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0月新增信贷、社融不及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是增长主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0月新增信贷、社融不及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是增长主力

分析师指出,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是人民币贷款大幅少增的主因。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且大幅低于预期。分析师表示,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是人民币贷款大幅少增的主因。

央行数据还显示,受新增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两项拖累,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097亿元。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8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50亿元,新增社融1.75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界面新闻表示,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一方面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居民信贷需求尤其是中长期信贷需求大幅萎缩。

央行数据显示,10月,居民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180亿元,同比下降4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同比下降93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同比少增3889亿元。

梁斯指出,居民短期贷款减少,说明消费意愿依然疲弱;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依然萎靡,9月楼市交易回暖的态势并未在10月得到延续,这与房地产交易高频数据相符合。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的数据显示,10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1077.78万平方米、9.79万套,同比下降18.03%和22.7%,降幅均较9月扩大5个百分点左右。

除了房地产因素外,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和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都表示,疫情反弹扰动经济运行,对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影响较大,抑制了相关信贷需求。

企业部门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26亿元,同比增加15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同比多减15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同比多增745亿元。

王青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韧性很强,表明宽信用方向明确,但票据冲量现象抬头,说明企业信贷结构有所恶化。

“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季节性少增8865亿,同比多增2433亿,虽较上月多增幅度收敛,但明显强于整体信贷表现,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韧性很强。”他说,主要原因是当前政策面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的支持力度,包括9月底第二批3000亿元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完毕、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再加上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贷款加速落地,都会对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形成较强支撑。

梁斯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了8月以来同比多增的态势,显示实体经济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支持下有所恢复,但短期贷款多减、票据融资多增,说明依然存在“以票充贷”现象,也显示短期内企业对经济预期有所走弱,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

社融方面,导致社融增量同比大幅减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二是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3376亿元。截至10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3%,较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创今年5月以来新低。

梁斯表示,由于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大幅前置,下半年政府债券融资同比明显放缓,预计这一现象将持续至年底。

对于M2增速的回落,梁斯表示,主要由于缴税因素所致。“10月通常为缴税大月,当月新增财政存款达1.14万亿元,这对M2带来抽水效应。”他说。

王青表示,在季末透支效应退去、财政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的带动下,11月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将恢复上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主要增长点,这也是当前宽信用的一个主要发力点。

他还表示,11月国债到期量将大幅下降,对社融数据的下拉效应会相应减弱。“不过,去年11月仍是专项债发行高峰期,今年10月加发的5000亿元专项债基本发完后,11月再度面临专项债发行断档问题,或会对月度新增社融数据形成一定拖累。这意味着11月社融数据仍有可能同比少增。我们判断,年底前宽信用将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发力和商业银行贷款多增。”

郑嘉伟表示,随着中央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未来疫情防控对经济的约束将进一步减弱,加上地产债融资逐步恢复,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社融会逐步企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0月新增信贷、社融不及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是增长主力

分析师指出,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是人民币贷款大幅少增的主因。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且大幅低于预期。分析师表示,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是人民币贷款大幅少增的主因。

央行数据还显示,受新增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两项拖累,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097亿元。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8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50亿元,新增社融1.75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界面新闻表示,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一方面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居民信贷需求尤其是中长期信贷需求大幅萎缩。

央行数据显示,10月,居民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180亿元,同比下降4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同比下降93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同比少增3889亿元。

梁斯指出,居民短期贷款减少,说明消费意愿依然疲弱;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依然萎靡,9月楼市交易回暖的态势并未在10月得到延续,这与房地产交易高频数据相符合。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的数据显示,10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1077.78万平方米、9.79万套,同比下降18.03%和22.7%,降幅均较9月扩大5个百分点左右。

除了房地产因素外,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和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都表示,疫情反弹扰动经济运行,对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影响较大,抑制了相关信贷需求。

企业部门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26亿元,同比增加15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同比多减15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同比多增745亿元。

王青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韧性很强,表明宽信用方向明确,但票据冲量现象抬头,说明企业信贷结构有所恶化。

“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季节性少增8865亿,同比多增2433亿,虽较上月多增幅度收敛,但明显强于整体信贷表现,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韧性很强。”他说,主要原因是当前政策面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的支持力度,包括9月底第二批3000亿元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完毕、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再加上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贷款加速落地,都会对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形成较强支撑。

梁斯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了8月以来同比多增的态势,显示实体经济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支持下有所恢复,但短期贷款多减、票据融资多增,说明依然存在“以票充贷”现象,也显示短期内企业对经济预期有所走弱,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

社融方面,导致社融增量同比大幅减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二是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3376亿元。截至10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3%,较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创今年5月以来新低。

梁斯表示,由于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大幅前置,下半年政府债券融资同比明显放缓,预计这一现象将持续至年底。

对于M2增速的回落,梁斯表示,主要由于缴税因素所致。“10月通常为缴税大月,当月新增财政存款达1.14万亿元,这对M2带来抽水效应。”他说。

王青表示,在季末透支效应退去、财政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的带动下,11月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将恢复上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主要增长点,这也是当前宽信用的一个主要发力点。

他还表示,11月国债到期量将大幅下降,对社融数据的下拉效应会相应减弱。“不过,去年11月仍是专项债发行高峰期,今年10月加发的5000亿元专项债基本发完后,11月再度面临专项债发行断档问题,或会对月度新增社融数据形成一定拖累。这意味着11月社融数据仍有可能同比少增。我们判断,年底前宽信用将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发力和商业银行贷款多增。”

郑嘉伟表示,随着中央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未来疫情防控对经济的约束将进一步减弱,加上地产债融资逐步恢复,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社融会逐步企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