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面对前老板追杀,如何才能潇洒地竖起中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面对前老板追杀,如何才能潇洒地竖起中指?

作为创业者应当记住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故意的挑衅和恶意的侮辱和污蔑,创业者当然不用“嘴软”,应该及时地展示自己的形象。

近日,郭德纲和他的“前弟子”曹云金之间的口水仗你来我往、刀光剑影,过招之间又猛料迭爆,让广大吃瓜群众看得直呼过瘾。事实上,类似郭曹这样师徒关系或老板和雇员关系间的“撕逼”,不仅是在娱乐圈,而且在体育圈、科技圈、文化圈各大圈子里都发生过。而这些案例中,有些人处理的比较好,最后大家在面子上还彼此“笑颜盈盈”;有些人则处理的比较鲁莽,以至于当事双方不得不“老死不相往来”。

就拿科技圈来说,老板与员工之间的“撕逼”案例就数不胜数:360董事长周鸿祎和前金山网络CEO、现任猎豹移动CEO傅盛;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与金沙江创投李一男;网易总裁丁磊与前网易评论主管、陌陌创始人唐岩;微软公司与其原全球副总裁、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总裁李开复之间所发生的嘴仗和纠纷,多年以来都成为圈子里大家众说纷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透出的道理,对于后来的创业者或有创业计划的人来说,也就格外的珍贵。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下,上述四个案例的前因后果。

周鸿祎VS傅盛:两个“狂人”的斗争

2011年9月29日,奇虎360公司在香港起诉公司前高管、时任金山网络CEO的傅盛。360在起诉书中提到,傅盛及他所创办的背景可牛科技利用奇虎机密资料,开发电脑安全软件“可牛免费杀毒”,360认为“可牛免费杀毒”与奇虎360的杀毒软件极为相似。360还指出,傅盛违反规定,挖走奇虎360前员工。另外,360表示,有权以1元人民币价格回购傅盛获得的20万股奇虎股份。

对于360的突然起诉,傅盛在回应过程中显得格外愤怒。他当时在个人微博上高调驳斥,指责奇虎“打黑枪”,歪曲事实,同时还大举曝光奇虎历史“丑闻”,并与现任奇虎高管石晓虹展开骂战。个中形状与这次“郭曹之战”颇为相似。

360的一纸诉状彻底引爆了其与金山网络、周鸿祎与傅盛之间的矛盾,此后两人频频在微博上隔空对骂,不仅引发了新世纪人们第一次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关注,而且还引发了大量对于创业的讨论。有意思的是,当时作为傅盛背后的支持方、现任小米公司的总裁雷军也被卷入到周傅二人的“对战”当中。

剧情的反转是2013年8月,金山公司反诉周鸿祎侵犯公司的名誉权,最终法院判定金山公司胜诉,并要求周鸿祎赔偿损失。这一案件也让周傅二人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

2014年年初,周傅二人依旧在社交媒体上不依不饶地打着“口水仗”。但当年3月,高院发布一批“老赖”名单显示,周鸿祎在被判败诉的情况下,拒不进行道歉和赔偿,从而再度受到业内关注。而此时傅盛也似乎对这场斗争开始显出“意兴阑珊”,便在公开场合给了周鸿祎一个台阶,为其爆粗口而向周道了歉。至此,周鸿祎才正式表示自己的一系列言行与“互联网行业公众人物”的身份不符,正式向北京金山公司道歉。

对于这场延续了数年的“口水仗”,直到今天还偶尔有火星溅出。但当人们反思周傅二人间的恩怨情仇时,大多还是认为,与双方的性格脾气过于强硬有关。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与两人间的商业竞争有关。正如知名互联网人、奇虎前员工黄志光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彼此pk非常正常。”

任正非VS李一男:“父子情”到“死对头”

李一男在刚进华为的时候,大家都用“天才”这个称谓来形容他。也正是由于在技术上的敏锐和天分,李一男很快获得包括任正非在内的诸多华为高层的赏识。1995年,任正非破格将李一男提拔为总工程师,而李一男当时才25岁。

尽管此时少年得志的李一男,在华为内部已经开始显出与许多管理层人员交恶的迹象,但他还是因为在行事风格上与任正非颇有相似之处,从而继续受到任的青睐。据传言,任正非和李一男之间的感情一度形同父子。

