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碰瓷”宁德时代,众泰汽车重生之路如何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碰瓷”宁德时代,众泰汽车重生之路如何走?

一番辗转腾挪,众泰汽车能否重新出发?

文 |  探客出行 尹太白

编辑  |  蛋总

最近,在一场“碰瓷”宁德时代的风波中,人们得知了此前破产重整的众泰汽车竟然已“悄然复活”。

11月11日,众泰汽车“姗姗来迟”地发布了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对此次风波中的不实信息进行了澄清:

对于“将全面布局整车生产、动力电池、重要零部件、汽车租赁、网约车和汽车售后培训学院等领域”的传闻,众泰汽车未开始实质性的实施,目前也无明确的计划;

对于“公司将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且动力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的传闻,众泰汽车目前没有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事宜。

该公告一经发布,众泰汽车股价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截至11月11日收盘,其股价最终从每股8.40元跌至每股7.51元,跌幅为7.63%。

需知,从11月1日开盘至11月11日收盘的8个交易日中,众泰汽车共收获了6个涨停板,其股价也由每股4.74元暴涨79.3%至每股8.50元,创下年内新高,所对应总市值直接飙升至400亿元,几近翻倍,由此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而众泰汽车股价飙升,实际上源于一场“碰瓷”行为。

事情要从10月20日说起,彼时众泰汽车的第一个复产车型众泰T300海外版在永康生产基地下线,标志着其复工复产慢慢走上了正轨,随后众泰汽车开始启动“摘帽”申请工作。

11月3日开盘,众泰汽车的股票简称由“ST众泰”变更为“众泰汽车”,成功实现了“摘帽”。不仅复工复产而且还“摘了帽”,众泰汽车可谓双喜临门,但迎接它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负面舆论和关注函。

11月3日当天,一篇不实报道的传播掀起了风波——该报道假借众泰汽车内部人士之口,言之凿凿地披露了“众泰汽车将全面布局,打通产业上下游”“引进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比宁德时代相关技术更加先进”等信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泰汽车“碰瓷”宁德时代的行为很快受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

11月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向众泰汽车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传闻是否属实,以及分析拟引进动力电池技术的先进性,比宁德时代相关技术更加先进的依据是否充分等等。

然而吊诡的是,尽管众泰汽车在11月4日便已核实报道内容不属实,但其并未及时发布公告澄清事实,而是等到11月8日才对所报道内容予以否认。在此期间,众泰汽车又收获了两个涨停板,股价迅速大涨近30%。

直至11月11日,众泰汽车才回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函。当晚,中国证监会浙江证监局对众泰汽车、董事长黄继宏、总经理连刚、董秘杨海峰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至此,闹剧终于告一段落,众泰汽车的总市值也从240.3亿元暴涨58.4%至380.7亿元。不过,截至11月21日,众泰汽车报收6.33元/股,总市值为320.88亿元,可见其股价和市值均有回落。

“事情至始至终扑朔迷离,而且众泰汽车的回复也是模棱两可、意味深长,众泰汽车究竟是幕后策划者还是见风使舵已不得而知,对于谜团太多的上市公司,最好的办法或许是敬而远之。”一位常年关注汽车板块的投资者向「探客出行」表示。

曾经靠山寨保时捷走红并被称为“国产神车”的众泰汽车,在“摘帽”后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可它究竟能否重新出发?它被诟病已久的“拿来主义”作风是否会发生变化?它又能从相继倒下的失败者们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1、“保时泰”陨落

众泰汽车的造车史长达20余年,是一个极富有故事性的汽车厂商,如果站在现在总结过去,“拿来主义”几乎是贯穿众泰汽车“前半生”的关键词。众泰汽车因“拿来主义”而兴盛,后又因“拿来主义”而陨落。

早在千禧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曾经历过一场井喷式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额的单车利润导致一大批地方汽车厂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

在奔腾汹涌的造车浪潮推动下,蜕变于浙江永康长城五金机械厂的铁牛集团顺势跻身其中,但对于仅仅拥有五金制品生产经验的铁牛集团而言,要想升维造车,“拿来主义”不仅便于快速切入而且效果十分明显。

