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于墨林
9月3日-4日,在距离北京90公里的怀来天漠,M.T.A.天漠音乐节顺利举办。此次音乐节除了有50多余组国内外音乐人表演,还请来了多位相关领域的大咖在论坛上分享心得。
以下内容来自9月4日“三界融汇,科技如何突破人类边界”的论坛内容,嘉宾分别是《乡村公路女神》作者、2016“星云奖”得主的科幻作家Sarah Pinsker,诺亦腾品牌副总裁、科幻作家陈楸帆,《不存在日报》主编、科幻作家王璟(笔名:糖匪),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小姬。
小姬:音乐对科幻写作带来了什么?有怎样的启示?
Sarah Pinsker:对我来说音乐和科幻彼此是交互在一起的,音乐里面有科幻,科幻里面有音乐。所以我现在有很多的机会共同探索这两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其实都很重要。
我的小说(这里指Sarah Pinsker获得2016世界科幻星云奖最佳短中篇奖的作品《乡村公路女神》)是关于在路上的一个乐团的故事,乐团汇聚了很多人,有大城市的人也有一些小的乐队,他们融合了高科技技术比如虚拟现实等,通过这些虚拟的工具在家也可以为众人展现全息的表演,他们也有了很多歌迷。
小姬:Sarah的这部小说,如果一边听音乐一边看文字,会觉得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相互融合的感觉。她所描述的世界有一些废土的感觉,但在这个世界里有一支乐队,希望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很好地追求艺术,所以文章里有很强的音乐追求精神。那么王璟和陈楸帆呢?音乐对你们的写作带来了什么?
王璟:我有一篇小说叫《宇宙哀歌》,这应该是我小说里面最直接跟音乐相关联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与其说是音乐,不如说是讲到人背后音乐精神意识存在的状况。我在科幻小说里面把精神给极致化了。就是在一个星球,真的有人他们不是个体存在了,他们通过音乐走向更高的音乐体,完全是精神上存在的,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可能是我对音乐的一个理解。
陈楸帆:我一般写作的时候都会听不同的音乐,就是根据要写的东西,可能会选择古典,或者是摇滚乐,或者是电子乐。包括我在一些作品里可能会用到一些歌词做小说章节的名字。这些歌词都会给我很多的灵感,我由歌词生发出一些想法,然后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是把听这种歌的感觉通过小说转化给读者。
小姬:各位有什么特别具有科幻感的音乐推荐给大家吗?比如电影里的音乐?
王璟:我觉得科幻电影里面很多的音乐都是合成器做的,或者都是电子太空的,很酷。不过《2001太空漫游》里最经典的是一段管弦乐交响诗。它其实用的是1861年的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根据尼采小说做的音乐。
然后《2001太空漫游》用《蓝色多瑙河》做配乐是非常经典的用古典乐配科幻,其实它到现在还是有争议,就是到底用得好还是不好?其实在科幻电影里面插入这些东西是有反讽作用的,因为科幻小说不是一味地说在前进,而是有反省的作用。
小姬:其实《蓝色多瑙河》虽然有一些争议,但是后面还有很多致敬的电影都喜欢用《蓝色多瑙河》这个音乐。最早一些科幻片为了显示宇宙的波澜壮阔都喜欢用这种方式展现。
小姬:其实说到科幻和音乐,科幻小说一般都会有很强的画面感,我认为画面感和音乐感对小说同样重要,几位怎么把握小说的节奏感呢?
陈楸帆:这个比较抽象,比如听一些舒缓、绵长的音乐,可能会做一些比较长的、具体的段落,可能围绕很多细节展开。但是听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比较快的那种音乐,可能就会用一些非常短促的句子,或者说不断的从句去描述一个快速动作的这种场面。所以我会根据要写什么,选择不同的音乐去调节我自己内在的节奏。
王璟:我可能跟他正相反。我觉得写一篇小说它是一个作品,这个作品里面它作为一个整体本身有自己的节奏感。因为每个人的创作方式不太一样,我如果听到别的音乐我是很容易被感染的,但是这种感染首先是一种外在的节奏,其实是一种演绎感。就是我知道我今天要演什么了,然后就在那个状态了,然后开始写。这样会让我觉得自己的作品是一个相对不整体的东西,不是源自我自己的情绪。而且很多东西其实不是情绪,写作到后来是一种克制性的东西。所以就我个人,我会在寂静中去写,其实寂静也算是一种声音。
Sarah:我同意她的观点,音乐有时候会让我分神,我就没法专心写作。所以有时候我会采取两者兼具的情况,有时候会听音乐,但在我非常专注的时候不会听音乐,而是专心在写作上面。
小姬:既然是几位科幻作家,我们不要光谈科幻本身。在Sarah的作品中也涉及到了VR、全息技术在家看演出,那么比如到了五十年、一百年后,音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王璟:其实现在我们对音乐的想法已经不太一样了,在座的很多音乐人说起音乐他们很多会想到声音,想的会跟我们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这个宇宙是没有声音的,但是通过一些带电粒子流以及一些射线就会形成一些波动,这个波动其实就是频率。然后把这些频率抓过来,转化成我们人类可听的波段频率,就形成了声音素材,我觉得非常有趣。而且特别有趣的一个发现,我们九大行星每个行星的声音是不一样,土星真的是很浑浊的,木星是很温和的。如果有些人有神话色彩,就会对它有另一面的解释。
Sarah:其实要想象很远的未来是很困难的,我现在看到的都是短期未来的状态。我们知道五十年后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有想象,可能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如果你看一下科幻,五十年之后我们会有不同的方向去走,或者不同的方向引领我们音乐的发展。所以现在我可以开始设想和想象一下了。
因为音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们生活的永恒主题。就像刚才你们说到它会影响我们方方面面,会影响我们的艺术,影响我们的创新,影响我们的技术发展,还会影响我们的建筑。音乐其实是第一件大事,它是会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的原因。
王璟:平时我们都是通过视觉去传达一些东西,但我们对视觉其实是有警惕的,比如我给你看个东西你可以选择不看。但是音乐是一种比较“润物细无声”的状态,是相对潜意识影响人的一个途径。而且现在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电脑、通过视觉化来传导,但其实对音乐这个东西我们真的是小看了。
有一个很老的国外科幻小说,就是到了未来一个时代,别人可以听到我们心里在想什么。然后为了不让别人听到,我就去买一首口水歌,这样的歌进入你的大脑完全是侵入你的意识了,这样别人看不到你在想什么了。这也可以成为一个商机,就是我们卖口水歌保护我们的意识。
当科技发展的时候,音乐的定义也是被改变的,也是被拓展或者会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而且科技发展了以后,人的定义、现在所有的定义都会发生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