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8同城阶段性启动了“996工作制”,引发不少58同城员工乃至业内人士的批判吐槽。事实上,996或者强度更高的加班对乐视、360、小米、滴滴出行、阿里、华为等公司来说早已经司空见惯,这一次也被大家集中揪出来,放在一起批判吊打。
有不少朋友问我怎么看待58等公司的高强度加班,我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一边享受着远高于行业平均收入的待遇,一边却又不愿意付出高于行业的脑力或者体力,这很奇怪。既然选择了互联网这个高收益的行业,那就准备好多付出吧。如果无法接受这个现状,就请逃离吧”。
拉勾等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互联网从业者的平均薪资是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的。在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绝大部分行业,高收入必然意味着更高的付出。
2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人要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提到过一些观点,用来进一步回答今天的加班问题,我感觉更合适。在我们日常和人打交道中,总有一些人崇尚“工作和生活要完全分开”,并且用“我只有休息好了,劳逸结合了,工作效率才能提高”这样的说辞来做借口。
事实上,“工作要不要和生活区分开”,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且近年来总结出了一套比较能说的过去的话术,普遍的观点认为:工作和生活一定要区分开,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的人不能说明你努力勤奋,只能说明你工作效率太低或者工作的方法不对。
从逻辑本身来说,加班和出成就、出效果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纵观互联网行业那些优秀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运行背后,都是能看到无数加班的身影。而不需要加班的企业或者部门,在互联网行业则真的说明你们正在远离行业风口,或者你像百度一样,在某个领域取得领先,有放松的资本。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一个孕妇在工作期间发病去世,引起了极大的社会震动,又一次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是否区分开”的争论。长期以来,知名的科技互联网企业,比如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几乎都发生过类似过劳死的事情,因此很多人指责这些企业“不讲人情”或者“为了公司业绩发展,不顾员工死活”,但大家都不知道员工达到几万甚至数十万的企业,每年都无法避免一些意外。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公开就此作了回应,马云倡导“认真生活,快乐工作”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一个不会认真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工作的好。一个不快乐工作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创意的。阿里倡导这个文化是因为发现我们很多年轻人是既不会生活也不会工作。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马云的看法可能只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实现这种状态的人可能10%都没有。或许在传统行业,我们只要把工作安排好,合理的利用时间,提前做好每周的规划,并且有计划的实施,那么真的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
但,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区别于任何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每天都发生剧变,按照已有的计划来展开工作的话很容易被淘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制定的年度完成计划,中途频频改动的原因,而且改动的节奏很可能是半年一次,也可能是1个月一次)。这个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后来者颠覆现有霸主的事情,这个行业每天都在发生在对固有计划破坏的事情,这个行业充满了比任何行业都多的不可预见性。
按班就部,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培养和养成会使你在某些时刻占据有利地位,但也可能让你与行业脱节。所以,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变化,准备着战斗,追求安逸的人真的不适合在这个行业生存。
也有人会反驳我说“生体是革命的本钱,过度劳累把生体搞垮了,去适应行业的改变也是一句空谈”。对于这种观点,我想说的是:不管谁,要想取得足够的成绩,是一定会牺牲身体健康的,尤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凡是大成就者诸如马化腾、求伯君、马云、陈天桥等,没有几个身体好的,胃病、腰病与你们相伴(马化腾腰痛致使两会都无法参与,陈天桥经常去国外疗养,周鸿祎生起病来难受得微博都上不了)。既想把工作做好,又想把身体养好,这个难度真的非常大,可谓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一。
当前的互联网从业者,很多都是20——30岁的年轻人,这些人犹如初生的太阳一样,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如果过早的抱着“工作和生活要完全区分开”的理念,和可能多年后会后悔。 我们发现,中国互联网领域凡是成大事者,都一个共同的特征:不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 史玉柱躲在小屋子里长期吃垃圾食品白天和黑夜不分的研发软件、刘强东早期在别人下班后花费几个小时检测CD光盘能否刻录、龚海燕刚生完孩子缝了线就去世纪佳缘继续上班……
或许大家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痛,像雷军、马云这种人毕竟是少数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完全没必要这样。那么,我就给大家举一些普通人的案例吧,由于我是媒体人,我就举媒体人的例子吧。之前我去参加联想一个大会,大会结束后联想在一个高档的饭店请我们这些媒体人吃饭,在饭桌上大家推杯换盏天南海北的聊天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侯继勇却拿出笔记本电脑啪啪啪敲个不停,侯继勇能成为普通人群中的知名记者原因就在此;去年人人网请一帮在京的媒体记者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吃饭,饭吃到一半,四川雅安发生了大地震,和我坐一桌的经济之声记者王思远当时就把饭扔下,赶赴四川去做一线报道,现在王思远也是行业知名记者;2016年我去了一次乐视公司,凌晨快1点还有很多人在加班,当时我就感慨“仅仅凭着一点,就足够让我看好乐视”。
到点就下班,该吃就吃,该睡就睡的思想在年轻人群中蔓延,我觉得应该要遏制这股思潮。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追赶国外先进的一个时期,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懈怠了, 何谈国家的复兴,何谈中国梦的实现。或许,很多人认为国家复兴这种大事和我们个人有屁的关系啊,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个人努力和国家大局息息相关的时刻,而国家和行业发展好了,对我们个人也有益处。
当然我从不提倡为了加班而加班,比如360在几年前规定每周6不管有没有工作都必须加班,这种就显得有点矫枉过正,我们提倡的是高效率、有规划、有目的的加班。现在我认识不少创业公司的负责人,有事没事都在让员工加班,我问一些负责人的原因,他们也说“别人在加班,所以我们也要加班”,这种创业者完全不知道加班的目的何在,最终成为掩耳盗铃的一场笑话。
总结:在互联网行业,如果想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区分开,如果现阶段不愿意面对这个行业的加班事实,我建议你尽快逃离互联网,去做传统行业吧。当然现在传统行业某些岗位的加班更严重,我们下班后有无数的饭店服务员、服装销售员、快递员、医生护士也同样在加班,互联网人的加班在办公室里进行相对来说更体面一些。总之我们现在多加班,在将来的竞争中少加班,但一定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加班。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