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牺牲规模“保盈利”,叮咚买菜稳了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牺牲规模“保盈利”,叮咚买菜稳了么?

牺牲规模换利润的窘境曲线救场,真的行得通吗?

文|营销刘亮亮

每日优鲜的暴雷足以证明菜篮子生意并不好做。叮咚买菜作为前置仓赛道的领头羊如今也陷入困境。今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收营收59.4亿元,同比下滑了4%。这也是叮咚买菜的首次营收出现下滑。2021年三季度以来,叮咚买菜营收增速已连续下滑四个季度。

2021年6月29日叮咚买菜为争“电商生鲜第一股”登陆纽交所,股价坐上“过山车”。如今,老对手黯淡退场,叮咚买菜也正在上演一场生与死的博弈游戏,叮咚买菜“内忧外患”,消费升级后故事难讲,叮咚买菜还能成为破局者吗?

净亏下降,造血博弈

业绩显示,叮咚买菜第三季度营收59.425亿元,GMV为65.120亿元,非美会计准则下净亏损2.852亿元,同比大幅缩减;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3.1%。2022年第三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同比下降85.6%,从2021年同期的19.756亿元人民币降至2.852亿元人民币(4010万美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产品收入为为58.724亿元人民币(8.255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61.223亿元人民币下降4.1%。值得一提的是,叮咚买菜的运营成本支出降24%。支出占比下降,整体而言亏损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叮咚买菜陷入盈利“悖论”。甚至试图减少支出成本来收窄亏损,此举对于叮咚买菜而言或许是无奈之举。

菜篮子生意被看好,但经历一段时间的赛跑,菜篮子生意已经进入下半场的争夺,老对手每日优鲜暴雷,剩下叮咚买菜博弈。亏损仍在继续,讲不出新故事,资本市场不买单,靠自己造血的叮咚买菜还能撑多久?

利润优先,规模让路

叮咚买菜披露的业绩,没有披露用户数与订单量,核心数据不再公布,这一举动引发无限遐想,或许是数据不再光鲜亮丽,暗示了用户规模没有呈现大幅度增长。尽管毛利率有所上升,但仍然无法改变现状。叮咚买菜提高客单价,做出商品利润空间。

叮咚买菜调整策略,牺牲规模换利润。纵观叮咚买菜的动作,从5月底以来已经相继关闭了安徽宣城、滁州、广东中山、珠海、清远、江门以及河北唐山、廊坊、天津等城市的业务,缩小服务规模,将重心投入到产品和利润中来。

收缩规模说明叮咚买菜在这些城市的经营成本与营收之间不成正比,在处境艰难之时被放弃了。前置仓伪命题之争存在已久,规模让路的背后显现的是叮咚买菜的窘迫。但生鲜市场毛利率本就不高,叮咚买菜提高客单价的同时,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被资本抛弃,现金流困境

上市是叮咚买菜的分水岭,在上市前叮咚买菜进行了多轮融资,在2020年5月由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投资完全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0亿美元,此时的叮咚买菜不夸张的说就是资本宠儿,上市之后股价坐上过山车,上市一年多的时间内股价暴跌,资本恐对其失去信心。

生鲜领域是公认的烧钱赛道,保持菜品的“生”与“鲜”的投入是一笔支出费用,加上叮咚买菜的模式是前置仓,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烧钱是它逃不掉的宿命。叮咚买菜总流动资产 69.7 亿元,同比下降 13.79%,短期和长期债务 50.67 亿元,同比增长 39.83%,流动负债总额 79.43 亿元,同比增长 2.47%,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企业经营现金流十分紧张。

目前叮咚仍然没有显示出“造血回血”的迹象,资本融资续命或许还有未来可言。现金流紧张,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压力,这将成为压死叮咚买菜的“最后一根稻草”。叮咚买菜坚守阵地的“弹药库”已经不足以支撑下一轮战争,新故事难讲,“秀肌肉”能重获资本青睐吗?牺牲规模换利润的窘境曲线救场,真的行得通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牺牲规模“保盈利”,叮咚买菜稳了么?

