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先进制造百强:广东城市数量被江苏、山东反超,两极分化明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先进制造百强:广东城市数量被江苏、山东反超,两极分化明显

竞争还是合作,这是一个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张熹珑

随着城市竞争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先进制造业在发展版图上的地位愈发重要。

11月23日,赛迪顾问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揭晓全国293个地级市中的先进制造业百强。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自2018年开始,连续五年开展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评估和研究工作,并发布百强市榜单。

此次榜单依据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进行评选。一级指标包括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经济带动、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二级指标涵盖研发投入强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等方面。

如果说制造业是经济基础,那么先进制造业便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指向城市发展的未来。

榜单显示,最新先进制造业百强中,广东占据10席。珠三角九市均在榜上。另外,经济特区汕头亦是百强之一,排名88。

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前十名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深圳位列榜首,广州排名下滑

根据先进制造业不同阶段,榜单将百强城市划分为跃升期、扩张期、发展期、起步期四类。

跃升期城市具有包容开放的人才环境和产业政策,相关资源配套机制成熟且领先于其他城市,领跑国内先进制造业。仅有的三个跃升期城市中,广东占据2席,深圳和广州位列第一名、第三名。

深圳继2021年从先进制造业百强第二位上升至首位后,今年再次位列第一,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明显升级提档。

1-3季度,深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创近四年新高,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

尽管疫情下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17.3%、130%、37.4%、28.7%。

从固定投资来看,深圳也下了重金。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27.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8.9%。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4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5.6%。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提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从前三季度来看,已经超额完成目标。

广东10个城市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再看另一个跃升期选手广州,虽然拿下全国第三的成绩,但相比去年排名第二,今年被苏州反超。

前三季度,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固定投资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势头好,同比增长54.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2.5%,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1.3个百分点。

应当指出,虽然广州正在加速,与深圳同为第一梯队,不过广深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地方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深圳R&D(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682.15亿元,增长11.3%。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49%。

同一时期,广州R&D经费为881.72亿元,增长13.8%。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2%。不管是金额还是投入强度,和深圳都无法一决高下。

作为一座以服务业见长的城市,广州的制造业比重并不算高,很长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

直到2017年,广州才提出“实施制造强市战略”2022年,“制造业立市”首次出现在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开始在广州城市发展中占据主位。

虽然已在加速发展,不过广州先进制造业“路漫漫其修远兮”。根据《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2)》,广州制造业“前台”(终端产品、链主型、枢纽型等)门类比较齐全,但“中台”(中间产品、工具手段、共性技术、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是主要发展瓶颈,新材料、高端装备、软件等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

山东、江苏反超广东

值得注意的是,从入围城市数量来看,广东仅排在第三,21个市入选10个,占比不到一半,与其制造业大省的身份并不匹配。第一是山东,16市入选14个;第二是江苏,13市全部入选。

“入选数量少不代表广东弱。城市数量固然重要,但也显现出广东个别城市水平很强,例如深圳单个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几个地级市相加。”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

不过,榜单也暴露了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两极分化、整体实力不强等缺陷。入选10个城市中,有9个为珠三角地区,珠三角九市是广东先进制造的主力。

“目前来看,省内先进制造集中在珠三角,外溢效应并没有显现。”林江提到,这一布局基本上没有脱离珠三角和原来粤东西北的产业格局,珠三角尚未带动非珠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

相比之下,各市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的江苏便有更强的协同性。早在上一年,江苏13市已全员入选先进制造百强,亦是唯一一个全省城市都上榜的省份。

实力均衡是江苏关键优势之一。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转移至相对落后的苏北,腾出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而苏北承接产业后也快速崛起,双方实现共赢。

但在广东,很少看到珠三角和非珠地区有密切的关系。即使是首创两个地区合作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汕尾的辐射作用也有限。“深圳虽然有把部分企业迁去合作区,但大多限于生产、制造等基本环节。”林江提到。

除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联系不强,珠三角九市之间也“各有各的心事”。

林江认为,珠三角九市同质性远远高于差异性,区域经济、产业方向和科研力量有一定的相似。同一项产业在多个城市同时发展,例如珠海、东莞、江门都在进军设备制造,而电子信息则有更多城市参与,包括东莞、深圳、佛山、中山。

“从这方面来看,虽然省里有一定的规划,但是规划在落到实处,帮助不大。”城市级别和经济产业的差异性较小,导致珠三角各地的协同性也不高。

此次入榜数量第一的山东则是很好的合作“模范”。一方面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

另一方面,省内城市也有紧密合作。林江曾到济南调研,观察到济南、青岛两个城市在人才交流、专家往来上积极对接,“济南有山东大学,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在产业和科研上也有很多合作。”

