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在周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表示,消费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扩大消费需要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短期可以发放消费券,中长期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织牢社会保障网络。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0.5%,为6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滑8.1%,降幅比上月扩大6.4个百分点。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目前消费的疲弱主要是三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经济增长乏力,尽管三季度GDP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10月经济增长动力也较上月走弱;二是就业承压,城镇调查失业率尤其是大城市失业率处在高位;三是居民消费信心明显不足,预防性储蓄大幅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短板就是需求严重不足,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疲弱、中国出口动能减退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毛振华认为,发放消费券应该是扩大消费的主要手段,对如何更好地利用消费券,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他指出,首先,消费券应该全额无条件使用,而不是现在普遍的打折券或抵扣券,比如花100元减20元那种类型。其次,鉴于现在地方财政已经非常紧张,消费补贴资金应由中央财政支付。第三,建议给全体居民每人发放5000元,分两次发放。第四,途径上,可以电子货币为主,辅助其他形式。
毛振华特别提到,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捐赠账户,“很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居民,应该鼓励他们放弃消费券,把钱捐出来,给生活更加困难的人用于支持他们的消费。”
沈建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在疫情多发、高发的冲击下,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的主要矛盾,由于货币政策存在传导不畅的问题,需要加大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来畅通供需循环。明年可以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或提高财政预算的方式,在全国层面统筹发行消费券。
“可以考虑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实施发放消费券的模式,特别国债资金到账后调入一般公共预算,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到地方,本金和利息全部由中央政府负责偿还。”他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的观点稍有不同。他认为,提振消费必须要与疫情防控政策的精准化、科学化相匹配。另外,在扩大消费的具体举措方面,应将短期刺激和中长期战略相结合。
“进行大规模的消费刺激必须要建立在消费秩序、社会秩序常态化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大量的消费刺激只会产生储蓄效应,而不会产生当期的拉动效应,因为大家都不能出门,即使发了钱也不会去消费。”他说。
刘元春强调,当内需不足是一种超越周期和趋势性现象时,要启动的不是简单的扩内需和逆周期调节政策,而是要启动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内需战略是穿越周期的,要在中长期战略中去实施,以结构性、深层次的改革作为主体。”
他进一步指出,关键是要在扩大收入层面作文章,扩大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与此同时,在支出层面,要进行社会安全网的构建,减少安全性储蓄。此外,房地产对消费的挤压效应明显,要让住房回归到居住属性,为中低端人群提供保障住房和贷款支持。
“不能把扩大内需战略等同于逆周期短期刺激措施,当下需要在短期和中长期有一个相互配合的举措,而不是简单地呼吁发一次性的消费券。”刘元春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