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生不老幻想下,抗衰老生物学的伦理道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生不老幻想下,抗衰老生物学的伦理道德

没有死亡,生命还有意义吗?如果衰老能“治好”,你愿意长生不老吗?

文|创瞰巴黎 Andrew Steele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抗衰老医疗手段的研发,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困境。
  • 根据现有的人口统计数据,若2025年衰老不再是构成人类死亡原因,则2050年全球人口也只不过增长16%。
  • 鉴于衰老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成本巨大、抗衰老能为世界节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相关医疗技术完全有望实现价格低廉,惠及大众。
  • 每一种新兴医疗技术的伦理道德都值得探究,抗衰老也不例外。

近几十年,衰老生物学的重大突破研究显示衰老并非不可避免,未来一旦人类掌握了其细胞和分子机理,甚至可以延缓、逆转衰老。科学进步真的能让人类像格陵兰鲨鱼一样活四百年吗?

种种假设激发了无限遐想,但也让人不禁思考:长命百岁有没有必要呢?将衰老当疾病治疗,引发的伦理道德困境可不少,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讨论最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世界人口太多怎么办?

反对延缓衰老,最主要的论点就是会导致人口过剩。在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度耕种、过度捕捞、微塑料及毒害物质污染的多面夹击下,地球气候早已不堪重负。延长人类寿命,人口就会增加,岂不是让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但这一论点提出的方式有问题。“人口过剩”这一提法过度强调了人类的存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而忽视了问题根源——人类使用资源的方式。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往往是人均资源利用量最少的穷国。将人口过剩视为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相当于给穷国公民扣上了不应有的罪名。不过,就算人口数量本身不足以构成问题,地球若更挤,环境问题岂不是更难解决?

事实并非如此!即使出现一种灵丹妙药能大幅降低癌症、心脏病、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的患病率,全球人口也不会激增。以联合国人口增长预期数据为参考,若2025年衰老不再构成人类死亡原因,则2050年全球人口也只不过增长16% [1]。

鉴于抗衰老技术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即使最乐观的情况下也无法在2025年彻底消灭致死性的衰老,2050年的实际人口增幅肯定要低于16%。大部分类型的癌症、心脏病、老年痴呆,以及体力虚弱、失能、失明、失聪等,都可归结于衰老的后果,占全球死因的三分之二 [2]。如果能减少全球各地因衰老导致的死亡和病痛,我非常乐意将自己的碳足迹减小16%!

综上,人口增长虽然值得密切关注(特别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现尚无组织研究当社会预期寿命显著超过80岁,会发生什么影响),但并不会成为人们想象中不可避免的环境灾难。

抗衰老资源是否会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

多名全球首富对抗衰老研究抱有浓厚兴趣。近日,名列富豪榜首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也向该领域投入重金。如果他们取得成功,研究的成果能惠及普通大众吗?答案是能!原因有三:

首先,抗衰老药物的价格未必高昂,甚至可能很低。现有的一些可能具有抗衰老疗效的药物,如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因专利已过期,每粒价格不过几美分 [3]。随着自动化技术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推进,治疗手段将不再仅限于某些癌症患者,全球任何人都能获得。届时,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也不会超过数千美元,无需患者斥资百万 [4]。

“抗衰老药品将为政府和医疗保健系统节省大量资金,抵消治疗本身的成本。”

其次,鉴于衰老的社会成本高昂,各国政府和医疗体系出于经济考量,必会有不小的动力为社会提供抗衰老治疗,即使有些疗法价格偏高。衰老导致的疾病之一——老年痴呆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已高达1万亿美元,2030年可能升至2万亿 [5]。抗衰老医疗能为政府和医疗体系减轻重负,带来的积极经济效应能抵消医疗服务本身的成本。

最后,即使亿万富翁们都纯粹出于私心攻克抗衰老难题,也没有必要独占资源,这么做对他们个人毫无益处。作为贝佐斯,是更愿意做第一个尝新药的小白鼠呢,还是等药物安全性经过成千上万的患者充分验证再服用呢?亿万富翁最想看到的结果,跟普通人是一样的——抗衰老产业欣欣向荣,药物成本低廉,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最终实现大范围推广。

没有死亡,生命还有意义吗?

死亡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存在。有证据表明丧葬习俗早在十万年前就已出现 [6]。对生命终结的思考,是人类千万年来永恒的命题。生命的意义、奋斗的动力,是由死亡提供的吗?