但这一切都在李一男的第一次离开华为之后,开始变得偏离轨道。2000年,李一男借着华为鼓励内部员工创业的机会,决定“出走”华为自立门户,这一年他带着由华为而来的2000万元的设备,在北京设立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随着事业的发展,李一男不再满足于扮演华为的分销商,一举撕碎了他与华为之间的约定,并暗地里挖走了大量华为的骨干。更令任正非“心寒”的是,李一男的公司还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慢慢成长成为华为的一大竞争对手。为了不“养虎为患”,任正非决定对李一男不再姑息,特意拨款4亿元成立“打港办”,专门打压港湾公司。在这场消耗战中,作为后辈的李一男彻底败给了前辈任正非。最后,2006年,华为正式收购了港湾公司的核心资产。

此后,李一男再度回到华为上班,并被任命为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遗憾的是,李一男再也无法获得任正非的信任,始终游离在决策核心圈之外。在这样的失意中度过了两年,李一男再度“出走”华为,先后在百度、中国移动12580的首席技术官。此后,他又以合伙人的身份创立了金沙江创投基金。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李一男在2015年6月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而被深圳公安局刑事拘留,并在今年3月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在审判中,检方指控称,李一男及其妹妹通过内幕消息炒股获利700多万元。尽管李一男当庭否认了指控,但直到目前他仍然深受官司的缠绕。

回顾李一男与任正非的恩怨,我们可能也只能将其归咎于两者的性格,而李一男的“出走”则是这两位曾经“情如父子”的“强人”间矛盾爆发的转捩点。就好像有些业内人士所比喻的,李一男的“出走”就好像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真正的关键不在于出不出走,而在于出走之后该怎么办。如今看来,李一男显然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丁磊VS唐岩:“校长”与“学生”的战争

很多人将网易——这个曾经的中国门户老大比喻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黄埔军校”。从早年的梁均、关国光,到后来的李学凌、方三文、唐岩等,从网易走出之后,无一不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的领军人物,这些“黄埔学生”所创立的那些项目——多玩、雪球财经、陌陌、春雨医生,在今天都是各自领域中的翘楚。

而反观网易却在门户网站遭遇冲击的时代里不断凋敝,前几年甚至于丁磊转型去养猪的新闻都开始频频曝光于报章之间,这都说明网易在转型路上的艰难,这样一种路径使得丁磊和他的那些手下干将的人生轨迹,走出了完全相反的弧线。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丁磊与唐岩之间的矛盾爆发的虽然是偶然,却也有着某种必然。而这种必然完全归于他们设计的两款类似的产品——陌陌和易信。

在丁磊的网易公司内部,易信被看作是网易转型的最关键环节。而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网易最早的一款即时通讯产品:网易泡泡。在经过大规模的推广和促销后,网易泡泡的注册用户一度达到15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也达到50万左右。但在推广结束后,网易泡泡也逐渐沉寂而归于消亡。此后,随着门户网站转型的需要,易信也被委以重任。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推出的时间已经太晚,易信最终还是走上了网易泡泡曾经历过的命运。

相较之下,唐岩在离开网易之后开发推出的即时聊天软件陌陌,在2014年9月底的注册用户已经接近2亿,月活跃用户则高达6000多万。凭借着出色成长性,同年11月,陌陌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3亿美元。至此,陌陌已经几乎成长为一家可以和网易比肩的互联网公司。

当然,我们应该指出,与周鸿祎和傅盛、任正非和李一男的关系不同,丁磊和唐岩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于说,丁唐之间自始至终都只是老总和下属的关系。但问题也就在于此,对于丁磊来说,自己的下属纷纷在创业的领域里取得骄人成绩,这一方面说明网易的人才流失之严重,另一方面也让丁磊感觉到了网易在竞争中逐渐落后的危机感。于是,那些前任属下之于丁磊,就好像当年黄埔军校里那些“背弃”的学生之于蒋校长,而唐岩就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叶挺。

更令丁磊忧心的是,在上市前,陌陌已经将触手伸到了游戏领域——网易核心业务所在的领域,这更让丁磊感到严重的危机感。于是,就像当年的“蒋校长”毫不犹豫地下达“清党”的命令一样,丁磊也在陌陌上市前夜公开了其与唐岩间的矛盾。

当时,网易突发声明控诉唐岩在网易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私创“陌陌”,丧失基本职业操守,并向其妻公司输送上百万元经济利益;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公告里,网易最后还提出:“在网易工作期间,因个人作风问题曾被中国警方拘留10日,未就此事向公司如实通报。”

