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保时泰”归来:不搞山寨了,但吹牛的毛病还没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保时泰”归来:不搞山寨了,但吹牛的毛病还没改

如果众泰还是那个只会模仿和山寨的众泰,在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以说并无太多机会。

文|新媒科技评论

宁德时代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动力电池技术,竟然能够被同行以"引进海外公司先进技术"的方式轻而易举地“超越”。

停产两年后,曾经的“国产神车”众泰汽车宣布复活归来,近期其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

这一番颠覆行业的豪言壮语,转身就让众泰连续收获了3个涨停板,车还没卖,市值就涨了近80亿,这到底是“真技术”还是“假碰瓷”?

凭何敢对标宁德时代

众泰汽车走出“三天三板”的关键,是这份在网络上流传的媒体采访,众泰的内部人士在访问中表示,“公司将全面布局整车生产、动力电池、重要零部件、汽车租赁、网约车和汽车售后培训学院等领域,打通产业上下游”。

此外,“众泰汽车将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目前双方正在更进一步的洽谈中,并确认电池厂选址,无法透露企业具体信息,但可以确认的是,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

众泰汽车不仅直接对标宁德时代,还用上了“确认”这种如此肯定的语句,再配合同一篇报道中提到的“将全面布局整车生产”,这难免让人联想到,众泰还很可能要学比亚迪的“全栈自研造车”,难怪会引起资本市场的一片哗然。

那么众泰汽车有没有这样的基础和能力呢?先看“造车”方面,早于2005年,众泰汽车便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先后推出了2008EV、云100、芝麻E30等多款新能源汽车。

2016年,众泰汽车开始研发智能驾驶,并在次年开发出第一代Level4级的智能驾驶“样车”,也曾参加杭州云栖小镇、乌镇互联网大会等公共活动,不只是“空口说白话”的PPT造车。

而在“电池上,众泰汽车只提到“拟将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这个技术到底能不能将宁德时代比下去,则暂时不可知。

因此,在众泰汽车收获了几个涨停板后,深交所便发布了关注函,要求众泰汽车就新技术的来源、合作方、核心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披露,以确认“超越宁德时代”等相关表述是否客观、公允,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

11月7日晚间,众泰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称,相关传闻不属实,公司目前没有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事宜,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近期内没有接受过相关媒体的采访。

不管事件真相到底如何,众泰想让投资者和消费者相信自家的汽车品质,最核心的还是拿出产品,而不是放卫星,但回顾众泰多年的发展史,其似乎一直都做不到这一点。

从国民神车到濒临破产

众泰汽车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铁牛集团。在那个年代,出现了不少跨界造车的牛人,比如吉利李书福从冰箱厂到造车厂的跨越,众泰汽车创始人应建仁,也同样是从生产汽车零部件开始进入造车。

2003年,应建仁从中国台湾引进了一条丰田汽车产线,并且收购了生产汽车关键零部件的金马股份,再通过与成都新大地合作获取造车资质,众泰正式开始整车制造。

2005年6月,众泰旗下第一款车型众泰2008正式下线,这款出自丰田汽车产线的车型,其外形也与丰田特瑞别无二致,却有着国产汽车的低价优势,在发布首年,其销量便超过一万台。

2007年,众泰汽车收购了江南汽车70%股份,并开始扩建产能。2009年,在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等政策下,众泰汽车乘风而起,年销量首次突破了10万辆。彼时的众泰董事长吴建中更放出豪言,要在未来五年内力争实现50万辆年产销量目标。

此后,众泰的销量进一步提速,并开启了“借鉴之路”,也让众泰“皮尺部”的名号在江湖打响,网友们戏称,只需要技术人员拿尺子量一下目标车型,众泰就能马上造出来一模一样的新车来。

众泰在模仿豪车的路上一路狂奔,2013年,众泰推出了T600车型,其外观与奥迪Q5非常相似;2015年底推出神似Smart的众泰芝麻E30,立即畅销纯电动车市场;2016年,又推出了外形酷似保时捷Macan的车型众泰SR9。

