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盛极一时到没落沉沦,赔了整整11年,乐家轩决定关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盛极一时到没落沉沦,赔了整整11年,乐家轩决定关门

曾辉煌一时的乐家轩录音棚即将于年底关门,它见证了华语音乐的衰落与变迁,录音棚也渐渐成为一个寂寞的地方,被众人淡忘。

作者:李斌

“你今天过来采访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吧?还以为乐家轩是一家飞黄腾达、欣欣向荣的公司吧?”

“我知道录音棚竞争激烈,但没想到你们就这样关了,有点可惜。”

“知道你们要来采访,我开始还跟他们说,都要关了,还写什么?不过现在想想,你们报道出来,我也可以留一个回忆吧。”

乐家轩总经理张翼宇苦笑,“乐家轩整整赔了11年。你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吗?我们就是需要被拯救的大兵。”

大取灯胡同2号,是北京胡同里少见的“大院”,院子里有一座三层小楼,停车场可以停20多辆车,楼前挂着繁体的“乐家轩”,旁边那个大大的红色繁体“乐”字更加醒目。走进小楼,前台的背景墙上写着“音乐人的家”。

藏在北京美术馆后街大取灯胡同的乐家轩,也许不是大众所熟悉的地方,但它在华语音乐圈却赫赫有名,包括内地、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华语乐坛一线明星几乎都来过这里。

2007年4月正式开张的乐家轩,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制作基地,最早有14间大中小型专业录音室,全部搭配了顶级专业录音器材,也曾吸引过中国最好的音乐制作人和录音师。

在一楼的小会议室里,我见到了乐家轩总经理张翼宇,他正在跟老搭档、声学博士林克伟聊事情。我们简单的打了招呼后,林克伟带我去楼上的每间录音室参观。时值中午,还没有人过来录音。录音师赵会涛告诉我:“录音的人基本都是下午过来,所以现在还没人。”

虽然我不太懂录音棚的专业知识,但看得出,这里的录音棚整体设计和设备还是花了不少功夫。

“你们这个位置也太好了吧,北京好多录音棚都在远郊区。”

“对,我们最初也在八达岭那边找了一个地方,但是问了很多人都觉得太远了,所以最后选了这个地方。“赵会涛说。

在北京城的中心地带租这么一栋小楼,从2005年开始筹备,到现在又是唱片业特别不景气的时期,不知乐家轩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

乐家轩总经理张翼宇

“2007年4月正式开张之前,我们已经试营业了一段时间,那时候生意火的不得了,院子里停车都要打架,根本没地方停。人多的时候走廊上、楼梯上都站满了人,来的大牌明星无数,我们都见怪不惯。“张冀宇追忆起往昔,表情才有些许生动。

林克伟是负责声学的工程师,在一起合作了三十多年,公司做的所有录音棚都是他设计的;赵会涛是最早来到乐家轩的,没开业就来了,是这里做得最久的员工。

“我从最基层做起的,乐家轩刚开业正好赶上北京奥运会临近,《北京欢迎你》、《We are ready》等奥运会主题歌都是在我们这里录的。”赵会涛告诉音乐财经,“当时真的是一周7天没有休息日、每天24小时轮轴转,大家都太忙了。”

乐家轩在正式开张后,《We are ready》作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歌,包括谭咏麟、陈奕迅、梁咏琪、李克勤等130多位歌星的录音和MV就是在乐家轩完成的。“当时那么多明星来录奥运会的歌,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要穿同样的T恤拍MV,所以必须一起来,整个三层楼都站满了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很高兴,整个录音和拍MV的过程都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再大牌的明星在这里都很配合。“赵会涛回忆。

《We are ready》让刚开业的乐家轩声名远扬,几百位台湾、香港、马拉西亚、内地的华语歌星都知道了这个地方。随着北京奥运会临近,作为倒计时100天的奥运主题歌《北京欢迎你》又一次挤爆了乐家轩,100位歌手的录音大部分也是在乐家轩完成的。

