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见到正在上幼儿园的小侄女各种愁眉苦脸。
原来,她在班里有个小竹马叫丁丁,两个人平时很要好,每天放学都是手拉着手一起走出来。
可最近,另一个小男孩主动向小侄女示好,小侄女也很喜欢他。丁丁因此不开心了,甚至跑过来质问小侄女。
小侄女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说两个人她都喜欢。
听着她认真的陈述,看着她闷闷不乐的样子,真想走过去抱着她说,你所经历的是一个在成人世界里都非常棘手的经典问题啊。
所以,在心理和情感更加复杂和丰富的成人世界里,
一个人真的会同时爱上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吗?
如果一旦发生,该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
有什么成熟、奏效、且不违背道德认知,或者最低限度触及道德底线的处理方法吗?
一个人真的能同时爱上两个人或更多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
抛开制度、文化和道德的约束,人类的本性是同时爱两个或者更多人,正如友情和亲情通常可以分给多个不同的对象一样。
根据伯恩的PAC人格结构理论,一个人的人格模式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儿童我、父母我、成人我。
让我们简单粗暴地来理解下这三重自我。
“儿童我”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绪化和非理性。以本能和冲动行事,以自我为中心,任由自己的各种原始情感宣泄。
“父母我”是后天生活中父母和其他长辈对一个人的影响结果,一些显著的特征包括控制欲、责任感、利他性、追求理想等严格的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观。
“成人我”是在前两种自我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最大的特点是用理性、非情绪化的逻辑思考去判断外界信息,得出最优解。
每一重自我都有不同的自我需要。
随着成长,一个人的内在需求会越来越多且复杂,这些不同的内在需求很难被同一个人所满足。因此,寻找不同的人来满足自己不同的内在需求其实是具备心理学上的合理性的。
所以,同时爱上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在心理学上来看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人并不是独立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具有规则、制度、以及道德和文化体系的。
在单偶制度为主导的现行文明下,一个人如果同时爱上两个人,并试图维系这两段情感,一定会引发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即便他人或者社会舆论不与指责,当事人也会时常拷问自己,面临内心煎熬,无法真诚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情感。
通常这个时候,劝当事人无视道德,不考虑后果,大胆追求内心所爱,是很不明智的建议,因为大多数的人的喜乐仍然建立在现有的道德框架下。即使遵从了内心,但若违背了现行的道德伦理,很多人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因此,我们做这期推送的初衷有两个,一个是想告诉有类似经历的人:看,不必觉得自己另类,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同时爱着两个以上的人,不必觉得自责或歉疚。
除此之外,我们更希望通过不同人对这一问题的解读,能够提供一些合理、有效、且在道德上易于被接受的解决方式。
“如果你同时爱上了两个人,那说明他们两个身上有吸引你的不同特质。”——Pranav Reddy,来自印度爱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你下一秒你会爱上谁。
一旦你同时爱上了两个人,那说明他们身上有吸引你的不同特质。
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你和A都很喜欢打dota。当你们一起打dota时,你感觉很棒,这个时候你最爱他。而B和你一样都很爱徒步,所以当你想徒步时,去找B肯定是最明智的选择。
A是你的dota之爱,B是你的徒步之爱。而且因为你已经爱上了他们俩,所以打dota和徒步对你来说会变成更加浪漫的事。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不打算和A和B同时在一起,只想选择其一,那么你该怎么样做出判断和选择呢?
