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消息和坏消息,腾讯该先听哪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消息和坏消息,腾讯该先听哪个?

​​​​​防沉迷压力来到了视频号。

文|独角兽挖掘机

编辑|角叔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鹅厂该傻乐还是忧伤呢?

近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发布了《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称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75%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三小时以内,但约65%未成年在游戏受限后,转投短视频平台。

对于长期稳坐国内网游第一把交椅,背负着未成年人保护压力的腾讯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但对于借助着国民级APP微信,正在发力短视频的腾讯来说,这又是一个坏消息。

未成年人从游戏转移到短视频,还是没有走出腾讯。

从一个坑里刚爬出,又掉进另一个坑里,腾讯没有走出自己体系的“内循环”。

这个局,怎么破?

01 视频号来势汹汹

与腾讯在游戏的霸主地位比,短视频赛道,腾讯只是个后来者。在他前面,已经有抖音、快手等众多玩家。不过,内嵌在中国最大流量池微信的短视频入口,微信视频号一问世就已经站在了巨人肩上。

2020年开始内测的第6个月,“微信之父”张小龙就在朋友圈宣布日活达到2亿。同样达到这一规模,抖音用了两年,快手成立的第八年才宣布日活突破2亿。

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 Mobile发布《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显示,到今年6月,微信视频号月活规模突破8亿,已经超过抖音,位居榜首,第二名抖音月活为6.8亿,快手则为3.9亿。

虽然这一数据的精确性没有得到几家平台的官方印证,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独角兽挖掘机》,从发展势头来看,微信视频号用户月活规模登顶没有什么悬念。

后来居上的不止是用户规模,还有在微信生态内的用户使用时长。

腾讯今年二季报显示微信账户总数已经达到12.99亿,其中处于快速增长的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超过微信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视频号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200%,日活跃创作者数量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在视频号之前,腾讯也曾推出多款短视频应用,试图改变抖音快手双巨头的市场格局,包括不惜以巨额补贴和优势流量入口支持的微视,但最后都没有跑出来。

现在,用户月活规模第一的视频号可谓是鹅厂的新宠,也寄托着腾讯第二增长曲线的希望。围绕视频号,腾讯已经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进商业化进程:先后上线了原生信息流广告、“视频号小店”,刚刚过去的双11,视频号正式启动招商,推出“11·11购物狂欢节”。

腾讯在三季报中指出,广告主对视频号信息流广告需求强劲,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广告主。更重要的是,视频号广告与腾讯现有广告业务是互补的,并为腾讯带来了增量的广告业务收入。

在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高管也表示,视频号是公司生态系统很好的补充。随着用户在视频号上花费时间增长,相关收入非常可观。公司预计视频号的收入有望达到每个季度10亿元。

机构对视频号未来吸金能力更为乐观。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23年,视频号广告全年有望贡献370亿元左右的收入。据洞见数据研究院测算,当视频号MAU达到7.5亿时,直播打赏及直播电商两大部分年收入约200亿元。

02 未保这一课姗姗来迟

作为未来之星,视频号对腾讯的贡献当下还远无法与游戏相比,但它和游戏一样,要面对未成年人保护这一课了。

前述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7.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看视频成为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络使用。

所以,这1亿多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都是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取代游戏,成为新生代新宠的短视频在未成年人保护这一课怎么上?

早在2019年,国家网信办就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等20余家短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作为后来者,视频号在补未成年保护这一课上,远不如它在用户规模增长出色,有些后知后觉。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不少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加快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

有媒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仍存在较大漏洞,其中微信视频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进入视频号分区没有“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窗提示,需要进入微信设置界面手动开启。重置密码方面,微信可以通过短信直接重置登录密码以解除青少年模式。

此外,媒体还发现在内容过滤上,不少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专门筛选出了一批内容以供观看,涵盖教育、知识、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等内容,并关闭了直播功能。而微信视频号更依赖家长的监管,要由家长决定青少年模式下可以观看哪些内容,包含“我关注的”“不可访问”以及“全部”三种选项,如果选择“全部”,青少年模式则形同虚设。

