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双桅船
截至8月28日,《地下城堡2:黑暗觉醒》连续9天蝉联中国区iOS游戏付费榜第一。鱼龙混杂的手游市场突然杀出一匹黑马,这款“非端游改编非传统网游”的国产独立游戏能够获得如此佳绩,想想都不可思议。
也许有人会说,这要感谢第一部作品打下的群众基础:系列第一作《地下城堡:炼金术师的魔幻之旅》上线3个月就收获了20万注册用户,日活跃数万;长达两个月稳定在付费榜TOP 10。
作为一款小众题材暗黑风格的像素RPG冒险游戏,《地下城堡》最初并不被看好,这份漂亮的数据piapia打了不少人的脸。估计制作人徐安平做梦都会笑醒吧~
很多故事如果到此结束,绝对能收获美好的结局,开启更光明的未来。但是,偏偏总会有个但是,火眼金睛的玩家发现,《地下城堡1》的玩法绝非首创,相反它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国外知名游戏《小黑屋》(A Dark Room):在《小黑屋》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新元素,志在打造“加强版小黑屋”。如果你同时接触了两个游戏,你就会知道二者有多相像。
徐安平坦言,制作《地下城堡》的初衷就是玩了《小黑屋》后萌发的,并且因为国内手游市场几乎没有这种类型的游戏,所以他才下决心制作《地下城堡》。在他看来,“模仿+微创新”是新人游戏团队的出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微创新”的游戏理念,但是有时候我还是无法理解这种说法:在原作的基础上改进,改进往往就是一种创新?改进后就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作品?那么成功的叫做借鉴?失败的叫做山寨?
初中老师说过: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叫借鉴,抄得不好才叫抄。在“借鉴”与“山寨”的表盘中左右摆动的游戏,有的始终逃脱不了抄袭的嫌疑,有的则成功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守望先锋》VS《军团要塞2》:
《守望先锋》(Overwatch),暴雪2016年出品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又名“守望屁股”“屁股先锋”,公测时就曾疯狂涌入970万用户,有多火我就不赘述了,反正小编灰常肯定那些“不幸入坑者”最后都表现出犹如吸毒后的戒断反应……
《军团要塞2》(Team Fortress 2),Valve Corporation 2007年开发的FPS游戏,荣获IGN 2007年年度最佳游戏大奖。你没听说不代表人家不火,《军团要塞2》可是和《Dota 2》、《CS:GO》常年位列steam平台在线人数前三。
两大阵营曾经撕得那叫一个天崩地裂,起因是外网质疑《守望先锋》涉嫌抄袭《军团要塞2》。(年轻人,老想着搞大新闻(⊙﹏⊙)b)为免波及无辜,小编还是老老实实当个吃瓜群众,为大家搬运一些枝末细节。
首先是外媒试图通过几张图对比证明OW英雄原型包括武器与TF2极其相似,埋下导火索:
其中,托比昂的炮台与工程师的炮台相似度最高,并且炮台升级都要经历“小炮→机枪→发射火箭”三阶段。
紧接着有人委婉指出OW职业在团队中的定位和TF2基本一致?(他们选择性忽略OW独创的英雄技能。)
当然我觉着最后引爆炸弹很有可能是这种话:诶这画风,这UI,这枪械造型,怎么那么像《无主之地》/《花园战争》/…/《星际战甲》?
简直一语激起千层浪…这下好了,不转不是暴雪黑,不撕不是暴雪吹!当事人暴雪和Valve还没说啥呢,暴吹和暴黑就气势汹汹干上了。
毋庸置疑,我们从《守望先锋》可以看到不少游戏的影子,就连它的首席设计师斯考特·莫瑟也说:
(这孩子,心真大……)
但是撕了蛮久,啥事没有。说明什么呢?说明大家还是该玩玩该吃吃该睡睡。要将它定义为“借鉴”还是“抄袭”,不是由“正义路人”决定的,这种考验专业技术吃力不讨好的活为什么不交给法院呢?
还不如好好思考暴雪怎么屡次陷入“抄袭”风波?不知道你们对守望先锋近期更新的“足球模式被指抄袭《火箭联盟》”一事又怎么看?
游戏总监杰夫·卡普兰先生是这样讲的:
呃这是公关吗?如果是,老子敬你是条汉子!