对比之下,广东各地仍缺少这种默契。“珠三角产业合作比较少,要跟非珠合作更加难。”林江表示。

竞争与合作

除了两极分化明显外,广东先进制造整体实力不强,也跟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

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到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也是一个单打独斗到合作协同的过程。随着制造业往更高级方向发展,也越发强调地区之间的合作。

比如芯片,单一城市很难包揽所有的工序。深圳松山湖此前加大与深圳力度,为的就是补齐芯片制造业和先进封测业产业链缺失环节,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

非珠地区还没发展起先进制造,最主要的是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还没去到一个高阶的阶段。”林江提及,先进制造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由于广东现在还在初级阶段,各地合作的迫切性不大,因此先进制造业仍局限于珠三角。

例如“世界工厂”东莞,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不过在此次排名中仅第22名,除了被南通、郑州、福州等城市反超,也输给珠海(第21名)。

另一制造业大市佛山排名第15,被济南、无锡、西安超过。2020年,全国工业产值排名中,佛山、东莞分别为第5、第9。可见,虽然制造业整体体量大,但两个城市依然还有一定的低端产业和流水线环节未淘汰。

但值得肯定的是,佛山、东莞和珠海三个扩张期城市(排名4-29)各方面水平高于百强平均水平,处于快速追赶中。

另外,广东此次上榜城市有一半处于百强平均水平之下。发展期城市(排名30-58)包括惠州(32名)、中山(39名);起步期城市(排名59-100)包括江门(69名)、肇庆(87名)和汕头(88名)。

制造业大省却不是先进制造大省,需要追溯到广东的发展轨迹上。早期,广东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获得经济高速发展,这也使其自1986年以来就霸占着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宝座。

这一情况正在改变。2021年,江苏省的制造业增加值为4.16万亿元,以微弱的优势反超广东(4.15万亿元),26年来首次成为制造业老大。

江苏跃升为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关键,在于狂奔的先进制造业。目前江苏有1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林江表示,这也是长三角的后发优势。相对广东而言,江苏片区传统加工制造的包袱没有那么重,得以轻装上阵,一步跃至先进制造阶段。

而广东在长期传统制造格局下,城市间交流较少,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制约了相互协同空间。

随着讲求合作的先进制造时代到来,流水线生产也从经济动力变为发展包袱,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亦导致先进制造整体实力不强。

作为长期以来的制造业中心,广东不应该只盯着制造业第一的位置。珠三角九市之间、珠三角和非珠地区合作更加密切,先进制造会有更快的发展。”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放下传统制造包袱,寻求协同亦成为广东亟需应对的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先进制造百强:广东城市数量被江苏、山东反超,两极分化明显

竞争还是合作,这是一个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张熹珑

随着城市竞争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先进制造业在发展版图上的地位愈发重要。

11月23日,赛迪顾问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揭晓全国293个地级市中的先进制造业百强。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自2018年开始,连续五年开展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评估和研究工作,并发布百强市榜单。

此次榜单依据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进行评选。一级指标包括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经济带动、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二级指标涵盖研发投入强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等方面。

如果说制造业是经济基础,那么先进制造业便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指向城市发展的未来。

榜单显示,最新先进制造业百强中,广东占据10席。珠三角九市均在榜上。另外,经济特区汕头亦是百强之一,排名88。

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前十名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深圳位列榜首,广州排名下滑

根据先进制造业不同阶段,榜单将百强城市划分为跃升期、扩张期、发展期、起步期四类。

跃升期城市具有包容开放的人才环境和产业政策,相关资源配套机制成熟且领先于其他城市,领跑国内先进制造业。仅有的三个跃升期城市中,广东占据2席,深圳和广州位列第一名、第三名。

深圳继2021年从先进制造业百强第二位上升至首位后,今年再次位列第一,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明显升级提档。

1-3季度,深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创近四年新高,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

尽管疫情下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17.3%、130%、37.4%、28.7%。

从固定投资来看,深圳也下了重金。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27.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8.9%。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4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5.6%。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提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从前三季度来看,已经超额完成目标。

广东10个城市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再看另一个跃升期选手广州,虽然拿下全国第三的成绩,但相比去年排名第二,今年被苏州反超。

前三季度,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固定投资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势头好,同比增长54.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2.5%,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1.3个百分点。

应当指出,虽然广州正在加速,与深圳同为第一梯队,不过广深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地方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深圳R&D(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682.15亿元,增长11.3%。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49%。

同一时期,广州R&D经费为881.72亿元,增长13.8%。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2%。不管是金额还是投入强度,和深圳都无法一决高下。

作为一座以服务业见长的城市,广州的制造业比重并不算高,很长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

直到2017年,广州才提出“实施制造强市战略”2022年,“制造业立市”首次出现在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开始在广州城市发展中占据主位。

虽然已在加速发展,不过广州先进制造业“路漫漫其修远兮”。根据《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2)》,广州制造业“前台”(终端产品、链主型、枢纽型等)门类比较齐全,但“中台”(中间产品、工具手段、共性技术、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是主要发展瓶颈,新材料、高端装备、软件等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

