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2财年亏损18.16亿,靠港府“续命”的香港海洋公园能走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2财年亏损18.16亿,靠港府“续命”的香港海洋公园能走多远?

海洋公园交出开园以来最差成绩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熹珑

等来了政府的救场,却没等来游客。

12月7日,香港海洋公园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根据其2021/2022财年业绩报告,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海洋公园年度亏损达到18.16亿元(港币,下同),创下开园以来的亏损新低。

报告期内,海洋公园入场人次达140万人,与上一年持平;收入为5.45亿元,同比增长38.49%。

海洋公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嗣辉表示,由于面对宏观经济不明朗、不利的地缘政治发展,以及新冠疫情持续导致入境旅游活动近乎停顿,2021-2022财政年度的营运情况极为严峻。

门可罗雀

报告显示,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入场门票,此外园内餐饮、纪念品等亦是收入来源之一。

截至6月末,海洋公园和水上乐园分别贡献收入为4.53亿元和9170万元。海洋公园同比增长15.6%;而水上乐园由于新开业,对比去年同期140万元的业绩暴涨64.5倍。公司整体收入按年上升38.5%,而人均收入亦增加21.2%。

这也带动公司入场券收入有较明显提升,为2.73亿元,同比增长70.16%。

但从游客人数来看,香港海洋公园仍未“回血”。截至6月末,海洋公园访客人次为140万人,增长乏力。这一数据仅为2020年同期(220万人)的约六成,不到2019年同期(570万人)的四分之一。

而新开业的水上乐园也仍属小众,游客为20万人次,短时间内难挑大梁。

疫情反复、通关延缓、游客骤减,导致海洋公园没了最重要的“金主”。

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2021年访港旅客人次为9万人次,相较2020年约为356万人次,跌幅高达97.4%。

今年1-6月,香港旅客人次为7.6万人次,2019年同期为3487.19万人次,目前仅达到三年前的零头水平。

香港旅客数量跌至冰点 图片来源:香港旅业网

包括内地在内的入境游客大幅度减少,当地另一主题公园香港迪斯尼日子也不好过。根据香港迪斯尼3月末公布的2021财年业绩报告,2021年全年园区净亏损达24亿元,同比收窄12%。

停工停业亦是收入大幅减小的关键。2021年,应政府相关防疫要求,香港迪斯尼的主题乐园于全年约四成的日子关闭。

今年以来,由于香港第五波疫情影响,海洋公园报告期内亦有105天停业。去年9月21日,被视为转型最重要里程碑的水上乐园正式开幕,却“出师未捷”,期内水上乐园暂停开放128天。

港府成最大救主

1977年1月开张的香港海洋公园,曾是不少香港游客的必经打卡点和香港居民的童年回忆。

2003年,随着“香港兰桂坊之父”盛智文上任接手,海洋公园迅速扭亏为盈,迎来其高光时刻,在2014年前盈利不断上升。2012-2013财年,公司年度盈利攀上高峰,达到1.27亿。

不过,随着内地主题乐园驶入快车道,香港海洋公园地位不保。2014年,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开业;2016年和2018年,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和海昌海洋公园分别开业;2020年,成都融创乐园正式开园。

与此同时,香港海洋公园开始走下坡。业绩报告显示,2014财年起,公司盈利出现下滑,当年净利润为9600万元,同比下滑24.41%。

下滑幅度踩不住刹车。2015财年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4520万元,并在一年后盈转亏。随后的四年,园区亏损分别为2.41亿元、2.34亿元、2.37亿元和5.57亿元。

项目缺乏创新、游乐设施老旧,成为海洋公园饱受诟病的问题。同期上海迪士尼、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主题公园,入场人数已经超过千万。

海洋公园亦不是没有危机意识,2016年就提出要谋求转型,但始终没有提上进程。2020年1月,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发展新计划中提出将园区发展成为七个体验区,景点增至100个以上。

好不容易看到一点水花,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其泡了影。随后经历闭园100多天的海洋公园传出因资金枯竭面临倒闭的消息,表示现金流只能维持至6月份。