遗憾的是,这些爆料也好诽谤也罢,都没有能够阻止陌陌最后的成功上市。唐岩在纳斯达克敲响锣声的同时,也向着大洋彼岸的某个人伸出了他的中指。

微软VS李开复:大企业里的职场传统矛盾

微软与李开复之间的“官司”今天看来,尽管在表面上也是身为老板的比尔·盖茨与身为职业经理人的李开复之间的矛盾,但在本质上却又与上述所列的是三个例子有着很大不同。与其说,微软与李开复之间的冲突针对的是科技公司间的人才争夺,而究其本质还在于微软内部的“大企业病”所导致的人才流失。

李开复的跳槽确实对于微软有些意外。2005年7月19日,谷歌宣布李开复将负责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并担任谷歌中国区总裁,而就在前一天李开复还是微软全球副总裁。事实上,在李开复之前,微软就已经有多为高级技术人员遭到谷歌的“挖角”,只是一直以来,微软都对此抱以忍气吞声的态度。直到李开复——曾经被业内称为“比尔·盖茨最信任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跳槽的消息被公之于众,微软再也无法忍下这口恶气,而一并把谷歌和李开复告到微软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的高等法院。

曾经担任微软中国战略的设计师的李开复,此前曾表态微软会是自己最后服务的公司,但如今却反悔当初的诺言。于是,一时间李开复在忠诚和诚信方面饱受质疑。但我们究其本质,李开复的离开还是与微软内部的“大企业病”有着莫大关联。

2000年,被提升为全球副总裁而被调回总部后,李开复反而失去了决策权。用后来有记者采访的资料来说,当时的李开复尽管职位不低,但一没有经费,二没有职员,当然也更没有决策权。后来在法院作证时,李开复也表示,自己已经成为 “光杆司令”。这一点肯定是令李开复尤为不满意的。李开复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微软“商业机器”里的一个零件,而再也没有了科技公司里那种创新的激情,再加上多次建议遭到比尔·盖茨“冷对”,甚至于他和盖茨之间爆发过多次争吵,这一切都使得他的职业生涯落到了低谷。由此可见,李开复的离开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而今天来看,10多年前李开复和微软之间的这场冲突,其实就是传统企业经常遇到的职业经理人和董事决策层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也预示着,微软在科技企业的竞争中已然丧失了活力,开始渐渐被硅谷的“后起之秀”赶超。

创业者三招冷静应对前任老板“撕逼”

上面的四个案例,可以说反映了互联网企业领域老板与雇员、“老师”与“徒弟”间冲突的不同类型。而从这些冲突的结果来说,其实对于矛盾的双方大多数时候都起到了“两败俱伤”的后果。

于是,如何应对或者化解这样的冲突,也就成为创业者应当具备的一种应对技能。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当冲突爆发时,我们肯定不能为了给对手“重击”而实施违法的行为。就譬如周鸿祎、李一男,都是在竞争或冲突中不顾及法律的边界,最终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而或多或少受到了损失。李一男如今还身陷囹圄,周鸿祎和他的360也是直到今天还背负着“流氓软件”的骂名。

其次,在职业道德层面,在冲突过程中还是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为了遏制和战胜对手而不择手段。事实上,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这些“师徒”冲突说到底还是商业利益之争,在商业竞争上彼此“争先恐后”自然是正当的,但切忌在竞争过程中使用一些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无论是周鸿祎对傅盛的打压,还是丁磊对唐岩的攻击,很明显就是破坏了“合理竞争”的规则,这样的结果短期是可能逞了一时之快,但最终不免遭致自己在企业内部甚至于行业内部众叛亲离。

第三,在斗争技巧方面,也应当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频率。过分的斗争和冲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也会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用户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就好像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万科股权争斗,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大众对于不同方面还会进行“各自站队”,但随着斗争无休止的持续,旁观者不仅会感到审美疲劳,甚至于最终还会感到反感。在不久前召开的股东会上,万科管理层就承认,这场斗争已经让公司开始损失订单,并且今年的业绩很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曾经房地产领域的“金字招牌”,如今却有沦为“一地鸡毛”的危险。

作为创业者应当记住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故意的挑衅和恶意的侮辱和污蔑,创业者当然不用“嘴软”,应该及时地展示自己的形象。但说到底,企业的经营和运作归根到底还在于做大做强核心业务,而其他多数时候还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当你真正成功的那天,你也就可以向着那些曾经骂过、诽谤过、污蔑过你的那些人,漂亮地伸出你的中指,就好像唐岩所做的那样。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一男

  • 科技早报|李一男旗下自游家官网停止服务 中国电科回应员工怒怼领导安排加班
  • 留给小牛电动的时间不多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面对前老板追杀,如何才能潇洒地竖起中指?

