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在近期公布了11月的销量。数据显示,11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661辆,同比增长154%;其中,赛力斯汽车11月销量为8,262辆,同比增长335.07%。
从今年来看,赛力斯的增长幅度更大。
1-11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达124,898辆和118,411辆,同比增长252.29%和235.54%;其中,赛力斯汽车累计产销量达74,032辆和69,884辆,同比增长729.21%和721.68%。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市场不断受到疫情反复以及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比增速持续放缓。尤其是在11月的重庆,疫情对汽车生产、交付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
今年,包括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在内,不少汽车巨头都对今年的产量预期进行了下调。另一方面,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价格区间内都存在对多款产品。
在加剧的“内卷”,以及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赛力斯取得这份成绩单并不容易。在“赛力斯速度”背后,是否存在什么秘诀?
1
赛力斯速度
赛力斯汽车的畅销,和问界旗下几款车型的成功有直接关系。目前,问界品牌共推出三款车型,包括问界M5、问界M7以及问界M5 EV。三款车型都在2022年正式上市。
其中最早上市的为问界M5,这款车型在今年3月启动交付后,很快就创下新品牌单车型87天销量破万的最快纪录。有了问界M5的经验,问界M7在交付节奏上要更快,上市后仅51天就开启交付。
凭借这两款车型,问界系列在今年8月首次实现单月交付破万。对于一个汽车品牌来说,单月销量过万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代表该品牌在市场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规模。
这就是“赛力斯速度”。
在推出问界M5、问界M7两款增程式车型后,问界选择拓宽产品矩阵。9月初,问界第三款车型问界M5 EV正式上市,该车型为问界首款纯电SUV,同时也是品牌的首款纯电车型,形成增程式+纯电的产品覆盖。10月底问界M5 EV已在全国多城开启交付。
新车型的加入为问界迅速拉升了销量。从问界系列今年整体的销售情况来看,品牌跑出了一条稳定的增长曲线,年初刚开始交付时,问界的交付量还在3000多辆,而从8月开始已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破万。
这个成绩已经足够和新势力头部的“蔚小理”分庭抗礼。尤其是在“金九银十”的10月,问界交付量超过12000辆,跻身新势力销量榜前三。在“赛力斯速度”下,可以说问界已经稳居新势力的第一阵营。
目前的新能源市场上新车型令人眼花缭乱,独特的产品标签非常重要。而问界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在市场已经塑造了一定口碑。不少试驾过问界车型的消费者都表示,问界的智能体验已经是当前市场最好的之一。
问界系列销量的迅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赛力斯的财务表现。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赛力斯的营业总收入增长强劲,一季度为51.31亿元,二、三季度几乎呈翻倍式增长,分别为124.16亿元和231.23亿元。
同时,在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毛利率上,赛力斯也有明显提升,从今年一季度的6.68%提升至三季度的12.72%。
在新车型交付之初,工厂通常需要度过一个产能爬坡阶段,问界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10月刚刚开始交付的问界M5 EV来说,市场潜能并未充分发挥。未来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问界的规模效应增强,赛力斯能够进一步摊薄成本、提升毛利率。
2
跨界与联合
在国内市场,新车型、新品牌不断涌现,而且近年来又不断有巨头入局,包括百度、小米等。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赛力斯为何能脱颖而出?
增长的销量是现象,也是结果,拆解来看,这得益于赛力斯超前的战略眼光。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曾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一定是跨界。”
在新能源时代,汽车之争已经不再只是汽车制造本身的竞争。在如今的市场上,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是用户关注的重点,业内甚至有声音形容,智能汽车就是一台手机加四个轮子。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围绕智能化展开的比拼成为这场战役的核心,而对于过往以制造见长的汽车公司来说,这时候考验的正是其跨界能力。
在这方面,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开创了车企与科技企业跨界合作的先河。双方的合作开始于2021年,并于当年末推出全新品牌问界。
在问界的合作模式下,双方的优势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例如问界首款车型问界M5,华为的HarmonyOS智能座舱以及赛力斯的纯电驱智能平台(DE-i)是该车型最大的两个亮点。
通过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问界M5不仅配备了业内领先的语音交互、数字钥匙等功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它能够在不同设备,包括在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之间实现无缝流转,让汽车不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作为万物互联的一环,全面革新用户的驾驶体验。
赛力斯的纯电驱智能平台(DE-i)则在整车性能、安全性、NVH等方面为问界M5保驾护航。例如4.4秒的百公里加速,1100公里的WLTC工况续航里程,直接秒杀一众新能源竞品,而搭载1.5T四缸增程器,也让问界M5的驾驶体验更为平顺。
硬件+软件的强强联合,让问界M5一炮而红。近期,赛力斯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双方还将共同致力于推出更多用户需要的智慧汽车产品。
除了技术层面的合作,和华为的渠道合作也为赛力斯进一步打开了知名度。通过这一套组合拳,一年内,问界就在市场形成了不俗声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动力电池方面,赛力斯也有了充分布局。
近年来,包括新势力头部品牌在内,经常有汽车公司抱怨电池供应短缺的情况。在消费者方面,抱怨里程焦虑的问题也十分常见,有时候甚至还有电池安全等问题。因此在当前的汽车市场,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车型的电池供应商情况。
可以说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能力,直接影响着汽车品牌能走多远、跑多快。
8月,赛力斯与宁德时代完成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这已是双方第三次合作。未来5年,宁德时代将向AITO问界系列车型提供动力电池,同时,问界系列新车型还将全面搭载麒麟电池。这将保证赛力斯未来“用电”无虞。
3
结语
燃油车逐步让位于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今年9月,相关部门宣布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
不仅是政策支持,从实际的市场消费来看,新能源汽车也体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乘联会预计,今年11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在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接近6成,渗透率提升至32.3%。累计销量的增速更加明显,1-11月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幅度超过1.6倍。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产销的高地,企业只有拿出过硬的产品,才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对技术的重视,对研发的投入,往往反映着一个企业的成色。
过去6年,赛力斯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每年创新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赛力斯目前拥有的专利技术近3000项,其中新能源技术专利超过1000项;研发人员占比1/4,并还在持续增加。
前述提到的纯电驱智能平台(DE-i) ,便是赛力斯对技术长期投入的成果,该平台覆盖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的开发,兼容增程和纯电等动力模式,目前已经运用到问界M5和M7等系列车型,也将为布局新车型打下基础。
伴随着未来向市场投入更多车型,生产的规模效应将带来成本的大幅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市面上常见的一些造车新势力,它们在制造方面通常并无太多经验,初期往往还需要借助代工厂才能完成汽车制造。
相比之下,赛力斯具备深厚的智能制造经验,这一方面能带来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赛力斯速度”,有望进一步提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