同年5月,港府计划向公园拨款约54亿元,成为最大的救主。

目前,香港政府依然是海洋公园最大的续命金主和债主。2021年3月,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政府对公园的资金支持,以支持公园转型,长远至自负盈亏,当时提供的金额就达到16.64亿元。

报告显示,期内政府补助金收入为2390万元,去年同期为2.38亿元;政府重新审视资助计划支持金额为4080万元。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和2022年上半年末,来自港府的账面贷款分别有19.46亿元和20.14亿元;未折现部分高达54.06亿元。

业绩报告透露,政府同时将政府贷款的延期延后至2028年9月,并免除自2021年7月起产生的利息。目前,海洋公园面向港府有36.78亿元贷款账龄超过五年。

港府成最大救主 图片来源:海洋公园业绩报告

港府铁了心要助海洋公园度过难关,但积重难返,现下园区仍在亏损泥淖无法自拔。

2021财年,扣除政府资助后园区亏损达11.12亿元。今年亏损高达18.16亿元,交出史上最差业绩。

公司表示,有关亏损主要由于物业、机器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17. 65亿元,以及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及撇销和使用权资产折旧5.14亿元所导致。

有关资产减值只于账面值反映,并不影响现金流。”海洋公园强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共13.12亿元,财政储备充裕。

不过,扣除资产折旧和减值,以及扣除政府资助计划后,园区经营损失金额仍达到11.57亿元。

转型研学基地

漫长的闭园后,海洋公园放弃主题公园的定位。

2021年初公司发表的未来策略提到,将成为专注于保育和教育、扎根自然并结合历险与休闲元素提升访客体验的度假胜地。

除了筹备水上乐园,去年6月园区亦推出全新科技互动体验馆和工作坊,供3-11岁儿童体验。

黄嗣辉提到,公司设计及推出多元化崭新活动,以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进行活动及景点赞助、品牌宣传和顾问服务等。

公园亦通过不同区域招标发展零售、餐饮区域。但是由于疫情爆发和免检疫通关仍未有进展,市场情绪自招标发布以来每况愈下。加上国际经济低迷,截至7月29日招标截止日期,仍未收到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者标书。

公司表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依然产生净亏损,表明海洋公园和水上乐园经营下的相关资产可能减值。随着未来运营模式的改变,备件可能变得冗杂。

这也是出现大幅减值的重要原因。陈旧的设施和项目、高昂的维修成本、服务升级是压在海洋公园身上的“三座大山”。

截至上半年末,海洋公园不少经典项目都“退了休”,包括疯狂过山车、滑浪飞船、摩天巨轮、跳楼机和飞天秋千,海豚表演项目也一并结束。

报告显示,公司在海洋公园重建计划投入金额达到57.18亿元,其中27.49亿元来自海洋公园重建计划的政府贷款和相关财务成本;大树湾发展项目投入为45.25亿元,其中26.57亿元来自政府贷款和相关财务成本,4.32亿元来自政府资助计划。

当隔壁迪士尼采取无薪假、减少市场推广等进行成本控制,2021年运营成本亦有8%的减少时,海洋公园依然保持高企的成本开支。报告期内,经营成本从9.7亿元增加至11.88亿元。

增加的2.18亿元成本中,大头来自员工薪酬。数据显示,本财年员工费用达到6.37亿元,同比增加24.44%,增长了1.25亿元,占经营成本比重超过53%。

2015年,盛智文卸任后,海洋公园进入“孔令成时代”。也是从这一年起,员工薪酬开支大幅提高,升幅甚至高于园区收入增速。

2014年及此前,人工开支占收入比例维持在35%左右。2016年,这一比重达到41%并逐步上升。2020年累计闭园约8个月,仍有约7亿元的员工薪资开支,占营运成本比重一度高达98%。

不过业绩报告并未提及员工薪酬具体情况,员工数量和各级别薪酬均未知。但在零收入、零人流的情况下,依然提高员工费用开支,无疑是让财务压力雪上加霜的又一因素,这一点亦被外界所质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2财年亏损18.16亿,靠港府“续命”的香港海洋公园能走多远?