这是乐家轩开业后最热闹、最辉煌的一年。

我正听得来劲,却见张冀宇表情一暗,深呼一口气叹道:“奥运会结束后突然就没生意了,真的很突然,一直到现在,除了刚开业的那一年,之后的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都是赔钱的状态!这里的房租一次涨三倍,乐家轩整整赔了11年,所以我们决定年底之前关掉乐家轩,不玩了,有点讽刺吧?”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不再说话,默默低头开始吃着刚刚送来的外卖。我一惊,也愣了半天才问了一句:“已经定了吗? ”

“除非有人拯救,你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吗?我们就是需要被拯救的大兵。”张冀宇声音低沉,“从最早的14间录音棚,后来拿掉4间,再拿掉2间,陆陆续续,现在只剩下5间。其实设备可以搬到任何地方,但录音棚打掉了就没有了。”

张冀宇形容决定关掉录音棚就好像在割他身上的肉,这块肉坏了,发炎了,而且很久了,就必须要切掉。

城中心投资录音棚,做音乐人的家

乐家轩是由台湾福茂唱片创始人张人凤的长子张翼宇投资的,福茂唱片现在由张冀宇的弟弟张耕宇负责,福茂家族旗下有很多公司,张翼宇负责工程公司,有四部分业务:广播电视设备系统、表演艺术和娱乐设备系统、工厂自动化设备系统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设备。建录音棚、安装录音设备只是张冀宇负责的一小部分,他们在台湾已经做了三四十年(福茂公司成立于1958年)。

2004年,张翼宇的台湾客户雅弦录音室的陈健平先生想来内地发展,找到乐家轩现在的位置想建一个大型录音棚,但碍于资金等问题,只好找到张翼宇帮忙。“我当时觉得投资内地也对,因为2004年的时候台湾音乐产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于是我被他们说服了,就投资了这个地方。原来是台湾的那个客户在经营,我派了专业经理在这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全部接手过来。”张翼宇告诉音乐财经。

张翼宇说:“两位声学博士、四位工匠带班师傅全部是从台湾请过来的,他们从80年代就跟着我们干,是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教出来的,所以乐家轩的设计和施工绝对是国际水准。”

由于乐家轩的规模大,设备和录音师都是超豪华型的,又身处北京城中心地段,开业后,吸引了众多音乐圈的人来到这里,乐家轩也真正成为了“音乐人的家”。“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同行,可能好久没见了,也可能之前有什么过节,但大家聚到录音棚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家人。包括邓丽君早年的制作人也来到这里,他把周围横跨40年音乐圈的人都能召集过来。“张冀宇说。

林克伟

林克伟是台湾的声学专家,他的哥哥林克华是台湾有名的灯光设计专家,跟张冀宇的公司早有合作。因为哥哥的缘故,林克伟大学一毕业就跟着张冀宇一起做。林克伟说:“我真正的主业只有声学设计这块,台湾70%的剧场音乐厅和录音棚都是我做的设计,我很喜欢音乐,对文化艺术也很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能参与其中就很兴奋。”

赵会涛是乐家轩最元老级的员工,他从2006年乐家轩试营业期间就来到这里,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擦线、擦设备,架子鼓都要擦的很亮,几乎看不到指纹,也见证了乐家轩的十年历程。赵会涛回忆,开始乐家轩生意最火的时候,每天几乎是24小时营业,录音师两班倒,在录音棚里一坐就十几个小时,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大家还在录音,有的录音师录着录着眼睛已经闭上了,实在太累了。那时候多大牌的明星过来都得排队,人多的时候大家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走廊、楼梯上都站满了人。有的明星如果跟某位录音师关系好,还可以偷偷插个队。

乐家轩开业前后,也赶上了国内演出市场最红火的时期,各个地方卫视的春晚、各种现场演出、电视综艺节目、舞厅的音乐,还有很多大牌艺人在这里一待就是大半年,比如侯德健、江建民他们当时每人有一间固定的工作室。

