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威马汽车,节衣缩食求生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威马汽车,节衣缩食求生存

威马汽车的财务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官方微博

文|斑马消费 范建

沈晖和他的威马汽车,真的快顶不住了。

从高管降薪,到全员工资打折,说明公司正在遭遇严重的财务压力。

截至今年3月,公司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仅36.78亿元,已烧不了多久,公司急需再融资补血。

可威马汽车前方的上市之路,并不顺畅。

节衣缩食

威马汽车的高管降薪,可以说成是主动所为,与公司攻克艰难,那么,当降薪蔓延至普通员工之时,说明公司的确遇到了较为严重的财务困难。

上月,有消息传出,威马汽车副总以上高管主动降薪50%。此举,对于解决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公司高管年薪大多在百万级,即便薪酬砍半,对他们的实际生活,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最近,陆续有权威媒体证实,威马汽车已将降薪的手,伸向了普通员工。

据报道,不久之前,威马汽车已在内部的员工沟通会上,宣布了多项工资优化的措施。从本月起,原本每月8号的发薪日延迟至25号,高管层的工资按50%发放,高管以下员工工资按70%发放,与此同时,暂停购车补贴、年终奖、13薪、14薪的发放。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威马汽车员工人数也在不断增长。2019年-2021年,分别为2639名、2899名和3952名。截至2021年末,从职能分工看,公司半数员工在制造岗位,其次,研发人员占比28.9%,一般行政和销售人员占比均不到10%。

降薪对威马汽车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实际对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以人数最多的制造岗位员工为例,雇员薪酬在公司销售成本中的占比极低,2021年仅为3.0%,总额2.01亿元。同期,销售人员的薪酬总额为1.55亿元、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2.74亿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薪酬总额最多的为包含高管层在内的行政人员,2021年合计高达21.06亿元。其中,仅董事长兼CEO沈晖一人就高达12.62亿元。作为一个亏损企业的董事长,沈晖的高薪曾引发强烈争议。

事实并非如此。沈晖2021年能拿到手的薪金和花红总额为201万元,剩余12.59亿元为受限制股份/购股权开支,并非实打实的现金薪酬,有非常严格的兑现条件,且最终并不一定能兑付。

急需补血

威马汽车的财务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36.78亿元。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不少,但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特点以及威马汽车的自身状况,这笔钱实际无法支撑太久。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行业玩家大多都无法实现稳定盈利。企业维持运转,主要靠通过一二级市场融资来实现。

“蔚小理”以及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已先后登陆资本市场,打通了融资通道。而威马汽车迟迟无法跨越资本市场这道门槛。

事实上,威马汽车在起跑阶段丝毫不逊色于“蔚小理”。4家企业,几乎同期出道,“蔚小理”的创始人均来自互联网行业,唯有沈晖具有深厚的造车背景。

在一级市场,威马汽车的吸金能力惊人。2017年2月以来,公司已完成4轮12次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0亿元。公司股东阵营星光熠熠,腾讯、百度、李嘉诚、何鸿燊家族、红杉等巨头云集。

沈晖的从业经历,导致它与其他造车新势力采取了不同的打法。公司创立之初,就投入重金自建工厂,致使大量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目前,威马汽车在浙江和湖北两地,拥有年产2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产能利用率低下,固定资产折旧,会进一步加剧公司亏损。

2019年-2021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合计达136.32亿元,平均卖出去一辆车要亏16万元。

财务重压之下,公司只能快速寻求资本市场输血。

早在2020年,威马汽车就打算冲击科创板,欲借此实现名利双收,但这一计划很快流产。随即,公司在今年6月转道港交所。

如今的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骤降。“蔚小理”的股价齐齐大跌,市值巨量蒸发。今年9月上市的零跑汽车,当天即跌破发行价,当前市值仅220亿港元。

前景堪忧

威马汽车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2019年,公司产品率先量产,当年的销量拿下造车新势力第二名,仅次于蔚来。

