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面板业逆周期崛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面板业逆周期崛起

这次的机会,是国产面板自己争取的。

图片来源:Unsplash-Max van den Oetelaar

文|半导体产业纵横

2022年下半年,半导体市场迎来了阵痛。其实面板行业的寒冬早在2019年就已有所铺垫,新冠疫情导致的“宅经济”和“政府撒钱”短暂拉动后,消费电子需求遭受透支,叠加全球通胀加剧、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反复影响,电视消费萎靡,品牌厂不断收缩面板采购计划,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友商新建产能慎重,甚至收缩投资、抛售资产。

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也受到了寒冬的冲击,但是同时不断地扩大产能、加大投资,实际上,对面板行业来说,财务数据不是全部,市面上所有还剩下的玩家,几乎都是从逆周期投资中崛起的。这次的机会,是国产面板自己争取的。

1.淡季“旺”什么?

今年以来,全球显示面板需求不足问题严重。Wind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年8月,43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从139美元/片,下跌到8月份50美元/片,降幅达到64%,50、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下降65%、63%。43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价格普遍低于生产成本。

“第一集团”韩国面板企业因竞争力不足,经营承压明显。LGD考虑加快退出LCD领域,同时宣布将持续加强库存管理,拓展新事业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以强化财务体质为优先。数据显示,三星电子第三季度合并销售额2.38万亿韩元,同比下滑6%;营业利润为3110亿韩元,同比下滑32%。LGDisplay第三季度销售额为6.7414万亿韩元,营业损失7593亿韩元。

作为全球面板行业中的“第三集团”,中国台湾面板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群创光电第三季度营收折合人民币108亿元,净亏损34.7亿元人民币;友达光电今年第三季度营收折合人民币约112亿元、税后亏损23.5亿元。5月以来,台湾地区“面板双虎”群创和友达传出合并传闻,双方对外回应暧昧;7月末,友达在法说会中表示,将谨慎管理现金流,今年资本支出会比年初设定目标减少2成,其中一部分缩减的金额就是后里新厂投资放缓8月,有群创员工对台媒反映,有面板大厂开始强制员工休假。

反观中国大陆,各大面板厂商三季报收官,受宏观经济波动、国际市场和消费需求放缓等影响,前三季度业绩承压,但四季度以来,行业陆续回暖,面板厂商信心逐渐恢复。TCL科技表示,目前行业各个环节的库存回落至比较健康的水平,这构成了面板价格企稳反弹的基础,在四季度供需紧平稳的驱动下,面板价格呈企稳反弹趋势。

京东方在投资者调研中回应三季度生产销售情况时表示,根据现在的供需关系,三季度各家都主动调降了产能,目前看市场已经触底,应该逐步走出行业的至暗时刻。进入四季度,随着全球面板厂商持续降低稼动率控制产出,全产业链库存也回落至健康水平,随着第四季度全球促销旺季来临,将有利品牌厂和渠道商去化,拉动需求。

CINNO Research发布报告称,在面板厂持续数月的压低稼动率、控制供给、消化库存以后,随着需求环比修复,LCDTV面板价格迎来反转。

在全行业减产之后,面板厂商在四季度迎来回暖曙光。多个行业研究机构发布面板价格监测及预测,10月TV面板价格已率先见底企稳,中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10月以来迎来集体上涨,每片涨幅介于1美元-2美元之间,且11月继续看涨,四季度有望继续修复。集邦科技研究副总范博毓指出,面板厂积极执行减产计划,使面板厂库存水位明显降低,加上近期品牌客户备货需求有增强趋势,当面板厂刻意控制产出下,已经能强势运作电视面板价格止跌起涨。

2.中国能力

“韩系企业”退出让“机会”

韩系企业是面板行业的“第一集团”,但如今也在不断退出。在中国大陆企业快速增加LCD产能,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下,韩国企业不愿继续在中低端产品的价格战中纠缠,正在加速去液晶化,以实现全OLED布局。

三星显示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7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6万亿韩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2%,尽管三星显示器在6月份完全退出了LCD业务,结束了运营30年的液晶面板业务。但据估计,三星仅到第二季度就积累了约20亿美元(约2.6万亿韩元)的库存。LG方面,LG Display今年二季度净亏损3280亿韩元(约2.908亿美元)。LG也被传出正在为LCD线的最后关闭选择时机。

中国“通吃”