赵会涛

火爆之后陷入低谷,10年再无回天之力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乐家轩热闹的景象戛然而止。2009年、2010年,很多企业晚会、公司大大小小的年会逐渐减少,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地方政府都在控制演出成本,包括央视的《同一首歌》也在2010年停播。

国内演出市场进入了萧条期,再加上音乐行业徘徊低谷多年,越来越多的歌手们不再出实体唱片。而随着音乐数字化时代到来,科技越来越进步,设备越来越先进,北京差不多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录音棚3000多家,竞争惨烈。

张翼宇突然发现奥运会之后怎么没生意了,他也猜测过其中的原因,“北京有3000个工作室,很多开在自己家里的客厅、卧室甚至浴室里,我称它们是工作室不是录音棚。如果不是对声音有要求的,大部分会选择低成本的工作室。能选择来乐家轩的,第一对声音有高要求,第二要用传统乐器,比如小提琴、大提琴、弦乐乐器(古筝)等,不是用电脑做出来的声音。”

林克伟也从另外的角度分析道,最早做音乐没有几十万、上百万元根本玩不了,甚至连软件都买不起,最专业的软件都不单卖的,买软件必须同时买他们的硬件,一套声卡带周边设备就十几万,但现在,制作音乐的方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在林克伟眼中,现在电视网络、多媒体发展太迅速,音乐制作很多都是用电脑,一万块钱就可以录音了。尽管网络上的音乐品质很差,但现在的年轻人一出生听的就是这个,他们没有听过真正的好音乐。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发片不赚钱,所以只能走省钱的路线,出现几千家工作室也是这个原因。

“国外那些有名的歌手,一年出一张专辑,从作曲、编曲、作词到录音,整个制作过程就要花三个月时间,他们对音乐作品本身是有要求的。”林克伟认为,中国现在的音乐成品越来越差,做专辑挣不了钱,所以投入专辑的那部分钱就转移了。尽管现在音乐制作的设备比二三十年前进步了,但录音的质量没有进步反而还在倒退。

乐家轩从筹备到现在做了11年,最早是赶上了内地演出市场最红火的时期,发展到现在又遇上了电视节目最火的时期。大型录音棚开销大,成本高,所以空棚率也很高;以前的歌手出歌频率很快,现在很难听到谁要出专辑,连出EP的都很少。

“我们现在都是过了很长时间才听说谁发新歌了,歌手们基本都是在演出现场、电视节目上忙。而且北京的很多艺人和音乐公司都有自己的录音棚工作室,像庞龙、羽泉、张亚东,他们都有自己的录音棚。赵会涛有时候会觉得,乐家轩发展的整个过程,更像是中国乐坛的一个风向标,从流行音乐最火的时期,经历了渐渐下滑的过程。

“没想过要转型吗?现在电影、视频都很火,你们有考虑过吗?”

“我们是开录音棚的,声音是我们的专长,我们这里都是做建筑声学环境的人才,做视频太浪费了。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录音都不需要那么好的环境和设备,哪里需要我们这样的。”张翼宇回答,“唯一的转型就是把它关掉吧!”

几个月前,乐家轩已经开始清点设备,业内熟悉的同行有的已经低价买走了一些设备。张翼宇拿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给我看,他说那台设备已经在三个月前卖掉了,是一台超豪华设备,它也有三年没用过了,除了每个月开一次机,常常就是用来给歌星拍照。

张翼宇表示,乐家轩年底关门的决定会在一个月内开始执行,因为之前接的一些录音还要完成,远期的录音合作已经不再接了。“如果乐家轩没有了,我们在北京的其他两家公司也不需要这么多地方,这里可以租给别人做办公室,或者卖麻辣烫。”张冀宇语气伤感,“我知道这是产业的问题,但也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也许入错行了。”

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乐家轩尝试过转型做别的事情吗?

