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污水监测、演出前抗原快测、坚持口罩令:从未“躺平”的香港给防疫带来这些启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污水监测、演出前抗原快测、坚持口罩令:从未“躺平”的香港给防疫带来这些启示

逐渐放开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香港未见疫情大幅反弹或医疗资源挤兑,亦为其他地区提供了走在前列的防疫范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熹珑

编辑 | 许悦

随着内地各城市放开疫情防控措施,已经走在前头的香港也提供了一个防疫范本。与内地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的做法不同,根据香港《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香港共有52种传染病需呈报,2019冠状病毒病属于其中一项。

尽管在部分人看来,香港防控措施相对宽松,甚至称之为“躺平”。实际上,针对疫情监测、日常防护,香港已有一套相对健全的机制和完善的惩罚制度,这也是其社会经济生活复常的同时疫情未大幅度反弹的重要原因。

下半年以来,香港逐渐放开社交距离措施,恢复电影院、健身中心、卡拉OK等场所营业,取消餐饮处所经营时间限制,并在9月底宣布入境“0+3”。国际七人橄榄球赛、国际金融峰会等赛事活动举行也被视为当地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标志。

一系列赛事叠加以及世界杯引得市民外出聚集观赛,11月中旬后香港新增病例有所反弹,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亦有个位数的增加。

近一周来香港新增病例一度破万。从11月30日到12月2日新增确诊分别为10137例、9996例和10111例。但最近三日有所回落,12月3-5日分别为9487例、9508例和9952例。

新增死亡个案维持在10-20例区间。近两天新增死亡病例20例和16例,未有明显反弹。

12月5日,确诊住院病例突破3000例,达到3081例;其中共有73名危殆及86名严重病人,当中21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疗。

香港过去两周新冠疫情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尽管危重症和住院人数有所增加,但此前香港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表示,目前医疗资源需求是“仍可负担的水平”,并提到公立医院服务目前已重返非新冠时期状况,普通科门诊、非紧急手术等服务已回到疫情前水平。

通过口罩令、疫苗通行证、污水检测、强制检测令等措施,逐步加大防控力度的香港正尽量减少病毒给日常生活的影响。

口罩令和污水抽查:日常防控和监测

作为以罚款力度大而出名的地区,香港对于执行口罩令的惩罚丝毫不手软。

从2020年7月开始,香港持续执行严格的口罩令。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规例》(第599I章),任何人士在在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公众地方时,均须一直佩戴口罩。

如果居民未按照规定佩戴口罩,会被拒绝进入公共场所或搭乘交通工具。更甚者,最高可处第三级罚款(10000元)或可交付定额罚款5000元以解除法律责任。

第三级罚款是什么概念?在香港罚款级别共分为6级,从第1级到第6级罚款额分别为2000元、5000元、1万元、2.5万元、5万元和10万元。

换言之,口罩令被香港视为中等级别的惩罚,而违反口罩令也成为市民损失金钱的“重灾区”。根据港府报告,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就收到罚款超过2000万港币,检控9人。

比起口罩令,强制检测的罚款力度更有震慑力,未遵从强制检测公告即属犯罪。

根据规定,不遵从强制检测指示及公告的相关处罚,最高可被判处第四级罚款(25000元)及监禁六个月,解除该法律责任的定额罚款为1万元;不遵从强制检测令即属于违法行为,可判处第五级罚款(50000元)及监禁六个月。

一般来说,强制检测区域包括阳性病例相关场所和港府定期污水抽查后发现病毒含量过高的住宅大厦。

污水监测是香港防控疫情的常态性手段。通过常态性对下水道生活污水进行病毒检测,可以追踪锁定存在潜在感染病例的社区,最终找到确诊者。

污水监测是香港防控疫情的常态性手段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早在2020年12月28日,香港就利用污水监测发现黄大仙彩云二邨丰泽楼的多名隐性感染者,这也是该项技术第一次真正成功使用。

率先提出污水监测技术防控疫情的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讲座教授张彤在今年1月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表示,污水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运用于抗击新冠疫情,还可更广泛运用于其他病毒及病菌的污水监测。

截至2021年11月,香港已设置112个常规污水监测点,覆盖530万人口。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香港亦是采用污水监测指导局部封控强检的策略。