我这里有一个简单但却十分有效的判断标准,它帮了我很多次。
如果你觉得不和B在一起会使A开心,你因为A开心也感到了开心,并且这种开心超过了你和B在一起时的开心,那么你就选择和A在一起。
“你要先确定自己究竟适合单偶制还是多元之爱。”——Claire Elizabeth Carter, 来自威尔士通常来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当他爱上了一个人后,他就似乎失去了再去爱上另一个人的能力。
另一种人,当他爱上了一个人后,他仍然有能力再去爱上其他人。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第一种人是最适合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即单偶制。
而第二种人,则并不适合一夫一妻制。他们更适合的是非一夫一妻制,比如“多元之爱”,或者“连续式一夫一妻制”。
相较于在一夫一妻制中“出轨”,上述这两种关系,在目前来看,都是道德上可以所接受的。“多元之爱”(Polyamory),又被称作多角忠诚,和多重伴侣关系。指一个人拥有超过一个以上的伴侣,且在亲密关系中,彼此知道并同意与其他交往者的存在。这个概念通常被认为是“由双方同意而成立的、道德的、负责任的非一夫一妻关系”。
连续式一夫一妻制(serial-monogamy),即不断更换伴侣的单一配偶关系。从一生来看,是多偶的,但分开来看每一段,确是单偶的。比如离婚后,重新开始一段婚姻,就是很典型的连续式一夫一妻制。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到真正的自己的过程。如果你发觉自己具备同时爱上多个人的能力,并且这种需求很强烈,那么你需要慎重考虑下进入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关系,因为这有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未来后悔和痛苦的风险。
“多元之爱是一种良性的情感关系。让你更多的看到对方的优点。”——Judith Meyer,来自德国我曾经认为人只能爱一个人,如果一旦又爱上其他人,那肯定意味着没那么爱第一个人了。但我之后的感情经历却告诉我,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一个人可以同时爱很多人,尤其是当对方各有不同时。
很多人的恋爱关系中其实存在着严重的消耗。究其根源是——理想化地认为自己是对方的一切,对方离了自己就不能活。
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拥有大量的共同兴趣和爱好的话,那一切都还好说。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是,两个人的爱好并不相同,如果强行安利另一半自己的喜好,其实对方并不会开心。
当你回顾一段恋爱关系时,不应该只是无休止的为对方付出一切,或者对方为你付出一切。如果是这样,那就错了。大量的时间如果花费在苛求自己或者对方变得更加完美,那就会错失真正重要的东西——两个人一起共处的快乐时光。
除此之外,和同一个人相处太久,很容易产生“近之则不逊”和“熟生蔑”这样的问题,认为对方和自己在一起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所有的优点变成了你的底线,以致于你慢慢忽略了对方的优点,反而只注意到对方的缺点。
下面来说说为什么我最后会选择“多元之爱”。
在多元之爱关系中,依然存在忠诚这个概念,但不是生理上的忠诚,而是对共同制定规则的忠诚。
同时和两个以上的人交往,你会放弃“自己是对方的一切”这个观点,从而会发现自己和伴侣在一起共处时光的质量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不同的伴侣有不同的喜好,而你想做一件事时,你可以选择那位和你拥有相同喜好的伴侣一起做。
做两个人共同感兴趣的事,而不是只做一个人感兴趣的事。这种情况下,这段恋爱关系就会有可能成为你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面对的是多个性格爱好不同的伴侣,所以我慢慢学会了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点。自从选择开始“多元之爱”,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像是刚谈恋爱时那样美好。
“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同时对两个人有好感,不妨先敞开自己去和这两个人多接触。”——Carrie Culter,来自美国人与人之间虽然有相似,但每段恋爱关系都是不同的。
当你和A在一起的时候,画风可能很甜蜜高糖,比如常常携手海边漫步,甜蜜情话说不完。当你和B在一起时,画风有可能会变得很严肃认真,比如你们会就“邪恶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哲学探讨。
所以,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同时对两个人有好感。那么我的建议是,不妨先让自己真诚地、完全地去和这两个人多接触。在敞开自己心扉,坦诚与对方相处地过程中,往往过段时间,你就能做出一个判断,到底更喜欢哪个多一些。
也许很多人会质疑,这样做是“一脚踏两条船”。但我认为,当你不确定自己究竟爱着谁时,如果不近距离接触对方,怎么能够做出明确的选择呢?当然,如果你能提前坦诚地告知对方自己的困扰是最好的。
如果你不想这么做,也可以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减少和其中一个人的互动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观照自己内心的起伏和变化,并最终依照自己内心做出选择。
“务必确认你是否真的在同时真爱着两个人。”——Abihilash Pattnaik, 来自印度没错,你当然可以去爱两个人,但有几点我想提醒一下。
首先,务必确认你是否真的是在同时真爱着两个人。因为很多时候,人容易误把暂时性的迷恋当作是真爱。迷恋并不是一种稳定且理性的感情状态。所以,请务必做好区分。
其次,很多时候爱上另一个人主要原因是,你现在所处的这段关系中缺少理解。缺少理解并不代表缺少爱。所以,相比于不顾一切地开展两段关系,我更提倡先努力重建现有关系中的信任和理解,如果不奏效,那么再另做打算。
这个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我们需要正视和接受大千世界的多元性。
爱一个人这件事本身不会伤害到其他人,因为这只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你的选择,你只是在使你自己快乐。如果他人因此受伤,那也并不是你的错。
但如果你因为爱一个人而打算进入一段严肃的恋爱关系甚至婚姻关系时,爱这件事就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因此,在此之前,你必须明白自己需要的什么,对方需要的是什么,以及让对方明白你需要的是什么。
不要隐瞒。认真权衡。做自己。
本文配图来自影史上著名的三人行影片《祖与占》 Jules et Jim (1962)
你有过同时爱上两个人的经历吗?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备注
本文只是一个窗口,希望能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元的情感选择,比如“多元之爱”这种形式。这种原本小众的情感方式,现在也正在被更多人所正视、接受和认可。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
关于多元之爱和开放式关系的影片也有很多,比如《天使的性》、《三角关系》、《巴黎戏梦》、《巴黎最后的探戈》、《母亲与娼妓》、《祖与占》、《春风沉醉的夜晚》、《定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