2002年,铁牛集团斥资收购了以生产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机及电动车为主的金马股份,后者为前者的造车计划扫平了诸多困难。次年,立志于整车制造的众泰汽车正式成立。

虽然众泰汽车的组织架构已经成型,并且掌握了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但对于整车制造仍然一头雾水。

“拿来主义”再一次显灵。2005年,众泰汽车在台湾地区买下了一条丰田特锐车型的生产线,将设备、模具以及技术工人、工程师一并打包带回了浙江永康。

此后数年,众泰汽车通过与拥有生产资质的成都新大地汽车合作、收购面临重组的江南汽车、买断菲亚特集团首车型梦迪博朗生产线等操作,将产品出口至50余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中东、西亚、俄罗斯、拉美等市场。

2014年是众泰汽车收获颇丰的一年,其销量突破了16.6万辆,较2013年增长23.8%,众泰汽车也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汽车厂商迅速跻身第二梯队。

此后,“拿来主义”被众泰汽车发挥到了极致。2016年10月,众泰SR9上市,由于其外观神似保时捷Macan而被调侃为“保时泰”,相较于后者57.3万-85.3万元的价格区间,众泰SR9的售价仅为10.9万-16.2万元,将“豪车”卖出了白菜价。

通过山寨保时捷、奥迪的部分车型,众泰汽车尝到了不少甜头。2016年,众泰汽车的销量高达33.31万辆,同比增长50%。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17年众泰汽车在中国本土车企销量排行榜上次于比亚迪,达到了31.7万辆,位列第八名。

不过,在享受“拿来主义”红利的同时,众泰汽车也在被其反噬。

尽管精于外观模仿,但众泰汽车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远远不够,产品力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销量越好消费者反而越厌恶的局面,甚至被贴上“低端”“质量差”“山寨之王”等标签。

好景不长,众泰汽车很快走上了下坡路。2018年和2019年,众泰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3.2万辆和15.3万辆,销量的大幅下滑导致众泰汽车陷入亏损泥沼,同一时期,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1亿元和-111.31亿元。

雪崩仍在持续,2020年9月,资不抵债的众泰汽车不得不进入预重整阶段,长期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祸不单行的是,其控股股东铁牛集团随后也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2020年,众泰汽车的销量仅为1674辆,而2021年则直接归零。

汽车产业人士王银海向「探客出行」指出,众泰汽车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营不善,导致现金流不畅,进而引发产能危机;二是缺乏核心技术,疏于研发投入,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2、起死回生

除了生产资质外,众泰汽车没有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资产,因此在长达一年时间内一直没有意向投资人敢于贸然接盘,就在外界认为众泰汽车终将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时,其“下半生”却在2021年12月意外开启。

2021年10月,江苏深商斥资20亿元全盘接收众泰汽车,被确定为众泰汽车的重整投资人,两个月后,处于预重整阶段的众泰汽车重整完毕,江苏深商正式入主众泰汽车。

起死回生之后的众泰汽车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赛道。

根据其披露的发展方向,短期计划对旗下所属品牌进行重组,通过合并同质化车型、优化产品序列、重整经销商网络等策略,集中资源提振销量;长期计划以收购、合资的方式构建品牌矩阵,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将积极布局微型电动车下乡业务,抢占微型电动车市场制高点。

不可置否,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确是一条黄金赛道,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态势。

产销量连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快速攀升,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13.4%,而在2022年前10个月,渗透率进一步攀升至24%。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IDC发布报告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1%。届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50%。

增长空间巨大,也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当前,众泰汽车不得不面对三股势力的围追堵截:

一是以“蔚小理”和“哪零威”为首的的造车新势力;

二是极氪汽车、AITO问界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三是以小米汽车、集度汽车为代表的跨界新能源汽车品牌。

“经过一番折腾,众泰汽车的品牌认知度已大不如前,加之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在产能和技术上的倾斜只会继续增加,众泰汽车突围已是难上加难。”王银海坦言。

事实上,众泰汽车突围难上加难主要体现在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必不可少。

以“蔚小理”为例,2022年上半年,三者的营收分别为202亿元、148.86亿元和182.9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39.1亿元、24.86亿元和29.05亿元,研发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36%、16.70%和15.88%。