2021年中国大陆新型显示产业还在营收上超过韩国。根据韩国显示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面板制造厂商销售收入的市场份额为41.5%,超过韩国厂商的33.2%,终结了韩国在全球新型显示领域长达17年的霸主地位。

今年11月,外媒的报道显示,今年中国国内面板制造商在全球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将由去年的41.5%,增至43%,继续高于韩国厂商。

在液晶面板市场上,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在2021年达到了50.9%,而韩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4.4%。由于中国企业的价格战导致收益性恶化,三星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决定停止液晶面板(LCD)的生产。LG显示在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亏损后,提前实施了退出液晶面板市场的战略。

大陆地区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深天马、维信诺等呈现多强格局,综合来看,大有低中高端通吃之势,不仅在LCD的产能、世代线布局上领先全球,同时大力布局OLED技术路线产品,目前已占住中小尺寸OLED第二梯队的位置。

OLED领域与韩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韩国的OLED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98.1%下降到2021年的82.8%,而同期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1.1%上升到16.6%。

OLED显示技术由美国科达公司于1979年首先发明创造,1997年该技术被日本先锋公司首先应用于汽车音响面板,从而正式开启了OLED产业化的进程。目前OLED显示技术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PMOLED(无源驱动式)和AMOLED(有源驱动式)两大类:前者主要应用在照明领域;目前后者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等产品的显示面板,且在VR/AR、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OLED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一场涉及整个显示产业链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在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领域,传统的LCD显示面板正逐步被OLED显示面板取代,其中OLED全面屏和柔性屏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2016年智能手机的OLED显示面板渗透率已达到23%,预计2020年该比例将攀升到50%。此外,还有不少高端智能手机(如三星S9、VIVO XPLAY6)采用了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特别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风向标———苹果公司将其IPone、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的显示技术方案转向AMOLED显示后,AMOLED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的重点显示技术方案。近年来,三星显示器的AMOLED显示面板营业利益率大致维持在15%~20%,优于大多数TFTLDC厂商。

针对这一趋势,中国的面板制造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和维信诺等都在迎头赶上、积极布局其OLED产业链。来自韩国的两位OLED产业领军企业———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LGD)在OLED技术发展上采用了不同策略:SDC专注于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OLED显示面板;LGD专注于电视等大尺寸OLED显示面板。

来源:技术经济

3.崛起的背后

兵家必争“高端”

行业趋势是LCD会被更高端的OLED取代,但凡是“高端市场”,主动权好像总是被欧美或者日韩掌握,但是在面板行业,中国厂商必争高端,不只满足于中低端扩大市场。

例如在专利上,尽管很多OLED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申请人手中的,中国从事于OLED技术研发的企事业单位也在积极挖掘技术创新空间,并已在OLED应用性技术领域构筑了专利基础。从2000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与美日韩的OLED专利申请总量的差距逐步缩小,并先后有4个专利增长赶超点———2002年超越中国台湾地区、2009年超越了韩国、2010年超越日本以及2016年超越美国。通过专利检索可发现,中国的OLED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接近一半,且针对OLED具体应用的发明较多。

随着2018年底、2019年上半年京东方、华星光电和维信诺等企业点亮柔性OLED产品,在高端OLED产品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有望自2020年逐步进入前瞻型发展战略阶段,即依靠创新驱动赢得行业竞争优势。届时,中国OLED产业将在上游材料和制程设备上形成自主供给的渠道,专利池和标准体系成为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中国OLED显示面板生产企业能更加聚焦于未来有新增长点的业务和市场开发。

发掘后发优势

十年前,甚至五年前,这些面板制造几乎都被三星垄断着,当我们回首触摸全球面板发展历史,自上世纪60 时代第一片液晶显示屏出现到十年前,中国面板产业其实一直处于 “缺芯少屏”的尴尬境地。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 460亿美元,是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铁矿石的第四大进口商品。彼时,日韩甚至台湾地区紧紧地扼住了我们技术的喉咙。

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中国面板的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承载了四十余年中国面板产业大突围的心酸和血泪。京东方14年烧光3000多亿元,终成半导体显示产业全球领先霸主。TCL 一度濒临退市。

过去十年中国面板的奋起直追,更像是补足了自身的“先天不足”,与传统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

正如TCL华星高级副总裁赵军所言,“中国的显示技术目前与日韩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一方面要将现有业务规模做大,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型下一代显示技术,希望真正实现两强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发挥成本效益领先优势、产品技术领先优势,并实现更好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面板业逆周期崛起

