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Lazada如何靠深圳程序员,顶住东南亚“双11”大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Lazada如何靠深圳程序员,顶住东南亚“双11”大考

不少国际电商平台将中国总部落在深圳。

奔走在印尼街头的Lazada快递员 图源:Lazada官方

记者|戈振伟

发轫于中国的电商大促双11,正日渐成为东南亚消费者期待的年度节日。

最新数据显示,11月11日凌晨,Lazada双11开售11分钟,销售额对比平日同时段便增长124倍。Lazada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新加坡,中国总部设在深圳,包括技术、跨境业务运营中心,2016 年成为阿里巴巴旗下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目前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六国运营,拥有 1.6 亿活跃消费者。

对于电商而言,“大促”无疑是各个系统“大考”的时候。面对高并发场景下的流量峰值,如何确保平台平稳应对,并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这是对电商平台乃至整个东南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一次严苛的检验。

11月10日下午,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在深圳阿里中心看到,办公区洋溢着双11的节日气氛,Lazada员工们的跨国线上会议不断,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东南亚双11做最后的准备。据了解,Lazada的主要技术团队在深圳的阿里中心,来自深圳的程序员们成为顶住东南亚电商“双11”大考背后的重要力量。

深圳聚集了华为、腾讯等科技公司,具有深厚的IT研发实力,方便程序员等研发人才的招聘,这是Lazada把技术总部放在深圳的重要原因。

此外,深圳本身是跨境电商人才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深圳紧邻香港,交通物流发达,信息高效流通,背后又有珠三角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自1993年开始,深圳外贸出口便一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逐渐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重镇。

亚马逊上有三分之一的第三方中国卖家在深圳。据估计,这是世界上亚马逊卖家数量最多的城市。为了更方便地服务跨境电商卖家,类似Lazada的国际电商平台不少将中国总部设在深圳,其中就包括它的竞争对手Shopee。电商后起之秀TikTok在深圳也设有相关业务办公室。

Lazada集团CTO王皓在深圳告诉记者:“从云计算,中间件到搜索,推荐,支付,物流等电商业务平台,再到大数据,AI、AR,IOT等前沿技术应用,Lazada在东南亚均已相对成熟,保持领先优势,这不仅是Lazada如今能享受到的技术红利,也是保持长远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在王皓看来,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发展现状与中国早年电商发展路径类似,电商平台的技术经验、算法驱动等能力,可以有效借鉴到东南亚,并进一步基于东南亚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本土化需求,如用户的行为、习惯去做定制化、本土化。

东南亚拥有6亿多人口,电商渗透率不高,市场潜力巨大。但挑战也同样众多,这里不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渠道成为电商发展的主要障碍;区域内部文化差异大;互联网技术原始积累薄弱;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链接脆弱,消费习惯、支付习惯不同于国内。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实物电商渗透率约为25%,且继续保持提升。东南亚的情况恰恰相反,根据研究机构eMarketer 统计,目前东南亚(除新加坡)零售电商渗透率均低于5%,平均仅为2.5%,其中最大电商市场印尼的渗透率相对较高达到4.26%。

然而,2021年,东南亚新增4000万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总用户达4.4亿,东南亚平均互联网渗透率已高达75%,甚至略高于中国。这也表明,东南亚的电商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还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

这也是东南亚电商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随着疫情后消费能力的加速恢复,东南亚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出海商家的关注,不少中国商品在东南亚的受欢迎程度也在逐渐变高。东南亚,也成为国内电商平台出海的首片新大陆。

最早来东南亚掘金的开拓者,就是阿里的Lazada,如今已经有10个年头,背靠阿里大树,在成立第一年的12月,就上线了“双十二”。有人对此的评价是:国内电商网站“造节”的威力显然已经辐射到了东南亚。

