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亿邦动力网 胡镤心 雷宇
编辑|张睿
苹果AR眼镜的再度跳票,给了国产AR公司一丝喘息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苹果的产品就是来收割市场。”一位AR眼镜工程师告诉亿邦动力,国产AR还有两三年的机会窗口。预计2025年,苹果正式上场,洗牌将正式拉开序幕。
可以确信的是,与2012 年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一个慈善晚宴上佩戴的Google Glass相比,现在的AR眼镜更加炫酷、更加好玩,价格却只要不到3000元人民币,而当年Google Glass测试资格需要支付1500美元。
十年已过,根据Garnter曲线,AR眼镜在2016年达到泡沫峰顶之后,很快进入幻灭期。当下,不少从业者相信,AR眼镜正在进入恢复期,价格大幅降低、应用更加丰富,看起来,一片广阔的市场正在打开。
在中国市场,多款AR眼镜产品在最近一年集中问市:
2021年12月,Rokid发布Rokid Air;OPPO发布第三代OPPO Air Glass;
2022年3月,影目发布INMO Air;
2022年4月,雷鸟创新发布雷鸟Air;
2022年8月,Nreal发布Nreal Air与Nreal X;亮亮视野发布听语者;
2022年9月,联想发布 Lenovo Glasses T1;
2022年10月,雷鸟创新发布雷鸟 Air 1S;李未可发布Meta Lens;Rokid发布AR眼镜智能终端Rokid Station
……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本季度国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已达数万台,Nreal、雷鸟创新、Rokid、小米米家、INMO分列销量前五。
正在尽管各厂商核心技术研发方向不同,但迭代升级速度加快,作为创新的数码消费产品,它们已经尽可能多地创造使用场景,比如,你可以带着Nreal Air看爱奇艺的影视剧、咪咕视频的体育赛事,带着Rokid Air玩愤怒的小鸟、JJ斗地主,或者带着INMO Air在陌陌中探索虚拟社交……
3000元以内的价格,AR眼镜成为消费者低门槛体验“元宇宙”的工具之一。有网友形容:AR届的“iPhone”都还没面世,“Redmi”就先出来了。
Rokid CBG消费事业部常务负责人邵华强认为:“从Google发布Google Glass开始,大家对AR眼镜有很大的期待,但是一直没有一款在市场中爆发的AR眼镜。然而,今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场成长的可能性。”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表示:“从宏观上看,这意味着国产AR赛道进入了一个大的行业周期。”
国内AR公司亮亮视野、亮风台、Nreal、Rokid、影目相继获得大笔融资,其中,阿里巴巴领投Nreal C+轮;字节跳动投资李未可科技;罗永浩的创业公司“Thin Red Line”也完成了近4亿元天使轮融资。据《中国电子报》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VR/AR/XR及元宇宙的相关投融资事件超过30起,已披露的单笔最大融资金额为7亿元。
新品密集、从业者云集、资本热捧,因此也有人将2022年称为AR眼镜C端消费元年,这届消费级AR眼镜要爆了吗?
你需要一副AR眼镜吗?
电子发烧友王维拥有4副AR眼镜,他向亿邦动力描述了他的使用感受。
8月Nreal开发布会后,王维下单了一副Nreal Air。Nreal Air看起来像墨镜,带上眼镜后进入一个环绕在周边的3D空间,可以看到包括时间、天气、信息、相册、视频等常规图标,百度搜索、微信读书等工具图标和爱奇艺AR、星球魔方、极限特工等娱乐图标。
王维第一个使用感受是:这届AR内容丰富不少。
办公时,王维可以通过AR眼镜在周围的任意地方放虚拟屏幕,中间放一块屏幕用来写稿子,左边放一块屏幕显示大纲,右边放一块屏幕是搜索资料的页面,上面再放一块屏幕摘出关键信息。“AR眼镜可以在办公的时候替代真实的显示器。差不多相当于一副AR眼镜解决了买折叠屏、大平板,甚至多连屏显示器的作用。”他说。
王维喜欢的另一个功能是健身,在APP中有一个“单车”应用,打开之后在健身房骑单车的时候,可以顺便体验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感觉,而且可以邀请朋友加入。
王维曾经体验过Google Glass,在户外强光下看不清屏幕,功能仅限于给语音助手套了一个显示屏,“谷歌眼镜的理念很前沿,但是硬件技术和软件生态都跟不上,今年的AR眼镜在硬件和内容上都有了质变。”
在他看来,这些新的AR眼镜的核心卖点是,让屏幕脱离实体显示器的束缚,漂浮在空中的固定位置,他手中的多款AR眼镜都可以在4米远的距离投射出一块130英寸大屏。
但王维也感觉到,AR投射的大屏还没有那么完美,观影体验不及VR,多窗口显示不及真实显示器。
从目前的产品趋势上看,AR眼镜在C端的大方向植根细分市场,切入局部场景,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
