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瓴大迁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瓴大迁徙

一个时代的落幕。

图片来源:Unsplash-Joe

文|最话FunTalk  任雪芸

编辑|王芳洁

在《价值》一书中,张磊曾写道:在每一次投资决策中,他都会思考,一些项目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拿到回报,但难点在于选择投入和退出的时间点,“时间到底是我的朋友还是敌人?”

虽然包括张磊自己在内,很多人都相信,是可以和时间做朋友的,但现在,大家突然发现,上面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嘿,别逗了,时间就是时间。

日前,高瓴旗下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管理人主体HHLR Advisors 披露了其2022年三季度美股持仓情况。截至三季度末,HHLR持仓市值38.03亿美元,较二季度末的46.65亿美元有所缩水。

而这并不是高瓴在美股持仓的首次缩水。根据HHLR披露的13F文件显示,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高瓴的美股投资规模在升至百亿美元规模后,最近五个季度呈现出了逐渐平滑下降的趋势,依次为97亿美元、76.5亿美元、64.7亿美元、47.7亿美元、47亿美元、38.03亿美元。

尽管上述情况一定有高瓴主动减仓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在风雨如晦的局势下,它也很难幸免于时间的“惩罚”。

今年起,由于美联储加息缩表,持续的中概股风波,以及俄乌冲突等等“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再加上疫情影响,消费增速放缓。从而导致二级市场处在持续低迷的状态,其中A股自去年2月高点至今连续走低,美股港股形势均不容乐观。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并强调疫情反复、通胀忧虑引发流动性收紧等因素将继续拖累全球经济。

反应至投资市场,一级市场融资已经骤冷,而二级市场的抛售事件也频繁发生。尽管在过去几年,高瓴以价值投资的逻辑在二级市场踩中过一系列风口,一度被投资者视为拥有“金手指”。但在遇到大环境下行趋势时,似乎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在不考虑其通过参股公司IPO上市获得的盈利以外,A股市场,年内,高瓴所持仓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个别公司股价回撤幅度超过30%。在美股市场,高瓴所重仓的互联网股和医药股,也有所回撤。

说起来,是持有格力电器所带来的浮亏将高瓴拽下了神坛。

2019年12月2日,格力集团与高瓴旗下的珠海明骏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以46.17元/股的价格向珠海明骏转让了格力电器9.02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15%),珠海明骏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珠海明骏持有格力电器9.02亿股。

截至11月16日收盘,格力电器股价报31.74元/股,如果不计分红等因素,珠海明骏的浮亏已经超过百亿。更何况高瓴这笔投资的资金来源有一半还来自银行贷款,本身便带有巨额的资金成本。

与此同时,自2022年以来,关于高瓴的负面报道接连不断,甚至陷入了无差别裁员的风言之中。据新浪科技6月份报道,高瓴对不同职级进行了无差别裁员,消费组全裁,TMT组优化以及转去看科技。高瓴相关人士对此回应称,公司大幅裁员信息不实。

除此以外,高瓴逐渐撤出中国,未来重心会放于新加坡、日本,甚至张磊已经离开中国到新加坡等传闻,同样在坊间流传。

今年6月底,在公众视野久未露面的张磊现身于一场峰会中,发表了演讲。会上他透露出对碳中和领域的关注,并在会上表示,首只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完成首次关账,总规模逾40亿元人民币。对于此前高瓴裁员、撤出中国的传闻,则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01

成立于2005年的高瓴曾“踩”着中国互联网爬上顶峰。

2005年,在高瓴成立不久,张磊便喊出了“all in”腾讯的口号,而那时的腾讯不过是市值只有十几亿美元的企业,主要用户特质还是在当时精英文化笼罩下,大众所不能理解的“三低”人群,即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后来,在2010年,张磊投资京东时,又喊出的“要么不投,要投就投3亿美元”的壮语。

这两家互联网企业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逐步成长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他们给张磊带来的回报也是超乎想象的。

2017年,高瓴联合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了智者创业,以531亿港元的对价私有化了“一代鞋王”百丽国际,这起港交所史上最大的私有化交易让投资圈至今津津乐道,最终也使得高瓴及张磊站上了神坛。

后来,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高瓴这个名字,在过去几年里被众多散户奉为圭臬。

及至2020年,高瓴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在当时达到了650亿美元左右,其在A股市场累计创造了45倍左右的回报,创立15年间的年化复合回报率达到了33%左右。