为受检人士进行咽喉和鼻腔合并拭子采样的强制检测 图片来源:香港政府网

结合阳性相关轨迹,港府每天都会公布强制检测公告。据港府社交专页“添马台”,过去一周共有3460人需要进行强制检测,其中有163人未遵从强制检测公告而被发出强制检测令,96人被处以定额罚款1万元。

疫苗全民接种:控制死亡率

疫苗接种也是必选项。为了推动疫苗接种,港府推出“疫苗通行证”,从今年2月24日开始,进入相关处所需要接种疫苗(豁免人士除外)。记录接种疫苗的针卡也成为市民出入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持有的证件,其重要性不亚于身份证。

根据规定,市民进入相关场所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证二维码,包括餐厅、酒吧、浴室、健身中心、美容院、卡拉OK等。也就是说,如果未接种疫苗,几乎大部分休闲娱乐场所无法进入,寸步难行。进入指定场所却未接种三针疫苗者,其罚款达到5000元。

针对学校全日制授课,港府也有相应要求。中学方面,根据时间不同,学生接种两针和三针疫苗的比重需要达到九成以上;小学方面接种两针疫苗的学生需要达到七成以上。另外,学校教职人员如果不接种疫苗将无法上课。

未接种疫苗在香港寸步难行 图片来源:香港政府网

随着变种病毒增加,疫苗通行证不断调整接种要求。9月30日起,适用年龄降至5岁,12岁或以上人士须于接种第二针疫苗五个月内接种第三针;11月30日起,5-11岁儿童需要接种第二针,12岁及以上人士需要接种第三针,新冠康复者须打两针。

疫苗接种是控制死亡率的关键。根据港府数据,已接种至少两针、年龄段在0-39岁区间的人群,感染死亡率均为0%;年龄段在40-49岁区间、50-59岁区间感染死亡率为0.01%和0.04%。

进入12月后,香港已经开始动员全民第五针疫苗的接种。目前复必泰二价疫苗经已抵港。二价疫苗对原版疫苗进行改良,除了能够对抗新冠原始病毒株,还针对Omicron变种病毒BA.4/BA.5。

港府亦建议将复必泰二价疫苗作为第四针加强针,包括50岁及以上人士、12岁及以上免疫力弱人士都进行接种。

截至12月7日,香港接种四针的人数分别达到690.22万人、677.37万人、574.78万人和62.62万人,前三针已接种人次占比分别为94.5%、92.9%和82.6%。这也是香港逐步放开社交距离、经济复常的重要底气。

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部门也就8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出台相关文件。广州、沈阳等地开始将8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提上进程。

红黄码:重大活动举办基础

参照内地的健康码,香港在7月推出“安心出行”及“红黄码”措施,以限制确诊或高风险人士在小区活动。

目前市民进入商场、市场、博物馆等场所,需要先扫描“安心出行”和接种指定数量的疫苗。商家如果允许不打疫苗者进入会被停业整改和罚款。

若场所出现爆发,程序会发出强制检测通知。确诊者将被附红码,曾出现于高风险地方或重点人群则附黄码,这些人群会被限制进入食肆、体育馆等场所。

针对居家隔离人士,7月15日起也要求其带上电子手环,确保不会离开居家范围。

表演和旅游活动的举行也离不开快测阴性。包括市民进入餐饮处所参加宴会、舞台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或彩排当天进入场所前、本地游出团前,都需要快测阴性结果。

为检测阴性居民佩戴手环,证明其已接受强制检测 图片来源:香港政府网

下半年以来,香港举办一系列国际赛事,疫苗接种和绿码是参加重大活动的基本门槛。

在国际七人橄榄球赛期间,虽然每天入场者超过2万人,场内观赛者没有带口罩,但前提是严格执行红黄码入场安排。

12月18日香港单车节即将举行,尽管参赛过程中可以摘下口罩,但要求参加者必须完成最少三针疫苗接种,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不接受“黄码”或“红码”人士参与。

香港特首李家超曾多次强调疫情未结束,口罩令“不能撤”,红黄码则是管控和评估风险的方法,是举办一切大型活动的基础。

目前,安心出行功能亦不断更新。10月31日,同行人士疫苗通行证也能自动检测红、黄码;11月4日,进一步简化解除隔离程序,符合要求的红码人士最早可于隔离第七天“一键申报”,红码将随即恢复为蓝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污水监测、演出前抗原快测、坚持口罩令:从未“躺平”的香港给防疫带来这些启示

