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股即将进入创始人交接班周期:谁来接棒、如何接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股即将进入创始人交接班周期:谁来接棒、如何接棒?

截止目前,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平均年龄是55岁,超过60岁的近千人之多。

文|锦缎研究院  知勇

A股公司分拆上市已是司空见惯,但因为分拆而遭受跌停却是少数的存在。11月25日,中天科技(SH:600522)因重启分拆计划的公告一字跌停;到了第二个交易日,又大跌6个点,盘中险些触及跌停。

究其原因,是公司24日晚宣布启动分拆中天科技海缆的上市事项,从而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中天科技海缆不仅是中天科技的营收主力还是现金奶牛,要真的拆分出去,那现在500多亿的中天科技不就成了徒有其名的“空壳”公司。

有投资者直接痛批:“一鱼两吃,中天科技吃相难看!”“当年新浪将微博拆分,最后黯然退市的教训还不够深刻?”而且中天科技在半个月前还强调不分拆,结果又临时变卦,还真是拿股民当韭菜了。

信用严重损失是一方面,还有眼尖的投资者看到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分析,中天科技海缆的所有权其实已经归属二代。说得再直白一点,可能就是管理层准备分家、另起炉灶了。

如此,自然引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民营企业传给二代到底靠不靠谱,家族二代是唯一选择吗?

01、民企交接,传子还是传贤?

【1】草莽时代的创一代

民营企业创始人,称得上是草莽时代的天选之子,他们大多数是白手起家,凭借出色的创业精神,抓住腾飞机遇,最终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这批“敢死队”——敢想、敢打、敢拼。

如今创一代已在各自的领域风骚数十年,他们无不希望打造百年老店。而这,仅靠一代人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最终无法违背自然规律,创始人终究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

截止目前,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平均年龄是55岁,其中50—59岁的董事长占到一半,超过60岁的也有近千人之多。也就是说,接下来的5-10年,中国民企将进入创始人密集交班期,谁来接棒、如何接棒成为创始人亟需回答的难题。

图1:中国百强家族企业创始人年龄情况,资料来源:福布斯中国家族企业排行榜,案头研究,BCG分析

【2】创一代的期望与担忧

一代打江山,二代坐天下,似乎是历史的自然规律。

但无情的历史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约70%的家族企业生命周期只能存续一代,能延至第二代的只有30%左右,延至第三代的仅占15%,最后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传至三代以后还能继续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中国民间素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孟子曾经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德国人则更加直白的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是说家族传承注定失败,而是想说前人的无数智慧明确了企业传承的难度。

任人唯贤,能者居上,本是商业世界良性循环的规律。不过一些民营家族企业在传给谁、如何传的问题上依然是传统思维,他们更倾向于将企业在家族内部进行传承,并不放心把企业的指挥棒交给外人,比如职业经理人。

创一代希望子女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望得更远,成就更大的事业,他们思考着如何让“温室生长”的下一代再创辉煌。

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创一代也是用心良苦,总会配给充分甚至过量资源给二代:花大价钱送子女上贵族学校,并送出海外留学深造。根据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16海外留学指南》调研显示,中国创二代中80%以上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总之,创二代从小就被寄予厚望,承担着家族产业永续经营的重任。

如今,一批90后“创二代”开始走到台前,准备接手家族企业并迎接市场的考验。往往这时候,创一代的担忧也渐渐多了起来。

首先,守业有时候更比创业难,由于缺乏足够实战经验,新掌舵人一次错误的决策可能就会把苦心经营的家族企业亏个一干二净。毕竟这样的案例不是特例,“坑爹一族”不在少数。

其次,当年跟着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老人是否信任“新主人”,会不会出现小绵羊被老狐狸收拾的情况呢?有时候内部矛盾的危机比外部的竞争有着更大的隐患。

再次,创一代心里也嘀咕自己的子女能否扛过重重压力。在经济富足的成长环境,父辈的余荫为他们遮盖住了本要承受的生存重担,性格自然无法像创一代一样坚毅。

子承父业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观念,甚至已经烙印在国人心中。如何选择,可不只靠智慧,而要更多胆量,敢不敢放手让职业经理人呢。再退一步说,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不还是自家的吗?

我们看到美的、三一等已经把指挥棒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创一代倒是省却了不少“担忧”,并且上述企业的发展情况是有目共睹的。

02、创二代登上舞台,可能不是最优解

创二代不是最优解?我们知道抛出这个命题,肯定会被股东喷的体无完肤。他们会说,“创始人精心培养的继承者不能胜任?多么自以为是的人才敢讲这般狂妄的话?”

为了试图回答这个观点,我们将站在创二代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1】开局即高点,是好是坏?

