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黎明(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刘运国(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新冠疫情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疫情暴露出全球和各国卫生系统的脆弱性。已经步履维艰的卫生系统将资源优先分配于应对新冠疫情,这更加剧了慢性病患者的风险和负担,导致其正常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出现中断,甚至产生悲剧。非传染性疾病,也称为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以慢性病人口最多的中国为例,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比达到88.5%。
在本文写作之时,疫情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复盘的最佳时机——我们需要从疫情应对中总结出可以长期化且可复制的最佳实践,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更有韧性的卫生系统。新冠疫情使我们有机会重置卫生系统优先级。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系统将有可能通过创新实现转型的跨越式发展。
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领导人峰会召开之际,全球卫生架构和医疗卫生系统加强仍然是优先事项。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慢性病2030:创新加速变革》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我们与G20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和学术专家深度访谈,用来总结经验、提炼高效方法和创新策略,结果令人乐观:向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转型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长期利益。但这需要三管齐下,重点关注以人为本、预防和科学技术。
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患者为中心。中国胸痛中心、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以及咳喘管理中心都响应这一要求,重塑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服务模式。根据疾病特点的不同,这些诊疗中心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胸痛中心强调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升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注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咳喘管理中心的重点则是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专注预防、早期检测和诊断:WHO估计,通过减少危险因素和实施循证预防策略可预防30%-50%的癌症。尽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层面的癌症筛查计划仍有差距,我们仍在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和埃及等国家找到了覆盖全国至少70%的人口的筛查计划。从墨西哥、巴西和哥伦比亚的前列腺癌筛查计划到埃及的乳腺癌筛查计划,这些国家巧妙地提高了公众意识、显著改善了筛查服务的可及性、并为筛查后的端到端服务提供了选择。这些最佳实践体现出很强的经济性以及可复制性。
通过创新技术提高效率:无论是支持医生的临床决策,还是帮助患者获得医疗服务,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将在塑造未来医疗卫生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印尼最大的移动健康平台Halodoc为例: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医生人口比低于邻国,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Halodocs用户可以24/7获得医疗咨询。患者可以在45分钟内获得药物。用户还可以获得多种支付方式,包括政府资助的保险。
医疗人工智能(AI)在解决医生短缺和协助临床决策方面的好处显而易见:1)AI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改善治疗结果,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2)AI是全天候可操作的。AI影像解决方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经验的医生需要一分钟来评估10张CT。使用AI影像识别将评估时间缩短到几秒钟,同时准确性提高15-20%。AI也使诊断标准化,从而缓解由于疲劳或缺乏经验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当然,AI仍有挑战,既有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也有政策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对伦理规范的争议和担心、数据收集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合法性与安全性等问题。但随着理论、技术、应用和政策的完善, AI势必会更加深入地参与临床诊疗路径中,不断提升医生的诊疗质量和效率,在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加速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多方合作是更好地应对挑战的基础:新冠疫情给了我们充分的理由去深刻反思当前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项紧迫的全球卫生挑战,“下一次大流行”也极有可能是波及全球的威胁,只有利用集体智慧和资源,我们才可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健康危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