牺牲规模换利润的窘境曲线救场,真的行得通吗?

文|营销刘亮亮

每日优鲜的暴雷足以证明菜篮子生意并不好做。叮咚买菜作为前置仓赛道的领头羊如今也陷入困境。今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收营收59.4亿元,同比下滑了4%。这也是叮咚买菜的首次营收出现下滑。2021年三季度以来,叮咚买菜营收增速已连续下滑四个季度。

2021年6月29日叮咚买菜为争“电商生鲜第一股”登陆纽交所,股价坐上“过山车”。如今,老对手黯淡退场,叮咚买菜也正在上演一场生与死的博弈游戏,叮咚买菜“内忧外患”,消费升级后故事难讲,叮咚买菜还能成为破局者吗?

净亏下降,造血博弈

业绩显示,叮咚买菜第三季度营收59.425亿元,GMV为65.120亿元,非美会计准则下净亏损2.852亿元,同比大幅缩减;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3.1%。2022年第三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同比下降85.6%,从2021年同期的19.756亿元人民币降至2.852亿元人民币(4010万美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产品收入为为58.724亿元人民币(8.255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61.223亿元人民币下降4.1%。值得一提的是,叮咚买菜的运营成本支出降24%。支出占比下降,整体而言亏损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叮咚买菜陷入盈利“悖论”。甚至试图减少支出成本来收窄亏损,此举对于叮咚买菜而言或许是无奈之举。

菜篮子生意被看好,但经历一段时间的赛跑,菜篮子生意已经进入下半场的争夺,老对手每日优鲜暴雷,剩下叮咚买菜博弈。亏损仍在继续,讲不出新故事,资本市场不买单,靠自己造血的叮咚买菜还能撑多久?

利润优先,规模让路

叮咚买菜披露的业绩,没有披露用户数与订单量,核心数据不再公布,这一举动引发无限遐想,或许是数据不再光鲜亮丽,暗示了用户规模没有呈现大幅度增长。尽管毛利率有所上升,但仍然无法改变现状。叮咚买菜提高客单价,做出商品利润空间。

叮咚买菜调整策略,牺牲规模换利润。纵观叮咚买菜的动作,从5月底以来已经相继关闭了安徽宣城、滁州、广东中山、珠海、清远、江门以及河北唐山、廊坊、天津等城市的业务,缩小服务规模,将重心投入到产品和利润中来。

收缩规模说明叮咚买菜在这些城市的经营成本与营收之间不成正比,在处境艰难之时被放弃了。前置仓伪命题之争存在已久,规模让路的背后显现的是叮咚买菜的窘迫。但生鲜市场毛利率本就不高,叮咚买菜提高客单价的同时,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被资本抛弃,现金流困境

上市是叮咚买菜的分水岭,在上市前叮咚买菜进行了多轮融资,在2020年5月由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投资完全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0亿美元,此时的叮咚买菜不夸张的说就是资本宠儿,上市之后股价坐上过山车,上市一年多的时间内股价暴跌,资本恐对其失去信心。

生鲜领域是公认的烧钱赛道,保持菜品的“生”与“鲜”的投入是一笔支出费用,加上叮咚买菜的模式是前置仓,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烧钱是它逃不掉的宿命。叮咚买菜总流动资产 69.7 亿元,同比下降 13.79%,短期和长期债务 50.67 亿元,同比增长 39.83%,流动负债总额 79.43 亿元,同比增长 2.47%,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企业经营现金流十分紧张。

目前叮咚仍然没有显示出“造血回血”的迹象,资本融资续命或许还有未来可言。现金流紧张,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压力,这将成为压死叮咚买菜的“最后一根稻草”。叮咚买菜坚守阵地的“弹药库”已经不足以支撑下一轮战争,新故事难讲,“秀肌肉”能重获资本青睐吗?牺牲规模换利润的窘境曲线救场,真的行得通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