作为创业者应当记住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故意的挑衅和恶意的侮辱和污蔑,创业者当然不用“嘴软”,应该及时地展示自己的形象。

近日,郭德纲和他的“前弟子”曹云金之间的口水仗你来我往、刀光剑影,过招之间又猛料迭爆,让广大吃瓜群众看得直呼过瘾。事实上,类似郭曹这样师徒关系或老板和雇员关系间的“撕逼”,不仅是在娱乐圈,而且在体育圈、科技圈、文化圈各大圈子里都发生过。而这些案例中,有些人处理的比较好,最后大家在面子上还彼此“笑颜盈盈”;有些人则处理的比较鲁莽,以至于当事双方不得不“老死不相往来”。

就拿科技圈来说,老板与员工之间的“撕逼”案例就数不胜数:360董事长周鸿祎和前金山网络CEO、现任猎豹移动CEO傅盛;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与金沙江创投李一男;网易总裁丁磊与前网易评论主管、陌陌创始人唐岩;微软公司与其原全球副总裁、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总裁李开复之间所发生的嘴仗和纠纷,多年以来都成为圈子里大家众说纷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透出的道理,对于后来的创业者或有创业计划的人来说,也就格外的珍贵。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下,上述四个案例的前因后果。

周鸿祎VS傅盛:两个“狂人”的斗争

2011年9月29日,奇虎360公司在香港起诉公司前高管、时任金山网络CEO的傅盛。360在起诉书中提到,傅盛及他所创办的背景可牛科技利用奇虎机密资料,开发电脑安全软件“可牛免费杀毒”,360认为“可牛免费杀毒”与奇虎360的杀毒软件极为相似。360还指出,傅盛违反规定,挖走奇虎360前员工。另外,360表示,有权以1元人民币价格回购傅盛获得的20万股奇虎股份。

对于360的突然起诉,傅盛在回应过程中显得格外愤怒。他当时在个人微博上高调驳斥,指责奇虎“打黑枪”,歪曲事实,同时还大举曝光奇虎历史“丑闻”,并与现任奇虎高管石晓虹展开骂战。个中形状与这次“郭曹之战”颇为相似。

360的一纸诉状彻底引爆了其与金山网络、周鸿祎与傅盛之间的矛盾,此后两人频频在微博上隔空对骂,不仅引发了新世纪人们第一次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关注,而且还引发了大量对于创业的讨论。有意思的是,当时作为傅盛背后的支持方、现任小米公司的总裁雷军也被卷入到周傅二人的“对战”当中。

剧情的反转是2013年8月,金山公司反诉周鸿祎侵犯公司的名誉权,最终法院判定金山公司胜诉,并要求周鸿祎赔偿损失。这一案件也让周傅二人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

2014年年初,周傅二人依旧在社交媒体上不依不饶地打着“口水仗”。但当年3月,高院发布一批“老赖”名单显示,周鸿祎在被判败诉的情况下,拒不进行道歉和赔偿,从而再度受到业内关注。而此时傅盛也似乎对这场斗争开始显出“意兴阑珊”,便在公开场合给了周鸿祎一个台阶,为其爆粗口而向周道了歉。至此,周鸿祎才正式表示自己的一系列言行与“互联网行业公众人物”的身份不符,正式向北京金山公司道歉。

对于这场延续了数年的“口水仗”,直到今天还偶尔有火星溅出。但当人们反思周傅二人间的恩怨情仇时,大多还是认为,与双方的性格脾气过于强硬有关。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与两人间的商业竞争有关。正如知名互联网人、奇虎前员工黄志光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彼此pk非常正常。”

任正非VS李一男:“父子情”到“死对头”

李一男在刚进华为的时候,大家都用“天才”这个称谓来形容他。也正是由于在技术上的敏锐和天分,李一男很快获得包括任正非在内的诸多华为高层的赏识。1995年,任正非破格将李一男提拔为总工程师,而李一男当时才25岁。

尽管此时少年得志的李一男,在华为内部已经开始显出与许多管理层人员交恶的迹象,但他还是因为在行事风格上与任正非颇有相似之处,从而继续受到任的青睐。据传言,任正非和李一男之间的感情一度形同父子。