张翼宇:我们有3000多个竞争对手,我的成本太高,完全没有能力搞得过他们。但我可以教2000个录音师,在北京,每年科班出身学录音的大学生有200人左右,但他们毕业后还要来乐家轩学录音,因为他们的老师一辈子没做过一天录音师,也没做过一张唱片。

培训录音师虽然也给我们培养了很多竞争对手,但毕竟给音乐专业知识的推广做了不少贡献。可是培训不是我们的专业,做培训也不是我们转型的目标。

所以我们好像也搞不清整个产业的方向,大家都处在东试试、西试试的状态。

福茂是做唱片公司起家的,而且是做古典音乐,你们有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吗?

张翼宇:我们之前也做过演出代理,做了100多场古典音乐演出。因为福茂唱片就是做古典音乐起家的,1986年我弟弟张耕宇加入福茂唱片后才开始做流行音乐。

我觉得内地的古典音乐市场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台湾的古典音乐氛围比内地好,也没有政府的支持,但台湾市场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培养,靠演出团体很辛苦的不赚钱的努力。30年前台湾的古典乐团每场演出大概有6成的票房就很不错了,有的只有3成,所以靠票房根本活不了。 有的乐团垮了活不下去了,有的坚持下来了,所以台湾的古典音乐市场也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培养。

台湾有个电台“台北爱音乐“的古典音乐频道,我是创始投资人之一,我在台湾投资了7个电台,古典音乐是最赚钱的,因为其他6个电台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受众和广告来源几乎大同小异。告诉你这个秘密,反而是听古典音乐、上古典音乐节目的客户最赚钱。

之前你们也提到,现在是综艺节目最火爆的时期,你怎么看国内的音乐选秀节目?

张冀宇:国内选秀节目对于音乐行业的伤害太大了,不但对行业没有好处,而且非常糟糕。但很多台湾的唱片公司乐死了,因为大家都在唱30年都没有再听过的歌曲,又翻出来唱,都忘记是谁做的了。

不光是老歌,以前我们熟悉的那些歌手,之前在台湾早就不唱了,结果在内地又冒出来,歌也冒出来,人也冒出来了。这些节目只能唱老歌,不敢唱新歌,因为就没什么新歌出来,而且新歌也很雷同。

现在中国所有的流行歌曲10首有9首都在讲爱情,好像没有别的。我们做录音棚很清楚,这些编曲的人一天编好几个曲子,都是同一个套路。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综艺节目把音乐市场的氛围占掉一大部分,但其实跟音乐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也是我们对国内音乐市场比较担心的地方。

现在视频直播越来越火,你们怎么看这个行业?

林克伟:现在视频已经发展到4K了,但网络直播直接用手机就可以,这些节目也有很多粉丝。还有很多网络录音棚,用手机软件录下来,自动加一些效果。视频的播放品质其实还是不行,大家随便用电脑就能做。现在没有一个强迫音乐产业往高品质走的动力,所以造成音乐产业发展得比较辛苦。

可能受数字音乐影响,是不是现在大家对于音质的要求越来越低?

林克伟:我在英国待了9年学声学,在传媒大学当过客座教授,但国内3000多家录音棚没有一个找我的,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台湾我们正在是萧敬腾、五月天做音乐的录音棚,他们对声音有要求。

很多新入行的人根本不在乎声音的,现在整个产业就是这种情况。我是搞数据设计的,属于科技也是艺术,现在国内的很多场馆剧院都在做这方面的设计,每一个都说自己是国际标准,但每一个听起来声音都不一样。

你们怎么看内地文化市场的发展?

张翼宇: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但内地文化产业有相当大一块都不赚钱,比如芭蕾舞、现代舞、戏剧等这些高艺术性的演出都不赚钱。所以我们也不太明白中国的文化产业到底会怎么走,到底该用什么方式把行业引导到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

林克伟:太新的作品内地观众还是接受不了,因为新的作品太抽象,舞蹈是没有语言的,可以有故事也可以没有故事,像《白蛇传》《红楼梦》都是有故事的,很多观众只知道台上有十二金钗,但谁是谁还是分不清楚。

像台湾的云门舞集是最有名的现代舞团,也是唯一一个华人在国际上有大量表演的现代舞团,他们的首演基本在台湾,然后再到世界各地。云门舞集的作品也在不断成长,他们的观念和艺术表达可能越来越抽象,所以观众有些接受不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盛极一时到没落沉沦,赔了整整11年,乐家轩决定关门

曾辉煌一时的乐家轩录音棚即将于年底关门,它见证了华语音乐的衰落与变迁,录音棚也渐渐成为一个寂寞的地方,被众人淡忘。

作者:李斌

“你今天过来采访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吧?还以为乐家轩是一家飞黄腾达、欣欣向荣的公司吧?”

