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数据向下、预期向上,中国经济迎来关键“过渡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数据向下、预期向上,中国经济迎来关键“过渡期”

投资拉动力有待切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镇消费、餐饮消费和可选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均有明显下滑。

就城乡消费而言,10月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6%,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结束了6月以来连续4个月的正增长,农村消费增速虽然也在放缓,但仍保持了正增长.

就餐饮和商品两大消费类型而言,餐饮收入同比降幅明显扩大,从9月的下降1.7%扩大至8.1%,商品零售仍保持了0.5%正增长。

就可选消费品而言,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28.5%的汽车、占比达14.8%的石油及制品同比增速分别下降10.3、9.3个百分点至3.9%、0.9%,其他同比增速的下降幅度超过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的还有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依次下降了14.7、10.8、8、7.8、7.0个百分点至-8.9%、-2.1%、-14.1%、-2.2%、-7.5%。

就必选消费品而言,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增速继续在相对高位保持相对稳定,10月分别录得8.3%、4.1%、8.9%,仅分别下降0.2、0.8、0.4个百分点。

11月以来,消费大概率继续向下。当日新增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持续增长并在11日破万,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均出现本土感染者。

高频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线下消费、大宗消费都在进一步放缓。具体来看,11月上半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环比和同比降幅扩大,地铁客运量继续负增长且降幅扩大,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同比降幅扩大、环比再次从增长转为下降,汽车厂商批发和零售首周日均销售出现负增长。

考虑到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短期内,消费还将在低位运行一段时间。不过,涉及人员和物资流动的有关政策在放松,这又会对消费形成一定支撑。

11月10日,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明确要求“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随后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缩短隔离期限、调整风险区域的划定、整治层层加码等。

此后,多个地方以及中央部委陆续跟进,对防疫政策作出优化。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又发布了《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对货运车辆司乘人员新增了跨省运输配合属地做好“落地检”,进一步明确跨省货运的防疫要求,减少了属地过度防疫的可能;同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跨省旅游管理政策,明确要求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参考国外疫情高峰及后期等不同阶段消费的表现、近三年国内疫情变化与消费之间突出的反向变动关系,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防疫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的趋势,未来消费将大概率迎来报复性上升。

投资拉动力有待切换

在需求层面,相对于出口和消费,投资再次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录得5.8%,仅比前9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2018年以来历史同期中较强的,高于2018-2020年的水平,虽然在数值上略低于2021年,但2021年1-10月份6.1%的增速是在上年低增长1.8%的基础上实现的,以2019年为基数计算的平均增速来看,2022年前10个月高于2021年同期。

这种韧性主要源自财税和信贷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支持。1-10月份,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上升至11.4%;制造业投资虽略有下降,但1-10月份仍然录得9.7%,明显高于疫情前;房地产投资则进一步收缩,1-10月同比降幅扩大至8.8%。

不过,上述外生的投资拉动力持续难度比较大,也可能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甚至可能存在资源浪费、形成过剩产能,为未来埋下隐患。

一是我国财政收支矛盾大,通过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扩张来推动基建投资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二是基建项目储备有限,新项目的调研评估需要时间,在短期内大力推出新项目可能会让原本无法过审的项目获得上马机会。三是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主要是通过窗口指导、中央银行再贷款实现的,在落地过程中,部分地方甚至推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等举措以推升制造业贷款的增速和占比,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制造业贷款如果继续保持之前的增速可能会面临“过载”风险。2020年,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2021年新增2.8万亿元,超过了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再次保持了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制造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1-9月份同比下降1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不断走低,1-9月份录得5.32%,目前已低于疫情前同期。

但是,企业投资仍缺乏内生动力,对银行定期存款的偏爱上升。单位定期存款余额保持高速增长,10月份录得16.63%,已经连续3个月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实体经济活跃程度较为紧密的单位活期存款则反之,10月余额增速录得4.3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短期内,投资内生动力仍难以摆脱疫情的影响,未来投资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则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有赖于政策支持的方向和力度。

供应链短期大考在即

内外需走弱、疫情多发都在拖累工业生产减速下行,但有关供应链的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上年9、10、11月份相对较低的基数,又会对工业生产相关数据形成一定支撑。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增速降至0.33%,为5月以来最低,当月同比增速则降至5%。

外需减弱的寒意已经传导至国内,出口已进入下行通道。10月当月出口金额同比负增长,这是2020年6月以来首次。此前,出口数量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8月份同比下降0.8%、9月份同比下降2.2%。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还没有结束,美日欧消费者信心仍处于历史低位,外需还将进一步减弱。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在2022年7月结束了持续两年的扩张期,过去4个月,新订单指数收缩程度不断加大,10月份降至46.9%。

此外,尽管有关生产和物流的防疫政策在放松优化,但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劳动力和生产物资流动可能会面临新的扰动和阻碍。未来一段时间,供应链仍面临较大挑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数据向下、预期向上,中国经济迎来关键“过渡期”

投资拉动力有待切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镇消费、餐饮消费和可选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均有明显下滑。

就城乡消费而言,10月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6%,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结束了6月以来连续4个月的正增长,农村消费增速虽然也在放缓,但仍保持了正增长.

