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融云行至“深水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融云行至“深水区”

金融云未来可期。

文|刘旷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云计算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由此可见,云计算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如今,云计算的应用已经由早前的互联网行业逐步延伸至零售、金融、汽车、制造、交通等其他行业,并为各行各业赋能,以助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上云”更是成为了高频词汇,屡屡被各行业企业所提及。

趋势:从云到行业云

近年来,行业云的发展愈发如火如荼,越来越多云服务厂商都在积极布局行业云。比如,腾讯云在去年11月就官宣推出汽车云业务;短视频平台快手则是发布了视频云品牌StreamLake。而在云服务厂商深入细分赛道背后,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方面,云服务行业竞争日渐白热化,且同质化现象严重,云服务厂商需要提供差异化产品,以夯实自身竞争力。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数据显示,云计算行业企业数量达413323家,虽然在2019-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2021年新增企业数量恢复热度,全年新增数量超10万家。

随着云计算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势必会随之升温,云计算厂商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另外,几大头部云计算厂商在云计算领域深耕多年,在技术、场景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累,实力不容小觑,新入局的云计算厂商要与其竞争绝非易事。在此背景下,塑造差异化优势、提供差异化产品就成为了这些云计算厂商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调并不一致,所需要的云服务需求也并不相同。尽管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但由于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行业间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问题也各异,因此云服务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据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云服务通过赋能泛互联网行业各个环节,市场占比较高,达到了27%左右;政务领域则是因上云速度持续加码,占比达到了17%左右。若依照渗透率来看,云服务则在泛互联网、零售、政务、金融领域渗透相对较高,目前已经达到30%以上;而在汽车、医疗等领域的上云节奏则相对较慢。

火热:金融业上云加速

如今,“上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并且金融机构的“上云”步伐更是越走越快。据京东科技面向近百家金融机构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有95%以上金融机构都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其中近30%的金融机构受访者认为,云计算将是未来金融数字化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能力,而在云计算之上,有70%的金融机构希望能够借助数字化的联结能力,实现产业联结。

一来,金融交易逐渐线上化,对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金融行业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传统金融业务逐渐朝线上迁移、互联网业务模式日益广泛等等。由于线上交易便捷性更高,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业务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购物节等特殊时期,交易规模和业务每秒峰值的增长更是迅速。而金融云则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弹性扩容的储存、计算能力,以助力金融机构应对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二来,金融机构能够借助“上云”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大量频繁的交易运算以及海量的信息存储,而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要支出大笔的硬件成本以及运维成本。倘若金融机构“上云”的话,便能将海量数据存储在云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存储成本。另外,借助金融云,金融机构也能够实现数据的连通共享,避免数据孤岛、提升数据的调用效率,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数据价值。

三来,政策的助推,同样也加快了金融机构的“上云”速度。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与金融行业云计算有关的政策,这些政策既为云计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金融机构“上云”提供了指导。比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就曾提到,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格局:群雄逐鹿战火起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的“上云”速度加快,金融云行业也乘势而起。与此同时,金融云行业所蕴含的巨大发展前景,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玩家来此布局。不过,尽管金融云行业参与企业数量众多,但玩家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阵营。

一类是互联网巨头,此类玩家在技术和生态方面优势显著。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布局金融云了。早在2013年11月,阿里巴巴就推出了金融云服务;2016年7月,腾讯宣布开放金融云,同年9月,百度金融宣布开放金融云;2017年,京东推出了金融云。

而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深耕多年,不仅技术实力雄厚,还能够凭借其所积累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经验,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从而推出符合金融机构客户心意的金融云产品。

一类是传统IT服务商,此类玩家在项目经验和客户资源方面底蕴深厚。以中科软科技、宇信科技、中电金信为代表的的传统IT服务商,在金融IT领域扎根已久,不仅对金融行业理解深刻,还拥有庞大的客群资源,而这些客群资源也有可能转化为其金融云业务的潜在客户,助推其云服务业务的发展。

还有一类则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子公司,此类玩家可以与母公司业务形成协同。除了互联网巨头和传统IT服务商之外,不少大型的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子公司,发力金融云业务。比如,平安集团推出了专注于为金融行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平台“平安金融云”;招商银行推出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招银云创”。

而这些金融机构所成立的子公司企业,也能以母公司积累多年的技术、业务、资源、经验等优势为依托,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情况,打造合适的云服务产品,不仅能够与母公司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还能够将技术输出给其他金融机构。

挑战:金融云前路漫漫

据IDC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下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9.0亿美元(约合2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39.3%。可见,目前的金融云市场依旧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不过,虽然金融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应用深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云依旧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

一方面,是安全问题。与其他行业云不同,金融云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由于金融云服务的对象是广大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角色又极为特别,不仅连接着各行各业,还连接着广大用户群体。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不仅涉及资金,金融机构还保存着大量敏感信息,涉及用户隐私,故而金融行业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出现任何差错,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金融云的数据安全问题不容有失。

另一方面,巨大的迁移成本也制约了金融云的发展。尽管同为金融机构,但不同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经营痛点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并不相同,而金融云市场参与厂商众多,可供选择的金融云产品也很丰富,这也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从众多金融云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产品。然而,后续若要更改金融云服务厂商,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样也要付出不小的迁移成本,因此金融机构对于“上云”颇为慎重。

毫无疑问,金融云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虽然各路玩家的争相入局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样也加重了金融云市场参与者的危机感,因此无论是为了巩固并扩大自身优势还是出于应对激烈竞争的考量,金融云市场参与者均对产品进行持续的升级迭代。另外,如今的金融云参与者不再是孤军作战,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技术、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共享,弥补自身短板,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云服务。总而言之,金融云未来可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融云行至“深水区”

