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步入TWh时代后,锂电行业将如何变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步入TWh时代后,锂电行业将如何变革?

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每年的装车量预计将超过1 TWh,相当于2021年的3-4倍。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王月伦

编辑 | 庄键

根据多家行业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每年的装车量将超过1 TWh,相当于2021年的3-4倍。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 KWh电量计算,1 TWh动力电池足够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除了产量大幅度提升,锂电池行业步入TWh时代后,在供应链、技术创新、行业格局等多方面也将迎来新变化。在TWh时代,锂电行业将出现哪些趋势?11月23日,界面新闻邀请了三位锂电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锂价暴涨引发供应链担忧

“TWh时代供应链安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表示,目前,许多电池、整车企业与锂盐、正负极材料等上游产业链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签订采购协议,以求在上游矿产价格变动时,实现成本对冲。

据上海钢联数据统计,电池级碳酸锂现货近一周均价最高达59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相较于2019年只有5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上涨超过十倍。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高级经理王学雷认为,碳酸锂价格上涨的根源是供需结构失衡,供应的增速没有及时匹配上需求的增速。

他解释称,产业存在两大主要矛盾。一是锂资源作为小矿种,在下游产能扩张周期之前,产量小且几乎没有大公司参与,而下游的电池超级工厂带来了超级需求,需求和产量之间形成矛盾。

二是锂资源企业扩产计划和实际落地之间的矛盾。如果按锂资源企业对外披露的规划,今年原本应该达到供需平衡点,但是实际产能落地却不如预期。

电池行业面对锂材料的涨价相对被动。张雨提及,除了布局锂矿,通过改进产线来降本是大趋势,许多企业主要通过提升良品率来增加产品的销售额。

“锂资源供给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落在电池回收上。”王学雷提出。据上海钢联统计,今年回收的锂资源占国内锂资源供给的比例已达10%,较此前有较大跃升。目前电池关键金属镍、钴回收率可以做到98%以上,锂的回收率为90%。

锂价的高升也给电池回收业务创造了机遇。王学雷提到,提高资源回收率需要增加工序,这意味着成本增加。只要碳酸锂价格足够高,锂的回收率就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企业纷纷布局锂矿、电池回收业务热度增长等趋势下,王学雷预估,明年二季度锂资源会基本达到供需平衡点。在一季度末期,价格可能就会做出相应反应。

车企造电池无法撼动行业格局

锂资源涨价造成的成本压力,促使锂电企业纷纷通过上调电池价格,提升其盈利能力。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多家锂电池企业,在今年相继宣布调整产品售价。高工锂电数据显示,年内动力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5%以上。

在此背景下,广汽集团、蔚来、小鹏等多家新能源车企宣布自建电池产线。中创新航(03931.HK)副总裁王小强认为,车企自产电池并不足以改变市场供应格局。

他表示,锂电池是非标产品,车型的开发在项目启动时便需要和电池深度绑定,车型续航、底盘设计高度、电池尺寸等关键参数都要开放给核心供应商。

这意味着车厂造出的电池具有排他性,有竞争关系的车企不会使用此类电池,所以车企汽车销量要足够大,才能支撑其自产电池的投入。因此,相较于独立第三方电池厂,车企自造电池在成本方面不具优势。

王小强同时提到,电池技术难度高,且迭代速度快,产品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在此基础上,电池企业产品、技术的多样化,可以支撑车企多样化地开发有竞争力的车型。但如果车企绑定自造电池,可能会拖累车型的多样化,失去技术竞争力。

车企造电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常陷入缺乏成本优势,并且技术落后的困境。日产汽车此前也曾拥有电池业务AESC,但在2018年决定将其出售。

当然,车企自建电池产线也并非全无意义。王小强建议,车企可以建小试线、中试线或者少量产能,来更好地认识电池,因为电池技术迭代非常快,完全不懂电池就做不好车。同时,少量产能可以作为供应链的补充。

锂电出海才能实现真正领先

到欧洲建电池厂、赴欧洲二次上市成为近两年来中国锂电行业的重要趋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步入TWh时代后,锂电行业将如何变革?

