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数据显示,11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时隔七个月再次回到“1”时代;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3%,与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1.6%,PPI同比上涨下降1.4%。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11月CPI同比继续回落有三个原因,一是,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下,猪肉对CPI同比的正向拉动作用有所下降;二是,在疫情反复和居民消费疲弱的背景下,非食品价格回升空间有限;三是,11月CPI翘尾因素较上月有所回落。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食品方面,除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下行外,受鲜菜大量上市带动,11月鲜菜价格比上月明显走低,同比降幅显著扩大。非食品方面,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服务需求继续受到制约,加之PPI同比负增长,工业消费品价格走势偏弱。
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中,食品价格上涨3.7%,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34.4%,涨幅比上月回落17.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21.2%,降幅比上月扩大1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8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11.4%、12.3%和4.6%,涨幅均有回落;家庭服务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往后看,伍超明认为,12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小幅回升。“一方面,12月是传统消费旺季,需求将有所提升。另外,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后,服务类价格可能出现上涨。不过,消费意愿不强仍是制约CPI涨幅的重要因素。”他说。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非高风险地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
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CPI同比上涨2.0%。分析师认为,全年CPI同比涨幅将在2.0%左右无虞,明显低于3.0%的政府控制目标。
王青表示,较低通胀水平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这也意味着国内宏观政策有条件“以我为主”,年底前货币、财政政策都具备在稳增长方向适度发力的空间。
分析师表示,全球经济放缓、国内需求不足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是导致PPI同比继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王青表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重要生产资料旬度价格显示,11月,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汽油、液化天然气等价格多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落,这背后是房地产投资偏弱对工业品需求的拖累,这一拖累完全抵消了基建投资提速对工业品需求的提振。
伍超明预计,12月PPI同比仍将在负区间运行。他指出,尽管去年12月基数小幅走低,但仍处于高位,而且全球经济疲弱态势已定,需求不足对价格的支撑减弱。此外,国内工业企业正处于去库存周期中,对PPI涨幅形成利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