进入2021年后,这一切似乎都消失了。

纵观高瓴一路走上神坛的步伐,踩中的正是中国互联网从诞生到辉煌的历程,同时借力于中国市场的产业变革,高瓴从互联网向外延伸,不断涉及到生物医药、科技、新消费等重大产业升级之中。

当这一切都放缓之后,高瓴的脚步似乎也放慢了,所以,在外界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在撰写《价值》一书时,张磊的观点是“医疗医药行业具有非常长期的·投资赛道,而且可以构建出一条又深又宽、持续创新的动态护城河”,但不到一年时间,医药白马遭遇估值回归,高瓴自身却减持了爱尔眼科、凯莱英、泰格医药、恒瑞医药等重仓药企。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教育企业的投资中,2018年,张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甚至于在2020年领投了猿辅导总额达10亿美元的融资,在线教育市场一度被推到了顶峰。

然而,一年之后,高瓴却从好未来、一起教育等教育中概股中悄悄离场,直到“双减”风暴来临。

所以,一定程度上看去,时代带来的红利曾经被视为造就高瓴的非必要条件,但潮水流去之后,高瓴似乎也不得不去“裸泳”了。

根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2年,高瓴在半年时间里共完成了12个项目的投资,主要方向为半导体、机器人以及光伏赛道。而相比去年同期,其投资项目达到了31例,2021年一年投资项目共计53例。

同时,成立于2020年、主投早期项目的VC基金——高瓴创投,其在今年上半年共有77个投资项目,相比于去年同期投资项目数量也有所减少。

最为明显的是,2021年下半年起,创投圈对于消费领域呈现了极度观望的姿态,而在这其中,曾于2021年之前,收割了众多新锐消费明星,诸如江小白、完美日记、话梅、喜茶的高瓴,也再无激进出手的表现。

清科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总量4167起,总金额3149亿元,投资案例数量与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1.9%和54.9%;其中互联网、连锁零售和食品饮料领域投资金额降幅尤其明显,投资金额同比分别下滑89%、87%和82.6%。

延续到二级市场,消费板块的下滑,带给高瓴的“冲击”同样也是巨大的,不过不是亏损,而是投资的情绪。比如,负面缠身的“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自2021年起,频繁遭遇高瓴减持,但在其被高瓴减持性清仓后,给高瓴带来的最终浮盈却已超过30亿元。

02

走向一些短期内相对“无害”的项目似乎成为了投资机构们的共识。于是,与TMT赛道近乎冷却不同,当下新能源赛道、芯片、元宇宙甚至Web3.0仍旧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突破口。为此,即便是高瓴持续缩减投资项目,但半导体、机器人以及光伏新能源等一些赛道上仍能够看其身影。

只不过,相比此前在“互联网赛道”上的高举高打,高瓴在增持和减持上的动作都颇为谨慎了一些。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三季末,高瓴资产共出现在1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动股东名单中,持股市值达450.90亿,新进怡合达、万华化学。

从增持和减持的动作来看,高瓴在当下三季度已经披露的A股市场中,整体资产配置的风格偏向稳健。

其在二季度曾增持华荣股份,持股数量由一季度的300万股略微增持至330万股。新进安图生物,这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医疗公司。同时减持了良品铺子、海正药业。

对于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上海机电、丽珠集团、华荣股份、海螺水泥、广联达、公牛集团、格力电器、八方股份、安图生物保持持股不变。

近日,随着各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持续披露,高瓴的持仓也开始逐渐显现。目前来看,三季度,高瓴新进万华化学、怡合达两只,减持了上海机电、良品铺子、海正药业、公牛集团、海正药业。另外,持有的宁德时代、广联达、丽珠集团不变。

在境外市场,高瓴主要以 Hillhouse Capital Advisors(简称HHLR )这只美元基金为主体进行投资,这是高瓴旗下的一家对冲基金,根据公开资料显示,HHLR拥有 19 个客户,管理的全权委托资产达到了 636.9亿美元。

细看个股,截至三季度末,HHLR十大重仓股为百济神州、赛富时、京东、DoorDash、传奇生物、贝壳、阿里巴巴、唯品会、Cytek、拼多多,其中有7只是中概股,中概股合计持有市值占比超过了60%。

尽管,HHLR投资数据展现了其对中国资产的看好,但高瓴面临的考验同时存在。

其中百济神州作为高瓴HHLR第一大重仓股,其财报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百济神州始终处于亏损之中,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达到了104.34亿元,此前一度被SEC列入到了“预摘牌名单”。