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每年的装车量预计将超过1 TWh,相当于2021年的3-4倍。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王月伦

编辑 | 庄键

根据多家行业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每年的装车量将超过1 TWh,相当于2021年的3-4倍。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 KWh电量计算,1 TWh动力电池足够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除了产量大幅度提升,锂电池行业步入TWh时代后,在供应链、技术创新、行业格局等多方面也将迎来新变化。在TWh时代,锂电行业将出现哪些趋势?11月23日,界面新闻邀请了三位锂电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锂价暴涨引发供应链担忧

“TWh时代供应链安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表示,目前,许多电池、整车企业与锂盐、正负极材料等上游产业链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签订采购协议,以求在上游矿产价格变动时,实现成本对冲。

据上海钢联数据统计,电池级碳酸锂现货近一周均价最高达59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相较于2019年只有5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上涨超过十倍。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高级经理王学雷认为,碳酸锂价格上涨的根源是供需结构失衡,供应的增速没有及时匹配上需求的增速。

他解释称,产业存在两大主要矛盾。一是锂资源作为小矿种,在下游产能扩张周期之前,产量小且几乎没有大公司参与,而下游的电池超级工厂带来了超级需求,需求和产量之间形成矛盾。

二是锂资源企业扩产计划和实际落地之间的矛盾。如果按锂资源企业对外披露的规划,今年原本应该达到供需平衡点,但是实际产能落地却不如预期。

电池行业面对锂材料的涨价相对被动。张雨提及,除了布局锂矿,通过改进产线来降本是大趋势,许多企业主要通过提升良品率来增加产品的销售额。

“锂资源供给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落在电池回收上。”王学雷提出。据上海钢联统计,今年回收的锂资源占国内锂资源供给的比例已达10%,较此前有较大跃升。目前电池关键金属镍、钴回收率可以做到98%以上,锂的回收率为90%。

锂价的高升也给电池回收业务创造了机遇。王学雷提到,提高资源回收率需要增加工序,这意味着成本增加。只要碳酸锂价格足够高,锂的回收率就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企业纷纷布局锂矿、电池回收业务热度增长等趋势下,王学雷预估,明年二季度锂资源会基本达到供需平衡点。在一季度末期,价格可能就会做出相应反应。

车企造电池无法撼动行业格局

锂资源涨价造成的成本压力,促使锂电企业纷纷通过上调电池价格,提升其盈利能力。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多家锂电池企业,在今年相继宣布调整产品售价。高工锂电数据显示,年内动力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5%以上。

在此背景下,广汽集团、蔚来、小鹏等多家新能源车企宣布自建电池产线。中创新航(03931.HK)副总裁王小强认为,车企自产电池并不足以改变市场供应格局。

他表示,锂电池是非标产品,车型的开发在项目启动时便需要和电池深度绑定,车型续航、底盘设计高度、电池尺寸等关键参数都要开放给核心供应商。

这意味着车厂造出的电池具有排他性,有竞争关系的车企不会使用此类电池,所以车企汽车销量要足够大,才能支撑其自产电池的投入。因此,相较于独立第三方电池厂,车企自造电池在成本方面不具优势。

王小强同时提到,电池技术难度高,且迭代速度快,产品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在此基础上,电池企业产品、技术的多样化,可以支撑车企多样化地开发有竞争力的车型。但如果车企绑定自造电池,可能会拖累车型的多样化,失去技术竞争力。

车企造电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常陷入缺乏成本优势,并且技术落后的困境。日产汽车此前也曾拥有电池业务AESC,但在2018年决定将其出售。

当然,车企自建电池产线也并非全无意义。王小强建议,车企可以建小试线、中试线或者少量产能,来更好地认识电池,因为电池技术迭代非常快,完全不懂电池就做不好车。同时,少量产能可以作为供应链的补充。

锂电出海才能实现真正领先

到欧洲建电池厂、赴欧洲二次上市成为近两年来中国锂电行业的重要趋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