相比之下,众泰汽车在上半年的营收为2.98亿元,研发费用为1068万元,研发占营收的比例仅为3.58%,甚至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自主研发的道路走不通,那众泰汽车还能施展“拿来主义”吗?2022年上半年,众泰汽车的货币资金为13.89亿元,其中有高达13.14亿元的资金处于受限状态,另外还有高达11.34亿元的短期借款和17.29亿元的长期借款。

众泰汽车虽然经历了重整,但资金状况仍不容乐观。以现有资金水平,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拿来主义”,众泰汽车均显得力不从心,即便60亿元的定增募资全部到位,恐怕也难以逆势突围。

其次,技术早已成为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参与角逐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蔚来的第二代电驱系统、小鹏汽车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座舱、理想汽车的增程电动2.0系统和800V高压平台等等。

相比之下,一直奉行“拿来主义”的众泰汽车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技术,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更是缺少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技术储备。

“由于缺乏技术积累,众泰汽车产品性能低端、缺乏自主创新的品牌形象一直无法扭转,如果其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依旧延续燃油车时代的做法,再次走向陨落也只是时间问题。”王银海向「探客出行」表示。

不过,众泰汽车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并非没有任何优势,比如其握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九大生产基地,假如可以盘活、利用此类的硬核资产,将成为众泰汽车重新出发的筹码。

此外,江苏深商母公司深圳深商控股的庞大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在国内拥有千余个经销网点,在销售渠道上亦可为众泰汽车保驾护航。

3、失败者的启示

众泰汽车是不幸的,在燃油车时代,其对外观设计的追求远高于对技术的提升,并且过分依赖“拿来主义”,以至于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错过了爆发期。

但众泰汽车也足够幸运,在即将被“宣判死刑”之际等来了重整投资人,最终得以起死回生。

濒临倒闭或已倒闭的汽车厂商很多,但鲜少有像众泰汽车一样的幸运儿,在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前夜,众泰汽车可以从失败者身上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拜腾汽车。

2017年12月,南京知行新能源发布了拜腾汽车品牌,拜腾汽车正式诞生。在成立两年之内,拜腾汽车陆续获得了宁德时代、一汽集团、富士康、腾讯等一众各领域龙头企业的青睐,并且为其注资84亿元。

不过,拜腾汽车在公布了几项新车上市计划之后便没有了动静,其勾画的美好蓝图也只停留在PPT阶段。

拜腾汽车也不是没有抱负。2021年1月,拜腾汽车与富士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进首款车型拜腾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然而在烧光84亿元后,拜腾汽车不仅没能将拜腾M-Byte量产,还一度处于欠薪和长期停工的状态。

2021年7月,一手好牌开局却硬生生打成烂牌的拜腾汽车最终破产重整,成为倒下的众多新能源汽车厂商中的一员。

那么,拜腾汽车折戟的原因是什么?能为众泰汽车带来哪些教训?

王银海认为,拜腾汽车的各个环节均出现了问题,比如未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在研发和运营等环节成本控制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技术层面没能与时俱进、核心管理层军心不稳以及未形成清晰合理的商业模式等。

其实不止是拜腾汽车,进入2022年以来,游侠汽车、汉腾汽车和云度汽车接连濒临破产边缘。

游侠汽车因为资金链断裂、内部财务存在诸多问题以及拖欠供应商货款等,导致游侠汽车董事长卫俊4500万元的股权被冻结。

汉腾汽车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经营不善以及盲目扩充产能而陷入僵局,并且还被曝出欠薪、停产、抵押设备等消息。

云度汽车因为资金链断裂、管理层动荡不断、亏损态势严重而资不抵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在「探客出行」看来,众泰汽车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有好产品,这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还要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喜好;

二是摒弃极端的“拿来主义”,作为新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拿来主义”虽然可以弥补一些短板,但终究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是烧钱要烧出价值,避免挥霍无度、盲目投资;

四是应该与供应链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

五是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在市场运营、口碑、服务等方面发挥专长。

众泰汽车究竟能吸取到多少失败者的经验教训,以及能否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重新出发,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在强敌林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众泰汽车最紧要的工作或是先改变“保时泰”的品牌形象。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美编  |  倩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众泰汽车

3.5k
  • 龙虎榜丨众泰汽车今日涨停,上榜营业部合计净买入9553.98万元
  • 低价股震荡拉升,众泰汽车涨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碰瓷”宁德时代,众泰汽车重生之路如何走?