在SR9的助力下,众泰在2016年的年销量达到33.31万辆的巅峰,更被冠上了“保时泰”的称号,也让众泰在16-17年都挺进了中国自主品牌销量的前十名。

不过,这也是众泰最后的巅峰了。“国产保时捷”这种噱头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一时新鲜,但长远来看,“形似而神不似”的仿品终究只是仿品,没有核心技术的众泰也迎来了不少差评,比如刹车片起火、漏油甚至自燃等问题,众泰汽车的质量也越发受到质疑。

再加上比亚迪、长城等国内品牌的不断发力,众泰跟竞争对手在品牌和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其销量也开始逐渐走下坡。

2017年-2019年,众泰的年销量分别为31.7万辆、23.19万辆、11.66万辆,跌幅逐渐扩大。到了2020年,众泰已经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当年销量仅有3903辆。

而这背后,还有众泰越发恶劣的财务状况,从2018年开始,众泰开始陷入亏损泥潭,2018-2020年累计亏损222.4亿。

结合众泰的销量来看,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导致公司收入大减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众泰在2017年借壳上市后大幅扩张产能,这些空转的工厂最终都成了将众泰拖下泥潭的累赘。2020年,众泰的年末净资产已为-44.23亿元,最终于2021年6月9日被法院裁定进行重整。

白衣骑士能否拉众泰一把

从去年开始,众泰破产一事开始有了转机。2021年7月,众泰发表公告称,将由江苏深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深商”)作为公司重整投资人,重整投资款为20亿元,而江苏深商背后的实控人为黄继宏。

对于为何要出手拯救众泰,黄继宏表示看中的是众泰的整车生产资质。事实上,众泰如今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这点资质了。

我国在2017年暂停审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后来虽已恢复,但审批也越来越严格,有生产资质的新能源车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也就使得造车资质成为了稀罕之物,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资质不惜耗费重金收购整车工厂。

比如威马汽车为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就以11.8亿元收购大连黄海;理想汽车为了获得资质也曾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

在资质之外,众泰背后还值得关注的是其庞大的生产线,累积可实现68.5万辆的年产能。正所谓“烂船还有三斤钉”,众泰在去年重整期间的股价还一度涨了8倍,资本市场对于其复出后的新故事还是充满了期待。

但目前来看,众泰的挑战也不少。一方面是资金的压力。除了黄继宏提供的20亿元的重整款外,众泰还在今年发布了新的募资计划,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

众泰表示,募资后大部分资金会用于开发四款新能源车以及智能网联乘用车,不过就这不足100亿元的资金量来看,离业内公认的200亿元造车起始线还有很大的距离。

而且,在缺乏资金支持的背景下,众泰的核心技术在短期内必然只能依靠外援,比如上文提到的电池技术。兜兜转转之下,众泰仍是那个被技术挟持的车企,核心竞争力仍然难觅踪影。

值得一提的是,众泰复产后的首款车型众泰T300其实也是公司在2017年前后生产的旧车型,这一次众泰不抄袭别人,而是先抄袭自己了。

最后,众泰也深知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非常激烈,因此旗下的首款车型将主要面向西亚、南亚、南美、中东等海外市场,先出海再回国或许是差异化的尝试。

但“曲线救国”能否成功,将取决于海外市场是否确实有如此大的增量空间。当前除了众泰以外,瞄准东南亚市场的还有哪吒、五菱、比亚迪等,比亚迪更是已直接在泰国投资建厂。

从数据上来看,东南亚各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正逐步上升,但当前基数仍比较低,以泰国为例,去年仅售出3994辆新能源车。而且,国内新能源车企要“出海”,仍逃不过与国内竞争对手在资金实力、品牌力和产品力方面的较量,这对众泰来说,似乎也难有优势。

面对众泰复出一事,更为高兴的似乎是二级资本市场,因为里面有更多未知的可能,可泡沫终究会落地,如果众泰还是那个只会模仿和山寨的众泰,在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以说并无太多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保时泰”归来:不搞山寨了,但吹牛的毛病还没改