首先,我认为在进行伦理道德分析时,不应该区别对待抗衰老研究。研究癌症的学者从不面临质疑,没有人担心死于癌症的人少了,全人类的处境会恶化。但抗衰老研究的学者却要面临非议。其次,即使衰老有一天能“治好”,人依旧会死——死于车祸、传染病、癌症、心脏病等等。这些灾难在年轻人身上同样会降临,只不过概率比老年人低得多。增加乃至无限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让死亡率下降,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生命的意义,大多来自于我们与亲朋好友的感情。生命的痛苦,则大多来自于身体和心灵的病痛,包括亲自经受的和目睹家人朋友所经受的。如果抗衰老研究真的能让所有人的健康年限增加,人们活下去的意愿一定会增强。且随着艺术、音乐、科技等领域在长寿、阅历丰富的学者和创作者的带领下空前繁荣,人类绝不会因活得太久而感到烦闷。

就算一个人真的活到250岁感到腻了,相比安排好短暂、无痛的离去,难道宁愿忍受数十年的折磨,被衰老一点点地夺走生命吗?

抗衰老跟其他医疗领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开发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的药物——现代人类生命的意义并未因为心梗患病率降低、寿命延长而消失。通过抗衰老让人们多过上几年健康的日子,免受病痛和衰老的折磨,同样不会使得生命失去意义。

当然,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普及率最广的药物还有社会、经济、伦理道德等层面的“副作用”。避孕药让社会和妇女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抗生素和疫苗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还重新定义了人类与传染病千古未变的关系。

安全、有效的减肥疗法问世,必将引发新一轮社会变革和医疗变革。虽然每一种新兴医疗技术都是双刃剑,其伦理道德都值得探究,但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抗衰老疗法将利大于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关于抗衰老生物学的伦理道德,值得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ageless.link/ethics,免费阅读Andrew Steele著作的部分章节。

Andrew Steele

参考资料:

1.Would curing ageing cause overpopulation?; Calculations based on UN population projections

2.Calculations based on IHM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data

3.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retrieved December 2021 ageless.link/ss973t

4.More detail can be found in A world without ageing

5.Martin J. Prince et al.,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5: The global impact of dementia,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15. ageless.link/ucsaf9

6.P. Pettitt, J. R. Anderson, Primate thanatology and hominoid mortuary archeology. Primates (2019), DOI: 10.1007/s10329-019–00769 2

Andrew Steele

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Polytechnique Insights科学作家和专栏作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德国莱茵

110
  • 澳大利亚央行副行长Hauser:澳央行利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保持不变
  • 戴尔再次试图出售网络安全公司Secureworks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生不老幻想下,抗衰老生物学的伦理道德

没有死亡,生命还有意义吗?如果衰老能“治好”,你愿意长生不老吗?

文|创瞰巴黎 Andrew Steele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抗衰老医疗手段的研发,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困境。
  • 根据现有的人口统计数据,若2025年衰老不再是构成人类死亡原因,则2050年全球人口也只不过增长16%。
  • 鉴于衰老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成本巨大、抗衰老能为世界节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相关医疗技术完全有望实现价格低廉,惠及大众。
  • 每一种新兴医疗技术的伦理道德都值得探究,抗衰老也不例外。

近几十年,衰老生物学的重大突破研究显示衰老并非不可避免,未来一旦人类掌握了其细胞和分子机理,甚至可以延缓、逆转衰老。科学进步真的能让人类像格陵兰鲨鱼一样活四百年吗?

种种假设激发了无限遐想,但也让人不禁思考:长命百岁有没有必要呢?将衰老当疾病治疗,引发的伦理道德困境可不少,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讨论最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世界人口太多怎么办?

反对延缓衰老,最主要的论点就是会导致人口过剩。在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度耕种、过度捕捞、微塑料及毒害物质污染的多面夹击下,地球气候早已不堪重负。延长人类寿命,人口就会增加,岂不是让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但这一论点提出的方式有问题。“人口过剩”这一提法过度强调了人类的存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而忽视了问题根源——人类使用资源的方式。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往往是人均资源利用量最少的穷国。将人口过剩视为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相当于给穷国公民扣上了不应有的罪名。不过,就算人口数量本身不足以构成问题,地球若更挤,环境问题岂不是更难解决?

事实并非如此!即使出现一种灵丹妙药能大幅降低癌症、心脏病、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的患病率,全球人口也不会激增。以联合国人口增长预期数据为参考,若2025年衰老不再构成人类死亡原因,则2050年全球人口也只不过增长16% [1]。

鉴于抗衰老技术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即使最乐观的情况下也无法在2025年彻底消灭致死性的衰老,2050年的实际人口增幅肯定要低于16%。大部分类型的癌症、心脏病、老年痴呆,以及体力虚弱、失能、失明、失聪等,都可归结于衰老的后果,占全球死因的三分之二 [2]。如果能减少全球各地因衰老导致的死亡和病痛,我非常乐意将自己的碳足迹减小16%!