“我知道录音棚竞争激烈,但没想到你们就这样关了,有点可惜。”

“知道你们要来采访,我开始还跟他们说,都要关了,还写什么?不过现在想想,你们报道出来,我也可以留一个回忆吧。”

乐家轩总经理张翼宇苦笑,“乐家轩整整赔了11年。你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吗?我们就是需要被拯救的大兵。”

大取灯胡同2号,是北京胡同里少见的“大院”,院子里有一座三层小楼,停车场可以停20多辆车,楼前挂着繁体的“乐家轩”,旁边那个大大的红色繁体“乐”字更加醒目。走进小楼,前台的背景墙上写着“音乐人的家”。

藏在北京美术馆后街大取灯胡同的乐家轩,也许不是大众所熟悉的地方,但它在华语音乐圈却赫赫有名,包括内地、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华语乐坛一线明星几乎都来过这里。

2007年4月正式开张的乐家轩,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制作基地,最早有14间大中小型专业录音室,全部搭配了顶级专业录音器材,也曾吸引过中国最好的音乐制作人和录音师。

在一楼的小会议室里,我见到了乐家轩总经理张翼宇,他正在跟老搭档、声学博士林克伟聊事情。我们简单的打了招呼后,林克伟带我去楼上的每间录音室参观。时值中午,还没有人过来录音。录音师赵会涛告诉我:“录音的人基本都是下午过来,所以现在还没人。”

虽然我不太懂录音棚的专业知识,但看得出,这里的录音棚整体设计和设备还是花了不少功夫。

“你们这个位置也太好了吧,北京好多录音棚都在远郊区。”

“对,我们最初也在八达岭那边找了一个地方,但是问了很多人都觉得太远了,所以最后选了这个地方。“赵会涛说。

在北京城的中心地带租这么一栋小楼,从2005年开始筹备,到现在又是唱片业特别不景气的时期,不知乐家轩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

乐家轩总经理张翼宇

“2007年4月正式开张之前,我们已经试营业了一段时间,那时候生意火的不得了,院子里停车都要打架,根本没地方停。人多的时候走廊上、楼梯上都站满了人,来的大牌明星无数,我们都见怪不惯。“张冀宇追忆起往昔,表情才有些许生动。

林克伟是负责声学的工程师,在一起合作了三十多年,公司做的所有录音棚都是他设计的;赵会涛是最早来到乐家轩的,没开业就来了,是这里做得最久的员工。

“我从最基层做起的,乐家轩刚开业正好赶上北京奥运会临近,《北京欢迎你》、《We are ready》等奥运会主题歌都是在我们这里录的。”赵会涛告诉音乐财经,“当时真的是一周7天没有休息日、每天24小时轮轴转,大家都太忙了。”

乐家轩在正式开张后,《We are ready》作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歌,包括谭咏麟、陈奕迅、梁咏琪、李克勤等130多位歌星的录音和MV就是在乐家轩完成的。“当时那么多明星来录奥运会的歌,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要穿同样的T恤拍MV,所以必须一起来,整个三层楼都站满了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很高兴,整个录音和拍MV的过程都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再大牌的明星在这里都很配合。“赵会涛回忆。

《We are ready》让刚开业的乐家轩声名远扬,几百位台湾、香港、马拉西亚、内地的华语歌星都知道了这个地方。随着北京奥运会临近,作为倒计时100天的奥运主题歌《北京欢迎你》又一次挤爆了乐家轩,100位歌手的录音大部分也是在乐家轩完成的。