当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一条公告,更是把视频号这块短板彻底曝光在公众视野中,引来轩然大波。公告指出,腾讯的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公共利益。

这次,微信迅速做出了回应,发布公告称微信第一时间向检察机关及监管部门作了专项汇报,了解到视频号“青少年模式”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上需要优化。

随后,微信对青少年模式进行了升级,强化禁止未成年看直播、视频号青少年模式弹窗提示功能,并持续丰富视频号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建设、完善视频号青少年模式下的使用时长限制及宵禁等功能,算是补上了这一课。

03 腾讯的特殊责任

视频号被张小龙定义为微信“最原子化的内容组件”,通过打造独立账号体系承载微信生态里的视频和直播内容。

所以时至今日,腾讯没有将视频号打造成独立APP,而是以服务平台的模式直接嵌在微信发现页中的第二位,仅次于朋友圈。

这也给防沉迷带来的一个新难题,相对于其他独立的短视频APP,家长可以做到一删了之,但视频号显然不行。

尤其是在当下,许多学校经常需要线上教学,微信也成为孩子与老师、同学沟通工具。北京家长伍先生说,他还在上小学低年级的女儿,用微信登录上网课间隙,有时会偷偷地看视频号:“启动网课前,我把其他容易让她分神的APP都先删了,但微信无法删,只有发现后去慢慢引导教育她。”

另外,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腾讯游戏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从游戏里“出坑”的腾讯,如今在短视频赛道也做到了顶部,在追求产品规模和商业利益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公共属性,承担起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责任。

从这一点来说,腾讯不应该是短视频防沉迷中补短板的那位,而是应该成为短视频防沉迷的天花板和引领者,就如它在游戏做的那样,哪怕牺牲一些眼前的商业利益,也要坚定将未成年人保护进行到底。

短视频的未成年人保护,不能再走网游“先发展再整治”的老路。腾讯,也不能跳进同一条河里两次。(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消息和坏消息,腾讯该先听哪个?

​​​​​防沉迷压力来到了视频号。

文|独角兽挖掘机

编辑|角叔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鹅厂该傻乐还是忧伤呢?

近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发布了《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称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75%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三小时以内,但约65%未成年在游戏受限后,转投短视频平台。

对于长期稳坐国内网游第一把交椅,背负着未成年人保护压力的腾讯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但对于借助着国民级APP微信,正在发力短视频的腾讯来说,这又是一个坏消息。

未成年人从游戏转移到短视频,还是没有走出腾讯。

从一个坑里刚爬出,又掉进另一个坑里,腾讯没有走出自己体系的“内循环”。

这个局,怎么破?

01 视频号来势汹汹

与腾讯在游戏的霸主地位比,短视频赛道,腾讯只是个后来者。在他前面,已经有抖音、快手等众多玩家。不过,内嵌在中国最大流量池微信的短视频入口,微信视频号一问世就已经站在了巨人肩上。

2020年开始内测的第6个月,“微信之父”张小龙就在朋友圈宣布日活达到2亿。同样达到这一规模,抖音用了两年,快手成立的第八年才宣布日活突破2亿。

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 Mobile发布《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显示,到今年6月,微信视频号月活规模突破8亿,已经超过抖音,位居榜首,第二名抖音月活为6.8亿,快手则为3.9亿。

虽然这一数据的精确性没有得到几家平台的官方印证,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独角兽挖掘机》,从发展势头来看,微信视频号用户月活规模登顶没有什么悬念。

后来居上的不止是用户规模,还有在微信生态内的用户使用时长。

腾讯今年二季报显示微信账户总数已经达到12.99亿,其中处于快速增长的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超过微信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视频号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200%,日活跃创作者数量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在视频号之前,腾讯也曾推出多款短视频应用,试图改变抖音快手双巨头的市场格局,包括不惜以巨额补贴和优势流量入口支持的微视,但最后都没有跑出来。