但这一切都在李一男的第一次离开华为之后,开始变得偏离轨道。2000年,李一男借着华为鼓励内部员工创业的机会,决定“出走”华为自立门户,这一年他带着由华为而来的2000万元的设备,在北京设立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随着事业的发展,李一男不再满足于扮演华为的分销商,一举撕碎了他与华为之间的约定,并暗地里挖走了大量华为的骨干。更令任正非“心寒”的是,李一男的公司还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慢慢成长成为华为的一大竞争对手。为了不“养虎为患”,任正非决定对李一男不再姑息,特意拨款4亿元成立“打港办”,专门打压港湾公司。在这场消耗战中,作为后辈的李一男彻底败给了前辈任正非。最后,2006年,华为正式收购了港湾公司的核心资产。

此后,李一男再度回到华为上班,并被任命为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遗憾的是,李一男再也无法获得任正非的信任,始终游离在决策核心圈之外。在这样的失意中度过了两年,李一男再度“出走”华为,先后在百度、中国移动12580的首席技术官。此后,他又以合伙人的身份创立了金沙江创投基金。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李一男在2015年6月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而被深圳公安局刑事拘留,并在今年3月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在审判中,检方指控称,李一男及其妹妹通过内幕消息炒股获利700多万元。尽管李一男当庭否认了指控,但直到目前他仍然深受官司的缠绕。

回顾李一男与任正非的恩怨,我们可能也只能将其归咎于两者的性格,而李一男的“出走”则是这两位曾经“情如父子”的“强人”间矛盾爆发的转捩点。就好像有些业内人士所比喻的,李一男的“出走”就好像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真正的关键不在于出不出走,而在于出走之后该怎么办。如今看来,李一男显然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丁磊VS唐岩:“校长”与“学生”的战争

很多人将网易——这个曾经的中国门户老大比喻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黄埔军校”。从早年的梁均、关国光,到后来的李学凌、方三文、唐岩等,从网易走出之后,无一不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的领军人物,这些“黄埔学生”所创立的那些项目——多玩、雪球财经、陌陌、春雨医生,在今天都是各自领域中的翘楚。

而反观网易却在门户网站遭遇冲击的时代里不断凋敝,前几年甚至于丁磊转型去养猪的新闻都开始频频曝光于报章之间,这都说明网易在转型路上的艰难,这样一种路径使得丁磊和他的那些手下干将的人生轨迹,走出了完全相反的弧线。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丁磊与唐岩之间的矛盾爆发的虽然是偶然,却也有着某种必然。而这种必然完全归于他们设计的两款类似的产品——陌陌和易信。

在丁磊的网易公司内部,易信被看作是网易转型的最关键环节。而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网易最早的一款即时通讯产品:网易泡泡。在经过大规模的推广和促销后,网易泡泡的注册用户一度达到15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也达到50万左右。但在推广结束后,网易泡泡也逐渐沉寂而归于消亡。此后,随着门户网站转型的需要,易信也被委以重任。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推出的时间已经太晚,易信最终还是走上了网易泡泡曾经历过的命运。

相较之下,唐岩在离开网易之后开发推出的即时聊天软件陌陌,在2014年9月底的注册用户已经接近2亿,月活跃用户则高达6000多万。凭借着出色成长性,同年11月,陌陌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3亿美元。至此,陌陌已经几乎成长为一家可以和网易比肩的互联网公司。

当然,我们应该指出,与周鸿祎和傅盛、任正非和李一男的关系不同,丁磊和唐岩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于说,丁唐之间自始至终都只是老总和下属的关系。但问题也就在于此,对于丁磊来说,自己的下属纷纷在创业的领域里取得骄人成绩,这一方面说明网易的人才流失之严重,另一方面也让丁磊感觉到了网易在竞争中逐渐落后的危机感。于是,那些前任属下之于丁磊,就好像当年黄埔军校里那些“背弃”的学生之于蒋校长,而唐岩就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叶挺。

更令丁磊忧心的是,在上市前,陌陌已经将触手伸到了游戏领域——网易核心业务所在的领域,这更让丁磊感到严重的危机感。于是,就像当年的“蒋校长”毫不犹豫地下达“清党”的命令一样,丁磊也在陌陌上市前夜公开了其与唐岩间的矛盾。

当时,网易突发声明控诉唐岩在网易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私创“陌陌”,丧失基本职业操守,并向其妻公司输送上百万元经济利益;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公告里,网易最后还提出:“在网易工作期间,因个人作风问题曾被中国警方拘留10日,未就此事向公司如实通报。”