这是乐家轩开业后最热闹、最辉煌的一年。

我正听得来劲,却见张冀宇表情一暗,深呼一口气叹道:“奥运会结束后突然就没生意了,真的很突然,一直到现在,除了刚开业的那一年,之后的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都是赔钱的状态!这里的房租一次涨三倍,乐家轩整整赔了11年,所以我们决定年底之前关掉乐家轩,不玩了,有点讽刺吧?”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不再说话,默默低头开始吃着刚刚送来的外卖。我一惊,也愣了半天才问了一句:“已经定了吗? ”

“除非有人拯救,你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吗?我们就是需要被拯救的大兵。”张冀宇声音低沉,“从最早的14间录音棚,后来拿掉4间,再拿掉2间,陆陆续续,现在只剩下5间。其实设备可以搬到任何地方,但录音棚打掉了就没有了。”

张冀宇形容决定关掉录音棚就好像在割他身上的肉,这块肉坏了,发炎了,而且很久了,就必须要切掉。

城中心投资录音棚,做音乐人的家

乐家轩是由台湾福茂唱片创始人张人凤的长子张翼宇投资的,福茂唱片现在由张冀宇的弟弟张耕宇负责,福茂家族旗下有很多公司,张翼宇负责工程公司,有四部分业务:广播电视设备系统、表演艺术和娱乐设备系统、工厂自动化设备系统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设备。建录音棚、安装录音设备只是张冀宇负责的一小部分,他们在台湾已经做了三四十年(福茂公司成立于1958年)。

2004年,张翼宇的台湾客户雅弦录音室的陈健平先生想来内地发展,找到乐家轩现在的位置想建一个大型录音棚,但碍于资金等问题,只好找到张翼宇帮忙。“我当时觉得投资内地也对,因为2004年的时候台湾音乐产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于是我被他们说服了,就投资了这个地方。原来是台湾的那个客户在经营,我派了专业经理在这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全部接手过来。”张翼宇告诉音乐财经。

张翼宇说:“两位声学博士、四位工匠带班师傅全部是从台湾请过来的,他们从80年代就跟着我们干,是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教出来的,所以乐家轩的设计和施工绝对是国际水准。”

由于乐家轩的规模大,设备和录音师都是超豪华型的,又身处北京城中心地段,开业后,吸引了众多音乐圈的人来到这里,乐家轩也真正成为了“音乐人的家”。“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同行,可能好久没见了,也可能之前有什么过节,但大家聚到录音棚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家人。包括邓丽君早年的制作人也来到这里,他把周围横跨40年音乐圈的人都能召集过来。“张冀宇说。

林克伟

林克伟是台湾的声学专家,他的哥哥林克华是台湾有名的灯光设计专家,跟张冀宇的公司早有合作。因为哥哥的缘故,林克伟大学一毕业就跟着张冀宇一起做。林克伟说:“我真正的主业只有声学设计这块,台湾70%的剧场音乐厅和录音棚都是我做的设计,我很喜欢音乐,对文化艺术也很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能参与其中就很兴奋。”

赵会涛是乐家轩最元老级的员工,他从2006年乐家轩试营业期间就来到这里,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擦线、擦设备,架子鼓都要擦的很亮,几乎看不到指纹,也见证了乐家轩的十年历程。赵会涛回忆,开始乐家轩生意最火的时候,每天几乎是24小时营业,录音师两班倒,在录音棚里一坐就十几个小时,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大家还在录音,有的录音师录着录着眼睛已经闭上了,实在太累了。那时候多大牌的明星过来都得排队,人多的时候大家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走廊、楼梯上都站满了人。有的明星如果跟某位录音师关系好,还可以偷偷插个队。

乐家轩开业前后,也赶上了国内演出市场最红火的时期,各个地方卫视的春晚、各种现场演出、电视综艺节目、舞厅的音乐,还有很多大牌艺人在这里一待就是大半年,比如侯德健、江建民他们当时每人有一间固定的工作室。

赵会涛

火爆之后陷入低谷,10年再无回天之力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乐家轩热闹的景象戛然而止。2009年、2010年,很多企业晚会、公司大大小小的年会逐渐减少,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地方政府都在控制演出成本,包括央视的《同一首歌》也在2010年停播。