1 主打观影、娱乐,想要作为手机延展的优秀显示器;
2 主打信息提示,作为辅助工具,提供导航、翻译、提词器等功能;
3 选择特定的场景与消费者人群,比如房地产销售场景,听障人群的交流场景。
▏方向一:新一代娱乐方式
如前所述,雷鸟、Rokid、Nreal等都主打空中投屏,也就是说,当下的雷鸟Air、Rokid Air、Nreal Air类似于一个可穿戴的巨屏显示器,通过数据线与手机链接,以手机为主机提供算力,即插即用。
通过网页端接入大部分影音门户,AR厂商们都用比较取巧的办法不足了内容资源的不足。
软件不足,硬件来补。硬件厂商们相继在佩戴舒适度上做文章,比如,Rokid Air在镜腿尾部设计软包,鼻托做成记忆金属,捏出一个适合的高度;Nreal Air支持镜腿上下调节角度,有三个档位,同时附赠3个鼻托;雷鸟Air则使用可360度可以旋转的鼻托。
除了观影和游戏,INMO Air还和陌陌合作,试图在AR眼镜中进行元宇宙社交。
▏方向二:高效处理信息
除了娱乐,AR眼镜更重要的功能是处理信息。
这类AR眼镜看起来和日常的黑框眼镜没有任何区别,除了信息提示、语音提醒和导航等常规功能外,工具型AR眼镜大多内置翻译软件,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英译中、日译中等实时翻译。
还有人将这类眼镜当作一个提词器。“在上台演讲时,眼前有一个只有你才能看得见的屏幕,演讲起来像开挂一样。”发烧友王维补充。
比如,影目科技刚发布的IMMO Air,不需要通过数据线链接手机,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正常运行,同时将电池、芯片、散热、音箱等原件安装在镜腿,做成AR一体机,戴起来不突兀,查阅信息时也不动神色。
而OPPO发布的第三代OPPO Air Glass更加小巧,仅有一个镜片加一个镜腿,吸附在眼镜上使用,重量30克,续航10.5小时,不仅可以当提词器,还可以查资料、做导航和进行实时翻译。
▏方向三:特定人群、特定需求
还有一类AR眼镜将目标对准了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
今年9月,亮亮视野发布听语者,定位于一个垂直领域——帮助听障人群更好地交流沟通。不需要数据线链接手机,内置芯片和电池,听障人群可以在餐厅“听”到取餐叫了哪一个号;在超市听到收营员告知商品价格;在沟通交流时不需要全程盯着对方的口型……
听语者还有一些特别设置,比如关键词提醒中,当周围有人叫出你的名字,眼镜会闪烁并作出提醒;在眼镜显示区的左上方还有一个音量条,会根据周围环境的音量大小和节奏进行长度和色彩的变化,让使用者实时感受周围的环境。
谁来定义AR眼镜?
“如果过程顺利,再加上一点运气,我们想在AR时代做出一个像2007年的iPhone+iOS一样的东西,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一样的公司。”罗永浩在谈及AR创业时曾抛出这样的设想。
AR眼镜或许无法准确描述下一代计算设备到底有怎样的商业价值,但成为下一个苹果的宏大叙事却是资本最喜爱的剧本。
10月28日凌晨,苹果公司公布了2022财年第四财季(即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苹果在第四财季的总净营收为901.46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14%;净利润为207.21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0.83%。其中,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为154.7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5.63亿美元相比增长了6%。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苹果强劲的增长动力,给了市场极大的鼓舞和振奋。
当然,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场景,AR眼镜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形态也是能否支撑起宏大想象的重要基础。
主打观影、娱乐的AR眼镜大多采用Birdbath+MicroOLED显示模组,如Rokid Air、Nreal Air等;主打信息提示的AR眼镜则多采用光波导+MicroLED的显示模组,如听语者、IMMO Air等。
从产品形态上看,光波导光机的产品形态和休闲眼镜无异,镜片透明、透光率高且不漏光,只是光波导光机成本略高,算力与续航时间有限,目前仅用于信息提醒和翻译;Birdbath光机的产品更像一幅超大型墨镜,由一根线连着手机。Birdbath光机成本低,成像质量佳,但模组较厚,光损失大,因此镜片普遍较黑,且需借用手机的电池和算力,主要用于观影、游戏、办公。
在技术差异的背后,亮亮视野产品设计总监刘天一认为,受限于今天的芯片算力、操作系统、电池等因素,轻量化一体机的AR眼镜和强调沉浸感的分体式AR设备会长期共存,早晚有一天会走到交集点上。
实际上,在2016年之后的低谷期,AR眼镜厂商都将客群放在企业端,包括汽车、能源、医学、教育、工业等领域。