金融云未来可期。

文|刘旷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云计算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由此可见,云计算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如今,云计算的应用已经由早前的互联网行业逐步延伸至零售、金融、汽车、制造、交通等其他行业,并为各行各业赋能,以助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上云”更是成为了高频词汇,屡屡被各行业企业所提及。

趋势:从云到行业云

近年来,行业云的发展愈发如火如荼,越来越多云服务厂商都在积极布局行业云。比如,腾讯云在去年11月就官宣推出汽车云业务;短视频平台快手则是发布了视频云品牌StreamLake。而在云服务厂商深入细分赛道背后,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方面,云服务行业竞争日渐白热化,且同质化现象严重,云服务厂商需要提供差异化产品,以夯实自身竞争力。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数据显示,云计算行业企业数量达413323家,虽然在2019-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2021年新增企业数量恢复热度,全年新增数量超10万家。

随着云计算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势必会随之升温,云计算厂商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另外,几大头部云计算厂商在云计算领域深耕多年,在技术、场景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累,实力不容小觑,新入局的云计算厂商要与其竞争绝非易事。在此背景下,塑造差异化优势、提供差异化产品就成为了这些云计算厂商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调并不一致,所需要的云服务需求也并不相同。尽管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但由于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行业间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问题也各异,因此云服务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据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云服务通过赋能泛互联网行业各个环节,市场占比较高,达到了27%左右;政务领域则是因上云速度持续加码,占比达到了17%左右。若依照渗透率来看,云服务则在泛互联网、零售、政务、金融领域渗透相对较高,目前已经达到30%以上;而在汽车、医疗等领域的上云节奏则相对较慢。

火热:金融业上云加速

如今,“上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并且金融机构的“上云”步伐更是越走越快。据京东科技面向近百家金融机构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有95%以上金融机构都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其中近30%的金融机构受访者认为,云计算将是未来金融数字化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能力,而在云计算之上,有70%的金融机构希望能够借助数字化的联结能力,实现产业联结。

一来,金融交易逐渐线上化,对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金融行业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传统金融业务逐渐朝线上迁移、互联网业务模式日益广泛等等。由于线上交易便捷性更高,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业务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购物节等特殊时期,交易规模和业务每秒峰值的增长更是迅速。而金融云则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弹性扩容的储存、计算能力,以助力金融机构应对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二来,金融机构能够借助“上云”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大量频繁的交易运算以及海量的信息存储,而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要支出大笔的硬件成本以及运维成本。倘若金融机构“上云”的话,便能将海量数据存储在云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存储成本。另外,借助金融云,金融机构也能够实现数据的连通共享,避免数据孤岛、提升数据的调用效率,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数据价值。

三来,政策的助推,同样也加快了金融机构的“上云”速度。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与金融行业云计算有关的政策,这些政策既为云计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金融机构“上云”提供了指导。比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就曾提到,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格局:群雄逐鹿战火起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的“上云”速度加快,金融云行业也乘势而起。与此同时,金融云行业所蕴含的巨大发展前景,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玩家来此布局。不过,尽管金融云行业参与企业数量众多,但玩家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阵营。

一类是互联网巨头,此类玩家在技术和生态方面优势显著。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布局金融云了。早在2013年11月,阿里巴巴就推出了金融云服务;2016年7月,腾讯宣布开放金融云,同年9月,百度金融宣布开放金融云;2017年,京东推出了金融云。

而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深耕多年,不仅技术实力雄厚,还能够凭借其所积累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经验,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从而推出符合金融机构客户心意的金融云产品。

一类是传统IT服务商,此类玩家在项目经验和客户资源方面底蕴深厚。以中科软科技、宇信科技、中电金信为代表的的传统IT服务商,在金融IT领域扎根已久,不仅对金融行业理解深刻,还拥有庞大的客群资源,而这些客群资源也有可能转化为其金融云业务的潜在客户,助推其云服务业务的发展。

还有一类则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子公司,此类玩家可以与母公司业务形成协同。除了互联网巨头和传统IT服务商之外,不少大型的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子公司,发力金融云业务。比如,平安集团推出了专注于为金融行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平台“平安金融云”;招商银行推出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招银云创”。

而这些金融机构所成立的子公司企业,也能以母公司积累多年的技术、业务、资源、经验等优势为依托,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情况,打造合适的云服务产品,不仅能够与母公司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还能够将技术输出给其他金融机构。

挑战:金融云前路漫漫

据IDC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下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9.0亿美元(约合2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39.3%。可见,目前的金融云市场依旧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不过,虽然金融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应用深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云依旧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

一方面,是安全问题。与其他行业云不同,金融云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由于金融云服务的对象是广大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角色又极为特别,不仅连接着各行各业,还连接着广大用户群体。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不仅涉及资金,金融机构还保存着大量敏感信息,涉及用户隐私,故而金融行业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出现任何差错,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金融云的数据安全问题不容有失。

另一方面,巨大的迁移成本也制约了金融云的发展。尽管同为金融机构,但不同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经营痛点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并不相同,而金融云市场参与厂商众多,可供选择的金融云产品也很丰富,这也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从众多金融云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产品。然而,后续若要更改金融云服务厂商,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样也要付出不小的迁移成本,因此金融机构对于“上云”颇为慎重。

毫无疑问,金融云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虽然各路玩家的争相入局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样也加重了金融云市场参与者的危机感,因此无论是为了巩固并扩大自身优势还是出于应对激烈竞争的考量,金融云市场参与者均对产品进行持续的升级迭代。另外,如今的金融云参与者不再是孤军作战,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技术、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共享,弥补自身短板,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云服务。总而言之,金融云未来可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