逐渐放开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香港未见疫情大幅反弹或医疗资源挤兑,亦为其他地区提供了走在前列的防疫范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熹珑

编辑 | 许悦

随着内地各城市放开疫情防控措施,已经走在前头的香港也提供了一个防疫范本。与内地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的做法不同,根据香港《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香港共有52种传染病需呈报,2019冠状病毒病属于其中一项。

尽管在部分人看来,香港防控措施相对宽松,甚至称之为“躺平”。实际上,针对疫情监测、日常防护,香港已有一套相对健全的机制和完善的惩罚制度,这也是其社会经济生活复常的同时疫情未大幅度反弹的重要原因。

下半年以来,香港逐渐放开社交距离措施,恢复电影院、健身中心、卡拉OK等场所营业,取消餐饮处所经营时间限制,并在9月底宣布入境“0+3”。国际七人橄榄球赛、国际金融峰会等赛事活动举行也被视为当地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标志。

一系列赛事叠加以及世界杯引得市民外出聚集观赛,11月中旬后香港新增病例有所反弹,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亦有个位数的增加。

近一周来香港新增病例一度破万。从11月30日到12月2日新增确诊分别为10137例、9996例和10111例。但最近三日有所回落,12月3-5日分别为9487例、9508例和9952例。

新增死亡个案维持在10-20例区间。近两天新增死亡病例20例和16例,未有明显反弹。

12月5日,确诊住院病例突破3000例,达到3081例;其中共有73名危殆及86名严重病人,当中21名危殆病人正接受深切治疗。

香港过去两周新冠疫情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尽管危重症和住院人数有所增加,但此前香港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表示,目前医疗资源需求是“仍可负担的水平”,并提到公立医院服务目前已重返非新冠时期状况,普通科门诊、非紧急手术等服务已回到疫情前水平。

通过口罩令、疫苗通行证、污水检测、强制检测令等措施,逐步加大防控力度的香港正尽量减少病毒给日常生活的影响。

口罩令和污水抽查:日常防控和监测

作为以罚款力度大而出名的地区,香港对于执行口罩令的惩罚丝毫不手软。

从2020年7月开始,香港持续执行严格的口罩令。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规例》(第599I章),任何人士在在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公众地方时,均须一直佩戴口罩。

如果居民未按照规定佩戴口罩,会被拒绝进入公共场所或搭乘交通工具。更甚者,最高可处第三级罚款(10000元)或可交付定额罚款5000元以解除法律责任。

第三级罚款是什么概念?在香港罚款级别共分为6级,从第1级到第6级罚款额分别为2000元、5000元、1万元、2.5万元、5万元和10万元。

换言之,口罩令被香港视为中等级别的惩罚,而违反口罩令也成为市民损失金钱的“重灾区”。根据港府报告,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就收到罚款超过2000万港币,检控9人。

比起口罩令,强制检测的罚款力度更有震慑力,未遵从强制检测公告即属犯罪。

根据规定,不遵从强制检测指示及公告的相关处罚,最高可被判处第四级罚款(25000元)及监禁六个月,解除该法律责任的定额罚款为1万元;不遵从强制检测令即属于违法行为,可判处第五级罚款(50000元)及监禁六个月。

一般来说,强制检测区域包括阳性病例相关场所和港府定期污水抽查后发现病毒含量过高的住宅大厦。

污水监测是香港防控疫情的常态性手段。通过常态性对下水道生活污水进行病毒检测,可以追踪锁定存在潜在感染病例的社区,最终找到确诊者。

污水监测是香港防控疫情的常态性手段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早在2020年12月28日,香港就利用污水监测发现黄大仙彩云二邨丰泽楼的多名隐性感染者,这也是该项技术第一次真正成功使用。

率先提出污水监测技术防控疫情的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讲座教授张彤在今年1月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表示,污水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运用于抗击新冠疫情,还可更广泛运用于其他病毒及病菌的污水监测。

截至2021年11月,香港已设置112个常规污水监测点,覆盖530万人口。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香港亦是采用污水监测指导局部封控强检的策略。