但是,随着其他同行的快速崛起,威马汽车逐渐掉队。2021年,“蔚小理”的销量齐齐接近10万辆大关,而威马汽车则仅有4.4万辆。

即便如此,公司在招股书中仍称,自己的纯电SUV销量,在中国主流市场(15万元-30万元)纯电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一。一系列条件限制,将传统燃油车企,以及主打高端的蔚来、理想等同行排除在排名之外。

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强势增长的势头,传统汽车厂商中程发力,行业格局快速被改写。

今年1-9月,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17.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两倍,雄踞全球第一。

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子品牌埃安,表现同样抢眼。前9个月,已累计销售18.23万辆,同比增长132.09%。前不久,广汽埃安启动A轮融资,53家机构争相进入,合计注资182.94亿元,公司投后估值已过千亿。

在造车新势力中,尚未上市的哪吒汽车后来居上。今年前三季度,以10.9万辆销售成绩,超越小鹏,位居榜首。而威马汽车几乎停滞不前,同期销量仅有2.9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量已达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增速达不到这个水平的企业,均可视为不及格。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高速增长期,当前的销量和盈亏,都不能说明什么。只有拥有深厚的内功,并且一直活下去,才能代表未来。

因此,各家新能源车企,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惜亏本换市场。

反观威马汽车,却在财务压力之下,紧缩研发投入力度。2019年-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50.7%降至20.7%。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正面临沈晖的老东家吉利的诉讼。吉利指称威马侵犯其商业秘密,向法院申请索赔21亿元。在商业规则面前,李书福对曾经的功臣毫不留情。

2020年初,在威马汽车如日中天之时,沈晖与王兴微博打赌,坚信威马能挤进造车新势力TOP3。如若自己获胜,希望王兴能亲自给他送一份盒饭上门。在如今的境况之下,不知道沈晖还有没有机会吃到王兴的盒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威马汽车

2.9k
  • 威马汽车新增一则破产案件,债权人会议将于1月21日举行
  • 威马汽车重整案债权人会议将于1月21日召开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威马汽车,节衣缩食求生存

威马汽车的财务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官方微博

文|斑马消费 范建

沈晖和他的威马汽车,真的快顶不住了。

从高管降薪,到全员工资打折,说明公司正在遭遇严重的财务压力。

截至今年3月,公司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仅36.78亿元,已烧不了多久,公司急需再融资补血。

可威马汽车前方的上市之路,并不顺畅。

节衣缩食

威马汽车的高管降薪,可以说成是主动所为,与公司攻克艰难,那么,当降薪蔓延至普通员工之时,说明公司的确遇到了较为严重的财务困难。

上月,有消息传出,威马汽车副总以上高管主动降薪50%。此举,对于解决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公司高管年薪大多在百万级,即便薪酬砍半,对他们的实际生活,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最近,陆续有权威媒体证实,威马汽车已将降薪的手,伸向了普通员工。

据报道,不久之前,威马汽车已在内部的员工沟通会上,宣布了多项工资优化的措施。从本月起,原本每月8号的发薪日延迟至25号,高管层的工资按50%发放,高管以下员工工资按70%发放,与此同时,暂停购车补贴、年终奖、13薪、14薪的发放。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威马汽车员工人数也在不断增长。2019年-2021年,分别为2639名、2899名和3952名。截至2021年末,从职能分工看,公司半数员工在制造岗位,其次,研发人员占比28.9%,一般行政和销售人员占比均不到10%。

降薪对威马汽车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实际对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以人数最多的制造岗位员工为例,雇员薪酬在公司销售成本中的占比极低,2021年仅为3.0%,总额2.01亿元。同期,销售人员的薪酬总额为1.55亿元、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2.74亿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薪酬总额最多的为包含高管层在内的行政人员,2021年合计高达21.06亿元。其中,仅董事长兼CEO沈晖一人就高达12.62亿元。作为一个亏损企业的董事长,沈晖的高薪曾引发强烈争议。