就餐饮和商品两大消费类型而言,餐饮收入同比降幅明显扩大,从9月的下降1.7%扩大至8.1%,商品零售仍保持了0.5%正增长。

就可选消费品而言,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28.5%的汽车、占比达14.8%的石油及制品同比增速分别下降10.3、9.3个百分点至3.9%、0.9%,其他同比增速的下降幅度超过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的还有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依次下降了14.7、10.8、8、7.8、7.0个百分点至-8.9%、-2.1%、-14.1%、-2.2%、-7.5%。

就必选消费品而言,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增速继续在相对高位保持相对稳定,10月分别录得8.3%、4.1%、8.9%,仅分别下降0.2、0.8、0.4个百分点。

11月以来,消费大概率继续向下。当日新增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持续增长并在11日破万,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均出现本土感染者。

高频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线下消费、大宗消费都在进一步放缓。具体来看,11月上半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环比和同比降幅扩大,地铁客运量继续负增长且降幅扩大,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同比降幅扩大、环比再次从增长转为下降,汽车厂商批发和零售首周日均销售出现负增长。

考虑到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短期内,消费还将在低位运行一段时间。不过,涉及人员和物资流动的有关政策在放松,这又会对消费形成一定支撑。

11月10日,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明确要求“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随后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缩短隔离期限、调整风险区域的划定、整治层层加码等。

此后,多个地方以及中央部委陆续跟进,对防疫政策作出优化。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又发布了《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对货运车辆司乘人员新增了跨省运输配合属地做好“落地检”,进一步明确跨省货运的防疫要求,减少了属地过度防疫的可能;同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跨省旅游管理政策,明确要求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参考国外疫情高峰及后期等不同阶段消费的表现、近三年国内疫情变化与消费之间突出的反向变动关系,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防疫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的趋势,未来消费将大概率迎来报复性上升。

投资拉动力有待切换

在需求层面,相对于出口和消费,投资再次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录得5.8%,仅比前9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2018年以来历史同期中较强的,高于2018-2020年的水平,虽然在数值上略低于2021年,但2021年1-10月份6.1%的增速是在上年低增长1.8%的基础上实现的,以2019年为基数计算的平均增速来看,2022年前10个月高于2021年同期。

这种韧性主要源自财税和信贷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支持。1-10月份,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上升至11.4%;制造业投资虽略有下降,但1-10月份仍然录得9.7%,明显高于疫情前;房地产投资则进一步收缩,1-10月同比降幅扩大至8.8%。

不过,上述外生的投资拉动力持续难度比较大,也可能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甚至可能存在资源浪费、形成过剩产能,为未来埋下隐患。

一是我国财政收支矛盾大,通过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扩张来推动基建投资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二是基建项目储备有限,新项目的调研评估需要时间,在短期内大力推出新项目可能会让原本无法过审的项目获得上马机会。三是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主要是通过窗口指导、中央银行再贷款实现的,在落地过程中,部分地方甚至推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等举措以推升制造业贷款的增速和占比,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制造业贷款如果继续保持之前的增速可能会面临“过载”风险。2020年,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2021年新增2.8万亿元,超过了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再次保持了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制造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1-9月份同比下降1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不断走低,1-9月份录得5.32%,目前已低于疫情前同期。

但是,企业投资仍缺乏内生动力,对银行定期存款的偏爱上升。单位定期存款余额保持高速增长,10月份录得16.63%,已经连续3个月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实体经济活跃程度较为紧密的单位活期存款则反之,10月余额增速录得4.3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短期内,投资内生动力仍难以摆脱疫情的影响,未来投资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则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有赖于政策支持的方向和力度。

供应链短期大考在即

内外需走弱、疫情多发都在拖累工业生产减速下行,但有关供应链的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上年9、10、11月份相对较低的基数,又会对工业生产相关数据形成一定支撑。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增速降至0.33%,为5月以来最低,当月同比增速则降至5%。

外需减弱的寒意已经传导至国内,出口已进入下行通道。10月当月出口金额同比负增长,这是2020年6月以来首次。此前,出口数量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8月份同比下降0.8%、9月份同比下降2.2%。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还没有结束,美日欧消费者信心仍处于历史低位,外需还将进一步减弱。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在2022年7月结束了持续两年的扩张期,过去4个月,新订单指数收缩程度不断加大,10月份降至46.9%。

此外,尽管有关生产和物流的防疫政策在放松优化,但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劳动力和生产物资流动可能会面临新的扰动和阻碍。未来一段时间,供应链仍面临较大挑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