目前,东南亚电商竞争格局呈现Lazada、Shopee两强争霸,TikTokSHEIN等新玩家伺机进攻的态势。如何能最大限度抢占东南亚市场,玩家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Lazada自2016年接受阿里巴巴注资后,一方面从国内电商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根据东南亚电商市场的特点,尝试将成熟的运营经验“本地化”,为商家的流量和增长焦虑寻找解法。

跟早期的国内双十一,一过24点,淘宝系统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样,Lazada也面临过同样的境况。而来自阿里的技术支撑,如今也铸造成了Lazada的底气和长期竞争力。

一个对阿里巴巴和Lazada都具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叫Voyager,意思是航海者。2017年,Lazada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后,通过实施Voyager等项目实现全栈技术重构,成功在6个月内将Lazada整个电商系统全部升级到阿里技术体系,带来了性能和稳定性大大提升,这也使得东南亚电商技术体系几乎是一夜之间拉齐到了和世界电商巨头比肩的水平。

2021年末,阿里集团内部架构调整时,加码“全球化”成为重头戏,整合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后,“海外数字商业板块”正式形成。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2022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截止 2022 年 3 月 31 日)显示,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各项业务增长稳健,国际零售业务总订单量同比增长34%。其中,Lazada 全年订单量增长 60%,其本地化策略取得良好效果。

过去十年里,在东南亚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Lazada选择走了一条重基建、重投入、精细化运营之路,以技术为引擎 ,深入到物流、支付等领域。

物流和支付作为电商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事实上,早在2012年成立之初,Lazada便开始自建物流。目前,Lazada已拥有东南亚第二大B2C物流网络,也是东南亚地区电商平台自建的规模最大的物流网络。

在支付方面,Lazada早期的创新之一是采用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彼时,电子商务平台还未能在东南亚的消费者卖家之间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消费依旧严重依赖现金交易。基于这种交易方式所建立起来的信任,让Lazada在上线短短三年内就实现了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交易总额。

如今,Lazada钱包能够绑定银行卡,为相对发达、习惯于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在东南亚首创“货到付款”,方便部分欠发达地区、不习惯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网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Lazada如何靠深圳程序员,顶住东南亚“双11”大考

不少国际电商平台将中国总部落在深圳。

奔走在印尼街头的Lazada快递员 图源:Lazada官方

记者|戈振伟

发轫于中国的电商大促双11,正日渐成为东南亚消费者期待的年度节日。

最新数据显示,11月11日凌晨,Lazada双11开售11分钟,销售额对比平日同时段便增长124倍。Lazada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新加坡,中国总部设在深圳,包括技术、跨境业务运营中心,2016 年成为阿里巴巴旗下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目前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六国运营,拥有 1.6 亿活跃消费者。

对于电商而言,“大促”无疑是各个系统“大考”的时候。面对高并发场景下的流量峰值,如何确保平台平稳应对,并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这是对电商平台乃至整个东南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一次严苛的检验。

11月10日下午,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在深圳阿里中心看到,办公区洋溢着双11的节日气氛,Lazada员工们的跨国线上会议不断,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东南亚双11做最后的准备。据了解,Lazada的主要技术团队在深圳的阿里中心,来自深圳的程序员们成为顶住东南亚电商“双11”大考背后的重要力量。

深圳聚集了华为、腾讯等科技公司,具有深厚的IT研发实力,方便程序员等研发人才的招聘,这是Lazada把技术总部放在深圳的重要原因。

此外,深圳本身是跨境电商人才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深圳紧邻香港,交通物流发达,信息高效流通,背后又有珠三角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自1993年开始,深圳外贸出口便一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逐渐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重镇。

亚马逊上有三分之一的第三方中国卖家在深圳。据估计,这是世界上亚马逊卖家数量最多的城市。为了更方便地服务跨境电商卖家,类似Lazada的国际电商平台不少将中国总部设在深圳,其中就包括它的竞争对手Shopee。电商后起之秀TikTok在深圳也设有相关业务办公室。