如果众泰还是那个只会模仿和山寨的众泰,在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以说并无太多机会。

文|新媒科技评论

宁德时代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动力电池技术,竟然能够被同行以"引进海外公司先进技术"的方式轻而易举地“超越”。

停产两年后,曾经的“国产神车”众泰汽车宣布复活归来,近期其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

这一番颠覆行业的豪言壮语,转身就让众泰连续收获了3个涨停板,车还没卖,市值就涨了近80亿,这到底是“真技术”还是“假碰瓷”?

凭何敢对标宁德时代

众泰汽车走出“三天三板”的关键,是这份在网络上流传的媒体采访,众泰的内部人士在访问中表示,“公司将全面布局整车生产、动力电池、重要零部件、汽车租赁、网约车和汽车售后培训学院等领域,打通产业上下游”。

此外,“众泰汽车将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目前双方正在更进一步的洽谈中,并确认电池厂选址,无法透露企业具体信息,但可以确认的是,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

众泰汽车不仅直接对标宁德时代,还用上了“确认”这种如此肯定的语句,再配合同一篇报道中提到的“将全面布局整车生产”,这难免让人联想到,众泰还很可能要学比亚迪的“全栈自研造车”,难怪会引起资本市场的一片哗然。

那么众泰汽车有没有这样的基础和能力呢?先看“造车”方面,早于2005年,众泰汽车便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先后推出了2008EV、云100、芝麻E30等多款新能源汽车。

2016年,众泰汽车开始研发智能驾驶,并在次年开发出第一代Level4级的智能驾驶“样车”,也曾参加杭州云栖小镇、乌镇互联网大会等公共活动,不只是“空口说白话”的PPT造车。

而在“电池上,众泰汽车只提到“拟将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这个技术到底能不能将宁德时代比下去,则暂时不可知。

因此,在众泰汽车收获了几个涨停板后,深交所便发布了关注函,要求众泰汽车就新技术的来源、合作方、核心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披露,以确认“超越宁德时代”等相关表述是否客观、公允,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

11月7日晚间,众泰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称,相关传闻不属实,公司目前没有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事宜,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近期内没有接受过相关媒体的采访。

不管事件真相到底如何,众泰想让投资者和消费者相信自家的汽车品质,最核心的还是拿出产品,而不是放卫星,但回顾众泰多年的发展史,其似乎一直都做不到这一点。

从国民神车到濒临破产

众泰汽车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铁牛集团。在那个年代,出现了不少跨界造车的牛人,比如吉利李书福从冰箱厂到造车厂的跨越,众泰汽车创始人应建仁,也同样是从生产汽车零部件开始进入造车。

2003年,应建仁从中国台湾引进了一条丰田汽车产线,并且收购了生产汽车关键零部件的金马股份,再通过与成都新大地合作获取造车资质,众泰正式开始整车制造。

2005年6月,众泰旗下第一款车型众泰2008正式下线,这款出自丰田汽车产线的车型,其外形也与丰田特瑞别无二致,却有着国产汽车的低价优势,在发布首年,其销量便超过一万台。

2007年,众泰汽车收购了江南汽车70%股份,并开始扩建产能。2009年,在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等政策下,众泰汽车乘风而起,年销量首次突破了10万辆。彼时的众泰董事长吴建中更放出豪言,要在未来五年内力争实现50万辆年产销量目标。

此后,众泰的销量进一步提速,并开启了“借鉴之路”,也让众泰“皮尺部”的名号在江湖打响,网友们戏称,只需要技术人员拿尺子量一下目标车型,众泰就能马上造出来一模一样的新车来。

众泰在模仿豪车的路上一路狂奔,2013年,众泰推出了T600车型,其外观与奥迪Q5非常相似;2015年底推出神似Smart的众泰芝麻E30,立即畅销纯电动车市场;2016年,又推出了外形酷似保时捷Macan的车型众泰SR9。

