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加速新能源电池布局,贵州规划在2025年实现5000亿产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加速新能源电池布局,贵州规划在2025年实现5000亿产值

虽然已招徕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龙头企业,但省内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条尚不完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习记者|王诗涵

到2025年,贵州规划实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5000亿元,2030年的目标则为1万亿元。

11月21日,贵州省工信厅发布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中披露了上述目标。

规划称,贵州将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及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锂电池,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前沿储备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

贵州计划在2025年形成动力电池产能120 GWh,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600万吨,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80万吨,隔膜15亿平,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45万吨,电池回收规模40万吨以及配套的其他辅材等,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到2030年,贵州规划全面建成国际化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并使其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规模达万亿级。

根据规划,贵阳市、铜仁市和黔南州将承担新能源电池发展的重任。2025年,三地将分别实现1800、1000、1000亿元产值,并在2030年实现翻番。

2021年,贵州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1.7亿元,较2020年增长23.8%。今年1-5月完成工业产值16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3%。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贵阳市已招徕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两大龙头企业,规划电池产能规模超过100 GWh。

正极材料方面,贵州当前的三元材料体系包括容百科技(688005.SH)、振华新材(688707.SH)等公司;磷酸铁锂材料体系则有安达科技(830809.SZ)、贵州裕能等企业。

贵州拥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上游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锂、磷、锰等八种矿产。但规划中提及,相较于同样依托矿产资源优势的四川和江西等省份,贵州的产业链尚未成型。

贵州目前仅基本形成锂电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条,分别以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为核心,电解液和隔膜环节仍然存在缺失。同时,产业链中各企业间的配套关系也不够紧密,上游材料企业和下游终端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欠缺。

规划提及,贵州省内上游原材料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配套率较低,部分企业存在采购和销售两头在外的情况。同时,下游终端缺乏整车企业的带动,无法带动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延伸,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加速新能源电池布局,贵州规划在2025年实现5000亿产值

虽然已招徕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龙头企业,但省内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条尚不完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习记者|王诗涵

到2025年,贵州规划实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5000亿元,2030年的目标则为1万亿元。

11月21日,贵州省工信厅发布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中披露了上述目标。

规划称,贵州将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及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锂电池,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前沿储备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

贵州计划在2025年形成动力电池产能120 GWh,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600万吨,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80万吨,隔膜15亿平,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45万吨,电池回收规模40万吨以及配套的其他辅材等,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到2030年,贵州规划全面建成国际化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并使其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规模达万亿级。

根据规划,贵阳市、铜仁市和黔南州将承担新能源电池发展的重任。2025年,三地将分别实现1800、1000、1000亿元产值,并在2030年实现翻番。

2021年,贵州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1.7亿元,较2020年增长23.8%。今年1-5月完成工业产值16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3%。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贵阳市已招徕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两大龙头企业,规划电池产能规模超过100 GWh。

正极材料方面,贵州当前的三元材料体系包括容百科技(688005.SH)、振华新材(688707.SH)等公司;磷酸铁锂材料体系则有安达科技(830809.SZ)、贵州裕能等企业。

贵州拥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上游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锂、磷、锰等八种矿产。但规划中提及,相较于同样依托矿产资源优势的四川和江西等省份,贵州的产业链尚未成型。

贵州目前仅基本形成锂电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条,分别以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为核心,电解液和隔膜环节仍然存在缺失。同时,产业链中各企业间的配套关系也不够紧密,上游材料企业和下游终端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欠缺。

规划提及,贵州省内上游原材料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配套率较低,部分企业存在采购和销售两头在外的情况。同时,下游终端缺乏整车企业的带动,无法带动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延伸,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