这次的机会,是国产面板自己争取的。

图片来源:Unsplash-Max van den Oetelaar

文|半导体产业纵横

2022年下半年,半导体市场迎来了阵痛。其实面板行业的寒冬早在2019年就已有所铺垫,新冠疫情导致的“宅经济”和“政府撒钱”短暂拉动后,消费电子需求遭受透支,叠加全球通胀加剧、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反复影响,电视消费萎靡,品牌厂不断收缩面板采购计划,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友商新建产能慎重,甚至收缩投资、抛售资产。

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也受到了寒冬的冲击,但是同时不断地扩大产能、加大投资,实际上,对面板行业来说,财务数据不是全部,市面上所有还剩下的玩家,几乎都是从逆周期投资中崛起的。这次的机会,是国产面板自己争取的。

1.淡季“旺”什么?

今年以来,全球显示面板需求不足问题严重。Wind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年8月,43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从139美元/片,下跌到8月份50美元/片,降幅达到64%,50、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下降65%、63%。43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价格普遍低于生产成本。

“第一集团”韩国面板企业因竞争力不足,经营承压明显。LGD考虑加快退出LCD领域,同时宣布将持续加强库存管理,拓展新事业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以强化财务体质为优先。数据显示,三星电子第三季度合并销售额2.38万亿韩元,同比下滑6%;营业利润为3110亿韩元,同比下滑32%。LGDisplay第三季度销售额为6.7414万亿韩元,营业损失7593亿韩元。

作为全球面板行业中的“第三集团”,中国台湾面板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群创光电第三季度营收折合人民币108亿元,净亏损34.7亿元人民币;友达光电今年第三季度营收折合人民币约112亿元、税后亏损23.5亿元。5月以来,台湾地区“面板双虎”群创和友达传出合并传闻,双方对外回应暧昧;7月末,友达在法说会中表示,将谨慎管理现金流,今年资本支出会比年初设定目标减少2成,其中一部分缩减的金额就是后里新厂投资放缓8月,有群创员工对台媒反映,有面板大厂开始强制员工休假。

反观中国大陆,各大面板厂商三季报收官,受宏观经济波动、国际市场和消费需求放缓等影响,前三季度业绩承压,但四季度以来,行业陆续回暖,面板厂商信心逐渐恢复。TCL科技表示,目前行业各个环节的库存回落至比较健康的水平,这构成了面板价格企稳反弹的基础,在四季度供需紧平稳的驱动下,面板价格呈企稳反弹趋势。

京东方在投资者调研中回应三季度生产销售情况时表示,根据现在的供需关系,三季度各家都主动调降了产能,目前看市场已经触底,应该逐步走出行业的至暗时刻。进入四季度,随着全球面板厂商持续降低稼动率控制产出,全产业链库存也回落至健康水平,随着第四季度全球促销旺季来临,将有利品牌厂和渠道商去化,拉动需求。

CINNO Research发布报告称,在面板厂持续数月的压低稼动率、控制供给、消化库存以后,随着需求环比修复,LCDTV面板价格迎来反转。

在全行业减产之后,面板厂商在四季度迎来回暖曙光。多个行业研究机构发布面板价格监测及预测,10月TV面板价格已率先见底企稳,中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10月以来迎来集体上涨,每片涨幅介于1美元-2美元之间,且11月继续看涨,四季度有望继续修复。集邦科技研究副总范博毓指出,面板厂积极执行减产计划,使面板厂库存水位明显降低,加上近期品牌客户备货需求有增强趋势,当面板厂刻意控制产出下,已经能强势运作电视面板价格止跌起涨。

2.中国能力

“韩系企业”退出让“机会”

韩系企业是面板行业的“第一集团”,但如今也在不断退出。在中国大陆企业快速增加LCD产能,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下,韩国企业不愿继续在中低端产品的价格战中纠缠,正在加速去液晶化,以实现全OLED布局。

三星显示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7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6万亿韩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2%,尽管三星显示器在6月份完全退出了LCD业务,结束了运营30年的液晶面板业务。但据估计,三星仅到第二季度就积累了约20亿美元(约2.6万亿韩元)的库存。LG方面,LG Display今年二季度净亏损3280亿韩元(约2.908亿美元)。LG也被传出正在为LCD线的最后关闭选择时机。

中国“通吃”