不过,好在近期头对头实验(采用临床上已使用的标准治疗药物或方法作为直接对照,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之后,百济神州股价已从84美元一度攀升至133.84美元,成为高瓴HHLR三季度浮盈最多的公司。

与此同时,今年港股调整剧烈,恒指创多年新低,高瓴在港股市场上的投资亦是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瓴在港股市场持有49只股票,统计范围内的49只个股年内全部下跌,其中医疗、生物科技是其在港股重点布局的行业。

至此,高瓴的“金手指”神话已经再难上演。但实际上,不只是高瓴,近两年投资界颓势全面尽显。

在2020年至2021年间,因科技股上涨而爆红的木头姐,一度通过重仓科技成长股和比特币,在2020年获得了152%的惊人回报。

然而由于美联储加息,根据金融分析公司晨星的数据,木头姐管理的旗舰基金方舟创新基金(ARKK)在2021年全年下跌24%。今年第一季度,这只ETF更是暴跌29.9%,成为晨星统计范围内表现最差的一只基金。

至于曾在阿里的投资上创造封神传说的软银,在今年上半年,其旗下的愿景基金也亏损了2900亿元,创造了全球风险投资的反向神话。

03

在中国私募界,高瓴曾被视为一个颇为罕见的机构,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这是一家具备长期的投资维度和深度投后赋能机制的巨型机构,能够真正地在一二级市场做到“通吃”。

此前高瓴资深董事、人民币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辛音曾在一次路演中对外表示“从高瓴创立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覆盖企业全阶段的长期价值投资者,任何一个值得布局的赛道和公司,无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我们都会进行布局。”

事实上,高瓴的投资方式一直具有多样性,包括股权投资、二级市场投资、定增和大宗交易等。

但相较于一级市场,不能否认的是,高瓴在二级市场的布局更为完善。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高瓴在A股的投资基金主体达到了数十个,主要包括高瓴资本HCM(高瓴资本的美元基金)、高瓴资本中国价值基金(高瓴资本的美元基金)、天津礼仁(高瓴资本的人民币基金)、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HillHouseG&LHoldings(HK)Limited、宁波高瓴智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高瓴道盈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高瓴天达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

高瓴对外投资的主体则主要包括Gaoling Fund, L.P.、Hillhouse Capital Advisors、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高瓴资本-HCM中国基金、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五个。

而面向一级市场,直到2020年年初,高瓴才将其创投部门剥离,成立了专注于早期创业型公司的高瓴创投。

同时,高瓴创投和原有的高瓴股权投资部门(后简称股权基金)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在于其投资项目市值的不同。据公开报道显示,创投部门投资估值为5亿美元和等价人民币以下的企业,而股权基金则负责超过5亿美元和等价人民币的企业。

成立高瓴创投的时期正值创投市场高速变动,高瓴成立早期投资项目的这一动作,在一定程度上等于为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尽管融资市场出现短期波动,但高瓴似乎依然愿意支持行业内的优秀创投企业。

但事实上,一级市场项目估值居高不下,而二级市场的新股破发频频,估值倒挂的效应让高瓴创投也不再选择一些挂在中期的明星项目,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更早期的投资领域。

通过盘点高瓴创投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项目,我们会发现其投资继续向早期倾斜,A 轮及以前的早期投资事件占比明显提升。此外,在2022 年上半年高瓴创投偏好的领域也愈发明显,其在企业服务、先进制造、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分别有 25 起、24 起、17 起,总占比接近了68%。

在不久之前,高瓴则推出了“Aseed+”种子计划,试图将触角延伸至更早期的投资标的。根据高瓴方面透露,其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00家左右的种子期企业,重点聚焦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碳中和等重点领域。

但实际上,早于高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高调宣布成立了种子基金,重点布局科技、消费、医疗健康等领域。2021年时,甚至宣布将早期投资比例上升到80%,重点发力天使和种子端。作为一二级市场投资巨头的老虎环球基金,今年5月份也启动了种子项目投资的计划,将260万美元投向了印度电商SaaS公司。

至此,手握巨额资金的巨头们最终走入了早期。

而究其根本,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整体趋于冷静的大环境,尽管是曾经纵横一二级市场的高瓴,也终将变得越来越克制。若从早期项目入手,或许还有可能抓住下一个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瓴大迁徙

一个时代的落幕。

图片来源:Unsplash-Joe

文|最话FunTalk  任雪芸

编辑|王芳洁

在《价值》一书中,张磊曾写道:在每一次投资决策中,他都会思考,一些项目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拿到回报,但难点在于选择投入和退出的时间点,“时间到底是我的朋友还是敌人?”