《魔兽争霸》VS《沙丘Ⅱ》:
关于暴雪的《魔兽争霸》和Westwood工作室的《沙丘Ⅱ》之间的陈年纠葛也是一笔烂账。年代久远,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暴雪成名作《魔兽争霸》第一代最初也曾被指抄袭当时正火的RTS始祖《沙丘Ⅱ》。
前者诞生于1994年,首创的RTS联网竞技模式充分验证“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真理;后者诞生于1992年,奠定了RTS的大部分理念,对整个游戏界发展史来说地位无可比拟。
《魔兽争霸1》有无抄袭另当别论,但是某些人非说《沙丘Ⅱ》碰瓷,我就呵呵了。
有时候判定借鉴与抄袭的分界线是很模糊的,每个人都有发表看法的权利,你怎么说都无所谓,只要别脑残到指着沙丘说它抄袭魔兽争霸,指着军团要塞说它抄袭守望先锋,基本都在容忍范围内。不然你和那些说CS抄袭CF、Dota抄袭LOL的智障有何区别?
没错,我就见过这种智障。
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人人都有。
假如今天不是暴雪而是腾讯(企鹅能不能像暴雪一样花心思去制作精品另说)面临这个处境,应该会有不少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骂它个狗血淋头吧~
《球球大作战》VS《Agar.io》:
《球球大作战》,一款以策略与操作并重、大鱼吃小鱼的弱肉强食玩法吸引无数玩家的休闲手游,长期居于iOS中国区免费游戏排行榜前列。它刚推出时也火得一塌糊涂,如果没有出现后续的“抄袭事件”,基本就是人生舒坦前途一片光明……然而还是撞上了眼尖的玩家:这界面、这操作不就是风靡国外的页游《Agar.io》吗?
想到不久前小编在某篇文章中介绍过《球球大作战》、《Agar.io》和《全民星球》三者的关系,当时热评大致就是:球球很好玩所以它是个好孩子!TX你滚一边去碰瓷还有理!总之身为《Agar.io》代理商的TX被喷得很惨…我可以说一点都不惊讶吗←_←
在苹果商店搜索腾讯代理的《Agar.io》正版手游《全民星球》,依然可以看到这种评价:
但事实摆在眼前,即使《球球大作战》的模式更多,优化、体验做得更好,也掩盖不了:它的细节不管是吞噬、分裂、病毒甚至是细胞自定义图案几乎与《Agar.io》一模一样,两款游戏出现这么多巧合,你信吗?将它称之为“微创新”,你服吗?我不反对借鉴致敬,但不代表你可以拿“微创新”作为借口掩盖抄袭的事实。
《地下城堡》VS《小黑屋》:
回到最初的起点,《地下城堡1》的核心模式确实是《小黑屋》,说难听点,有没有抄,我觉得是有的。但是就像玩家所说,抄多少算“是”抄袭,抄多少算“不是”抄袭,这个可能要等哪位大大撕到法院才有定论,不是我们说了算。
而《地下城堡1》再次推出续作《地下城堡2:黑暗觉醒》,虽然成绩斐然,但这就能够摆脱前作背负的“抄袭”嫌疑吗?如果续作足够出色足够创新,说不定还真可以。但很明显,并没有。
《地下城堡1》通过点击放置、探索地图、消耗资源推进剧情发展,以及令人感到前途未卜的文字AVG风格等等,给予玩家全新的游戏体验:原来RPG游戏还可以这样玩!而《地下城堡2》加入了人物设定并配以几张不怎么样的角色图后,前作的神秘感大打折扣。《地下城堡1》最大的魅力在于利用文字和黑暗给玩家留白,续作给我的感觉就是画龙添足。庆幸的是,《地下城堡2》新增了许多NPC,可触发更多剧情,使得走向扑朔迷离,也算是填补了些许神秘感吧。
可是,对于续作新出现的“竞技场、装备系统、商店系统、英雄升级、精力值设定……”,我表示看不懂了。这些都是端游玩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一个接一个的氪金套路应接不暇。我猜制作团队早已忘记第一代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改编后的《地下城堡2》有点像Gamevil的《魔龙之魂》,并且还是粗糙版的。
第一代“借鉴”《小黑屋》获得成功了,第二代需要自己创新了,可是想出来的内容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哦……所以机智的读者,你们怎么看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