一番辗转腾挪,众泰汽车能否重新出发?

文 |  探客出行 尹太白

编辑  |  蛋总

最近,在一场“碰瓷”宁德时代的风波中,人们得知了此前破产重整的众泰汽车竟然已“悄然复活”。

11月11日,众泰汽车“姗姗来迟”地发布了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对此次风波中的不实信息进行了澄清:

对于“将全面布局整车生产、动力电池、重要零部件、汽车租赁、网约车和汽车售后培训学院等领域”的传闻,众泰汽车未开始实质性的实施,目前也无明确的计划;

对于“公司将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且动力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的传闻,众泰汽车目前没有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事宜。

该公告一经发布,众泰汽车股价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截至11月11日收盘,其股价最终从每股8.40元跌至每股7.51元,跌幅为7.63%。

需知,从11月1日开盘至11月11日收盘的8个交易日中,众泰汽车共收获了6个涨停板,其股价也由每股4.74元暴涨79.3%至每股8.50元,创下年内新高,所对应总市值直接飙升至400亿元,几近翻倍,由此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而众泰汽车股价飙升,实际上源于一场“碰瓷”行为。

事情要从10月20日说起,彼时众泰汽车的第一个复产车型众泰T300海外版在永康生产基地下线,标志着其复工复产慢慢走上了正轨,随后众泰汽车开始启动“摘帽”申请工作。

11月3日开盘,众泰汽车的股票简称由“ST众泰”变更为“众泰汽车”,成功实现了“摘帽”。不仅复工复产而且还“摘了帽”,众泰汽车可谓双喜临门,但迎接它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负面舆论和关注函。

11月3日当天,一篇不实报道的传播掀起了风波——该报道假借众泰汽车内部人士之口,言之凿凿地披露了“众泰汽车将全面布局,打通产业上下游”“引进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比宁德时代相关技术更加先进”等信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泰汽车“碰瓷”宁德时代的行为很快受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

11月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向众泰汽车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传闻是否属实,以及分析拟引进动力电池技术的先进性,比宁德时代相关技术更加先进的依据是否充分等等。

然而吊诡的是,尽管众泰汽车在11月4日便已核实报道内容不属实,但其并未及时发布公告澄清事实,而是等到11月8日才对所报道内容予以否认。在此期间,众泰汽车又收获了两个涨停板,股价迅速大涨近30%。

直至11月11日,众泰汽车才回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函。当晚,中国证监会浙江证监局对众泰汽车、董事长黄继宏、总经理连刚、董秘杨海峰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至此,闹剧终于告一段落,众泰汽车的总市值也从240.3亿元暴涨58.4%至380.7亿元。不过,截至11月21日,众泰汽车报收6.33元/股,总市值为320.88亿元,可见其股价和市值均有回落。

“事情至始至终扑朔迷离,而且众泰汽车的回复也是模棱两可、意味深长,众泰汽车究竟是幕后策划者还是见风使舵已不得而知,对于谜团太多的上市公司,最好的办法或许是敬而远之。”一位常年关注汽车板块的投资者向「探客出行」表示。

曾经靠山寨保时捷走红并被称为“国产神车”的众泰汽车,在“摘帽”后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可它究竟能否重新出发?它被诟病已久的“拿来主义”作风是否会发生变化?它又能从相继倒下的失败者们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1、“保时泰”陨落

众泰汽车的造车史长达20余年,是一个极富有故事性的汽车厂商,如果站在现在总结过去,“拿来主义”几乎是贯穿众泰汽车“前半生”的关键词。众泰汽车因“拿来主义”而兴盛,后又因“拿来主义”而陨落。

早在千禧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曾经历过一场井喷式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额的单车利润导致一大批地方汽车厂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

在奔腾汹涌的造车浪潮推动下,蜕变于浙江永康长城五金机械厂的铁牛集团顺势跻身其中,但对于仅仅拥有五金制品生产经验的铁牛集团而言,要想升维造车,“拿来主义”不仅便于快速切入而且效果十分明显。