虽然包括张磊自己在内,很多人都相信,是可以和时间做朋友的,但现在,大家突然发现,上面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嘿,别逗了,时间就是时间。

日前,高瓴旗下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管理人主体HHLR Advisors 披露了其2022年三季度美股持仓情况。截至三季度末,HHLR持仓市值38.03亿美元,较二季度末的46.65亿美元有所缩水。

而这并不是高瓴在美股持仓的首次缩水。根据HHLR披露的13F文件显示,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高瓴的美股投资规模在升至百亿美元规模后,最近五个季度呈现出了逐渐平滑下降的趋势,依次为97亿美元、76.5亿美元、64.7亿美元、47.7亿美元、47亿美元、38.03亿美元。

尽管上述情况一定有高瓴主动减仓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在风雨如晦的局势下,它也很难幸免于时间的“惩罚”。

今年起,由于美联储加息缩表,持续的中概股风波,以及俄乌冲突等等“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再加上疫情影响,消费增速放缓。从而导致二级市场处在持续低迷的状态,其中A股自去年2月高点至今连续走低,美股港股形势均不容乐观。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并强调疫情反复、通胀忧虑引发流动性收紧等因素将继续拖累全球经济。

反应至投资市场,一级市场融资已经骤冷,而二级市场的抛售事件也频繁发生。尽管在过去几年,高瓴以价值投资的逻辑在二级市场踩中过一系列风口,一度被投资者视为拥有“金手指”。但在遇到大环境下行趋势时,似乎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在不考虑其通过参股公司IPO上市获得的盈利以外,A股市场,年内,高瓴所持仓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个别公司股价回撤幅度超过30%。在美股市场,高瓴所重仓的互联网股和医药股,也有所回撤。

说起来,是持有格力电器所带来的浮亏将高瓴拽下了神坛。

2019年12月2日,格力集团与高瓴旗下的珠海明骏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以46.17元/股的价格向珠海明骏转让了格力电器9.02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15%),珠海明骏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珠海明骏持有格力电器9.02亿股。

截至11月16日收盘,格力电器股价报31.74元/股,如果不计分红等因素,珠海明骏的浮亏已经超过百亿。更何况高瓴这笔投资的资金来源有一半还来自银行贷款,本身便带有巨额的资金成本。

与此同时,自2022年以来,关于高瓴的负面报道接连不断,甚至陷入了无差别裁员的风言之中。据新浪科技6月份报道,高瓴对不同职级进行了无差别裁员,消费组全裁,TMT组优化以及转去看科技。高瓴相关人士对此回应称,公司大幅裁员信息不实。

除此以外,高瓴逐渐撤出中国,未来重心会放于新加坡、日本,甚至张磊已经离开中国到新加坡等传闻,同样在坊间流传。

今年6月底,在公众视野久未露面的张磊现身于一场峰会中,发表了演讲。会上他透露出对碳中和领域的关注,并在会上表示,首只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完成首次关账,总规模逾40亿元人民币。对于此前高瓴裁员、撤出中国的传闻,则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01

成立于2005年的高瓴曾“踩”着中国互联网爬上顶峰。

2005年,在高瓴成立不久,张磊便喊出了“all in”腾讯的口号,而那时的腾讯不过是市值只有十几亿美元的企业,主要用户特质还是在当时精英文化笼罩下,大众所不能理解的“三低”人群,即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后来,在2010年,张磊投资京东时,又喊出的“要么不投,要投就投3亿美元”的壮语。

这两家互联网企业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逐步成长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他们给张磊带来的回报也是超乎想象的。

2017年,高瓴联合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了智者创业,以531亿港元的对价私有化了“一代鞋王”百丽国际,这起港交所史上最大的私有化交易让投资圈至今津津乐道,最终也使得高瓴及张磊站上了神坛。

后来,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高瓴这个名字,在过去几年里被众多散户奉为圭臬。

及至2020年,高瓴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在当时达到了650亿美元左右,其在A股市场累计创造了45倍左右的回报,创立15年间的年化复合回报率达到了33%左右。