例如,谷歌AR眼镜曾在2017年重新开售,面向医疗、工厂等企业机构;亮风台、rokid、亮亮视野等国内AR厂商分别面向B端提供特定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包括:
远程——将远程辅导、远程医疗、远程协作等场景;
AR培训——提供跟现实场景结合的培训,实操性更强;
工作过程的指导和检查——结合AI算法,提供相应的语音、图片、文本提示,并且对工作结果做检测;
系统作战——在安防、应急训练等领域,将多个孤立服务整合在一个指挥界面,实现高效决策和协同作战。
Rokid创始人祝铭明认为:“使用频率越高、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场景,对AR技术的刚需程度越深。”
亮亮视野CEO吴斐认为,在B端的反复迭代给公司积累了完整的产品能力和全栈的AR研发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57万台,主要应用于B端场景。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20年AR眼镜81%的出货量同样来自B端。
不过,伴随着2B侧应用场景实现难度的提高,AR眼镜市场增长天花板渐显。
一方面,以工业场景为主的2B市场细分复杂,传统数据和模型资源不可直接套用AR场景;另一方面,全方位建模工作量大,对人才的要求较高,使得AR在工业环境的适配度直线下降。与此同时,制造业嘈杂、粉尘多、网络信号差的环境,都将影响AR眼镜的稳定性能。
一位相关行业从业者表示,C端市场潜力巨大,大家都在观望合适的时机入局,这个时机包括产品成熟度、技术可靠、成本、市场扩容等。
雷鸟创新CEO李宏伟认为,消费级AR会经历三个阶段:
早期市场(2022-2025年),也可以称为准备期,这个阶段的要义和核心能力是硬件设备,实现部分手机场景的替代;
主流市场(2025-2028年),硬件的性能达到满足Killer APP要求,革命性产品出现,进入大众用户;
生态爆发阶段(2028年后),这个阶段形成构成生态正循环的壁垒。
李宏伟认为,1000万用户数是国产AR眼镜可持续、可盈利的门槛,一旦达到并跨过这个阈值,内容和生态系统就会迎来爆炸性增长。然而,需要多久才能达到这一数量级?李宏伟坦言,至少还需要3年时间。
日前,苹果公司CEO库克在接受采访时再次提及AR技术:“AR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将来没有AR简直没法生活。”其举例道,“在购买家具之前,利用手机和摄像头将虚拟家具摆放在家中,就可以看到摆放的样子。”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预计,苹果初代头显将于2023年WWDC前上架,并在2023年第三季度开售;2025年或2026年,苹果AR头显的出货量可能达到1000万台。
但最新消息则是,由于设计问题,预计苹果的AR眼镜将推迟到2025~2026年对外发布。
黎明前的等待
受制于技术条件以及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消费级AR眼镜,还是采用分体式设计,使用时需要通过数据线连接手机或者其他主机设备,来为眼镜提供算力和供电支持。
这样的设计虽然减轻了眼镜本体的重量和硬件成本,但其使用的不便利性也受到消费者诟病。这样的产品,更像是一块外接的大屏,离大众期待中的AR眼镜还很远。
从行业角度看,不论深耕B端还是C端市场,AR厂商都面临一个“死循环”—— 出货量难有起色,合作的软件公司不愿为出货量低的AR眼镜研制APP,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难买单,AR产品依旧“扩圈”难。
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级AR产品这些年一直不温不火,没有绝对头部企业“跑出来”;甚至,就算最能引爆C端市场的苹果开始布局AR赛道,也不一定能重复AirPods、Apple Watch那样的成功。
而据此前业内人士的透露,苹果AR头显第一年的出货量定在150万部。最终能不能改变市场方向,还得看硬件是否门槛足够低、体验足够流畅等。
与此同时,AR厂商们的用户画像也局限于:一线城市,乐于尝试,科技发烧友。
可以说,如何培养用户戴眼镜的行为习惯,如何驱动广泛增量用户养成这种习惯,依旧是悬在国内外AR厂商心头的一道难解之题。
AR眼镜会不会成为未来每个人必备的智能设备?
邵华强分享了一次“社死”经历,一次行业会议的演讲以后,很多嘉宾过来交流,其中一个人态度熟稔,但邵华强完全没印象。“他一脸震惊对我说你忘啦,我是xxx,上个月咱们还在深圳见过。那一瞬间我真是羞愧难当,如果当时我带着AR眼镜就好了,它就能帮我记忆、识别和提示,避免这些尴尬瞬间。”
特德·姜的短篇科幻小说《双面真相》描述了一个人人都离不开“AR眼镜”的未来:所有人从出生起就佩戴“视网膜投影仪”,随时随地记录“生命日志”,结合搜索引擎“会忆”,可以在你提到任何一个场景或人物时马上帮你调取过去的影像记录。
不难想象,这样的工具帮助你回忆并且避免失忆的尴尬,还能在吵架时调取对方的“罪证”让你赢得有理有据。但是,这真的是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