2002年,铁牛集团斥资收购了以生产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机及电动车为主的金马股份,后者为前者的造车计划扫平了诸多困难。次年,立志于整车制造的众泰汽车正式成立。

虽然众泰汽车的组织架构已经成型,并且掌握了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但对于整车制造仍然一头雾水。

“拿来主义”再一次显灵。2005年,众泰汽车在台湾地区买下了一条丰田特锐车型的生产线,将设备、模具以及技术工人、工程师一并打包带回了浙江永康。

此后数年,众泰汽车通过与拥有生产资质的成都新大地汽车合作、收购面临重组的江南汽车、买断菲亚特集团首车型梦迪博朗生产线等操作,将产品出口至50余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中东、西亚、俄罗斯、拉美等市场。

2014年是众泰汽车收获颇丰的一年,其销量突破了16.6万辆,较2013年增长23.8%,众泰汽车也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汽车厂商迅速跻身第二梯队。

此后,“拿来主义”被众泰汽车发挥到了极致。2016年10月,众泰SR9上市,由于其外观神似保时捷Macan而被调侃为“保时泰”,相较于后者57.3万-85.3万元的价格区间,众泰SR9的售价仅为10.9万-16.2万元,将“豪车”卖出了白菜价。

通过山寨保时捷、奥迪的部分车型,众泰汽车尝到了不少甜头。2016年,众泰汽车的销量高达33.31万辆,同比增长50%。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17年众泰汽车在中国本土车企销量排行榜上次于比亚迪,达到了31.7万辆,位列第八名。

不过,在享受“拿来主义”红利的同时,众泰汽车也在被其反噬。

尽管精于外观模仿,但众泰汽车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远远不够,产品力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销量越好消费者反而越厌恶的局面,甚至被贴上“低端”“质量差”“山寨之王”等标签。

好景不长,众泰汽车很快走上了下坡路。2018年和2019年,众泰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3.2万辆和15.3万辆,销量的大幅下滑导致众泰汽车陷入亏损泥沼,同一时期,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1亿元和-111.31亿元。

雪崩仍在持续,2020年9月,资不抵债的众泰汽车不得不进入预重整阶段,长期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祸不单行的是,其控股股东铁牛集团随后也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2020年,众泰汽车的销量仅为1674辆,而2021年则直接归零。

汽车产业人士王银海向「探客出行」指出,众泰汽车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营不善,导致现金流不畅,进而引发产能危机;二是缺乏核心技术,疏于研发投入,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2、起死回生

除了生产资质外,众泰汽车没有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资产,因此在长达一年时间内一直没有意向投资人敢于贸然接盘,就在外界认为众泰汽车终将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时,其“下半生”却在2021年12月意外开启。

2021年10月,江苏深商斥资20亿元全盘接收众泰汽车,被确定为众泰汽车的重整投资人,两个月后,处于预重整阶段的众泰汽车重整完毕,江苏深商正式入主众泰汽车。

起死回生之后的众泰汽车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赛道。

根据其披露的发展方向,短期计划对旗下所属品牌进行重组,通过合并同质化车型、优化产品序列、重整经销商网络等策略,集中资源提振销量;长期计划以收购、合资的方式构建品牌矩阵,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将积极布局微型电动车下乡业务,抢占微型电动车市场制高点。

不可置否,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确是一条黄金赛道,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态势。

产销量连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快速攀升,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13.4%,而在2022年前10个月,渗透率进一步攀升至24%。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IDC发布报告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1%。届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50%。

增长空间巨大,也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当前,众泰汽车不得不面对三股势力的围追堵截:

一是以“蔚小理”和“哪零威”为首的的造车新势力;

二是极氪汽车、AITO问界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三是以小米汽车、集度汽车为代表的跨界新能源汽车品牌。

“经过一番折腾,众泰汽车的品牌认知度已大不如前,加之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在产能和技术上的倾斜只会继续增加,众泰汽车突围已是难上加难。”王银海坦言。

事实上,众泰汽车突围难上加难主要体现在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必不可少。

以“蔚小理”为例,2022年上半年,三者的营收分别为202亿元、148.86亿元和182.9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39.1亿元、24.86亿元和29.05亿元,研发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36%、16.70%和15.88%。