海洋公园交出开园以来最差成绩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熹珑

等来了政府的救场,却没等来游客。

12月7日,香港海洋公园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根据其2021/2022财年业绩报告,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海洋公园年度亏损达到18.16亿元(港币,下同),创下开园以来的亏损新低。

报告期内,海洋公园入场人次达140万人,与上一年持平;收入为5.45亿元,同比增长38.49%。

海洋公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嗣辉表示,由于面对宏观经济不明朗、不利的地缘政治发展,以及新冠疫情持续导致入境旅游活动近乎停顿,2021-2022财政年度的营运情况极为严峻。

门可罗雀

报告显示,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入场门票,此外园内餐饮、纪念品等亦是收入来源之一。

截至6月末,海洋公园和水上乐园分别贡献收入为4.53亿元和9170万元。海洋公园同比增长15.6%;而水上乐园由于新开业,对比去年同期140万元的业绩暴涨64.5倍。公司整体收入按年上升38.5%,而人均收入亦增加21.2%。

这也带动公司入场券收入有较明显提升,为2.73亿元,同比增长70.16%。

但从游客人数来看,香港海洋公园仍未“回血”。截至6月末,海洋公园访客人次为140万人,增长乏力。这一数据仅为2020年同期(220万人)的约六成,不到2019年同期(570万人)的四分之一。

而新开业的水上乐园也仍属小众,游客为20万人次,短时间内难挑大梁。

疫情反复、通关延缓、游客骤减,导致海洋公园没了最重要的“金主”。

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2021年访港旅客人次为9万人次,相较2020年约为356万人次,跌幅高达97.4%。

今年1-6月,香港旅客人次为7.6万人次,2019年同期为3487.19万人次,目前仅达到三年前的零头水平。

香港旅客数量跌至冰点 图片来源:香港旅业网

包括内地在内的入境游客大幅度减少,当地另一主题公园香港迪斯尼日子也不好过。根据香港迪斯尼3月末公布的2021财年业绩报告,2021年全年园区净亏损达24亿元,同比收窄12%。

停工停业亦是收入大幅减小的关键。2021年,应政府相关防疫要求,香港迪斯尼的主题乐园于全年约四成的日子关闭。

今年以来,由于香港第五波疫情影响,海洋公园报告期内亦有105天停业。去年9月21日,被视为转型最重要里程碑的水上乐园正式开幕,却“出师未捷”,期内水上乐园暂停开放128天。

港府成最大救主

1977年1月开张的香港海洋公园,曾是不少香港游客的必经打卡点和香港居民的童年回忆。

2003年,随着“香港兰桂坊之父”盛智文上任接手,海洋公园迅速扭亏为盈,迎来其高光时刻,在2014年前盈利不断上升。2012-2013财年,公司年度盈利攀上高峰,达到1.27亿。

不过,随着内地主题乐园驶入快车道,香港海洋公园地位不保。2014年,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开业;2016年和2018年,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和海昌海洋公园分别开业;2020年,成都融创乐园正式开园。

与此同时,香港海洋公园开始走下坡。业绩报告显示,2014财年起,公司盈利出现下滑,当年净利润为9600万元,同比下滑24.41%。

下滑幅度踩不住刹车。2015财年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4520万元,并在一年后盈转亏。随后的四年,园区亏损分别为2.41亿元、2.34亿元、2.37亿元和5.57亿元。

项目缺乏创新、游乐设施老旧,成为海洋公园饱受诟病的问题。同期上海迪士尼、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主题公园,入场人数已经超过千万。

海洋公园亦不是没有危机意识,2016年就提出要谋求转型,但始终没有提上进程。2020年1月,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发展新计划中提出将园区发展成为七个体验区,景点增至100个以上。

好不容易看到一点水花,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其泡了影。随后经历闭园100多天的海洋公园传出因资金枯竭面临倒闭的消息,表示现金流只能维持至6月份。