Lazada集团CTO王皓在深圳告诉记者:“从云计算,中间件到搜索,推荐,支付,物流等电商业务平台,再到大数据,AI、AR,IOT等前沿技术应用,Lazada在东南亚均已相对成熟,保持领先优势,这不仅是Lazada如今能享受到的技术红利,也是保持长远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在王皓看来,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发展现状与中国早年电商发展路径类似,电商平台的技术经验、算法驱动等能力,可以有效借鉴到东南亚,并进一步基于东南亚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本土化需求,如用户的行为、习惯去做定制化、本土化。

东南亚拥有6亿多人口,电商渗透率不高,市场潜力巨大。但挑战也同样众多,这里不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渠道成为电商发展的主要障碍;区域内部文化差异大;互联网技术原始积累薄弱;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链接脆弱,消费习惯、支付习惯不同于国内。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实物电商渗透率约为25%,且继续保持提升。东南亚的情况恰恰相反,根据研究机构eMarketer 统计,目前东南亚(除新加坡)零售电商渗透率均低于5%,平均仅为2.5%,其中最大电商市场印尼的渗透率相对较高达到4.26%。

然而,2021年,东南亚新增4000万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总用户达4.4亿,东南亚平均互联网渗透率已高达75%,甚至略高于中国。这也表明,东南亚的电商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还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

这也是东南亚电商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随着疫情后消费能力的加速恢复,东南亚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出海商家的关注,不少中国商品在东南亚的受欢迎程度也在逐渐变高。东南亚,也成为国内电商平台出海的首片新大陆。

最早来东南亚掘金的开拓者,就是阿里的Lazada,如今已经有10个年头,背靠阿里大树,在成立第一年的12月,就上线了“双十二”。有人对此的评价是:国内电商网站“造节”的威力显然已经辐射到了东南亚。

目前,东南亚电商竞争格局呈现Lazada、Shopee两强争霸,TikTokSHEIN等新玩家伺机进攻的态势。如何能最大限度抢占东南亚市场,玩家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Lazada自2016年接受阿里巴巴注资后,一方面从国内电商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根据东南亚电商市场的特点,尝试将成熟的运营经验“本地化”,为商家的流量和增长焦虑寻找解法。

跟早期的国内双十一,一过24点,淘宝系统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样,Lazada也面临过同样的境况。而来自阿里的技术支撑,如今也铸造成了Lazada的底气和长期竞争力。

一个对阿里巴巴和Lazada都具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叫Voyager,意思是航海者。2017年,Lazada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后,通过实施Voyager等项目实现全栈技术重构,成功在6个月内将Lazada整个电商系统全部升级到阿里技术体系,带来了性能和稳定性大大提升,这也使得东南亚电商技术体系几乎是一夜之间拉齐到了和世界电商巨头比肩的水平。

2021年末,阿里集团内部架构调整时,加码“全球化”成为重头戏,整合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后,“海外数字商业板块”正式形成。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2022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截止 2022 年 3 月 31 日)显示,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各项业务增长稳健,国际零售业务总订单量同比增长34%。其中,Lazada 全年订单量增长 60%,其本地化策略取得良好效果。

过去十年里,在东南亚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Lazada选择走了一条重基建、重投入、精细化运营之路,以技术为引擎 ,深入到物流、支付等领域。

物流和支付作为电商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事实上,早在2012年成立之初,Lazada便开始自建物流。目前,Lazada已拥有东南亚第二大B2C物流网络,也是东南亚地区电商平台自建的规模最大的物流网络。

在支付方面,Lazada早期的创新之一是采用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彼时,电子商务平台还未能在东南亚的消费者卖家之间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消费依旧严重依赖现金交易。基于这种交易方式所建立起来的信任,让Lazada在上线短短三年内就实现了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交易总额。

如今,Lazada钱包能够绑定银行卡,为相对发达、习惯于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在东南亚首创“货到付款”,方便部分欠发达地区、不习惯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网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