为受检人士进行咽喉和鼻腔合并拭子采样的强制检测 图片来源:香港政府网

结合阳性相关轨迹,港府每天都会公布强制检测公告。据港府社交专页“添马台”,过去一周共有3460人需要进行强制检测,其中有163人未遵从强制检测公告而被发出强制检测令,96人被处以定额罚款1万元。

疫苗全民接种:控制死亡率

疫苗接种也是必选项。为了推动疫苗接种,港府推出“疫苗通行证”,从今年2月24日开始,进入相关处所需要接种疫苗(豁免人士除外)。记录接种疫苗的针卡也成为市民出入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持有的证件,其重要性不亚于身份证。

根据规定,市民进入相关场所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证二维码,包括餐厅、酒吧、浴室、健身中心、美容院、卡拉OK等。也就是说,如果未接种疫苗,几乎大部分休闲娱乐场所无法进入,寸步难行。进入指定场所却未接种三针疫苗者,其罚款达到5000元。

针对学校全日制授课,港府也有相应要求。中学方面,根据时间不同,学生接种两针和三针疫苗的比重需要达到九成以上;小学方面接种两针疫苗的学生需要达到七成以上。另外,学校教职人员如果不接种疫苗将无法上课。

未接种疫苗在香港寸步难行 图片来源:香港政府网

随着变种病毒增加,疫苗通行证不断调整接种要求。9月30日起,适用年龄降至5岁,12岁或以上人士须于接种第二针疫苗五个月内接种第三针;11月30日起,5-11岁儿童需要接种第二针,12岁及以上人士需要接种第三针,新冠康复者须打两针。

疫苗接种是控制死亡率的关键。根据港府数据,已接种至少两针、年龄段在0-39岁区间的人群,感染死亡率均为0%;年龄段在40-49岁区间、50-59岁区间感染死亡率为0.01%和0.04%。

进入12月后,香港已经开始动员全民第五针疫苗的接种。目前复必泰二价疫苗经已抵港。二价疫苗对原版疫苗进行改良,除了能够对抗新冠原始病毒株,还针对Omicron变种病毒BA.4/BA.5。

港府亦建议将复必泰二价疫苗作为第四针加强针,包括50岁及以上人士、12岁及以上免疫力弱人士都进行接种。

截至12月7日,香港接种四针的人数分别达到690.22万人、677.37万人、574.78万人和62.62万人,前三针已接种人次占比分别为94.5%、92.9%和82.6%。这也是香港逐步放开社交距离、经济复常的重要底气。

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部门也就8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出台相关文件。广州、沈阳等地开始将8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提上进程。

红黄码:重大活动举办基础

参照内地的健康码,香港在7月推出“安心出行”及“红黄码”措施,以限制确诊或高风险人士在小区活动。

目前市民进入商场、市场、博物馆等场所,需要先扫描“安心出行”和接种指定数量的疫苗。商家如果允许不打疫苗者进入会被停业整改和罚款。

若场所出现爆发,程序会发出强制检测通知。确诊者将被附红码,曾出现于高风险地方或重点人群则附黄码,这些人群会被限制进入食肆、体育馆等场所。

针对居家隔离人士,7月15日起也要求其带上电子手环,确保不会离开居家范围。

表演和旅游活动的举行也离不开快测阴性。包括市民进入餐饮处所参加宴会、舞台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或彩排当天进入场所前、本地游出团前,都需要快测阴性结果。

为检测阴性居民佩戴手环,证明其已接受强制检测 图片来源:香港政府网

下半年以来,香港举办一系列国际赛事,疫苗接种和绿码是参加重大活动的基本门槛。

在国际七人橄榄球赛期间,虽然每天入场者超过2万人,场内观赛者没有带口罩,但前提是严格执行红黄码入场安排。

12月18日香港单车节即将举行,尽管参赛过程中可以摘下口罩,但要求参加者必须完成最少三针疫苗接种,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不接受“黄码”或“红码”人士参与。

香港特首李家超曾多次强调疫情未结束,口罩令“不能撤”,红黄码则是管控和评估风险的方法,是举办一切大型活动的基础。

目前,安心出行功能亦不断更新。10月31日,同行人士疫苗通行证也能自动检测红、黄码;11月4日,进一步简化解除隔离程序,符合要求的红码人士最早可于隔离第七天“一键申报”,红码将随即恢复为蓝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