进入2021年后,这一切似乎都消失了。

纵观高瓴一路走上神坛的步伐,踩中的正是中国互联网从诞生到辉煌的历程,同时借力于中国市场的产业变革,高瓴从互联网向外延伸,不断涉及到生物医药、科技、新消费等重大产业升级之中。

当这一切都放缓之后,高瓴的脚步似乎也放慢了,所以,在外界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在撰写《价值》一书时,张磊的观点是“医疗医药行业具有非常长期的·投资赛道,而且可以构建出一条又深又宽、持续创新的动态护城河”,但不到一年时间,医药白马遭遇估值回归,高瓴自身却减持了爱尔眼科、凯莱英、泰格医药、恒瑞医药等重仓药企。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教育企业的投资中,2018年,张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甚至于在2020年领投了猿辅导总额达10亿美元的融资,在线教育市场一度被推到了顶峰。

然而,一年之后,高瓴却从好未来、一起教育等教育中概股中悄悄离场,直到“双减”风暴来临。

所以,一定程度上看去,时代带来的红利曾经被视为造就高瓴的非必要条件,但潮水流去之后,高瓴似乎也不得不去“裸泳”了。

根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2年,高瓴在半年时间里共完成了12个项目的投资,主要方向为半导体、机器人以及光伏赛道。而相比去年同期,其投资项目达到了31例,2021年一年投资项目共计53例。

同时,成立于2020年、主投早期项目的VC基金——高瓴创投,其在今年上半年共有77个投资项目,相比于去年同期投资项目数量也有所减少。

最为明显的是,2021年下半年起,创投圈对于消费领域呈现了极度观望的姿态,而在这其中,曾于2021年之前,收割了众多新锐消费明星,诸如江小白、完美日记、话梅、喜茶的高瓴,也再无激进出手的表现。

清科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总量4167起,总金额3149亿元,投资案例数量与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1.9%和54.9%;其中互联网、连锁零售和食品饮料领域投资金额降幅尤其明显,投资金额同比分别下滑89%、87%和82.6%。

延续到二级市场,消费板块的下滑,带给高瓴的“冲击”同样也是巨大的,不过不是亏损,而是投资的情绪。比如,负面缠身的“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自2021年起,频繁遭遇高瓴减持,但在其被高瓴减持性清仓后,给高瓴带来的最终浮盈却已超过30亿元。

02

走向一些短期内相对“无害”的项目似乎成为了投资机构们的共识。于是,与TMT赛道近乎冷却不同,当下新能源赛道、芯片、元宇宙甚至Web3.0仍旧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突破口。为此,即便是高瓴持续缩减投资项目,但半导体、机器人以及光伏新能源等一些赛道上仍能够看其身影。

只不过,相比此前在“互联网赛道”上的高举高打,高瓴在增持和减持上的动作都颇为谨慎了一些。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三季末,高瓴资产共出现在1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动股东名单中,持股市值达450.90亿,新进怡合达、万华化学。

从增持和减持的动作来看,高瓴在当下三季度已经披露的A股市场中,整体资产配置的风格偏向稳健。

其在二季度曾增持华荣股份,持股数量由一季度的300万股略微增持至330万股。新进安图生物,这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医疗公司。同时减持了良品铺子、海正药业。

对于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上海机电、丽珠集团、华荣股份、海螺水泥、广联达、公牛集团、格力电器、八方股份、安图生物保持持股不变。

近日,随着各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持续披露,高瓴的持仓也开始逐渐显现。目前来看,三季度,高瓴新进万华化学、怡合达两只,减持了上海机电、良品铺子、海正药业、公牛集团、海正药业。另外,持有的宁德时代、广联达、丽珠集团不变。

在境外市场,高瓴主要以 Hillhouse Capital Advisors(简称HHLR )这只美元基金为主体进行投资,这是高瓴旗下的一家对冲基金,根据公开资料显示,HHLR拥有 19 个客户,管理的全权委托资产达到了 636.9亿美元。

细看个股,截至三季度末,HHLR十大重仓股为百济神州、赛富时、京东、DoorDash、传奇生物、贝壳、阿里巴巴、唯品会、Cytek、拼多多,其中有7只是中概股,中概股合计持有市值占比超过了60%。

尽管,HHLR投资数据展现了其对中国资产的看好,但高瓴面临的考验同时存在。

其中百济神州作为高瓴HHLR第一大重仓股,其财报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百济神州始终处于亏损之中,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达到了104.34亿元,此前一度被SEC列入到了“预摘牌名单”。