国内演出市场进入了萧条期,再加上音乐行业徘徊低谷多年,越来越多的歌手们不再出实体唱片。而随着音乐数字化时代到来,科技越来越进步,设备越来越先进,北京差不多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录音棚3000多家,竞争惨烈。

张翼宇突然发现奥运会之后怎么没生意了,他也猜测过其中的原因,“北京有3000个工作室,很多开在自己家里的客厅、卧室甚至浴室里,我称它们是工作室不是录音棚。如果不是对声音有要求的,大部分会选择低成本的工作室。能选择来乐家轩的,第一对声音有高要求,第二要用传统乐器,比如小提琴、大提琴、弦乐乐器(古筝)等,不是用电脑做出来的声音。”

林克伟也从另外的角度分析道,最早做音乐没有几十万、上百万元根本玩不了,甚至连软件都买不起,最专业的软件都不单卖的,买软件必须同时买他们的硬件,一套声卡带周边设备就十几万,但现在,制作音乐的方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在林克伟眼中,现在电视网络、多媒体发展太迅速,音乐制作很多都是用电脑,一万块钱就可以录音了。尽管网络上的音乐品质很差,但现在的年轻人一出生听的就是这个,他们没有听过真正的好音乐。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发片不赚钱,所以只能走省钱的路线,出现几千家工作室也是这个原因。

“国外那些有名的歌手,一年出一张专辑,从作曲、编曲、作词到录音,整个制作过程就要花三个月时间,他们对音乐作品本身是有要求的。”林克伟认为,中国现在的音乐成品越来越差,做专辑挣不了钱,所以投入专辑的那部分钱就转移了。尽管现在音乐制作的设备比二三十年前进步了,但录音的质量没有进步反而还在倒退。

乐家轩从筹备到现在做了11年,最早是赶上了内地演出市场最红火的时期,发展到现在又遇上了电视节目最火的时期。大型录音棚开销大,成本高,所以空棚率也很高;以前的歌手出歌频率很快,现在很难听到谁要出专辑,连出EP的都很少。

“我们现在都是过了很长时间才听说谁发新歌了,歌手们基本都是在演出现场、电视节目上忙。而且北京的很多艺人和音乐公司都有自己的录音棚工作室,像庞龙、羽泉、张亚东,他们都有自己的录音棚。赵会涛有时候会觉得,乐家轩发展的整个过程,更像是中国乐坛的一个风向标,从流行音乐最火的时期,经历了渐渐下滑的过程。

“没想过要转型吗?现在电影、视频都很火,你们有考虑过吗?”

“我们是开录音棚的,声音是我们的专长,我们这里都是做建筑声学环境的人才,做视频太浪费了。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录音都不需要那么好的环境和设备,哪里需要我们这样的。”张翼宇回答,“唯一的转型就是把它关掉吧!”

几个月前,乐家轩已经开始清点设备,业内熟悉的同行有的已经低价买走了一些设备。张翼宇拿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给我看,他说那台设备已经在三个月前卖掉了,是一台超豪华设备,它也有三年没用过了,除了每个月开一次机,常常就是用来给歌星拍照。

张翼宇表示,乐家轩年底关门的决定会在一个月内开始执行,因为之前接的一些录音还要完成,远期的录音合作已经不再接了。“如果乐家轩没有了,我们在北京的其他两家公司也不需要这么多地方,这里可以租给别人做办公室,或者卖麻辣烫。”张冀宇语气伤感,“我知道这是产业的问题,但也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也许入错行了。”

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乐家轩尝试过转型做别的事情吗?

张翼宇:我们有3000多个竞争对手,我的成本太高,完全没有能力搞得过他们。但我可以教2000个录音师,在北京,每年科班出身学录音的大学生有200人左右,但他们毕业后还要来乐家轩学录音,因为他们的老师一辈子没做过一天录音师,也没做过一张唱片。

培训录音师虽然也给我们培养了很多竞争对手,但毕竟给音乐专业知识的推广做了不少贡献。可是培训不是我们的专业,做培训也不是我们转型的目标。

所以我们好像也搞不清整个产业的方向,大家都处在东试试、西试试的状态。

福茂是做唱片公司起家的,而且是做古典音乐,你们有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吗?