在SR9的助力下,众泰在2016年的年销量达到33.31万辆的巅峰,更被冠上了“保时泰”的称号,也让众泰在16-17年都挺进了中国自主品牌销量的前十名。

不过,这也是众泰最后的巅峰了。“国产保时捷”这种噱头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一时新鲜,但长远来看,“形似而神不似”的仿品终究只是仿品,没有核心技术的众泰也迎来了不少差评,比如刹车片起火、漏油甚至自燃等问题,众泰汽车的质量也越发受到质疑。

再加上比亚迪、长城等国内品牌的不断发力,众泰跟竞争对手在品牌和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其销量也开始逐渐走下坡。

2017年-2019年,众泰的年销量分别为31.7万辆、23.19万辆、11.66万辆,跌幅逐渐扩大。到了2020年,众泰已经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当年销量仅有3903辆。

而这背后,还有众泰越发恶劣的财务状况,从2018年开始,众泰开始陷入亏损泥潭,2018-2020年累计亏损222.4亿。

结合众泰的销量来看,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导致公司收入大减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众泰在2017年借壳上市后大幅扩张产能,这些空转的工厂最终都成了将众泰拖下泥潭的累赘。2020年,众泰的年末净资产已为-44.23亿元,最终于2021年6月9日被法院裁定进行重整。

白衣骑士能否拉众泰一把

从去年开始,众泰破产一事开始有了转机。2021年7月,众泰发表公告称,将由江苏深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深商”)作为公司重整投资人,重整投资款为20亿元,而江苏深商背后的实控人为黄继宏。

对于为何要出手拯救众泰,黄继宏表示看中的是众泰的整车生产资质。事实上,众泰如今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这点资质了。

我国在2017年暂停审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后来虽已恢复,但审批也越来越严格,有生产资质的新能源车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也就使得造车资质成为了稀罕之物,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资质不惜耗费重金收购整车工厂。

比如威马汽车为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就以11.8亿元收购大连黄海;理想汽车为了获得资质也曾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

在资质之外,众泰背后还值得关注的是其庞大的生产线,累积可实现68.5万辆的年产能。正所谓“烂船还有三斤钉”,众泰在去年重整期间的股价还一度涨了8倍,资本市场对于其复出后的新故事还是充满了期待。

但目前来看,众泰的挑战也不少。一方面是资金的压力。除了黄继宏提供的20亿元的重整款外,众泰还在今年发布了新的募资计划,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

众泰表示,募资后大部分资金会用于开发四款新能源车以及智能网联乘用车,不过就这不足100亿元的资金量来看,离业内公认的200亿元造车起始线还有很大的距离。

而且,在缺乏资金支持的背景下,众泰的核心技术在短期内必然只能依靠外援,比如上文提到的电池技术。兜兜转转之下,众泰仍是那个被技术挟持的车企,核心竞争力仍然难觅踪影。

值得一提的是,众泰复产后的首款车型众泰T300其实也是公司在2017年前后生产的旧车型,这一次众泰不抄袭别人,而是先抄袭自己了。

最后,众泰也深知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非常激烈,因此旗下的首款车型将主要面向西亚、南亚、南美、中东等海外市场,先出海再回国或许是差异化的尝试。

但“曲线救国”能否成功,将取决于海外市场是否确实有如此大的增量空间。当前除了众泰以外,瞄准东南亚市场的还有哪吒、五菱、比亚迪等,比亚迪更是已直接在泰国投资建厂。

从数据上来看,东南亚各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正逐步上升,但当前基数仍比较低,以泰国为例,去年仅售出3994辆新能源车。而且,国内新能源车企要“出海”,仍逃不过与国内竞争对手在资金实力、品牌力和产品力方面的较量,这对众泰来说,似乎也难有优势。

面对众泰复出一事,更为高兴的似乎是二级资本市场,因为里面有更多未知的可能,可泡沫终究会落地,如果众泰还是那个只会模仿和山寨的众泰,在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以说并无太多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