遗憾的是,这些爆料也好诽谤也罢,都没有能够阻止陌陌最后的成功上市。唐岩在纳斯达克敲响锣声的同时,也向着大洋彼岸的某个人伸出了他的中指。

微软VS李开复:大企业里的职场传统矛盾

微软与李开复之间的“官司”今天看来,尽管在表面上也是身为老板的比尔·盖茨与身为职业经理人的李开复之间的矛盾,但在本质上却又与上述所列的是三个例子有着很大不同。与其说,微软与李开复之间的冲突针对的是科技公司间的人才争夺,而究其本质还在于微软内部的“大企业病”所导致的人才流失。

李开复的跳槽确实对于微软有些意外。2005年7月19日,谷歌宣布李开复将负责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并担任谷歌中国区总裁,而就在前一天李开复还是微软全球副总裁。事实上,在李开复之前,微软就已经有多为高级技术人员遭到谷歌的“挖角”,只是一直以来,微软都对此抱以忍气吞声的态度。直到李开复——曾经被业内称为“比尔·盖茨最信任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跳槽的消息被公之于众,微软再也无法忍下这口恶气,而一并把谷歌和李开复告到微软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的高等法院。

曾经担任微软中国战略的设计师的李开复,此前曾表态微软会是自己最后服务的公司,但如今却反悔当初的诺言。于是,一时间李开复在忠诚和诚信方面饱受质疑。但我们究其本质,李开复的离开还是与微软内部的“大企业病”有着莫大关联。

2000年,被提升为全球副总裁而被调回总部后,李开复反而失去了决策权。用后来有记者采访的资料来说,当时的李开复尽管职位不低,但一没有经费,二没有职员,当然也更没有决策权。后来在法院作证时,李开复也表示,自己已经成为 “光杆司令”。这一点肯定是令李开复尤为不满意的。李开复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微软“商业机器”里的一个零件,而再也没有了科技公司里那种创新的激情,再加上多次建议遭到比尔·盖茨“冷对”,甚至于他和盖茨之间爆发过多次争吵,这一切都使得他的职业生涯落到了低谷。由此可见,李开复的离开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而今天来看,10多年前李开复和微软之间的这场冲突,其实就是传统企业经常遇到的职业经理人和董事决策层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也预示着,微软在科技企业的竞争中已然丧失了活力,开始渐渐被硅谷的“后起之秀”赶超。

创业者三招冷静应对前任老板“撕逼”

上面的四个案例,可以说反映了互联网企业领域老板与雇员、“老师”与“徒弟”间冲突的不同类型。而从这些冲突的结果来说,其实对于矛盾的双方大多数时候都起到了“两败俱伤”的后果。

于是,如何应对或者化解这样的冲突,也就成为创业者应当具备的一种应对技能。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当冲突爆发时,我们肯定不能为了给对手“重击”而实施违法的行为。就譬如周鸿祎、李一男,都是在竞争或冲突中不顾及法律的边界,最终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而或多或少受到了损失。李一男如今还身陷囹圄,周鸿祎和他的360也是直到今天还背负着“流氓软件”的骂名。

其次,在职业道德层面,在冲突过程中还是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为了遏制和战胜对手而不择手段。事实上,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这些“师徒”冲突说到底还是商业利益之争,在商业竞争上彼此“争先恐后”自然是正当的,但切忌在竞争过程中使用一些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无论是周鸿祎对傅盛的打压,还是丁磊对唐岩的攻击,很明显就是破坏了“合理竞争”的规则,这样的结果短期是可能逞了一时之快,但最终不免遭致自己在企业内部甚至于行业内部众叛亲离。

第三,在斗争技巧方面,也应当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频率。过分的斗争和冲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也会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用户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就好像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万科股权争斗,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大众对于不同方面还会进行“各自站队”,但随着斗争无休止的持续,旁观者不仅会感到审美疲劳,甚至于最终还会感到反感。在不久前召开的股东会上,万科管理层就承认,这场斗争已经让公司开始损失订单,并且今年的业绩很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曾经房地产领域的“金字招牌”,如今却有沦为“一地鸡毛”的危险。

作为创业者应当记住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故意的挑衅和恶意的侮辱和污蔑,创业者当然不用“嘴软”,应该及时地展示自己的形象。但说到底,企业的经营和运作归根到底还在于做大做强核心业务,而其他多数时候还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当你真正成功的那天,你也就可以向着那些曾经骂过、诽谤过、污蔑过你的那些人,漂亮地伸出你的中指,就好像唐岩所做的那样。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