张翼宇:我们之前也做过演出代理,做了100多场古典音乐演出。因为福茂唱片就是做古典音乐起家的,1986年我弟弟张耕宇加入福茂唱片后才开始做流行音乐。

我觉得内地的古典音乐市场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台湾的古典音乐氛围比内地好,也没有政府的支持,但台湾市场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培养,靠演出团体很辛苦的不赚钱的努力。30年前台湾的古典乐团每场演出大概有6成的票房就很不错了,有的只有3成,所以靠票房根本活不了。 有的乐团垮了活不下去了,有的坚持下来了,所以台湾的古典音乐市场也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培养。

台湾有个电台“台北爱音乐“的古典音乐频道,我是创始投资人之一,我在台湾投资了7个电台,古典音乐是最赚钱的,因为其他6个电台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受众和广告来源几乎大同小异。告诉你这个秘密,反而是听古典音乐、上古典音乐节目的客户最赚钱。

之前你们也提到,现在是综艺节目最火爆的时期,你怎么看国内的音乐选秀节目?

张冀宇:国内选秀节目对于音乐行业的伤害太大了,不但对行业没有好处,而且非常糟糕。但很多台湾的唱片公司乐死了,因为大家都在唱30年都没有再听过的歌曲,又翻出来唱,都忘记是谁做的了。

不光是老歌,以前我们熟悉的那些歌手,之前在台湾早就不唱了,结果在内地又冒出来,歌也冒出来,人也冒出来了。这些节目只能唱老歌,不敢唱新歌,因为就没什么新歌出来,而且新歌也很雷同。

现在中国所有的流行歌曲10首有9首都在讲爱情,好像没有别的。我们做录音棚很清楚,这些编曲的人一天编好几个曲子,都是同一个套路。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综艺节目把音乐市场的氛围占掉一大部分,但其实跟音乐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也是我们对国内音乐市场比较担心的地方。

现在视频直播越来越火,你们怎么看这个行业?

林克伟:现在视频已经发展到4K了,但网络直播直接用手机就可以,这些节目也有很多粉丝。还有很多网络录音棚,用手机软件录下来,自动加一些效果。视频的播放品质其实还是不行,大家随便用电脑就能做。现在没有一个强迫音乐产业往高品质走的动力,所以造成音乐产业发展得比较辛苦。

可能受数字音乐影响,是不是现在大家对于音质的要求越来越低?

林克伟:我在英国待了9年学声学,在传媒大学当过客座教授,但国内3000多家录音棚没有一个找我的,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台湾我们正在是萧敬腾、五月天做音乐的录音棚,他们对声音有要求。

很多新入行的人根本不在乎声音的,现在整个产业就是这种情况。我是搞数据设计的,属于科技也是艺术,现在国内的很多场馆剧院都在做这方面的设计,每一个都说自己是国际标准,但每一个听起来声音都不一样。

你们怎么看内地文化市场的发展?

张翼宇: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但内地文化产业有相当大一块都不赚钱,比如芭蕾舞、现代舞、戏剧等这些高艺术性的演出都不赚钱。所以我们也不太明白中国的文化产业到底会怎么走,到底该用什么方式把行业引导到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

林克伟:太新的作品内地观众还是接受不了,因为新的作品太抽象,舞蹈是没有语言的,可以有故事也可以没有故事,像《白蛇传》《红楼梦》都是有故事的,很多观众只知道台上有十二金钗,但谁是谁还是分不清楚。

像台湾的云门舞集是最有名的现代舞团,也是唯一一个华人在国际上有大量表演的现代舞团,他们的首演基本在台湾,然后再到世界各地。云门舞集的作品也在不断成长,他们的观念和艺术表达可能越来越抽象,所以观众有些接受不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