现在,用户月活规模第一的视频号可谓是鹅厂的新宠,也寄托着腾讯第二增长曲线的希望。围绕视频号,腾讯已经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进商业化进程:先后上线了原生信息流广告、“视频号小店”,刚刚过去的双11,视频号正式启动招商,推出“11·11购物狂欢节”。

腾讯在三季报中指出,广告主对视频号信息流广告需求强劲,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广告主。更重要的是,视频号广告与腾讯现有广告业务是互补的,并为腾讯带来了增量的广告业务收入。

在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高管也表示,视频号是公司生态系统很好的补充。随着用户在视频号上花费时间增长,相关收入非常可观。公司预计视频号的收入有望达到每个季度10亿元。

机构对视频号未来吸金能力更为乐观。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23年,视频号广告全年有望贡献370亿元左右的收入。据洞见数据研究院测算,当视频号MAU达到7.5亿时,直播打赏及直播电商两大部分年收入约200亿元。

02 未保这一课姗姗来迟

作为未来之星,视频号对腾讯的贡献当下还远无法与游戏相比,但它和游戏一样,要面对未成年人保护这一课了。

前述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7.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看视频成为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络使用。

所以,这1亿多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都是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取代游戏,成为新生代新宠的短视频在未成年人保护这一课怎么上?

早在2019年,国家网信办就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等20余家短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作为后来者,视频号在补未成年保护这一课上,远不如它在用户规模增长出色,有些后知后觉。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不少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加快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

有媒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仍存在较大漏洞,其中微信视频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进入视频号分区没有“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窗提示,需要进入微信设置界面手动开启。重置密码方面,微信可以通过短信直接重置登录密码以解除青少年模式。

此外,媒体还发现在内容过滤上,不少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专门筛选出了一批内容以供观看,涵盖教育、知识、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等内容,并关闭了直播功能。而微信视频号更依赖家长的监管,要由家长决定青少年模式下可以观看哪些内容,包含“我关注的”“不可访问”以及“全部”三种选项,如果选择“全部”,青少年模式则形同虚设。

当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一条公告,更是把视频号这块短板彻底曝光在公众视野中,引来轩然大波。公告指出,腾讯的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公共利益。

这次,微信迅速做出了回应,发布公告称微信第一时间向检察机关及监管部门作了专项汇报,了解到视频号“青少年模式”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上需要优化。

随后,微信对青少年模式进行了升级,强化禁止未成年看直播、视频号青少年模式弹窗提示功能,并持续丰富视频号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建设、完善视频号青少年模式下的使用时长限制及宵禁等功能,算是补上了这一课。

03 腾讯的特殊责任

视频号被张小龙定义为微信“最原子化的内容组件”,通过打造独立账号体系承载微信生态里的视频和直播内容。

所以时至今日,腾讯没有将视频号打造成独立APP,而是以服务平台的模式直接嵌在微信发现页中的第二位,仅次于朋友圈。

这也给防沉迷带来的一个新难题,相对于其他独立的短视频APP,家长可以做到一删了之,但视频号显然不行。

尤其是在当下,许多学校经常需要线上教学,微信也成为孩子与老师、同学沟通工具。北京家长伍先生说,他还在上小学低年级的女儿,用微信登录上网课间隙,有时会偷偷地看视频号:“启动网课前,我把其他容易让她分神的APP都先删了,但微信无法删,只有发现后去慢慢引导教育她。”

另外,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腾讯游戏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从游戏里“出坑”的腾讯,如今在短视频赛道也做到了顶部,在追求产品规模和商业利益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公共属性,承担起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责任。

从这一点来说,腾讯不应该是短视频防沉迷中补短板的那位,而是应该成为短视频防沉迷的天花板和引领者,就如它在游戏做的那样,哪怕牺牲一些眼前的商业利益,也要坚定将未成年人保护进行到底。

短视频的未成年人保护,不能再走网游“先发展再整治”的老路。腾讯,也不能跳进同一条河里两次。(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