相比之下,众泰汽车在上半年的营收为2.98亿元,研发费用为1068万元,研发占营收的比例仅为3.58%,甚至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自主研发的道路走不通,那众泰汽车还能施展“拿来主义”吗?2022年上半年,众泰汽车的货币资金为13.89亿元,其中有高达13.14亿元的资金处于受限状态,另外还有高达11.34亿元的短期借款和17.29亿元的长期借款。

众泰汽车虽然经历了重整,但资金状况仍不容乐观。以现有资金水平,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拿来主义”,众泰汽车均显得力不从心,即便60亿元的定增募资全部到位,恐怕也难以逆势突围。

其次,技术早已成为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参与角逐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蔚来的第二代电驱系统、小鹏汽车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座舱、理想汽车的增程电动2.0系统和800V高压平台等等。

相比之下,一直奉行“拿来主义”的众泰汽车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技术,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更是缺少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技术储备。

“由于缺乏技术积累,众泰汽车产品性能低端、缺乏自主创新的品牌形象一直无法扭转,如果其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依旧延续燃油车时代的做法,再次走向陨落也只是时间问题。”王银海向「探客出行」表示。

不过,众泰汽车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并非没有任何优势,比如其握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九大生产基地,假如可以盘活、利用此类的硬核资产,将成为众泰汽车重新出发的筹码。

此外,江苏深商母公司深圳深商控股的庞大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在国内拥有千余个经销网点,在销售渠道上亦可为众泰汽车保驾护航。

3、失败者的启示

众泰汽车是不幸的,在燃油车时代,其对外观设计的追求远高于对技术的提升,并且过分依赖“拿来主义”,以至于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错过了爆发期。

但众泰汽车也足够幸运,在即将被“宣判死刑”之际等来了重整投资人,最终得以起死回生。

濒临倒闭或已倒闭的汽车厂商很多,但鲜少有像众泰汽车一样的幸运儿,在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前夜,众泰汽车可以从失败者身上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拜腾汽车。

2017年12月,南京知行新能源发布了拜腾汽车品牌,拜腾汽车正式诞生。在成立两年之内,拜腾汽车陆续获得了宁德时代、一汽集团、富士康、腾讯等一众各领域龙头企业的青睐,并且为其注资84亿元。

不过,拜腾汽车在公布了几项新车上市计划之后便没有了动静,其勾画的美好蓝图也只停留在PPT阶段。

拜腾汽车也不是没有抱负。2021年1月,拜腾汽车与富士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进首款车型拜腾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然而在烧光84亿元后,拜腾汽车不仅没能将拜腾M-Byte量产,还一度处于欠薪和长期停工的状态。

2021年7月,一手好牌开局却硬生生打成烂牌的拜腾汽车最终破产重整,成为倒下的众多新能源汽车厂商中的一员。

那么,拜腾汽车折戟的原因是什么?能为众泰汽车带来哪些教训?

王银海认为,拜腾汽车的各个环节均出现了问题,比如未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在研发和运营等环节成本控制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技术层面没能与时俱进、核心管理层军心不稳以及未形成清晰合理的商业模式等。

其实不止是拜腾汽车,进入2022年以来,游侠汽车、汉腾汽车和云度汽车接连濒临破产边缘。

游侠汽车因为资金链断裂、内部财务存在诸多问题以及拖欠供应商货款等,导致游侠汽车董事长卫俊4500万元的股权被冻结。

汉腾汽车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经营不善以及盲目扩充产能而陷入僵局,并且还被曝出欠薪、停产、抵押设备等消息。

云度汽车因为资金链断裂、管理层动荡不断、亏损态势严重而资不抵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在「探客出行」看来,众泰汽车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有好产品,这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还要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喜好;

二是摒弃极端的“拿来主义”,作为新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拿来主义”虽然可以弥补一些短板,但终究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是烧钱要烧出价值,避免挥霍无度、盲目投资;

四是应该与供应链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

五是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在市场运营、口碑、服务等方面发挥专长。

众泰汽车究竟能吸取到多少失败者的经验教训,以及能否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重新出发,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在强敌林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众泰汽车最紧要的工作或是先改变“保时泰”的品牌形象。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美编  |  倩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