事实并非如此。沈晖2021年能拿到手的薪金和花红总额为201万元,剩余12.59亿元为受限制股份/购股权开支,并非实打实的现金薪酬,有非常严格的兑现条件,且最终并不一定能兑付。

急需补血

威马汽车的财务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36.78亿元。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不少,但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特点以及威马汽车的自身状况,这笔钱实际无法支撑太久。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行业玩家大多都无法实现稳定盈利。企业维持运转,主要靠通过一二级市场融资来实现。

“蔚小理”以及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已先后登陆资本市场,打通了融资通道。而威马汽车迟迟无法跨越资本市场这道门槛。

事实上,威马汽车在起跑阶段丝毫不逊色于“蔚小理”。4家企业,几乎同期出道,“蔚小理”的创始人均来自互联网行业,唯有沈晖具有深厚的造车背景。

在一级市场,威马汽车的吸金能力惊人。2017年2月以来,公司已完成4轮12次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0亿元。公司股东阵营星光熠熠,腾讯、百度、李嘉诚、何鸿燊家族、红杉等巨头云集。

沈晖的从业经历,导致它与其他造车新势力采取了不同的打法。公司创立之初,就投入重金自建工厂,致使大量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目前,威马汽车在浙江和湖北两地,拥有年产2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产能利用率低下,固定资产折旧,会进一步加剧公司亏损。

2019年-2021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合计达136.32亿元,平均卖出去一辆车要亏16万元。

财务重压之下,公司只能快速寻求资本市场输血。

早在2020年,威马汽车就打算冲击科创板,欲借此实现名利双收,但这一计划很快流产。随即,公司在今年6月转道港交所。

如今的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骤降。“蔚小理”的股价齐齐大跌,市值巨量蒸发。今年9月上市的零跑汽车,当天即跌破发行价,当前市值仅220亿港元。

前景堪忧

威马汽车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2019年,公司产品率先量产,当年的销量拿下造车新势力第二名,仅次于蔚来。

但是,随着其他同行的快速崛起,威马汽车逐渐掉队。2021年,“蔚小理”的销量齐齐接近10万辆大关,而威马汽车则仅有4.4万辆。

即便如此,公司在招股书中仍称,自己的纯电SUV销量,在中国主流市场(15万元-30万元)纯电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一。一系列条件限制,将传统燃油车企,以及主打高端的蔚来、理想等同行排除在排名之外。

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强势增长的势头,传统汽车厂商中程发力,行业格局快速被改写。

今年1-9月,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17.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两倍,雄踞全球第一。

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子品牌埃安,表现同样抢眼。前9个月,已累计销售18.23万辆,同比增长132.09%。前不久,广汽埃安启动A轮融资,53家机构争相进入,合计注资182.94亿元,公司投后估值已过千亿。

在造车新势力中,尚未上市的哪吒汽车后来居上。今年前三季度,以10.9万辆销售成绩,超越小鹏,位居榜首。而威马汽车几乎停滞不前,同期销量仅有2.9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量已达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增速达不到这个水平的企业,均可视为不及格。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高速增长期,当前的销量和盈亏,都不能说明什么。只有拥有深厚的内功,并且一直活下去,才能代表未来。

因此,各家新能源车企,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惜亏本换市场。

反观威马汽车,却在财务压力之下,紧缩研发投入力度。2019年-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50.7%降至20.7%。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正面临沈晖的老东家吉利的诉讼。吉利指称威马侵犯其商业秘密,向法院申请索赔21亿元。在商业规则面前,李书福对曾经的功臣毫不留情。

2020年初,在威马汽车如日中天之时,沈晖与王兴微博打赌,坚信威马能挤进造车新势力TOP3。如若自己获胜,希望王兴能亲自给他送一份盒饭上门。在如今的境况之下,不知道沈晖还有没有机会吃到王兴的盒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