山东、江苏反超广东

值得注意的是,从入围城市数量来看,广东仅排在第三,21个市入选10个,占比不到一半,与其制造业大省的身份并不匹配。第一是山东,16市入选14个;第二是江苏,13市全部入选。

“入选数量少不代表广东弱。城市数量固然重要,但也显现出广东个别城市水平很强,例如深圳单个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几个地级市相加。”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

不过,榜单也暴露了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两极分化、整体实力不强等缺陷。入选10个城市中,有9个为珠三角地区,珠三角九市是广东先进制造的主力。

“目前来看,省内先进制造集中在珠三角,外溢效应并没有显现。”林江提到,这一布局基本上没有脱离珠三角和原来粤东西北的产业格局,珠三角尚未带动非珠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

相比之下,各市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的江苏便有更强的协同性。早在上一年,江苏13市已全员入选先进制造百强,亦是唯一一个全省城市都上榜的省份。

实力均衡是江苏关键优势之一。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转移至相对落后的苏北,腾出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而苏北承接产业后也快速崛起,双方实现共赢。

但在广东,很少看到珠三角和非珠地区有密切的关系。即使是首创两个地区合作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汕尾的辐射作用也有限。“深圳虽然有把部分企业迁去合作区,但大多限于生产、制造等基本环节。”林江提到。

除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联系不强,珠三角九市之间也“各有各的心事”。

林江认为,珠三角九市同质性远远高于差异性,区域经济、产业方向和科研力量有一定的相似。同一项产业在多个城市同时发展,例如珠海、东莞、江门都在进军设备制造,而电子信息则有更多城市参与,包括东莞、深圳、佛山、中山。

“从这方面来看,虽然省里有一定的规划,但是规划在落到实处,帮助不大。”城市级别和经济产业的差异性较小,导致珠三角各地的协同性也不高。

此次入榜数量第一的山东则是很好的合作“模范”。一方面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

另一方面,省内城市也有紧密合作。林江曾到济南调研,观察到济南、青岛两个城市在人才交流、专家往来上积极对接,“济南有山东大学,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在产业和科研上也有很多合作。”

对比之下,广东各地仍缺少这种默契。“珠三角产业合作比较少,要跟非珠合作更加难。”林江表示。

竞争与合作

除了两极分化明显外,广东先进制造整体实力不强,也跟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

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到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也是一个单打独斗到合作协同的过程。随着制造业往更高级方向发展,也越发强调地区之间的合作。

比如芯片,单一城市很难包揽所有的工序。深圳松山湖此前加大与深圳力度,为的就是补齐芯片制造业和先进封测业产业链缺失环节,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

非珠地区还没发展起先进制造,最主要的是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还没去到一个高阶的阶段。”林江提及,先进制造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由于广东现在还在初级阶段,各地合作的迫切性不大,因此先进制造业仍局限于珠三角。

例如“世界工厂”东莞,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不过在此次排名中仅第22名,除了被南通、郑州、福州等城市反超,也输给珠海(第21名)。

另一制造业大市佛山排名第15,被济南、无锡、西安超过。2020年,全国工业产值排名中,佛山、东莞分别为第5、第9。可见,虽然制造业整体体量大,但两个城市依然还有一定的低端产业和流水线环节未淘汰。

但值得肯定的是,佛山、东莞和珠海三个扩张期城市(排名4-29)各方面水平高于百强平均水平,处于快速追赶中。

另外,广东此次上榜城市有一半处于百强平均水平之下。发展期城市(排名30-58)包括惠州(32名)、中山(39名);起步期城市(排名59-100)包括江门(69名)、肇庆(87名)和汕头(88名)。

制造业大省却不是先进制造大省,需要追溯到广东的发展轨迹上。早期,广东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获得经济高速发展,这也使其自1986年以来就霸占着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宝座。

这一情况正在改变。2021年,江苏省的制造业增加值为4.16万亿元,以微弱的优势反超广东(4.15万亿元),26年来首次成为制造业老大。

江苏跃升为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关键,在于狂奔的先进制造业。目前江苏有1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林江表示,这也是长三角的后发优势。相对广东而言,江苏片区传统加工制造的包袱没有那么重,得以轻装上阵,一步跃至先进制造阶段。

而广东在长期传统制造格局下,城市间交流较少,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制约了相互协同空间。

随着讲求合作的先进制造时代到来,流水线生产也从经济动力变为发展包袱,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亦导致先进制造整体实力不强。

作为长期以来的制造业中心,广东不应该只盯着制造业第一的位置。珠三角九市之间、珠三角和非珠地区合作更加密切,先进制造会有更快的发展。”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放下传统制造包袱,寻求协同亦成为广东亟需应对的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