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喜剧类综艺崛起,在综艺版图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且热度持续不减。《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一起来笑吧》、《跨界喜剧王》、《喜剧总动员》等喜剧类综艺层出不穷,在播出时间上也呈扎堆之势。素人PK、专业大咖PK、跨界明星同台竞演,一应俱全。笑星们各显其能,撩动着观众的笑神经。但大多数喜剧综艺都是昙花一现,多档节目虎头蛇尾。这种合家欢类型的节目,为什么收视和口碑一直不如预期理想,也未能出现长久的生命力呢?
喜剧综艺是门好生意,各家都想分杯羹
《笑傲江湖》第三季正在东方卫视周日晚间档热播,每一期都能延续之前的强势热度,成为收视上的大赢家,节目中除了演员们的精彩逗趣表演,宋丹丹、冯小刚和郭德纲组成的观察员组合间的默契互动也成为一大看点。此前,专注于给喜剧演员提供舞台的《笑傲帮》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而《欢乐喜剧人》第三季也正在筹备中。
浙江卫视则将《喜剧总动员》放在了9月10日的周六档播出。与别的节目不同的是,该节目让十几位人气爆棚的影视演员与喜剧领域的顶级笑匠实现跨界合作,由郭德纲和吴秀波分别率队相互比拼。节目中,岳云鹏、沈腾、贾玲、艾伦等喜剧综艺熟脸将再来“刷脸”。此外,也有人期待刘涛、李晨、蒋欣、陈赫等非喜剧专业演员的表演,他们虽然演技成熟,但要面临更艰苦的喜剧创作、更集中的排练以及现场观众的苛刻裁决,其高人气能否匹配不错的搞笑实力是一大悬念。
北京卫视的《跨界喜剧王》也是让明星跨界演喜剧,节目接档《跨界歌王》。据悉,《跨界喜剧王》将聚集多领域的代表人物作为嘉宾,他们将在五位喜剧经纪人的协助下,展现不同类型的喜剧表演。小沈阳继续跨界担当“喜剧召集人”,不仅召集了高晓攀、白凯南、黄小蕾、李菁、杨树林来担当“喜剧经纪人”,还邀请了邓亚萍、费玉清、乐嘉、秦岚、周杰、孙楠、李玉刚等25位“跨界喜剧人”,他们将在这个舞台上挑战跨界表演,为观众奉上自己的喜剧首秀。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姚明、傅园慧、张继科、孙杨、林丹等体育界的高人气运动员也都在其中。节目赛制采用“五位喜剧经纪人+五位跨界明星”的“一带一”的组合方式进行喜剧竞技。
实际上,真要从喜剧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其实并不容易。两年前,全国各地有《超级笑星》、《喜剧之王》等近30档喜剧真人秀节目扎堆播出,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好景不长,这些跟风的喜剧真人秀迅速冷却,纷纷上演了“大逃亡”,仅剩下《超级笑星》等少数几个喜剧节目在苦苦挣扎。而东方卫视最后开播的《笑傲江湖》则笑到最后,它后来居上,当年即夺下了收视冠军并连续三年在喜剧类节目中稳坐宝座。究其原因,就是精心策划、坚持原创、反复打磨、拒绝跟风。
不断探索创新,喜剧需要给人带来愉悦
喜剧综艺方兴未艾,应该说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各大卫视对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等方面开始重视。但同时,这类节目类型扎堆,并不一定等同于喜剧本身的繁荣,反而可能从侧面反映出荧屏综艺竞争的压力,而跟风、同质化等问题,更有可能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如今观众的笑点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以满足,选手荒、题材窄、创新难,都是摆在喜剧节目面前的制约因素。从《笑傲江湖》到《欢乐喜剧人》,再到《喜剧总动员》,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明星大咖参与进来。冯小刚、宋丹丹、郭德纲加盟了《笑傲江湖》;在即将播出的《喜剧总动员》中,吴秀波、刘涛、李晨等明星红人组队挑战“传统笑匠”;《跨界喜剧王》邀请了费玉清、邓亚萍、李玉刚等25位“跨界明星”来挑战。然而,如此“豪华配置”的阵容,是否意味着“星味”愈浓,节目成功的几率就愈高呢?
其实参演阵容的强大并不是万能的。一档喜剧节目、一个喜剧明星之所以能成功,最根本的还在于编剧和创作,这和真人秀的原理是一样的:好编剧是核心竞争力。由著名演员、高人气笑星频繁刷脸吸引眼球一时有效,但各档节目也难免有一窝蜂消费喜剧资源的嫌疑。
喜剧人不一定是要专业做喜剧的,能给观众带来欢笑的,都算得上是喜剧人。然而无论是专业做喜剧的,还是前来客串表演的,观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若是没有足够的耐心、诚意,仅靠跟风,是无法在喜剧扎堆的荧屏上“突出重围”的。
缺乏原创力,同质化内容令人堪忧
目前推出的新喜剧综艺也存在着一些质疑,如《喜剧总动员》就与《欢乐喜剧人》高度相似。对照这两档节目的嘉宾阵容发现,《喜剧总动员》有一张与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高度雷同”的脸。曾在《欢乐喜剧人》中当过主持人的吴秀波、郭德纲此次同台亮相《喜剧总动员》,岳云鹏、沈腾、宋小宝、马丽、艾伦等,也都是《欢乐喜剧人》的常驻嘉宾。《喜剧总动员》与《欢乐喜剧人》不仅都有明星跨界,而且都是与笑星搭档表演。观众为此不禁感到担忧,节目高度同质化极易产生审美疲劳,这无疑是节目急于跟风、缺乏原创能力的表现。
对于频繁刷脸的喜剧演员,观众最担忧的无非就是喜剧作品的质量。喜剧人想要出一个好作品,除了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住社会热点,同时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达到让观众笑的目的。这需要有专业的态度,同样也要有渊博的知识;需要有团队的合作,更要有演员在舞台上的用心诠释。一旦喜剧进入批量式生产,或者说为了节目效果而现弄现卖,似乎就离观众的需求越来越远了。
观众需要喜剧,但不需要闹剧;需要欢笑,但不需要可笑,这才是真正可以打动人的喜剧精神。节目想要好看,必须坚持原创,拒绝复制套路。
喜剧综艺要出爆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