同年5月,港府计划向公园拨款约54亿元,成为最大的救主。

目前,香港政府依然是海洋公园最大的续命金主和债主。2021年3月,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政府对公园的资金支持,以支持公园转型,长远至自负盈亏,当时提供的金额就达到16.64亿元。

报告显示,期内政府补助金收入为2390万元,去年同期为2.38亿元;政府重新审视资助计划支持金额为4080万元。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和2022年上半年末,来自港府的账面贷款分别有19.46亿元和20.14亿元;未折现部分高达54.06亿元。

业绩报告透露,政府同时将政府贷款的延期延后至2028年9月,并免除自2021年7月起产生的利息。目前,海洋公园面向港府有36.78亿元贷款账龄超过五年。

港府成最大救主 图片来源:海洋公园业绩报告

港府铁了心要助海洋公园度过难关,但积重难返,现下园区仍在亏损泥淖无法自拔。

2021财年,扣除政府资助后园区亏损达11.12亿元。今年亏损高达18.16亿元,交出史上最差业绩。

公司表示,有关亏损主要由于物业、机器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17. 65亿元,以及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及撇销和使用权资产折旧5.14亿元所导致。

有关资产减值只于账面值反映,并不影响现金流。”海洋公园强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共13.12亿元,财政储备充裕。

不过,扣除资产折旧和减值,以及扣除政府资助计划后,园区经营损失金额仍达到11.57亿元。

转型研学基地

漫长的闭园后,海洋公园放弃主题公园的定位。

2021年初公司发表的未来策略提到,将成为专注于保育和教育、扎根自然并结合历险与休闲元素提升访客体验的度假胜地。

除了筹备水上乐园,去年6月园区亦推出全新科技互动体验馆和工作坊,供3-11岁儿童体验。

黄嗣辉提到,公司设计及推出多元化崭新活动,以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进行活动及景点赞助、品牌宣传和顾问服务等。

公园亦通过不同区域招标发展零售、餐饮区域。但是由于疫情爆发和免检疫通关仍未有进展,市场情绪自招标发布以来每况愈下。加上国际经济低迷,截至7月29日招标截止日期,仍未收到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者标书。

公司表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依然产生净亏损,表明海洋公园和水上乐园经营下的相关资产可能减值。随着未来运营模式的改变,备件可能变得冗杂。

这也是出现大幅减值的重要原因。陈旧的设施和项目、高昂的维修成本、服务升级是压在海洋公园身上的“三座大山”。

截至上半年末,海洋公园不少经典项目都“退了休”,包括疯狂过山车、滑浪飞船、摩天巨轮、跳楼机和飞天秋千,海豚表演项目也一并结束。

报告显示,公司在海洋公园重建计划投入金额达到57.18亿元,其中27.49亿元来自海洋公园重建计划的政府贷款和相关财务成本;大树湾发展项目投入为45.25亿元,其中26.57亿元来自政府贷款和相关财务成本,4.32亿元来自政府资助计划。

当隔壁迪士尼采取无薪假、减少市场推广等进行成本控制,2021年运营成本亦有8%的减少时,海洋公园依然保持高企的成本开支。报告期内,经营成本从9.7亿元增加至11.88亿元。

增加的2.18亿元成本中,大头来自员工薪酬。数据显示,本财年员工费用达到6.37亿元,同比增加24.44%,增长了1.25亿元,占经营成本比重超过53%。

2015年,盛智文卸任后,海洋公园进入“孔令成时代”。也是从这一年起,员工薪酬开支大幅提高,升幅甚至高于园区收入增速。

2014年及此前,人工开支占收入比例维持在35%左右。2016年,这一比重达到41%并逐步上升。2020年累计闭园约8个月,仍有约7亿元的员工薪资开支,占营运成本比重一度高达98%。

不过业绩报告并未提及员工薪酬具体情况,员工数量和各级别薪酬均未知。但在零收入、零人流的情况下,依然提高员工费用开支,无疑是让财务压力雪上加霜的又一因素,这一点亦被外界所质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