不过,好在近期头对头实验(采用临床上已使用的标准治疗药物或方法作为直接对照,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之后,百济神州股价已从84美元一度攀升至133.84美元,成为高瓴HHLR三季度浮盈最多的公司。

与此同时,今年港股调整剧烈,恒指创多年新低,高瓴在港股市场上的投资亦是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瓴在港股市场持有49只股票,统计范围内的49只个股年内全部下跌,其中医疗、生物科技是其在港股重点布局的行业。

至此,高瓴的“金手指”神话已经再难上演。但实际上,不只是高瓴,近两年投资界颓势全面尽显。

在2020年至2021年间,因科技股上涨而爆红的木头姐,一度通过重仓科技成长股和比特币,在2020年获得了152%的惊人回报。

然而由于美联储加息,根据金融分析公司晨星的数据,木头姐管理的旗舰基金方舟创新基金(ARKK)在2021年全年下跌24%。今年第一季度,这只ETF更是暴跌29.9%,成为晨星统计范围内表现最差的一只基金。

至于曾在阿里的投资上创造封神传说的软银,在今年上半年,其旗下的愿景基金也亏损了2900亿元,创造了全球风险投资的反向神话。

03

在中国私募界,高瓴曾被视为一个颇为罕见的机构,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这是一家具备长期的投资维度和深度投后赋能机制的巨型机构,能够真正地在一二级市场做到“通吃”。

此前高瓴资深董事、人民币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辛音曾在一次路演中对外表示“从高瓴创立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覆盖企业全阶段的长期价值投资者,任何一个值得布局的赛道和公司,无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我们都会进行布局。”

事实上,高瓴的投资方式一直具有多样性,包括股权投资、二级市场投资、定增和大宗交易等。

但相较于一级市场,不能否认的是,高瓴在二级市场的布局更为完善。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高瓴在A股的投资基金主体达到了数十个,主要包括高瓴资本HCM(高瓴资本的美元基金)、高瓴资本中国价值基金(高瓴资本的美元基金)、天津礼仁(高瓴资本的人民币基金)、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HillHouseG&LHoldings(HK)Limited、宁波高瓴智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高瓴道盈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高瓴天达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

高瓴对外投资的主体则主要包括Gaoling Fund, L.P.、Hillhouse Capital Advisors、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高瓴资本-HCM中国基金、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五个。

而面向一级市场,直到2020年年初,高瓴才将其创投部门剥离,成立了专注于早期创业型公司的高瓴创投。

同时,高瓴创投和原有的高瓴股权投资部门(后简称股权基金)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在于其投资项目市值的不同。据公开报道显示,创投部门投资估值为5亿美元和等价人民币以下的企业,而股权基金则负责超过5亿美元和等价人民币的企业。

成立高瓴创投的时期正值创投市场高速变动,高瓴成立早期投资项目的这一动作,在一定程度上等于为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尽管融资市场出现短期波动,但高瓴似乎依然愿意支持行业内的优秀创投企业。

但事实上,一级市场项目估值居高不下,而二级市场的新股破发频频,估值倒挂的效应让高瓴创投也不再选择一些挂在中期的明星项目,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更早期的投资领域。

通过盘点高瓴创投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项目,我们会发现其投资继续向早期倾斜,A 轮及以前的早期投资事件占比明显提升。此外,在2022 年上半年高瓴创投偏好的领域也愈发明显,其在企业服务、先进制造、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分别有 25 起、24 起、17 起,总占比接近了68%。

在不久之前,高瓴则推出了“Aseed+”种子计划,试图将触角延伸至更早期的投资标的。根据高瓴方面透露,其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00家左右的种子期企业,重点聚焦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碳中和等重点领域。

但实际上,早于高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高调宣布成立了种子基金,重点布局科技、消费、医疗健康等领域。2021年时,甚至宣布将早期投资比例上升到80%,重点发力天使和种子端。作为一二级市场投资巨头的老虎环球基金,今年5月份也启动了种子项目投资的计划,将260万美元投向了印度电商SaaS公司。

至此,手握巨额资金的巨头们最终走入了早期。

而究其根本,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整体趋于冷静的大环境,尽管是曾经纵横一二级市场的高瓴,也终将变得越来越克制。若从早期项目入手,或许还有可能抓住下一个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