综上,人口增长虽然值得密切关注(特别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现尚无组织研究当社会预期寿命显著超过80岁,会发生什么影响),但并不会成为人们想象中不可避免的环境灾难。

抗衰老资源是否会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

多名全球首富对抗衰老研究抱有浓厚兴趣。近日,名列富豪榜首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也向该领域投入重金。如果他们取得成功,研究的成果能惠及普通大众吗?答案是能!原因有三:

首先,抗衰老药物的价格未必高昂,甚至可能很低。现有的一些可能具有抗衰老疗效的药物,如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因专利已过期,每粒价格不过几美分 [3]。随着自动化技术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推进,治疗手段将不再仅限于某些癌症患者,全球任何人都能获得。届时,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也不会超过数千美元,无需患者斥资百万 [4]。

“抗衰老药品将为政府和医疗保健系统节省大量资金,抵消治疗本身的成本。”

其次,鉴于衰老的社会成本高昂,各国政府和医疗体系出于经济考量,必会有不小的动力为社会提供抗衰老治疗,即使有些疗法价格偏高。衰老导致的疾病之一——老年痴呆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已高达1万亿美元,2030年可能升至2万亿 [5]。抗衰老医疗能为政府和医疗体系减轻重负,带来的积极经济效应能抵消医疗服务本身的成本。

最后,即使亿万富翁们都纯粹出于私心攻克抗衰老难题,也没有必要独占资源,这么做对他们个人毫无益处。作为贝佐斯,是更愿意做第一个尝新药的小白鼠呢,还是等药物安全性经过成千上万的患者充分验证再服用呢?亿万富翁最想看到的结果,跟普通人是一样的——抗衰老产业欣欣向荣,药物成本低廉,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最终实现大范围推广。

没有死亡,生命还有意义吗?

死亡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存在。有证据表明丧葬习俗早在十万年前就已出现 [6]。对生命终结的思考,是人类千万年来永恒的命题。生命的意义、奋斗的动力,是由死亡提供的吗?

首先,我认为在进行伦理道德分析时,不应该区别对待抗衰老研究。研究癌症的学者从不面临质疑,没有人担心死于癌症的人少了,全人类的处境会恶化。但抗衰老研究的学者却要面临非议。其次,即使衰老有一天能“治好”,人依旧会死——死于车祸、传染病、癌症、心脏病等等。这些灾难在年轻人身上同样会降临,只不过概率比老年人低得多。增加乃至无限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让死亡率下降,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生命的意义,大多来自于我们与亲朋好友的感情。生命的痛苦,则大多来自于身体和心灵的病痛,包括亲自经受的和目睹家人朋友所经受的。如果抗衰老研究真的能让所有人的健康年限增加,人们活下去的意愿一定会增强。且随着艺术、音乐、科技等领域在长寿、阅历丰富的学者和创作者的带领下空前繁荣,人类绝不会因活得太久而感到烦闷。

就算一个人真的活到250岁感到腻了,相比安排好短暂、无痛的离去,难道宁愿忍受数十年的折磨,被衰老一点点地夺走生命吗?

抗衰老跟其他医疗领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开发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的药物——现代人类生命的意义并未因为心梗患病率降低、寿命延长而消失。通过抗衰老让人们多过上几年健康的日子,免受病痛和衰老的折磨,同样不会使得生命失去意义。

当然,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普及率最广的药物还有社会、经济、伦理道德等层面的“副作用”。避孕药让社会和妇女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抗生素和疫苗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还重新定义了人类与传染病千古未变的关系。

安全、有效的减肥疗法问世,必将引发新一轮社会变革和医疗变革。虽然每一种新兴医疗技术都是双刃剑,其伦理道德都值得探究,但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抗衰老疗法将利大于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关于抗衰老生物学的伦理道德,值得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ageless.link/ethics,免费阅读Andrew Steele著作的部分章节。

Andrew Steele

参考资料:

1.Would curing ageing cause overpopulation?; Calculations based on UN population projections

2.Calculations based on IHM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data

3.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retrieved December 2021 ageless.link/ss973t

4.More detail can be found in A world without ageing

5.Martin J. Prince et al.,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5: The global impact of dementia,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15. ageless.link/ucsaf9

6.P. Pettitt, J. R. Anderson, Primate thanatology and hominoid mortuary archeology. Primates (2019), DOI: 10.1007/s10329-019–00769 2

Andrew Steele

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Polytechnique Insights科学作家和专栏作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