2021年中国大陆新型显示产业还在营收上超过韩国。根据韩国显示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面板制造厂商销售收入的市场份额为41.5%,超过韩国厂商的33.2%,终结了韩国在全球新型显示领域长达17年的霸主地位。

今年11月,外媒的报道显示,今年中国国内面板制造商在全球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将由去年的41.5%,增至43%,继续高于韩国厂商。

在液晶面板市场上,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在2021年达到了50.9%,而韩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4.4%。由于中国企业的价格战导致收益性恶化,三星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决定停止液晶面板(LCD)的生产。LG显示在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亏损后,提前实施了退出液晶面板市场的战略。

大陆地区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深天马、维信诺等呈现多强格局,综合来看,大有低中高端通吃之势,不仅在LCD的产能、世代线布局上领先全球,同时大力布局OLED技术路线产品,目前已占住中小尺寸OLED第二梯队的位置。

OLED领域与韩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韩国的OLED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98.1%下降到2021年的82.8%,而同期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1.1%上升到16.6%。

OLED显示技术由美国科达公司于1979年首先发明创造,1997年该技术被日本先锋公司首先应用于汽车音响面板,从而正式开启了OLED产业化的进程。目前OLED显示技术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PMOLED(无源驱动式)和AMOLED(有源驱动式)两大类:前者主要应用在照明领域;目前后者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等产品的显示面板,且在VR/AR、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OLED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一场涉及整个显示产业链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在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领域,传统的LCD显示面板正逐步被OLED显示面板取代,其中OLED全面屏和柔性屏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2016年智能手机的OLED显示面板渗透率已达到23%,预计2020年该比例将攀升到50%。此外,还有不少高端智能手机(如三星S9、VIVO XPLAY6)采用了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特别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风向标———苹果公司将其IPone、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的显示技术方案转向AMOLED显示后,AMOLED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的重点显示技术方案。近年来,三星显示器的AMOLED显示面板营业利益率大致维持在15%~20%,优于大多数TFTLDC厂商。

针对这一趋势,中国的面板制造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和维信诺等都在迎头赶上、积极布局其OLED产业链。来自韩国的两位OLED产业领军企业———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LGD)在OLED技术发展上采用了不同策略:SDC专注于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OLED显示面板;LGD专注于电视等大尺寸OLED显示面板。

来源:技术经济

3.崛起的背后

兵家必争“高端”

行业趋势是LCD会被更高端的OLED取代,但凡是“高端市场”,主动权好像总是被欧美或者日韩掌握,但是在面板行业,中国厂商必争高端,不只满足于中低端扩大市场。

例如在专利上,尽管很多OLED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申请人手中的,中国从事于OLED技术研发的企事业单位也在积极挖掘技术创新空间,并已在OLED应用性技术领域构筑了专利基础。从2000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与美日韩的OLED专利申请总量的差距逐步缩小,并先后有4个专利增长赶超点———2002年超越中国台湾地区、2009年超越了韩国、2010年超越日本以及2016年超越美国。通过专利检索可发现,中国的OLED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接近一半,且针对OLED具体应用的发明较多。

随着2018年底、2019年上半年京东方、华星光电和维信诺等企业点亮柔性OLED产品,在高端OLED产品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有望自2020年逐步进入前瞻型发展战略阶段,即依靠创新驱动赢得行业竞争优势。届时,中国OLED产业将在上游材料和制程设备上形成自主供给的渠道,专利池和标准体系成为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中国OLED显示面板生产企业能更加聚焦于未来有新增长点的业务和市场开发。

发掘后发优势

十年前,甚至五年前,这些面板制造几乎都被三星垄断着,当我们回首触摸全球面板发展历史,自上世纪60 时代第一片液晶显示屏出现到十年前,中国面板产业其实一直处于 “缺芯少屏”的尴尬境地。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 460亿美元,是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铁矿石的第四大进口商品。彼时,日韩甚至台湾地区紧紧地扼住了我们技术的喉咙。

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中国面板的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承载了四十余年中国面板产业大突围的心酸和血泪。京东方14年烧光3000多亿元,终成半导体显示产业全球领先霸主。TCL 一度濒临退市。

过去十年中国面板的奋起直追,更像是补足了自身的“先天不足”,与传统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

正如TCL华星高级副总裁赵军所言,“中国的显示技术目前与日韩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一方面要将现有业务规模做大,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型下一代显示技术,希望真正实现两强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发挥成本效益领先优势、产品技术领先优势,并实现更好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