意味着无论谁上台,都需要安抚员工、都需要收买人心,也需要扩充自己的势力。在持续不断的内部斗争中,推特的员工数量自然也就开始逐步膨胀、氛围变得越来越宽松,也导致“养闲人”的文化开始出现。只可惜,奉行“狼性文化”的马斯克并不喜欢“养闲人”,而解决冗员问题也正是压缩公司成本的关键所在。
根据推特方面去年向SEC提交的相关文件显示,推特员工的平均薪酬为232626美元,简单计算一下就会发现,这家公司每天在人力成本上需要花费446万美元。一旦裁员50%,基本就填补了马斯克口中每天400万美元亏损的一半,确实是立竿见影可以减少亏损的方式。毕竟对于推特这样一个已经形成了宽松氛围的企业来说,确实需要用不破不立的方式重回正轨。
如今只能说,凛冬将至、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结束,寒气不当下仅仅传到了国内市场,大洋彼岸的从业者也不能免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