跟创一代的苦心经营不同,创二代的商业之路显然更加平坦,大部分创二代开局就是高点。

从国外名校毕业回来的小董事长,很多直接从公司高管做起,有些甚至是创始人手把手带着。当然,这段时期他们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成绩,在社会上的曝光度都较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在公司取得一些业绩,开始接触更多的家族业务,准备迎来接班的时刻。简言之,创二代往往享受着“扶上马再送一程”的优厚待遇。

话说回来,年轻、经验少、不能服众,这是过去创二代留给社会的普遍感受。

有一则故事,说老渔夫技术很好,每次都带着儿子捕鱼并且详细讲解技术要领,然而儿子的技术仍然不够好,因为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类似地,空降过来的创二代如何做到像父辈一样游刃有余?要知道创一代当年也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的。

另一方面,面对那些创始人得力的老臣,创二代接管企业以后能否压得住?创二代在公司的根基不稳,还没有在企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地位。特别是大型集团公司,谁能保证下面所有老资历的高管都能听他差遣。

最难的可能还是那种本身管理就不完善的家族企业,一言堂式的独权主义、亲情关系大于制度等等。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家族关系活生生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一般而言,民企的内部治理本就是一大难题,从华证ESG评级得分来看,民企治理评级得分均值低于央企、地方国企。

图2:民企ESG评级(治理)得分均值较低,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

【2】红利期消失,未来不确定性增加

创一代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幸运儿。彼时的商业环境并没有过热的竞争,如今情况早已大变,诸多行业红利期消失,变成了残酷的内卷。换句话说,未来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创二代势必面对更大的市场竞争。

说起来创二代们也很委屈,表面看上,他们可以通过家族事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一生下来就抓了一手好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等待他们的是多重考验,手上的牌并不好打,因为你的对手可能比你的牌更好。

对于高学历的创二代们,相比父辈在知识体系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面对市场竞争,很多时候就是小白。所谓商场如战场,涉世未深的小将如何与身经百战的将军相提并论呢?父辈身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和经验,是无法言传身教的。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如果创二代接手时的企业,处于调整期甚至是衰退期,不确定性就更大。不要说他们,就是他们的父辈,也未必能平稳度过。冷静下来想想,电视场景里面二代继承家业的风光场面,也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总之,创二代面临的商业环境与当年截然不同,试问创二代真的准备好迎战了吗?

【3】超越父辈有多难?

在创二代中,虽有坑爹一族,也有很多优秀的继任者不希望躺在父辈的光环之下,他们接班时都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一将功成万骨枯,年轻的创二代不仅想超越前辈,还要书写自己的新篇章。

毫无疑问,创二代今天看起来血气方刚,跟年过花甲的创一代比起来确实更有激情,但是如何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创二代大多选择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等高大上的专业,他们更加向往光鲜的资本,喜欢折腾“钱”,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想像父辈一样赚辛苦钱。

以山西海鑫钢铁集团为例。创二代李兆会掌舵后,大力推行多元化经营,尤其对投资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其投资了民生银行、银华基金、民生人寿等。结果呢?公司破产,自己也从当年山西省最年轻的首富变成失信在逃人员,着实让人唏嘘。

图3:新生代企业家的学科选择,资料来源:《家族企业》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二代并不靠谱”,其理由是不努力的二代撞上好运,当上社长,有失公平。并且,第一代很优秀,二代未必也优秀。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二代不如一代的例子俯拾皆是。

举例来说,当年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钱潮可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标杆。后来发展如何呢?亲儿子接手多年之后,公司业绩和股价都已不如当年。

再看国民品牌老干妈的例子,创始人把企业交给儿子后,二代为了节省成本把“祖传秘方”给换了——将优质的贵州辣椒换成了价格更低的河南辣椒,导致老干妈的销量大幅下滑,老一辈辛苦打造的品牌差点毁于一旦。最后老人家不得不重出江湖,出面收拾残局。

图4:万向钱潮完成交接班之后股价走势,资料来源:雪球

当然,商业世界也有成功的案例,不少创二代让企业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比如,国内碳纤维龙头光威复材的例子。创二代陈亮从1997年出任威海光威集团副总经理开始,到2006年从父辈手中接过指挥棒,成为威海光威集团董事长,再到2021年3月正式接班,如今陈亮已成公司新的主心骨。从公司的历年业绩上看,光威复材在完成交接之后依旧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如果视野再放广一点,还有香港的长江实业和韩国三星,这些成功的家族接班已经成为行业佳话。

归根结底,民营企业交接考验的是创二代的综合实力,如果能力不匹配,反倒成了公司的一大风险,甚至会把企业带进深渊。所谓的“基业长青,持续发展”最后只会沦为一句空话。

【4】有多少二代想要承接家业?

虽然创一代一门心思想着子女继承家业,但下一代是否愿意接班也是个大问题。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二代都愿意“享受”父母打下的江山,甚至由于家庭人口结构,很多创二代不情不愿地走上了接班的道路。根据浙大管理学院出版的《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二代的接班意愿仅有43%。

还有容易被忽略的,很多创二代对于接班较为迷茫,他们对创一代所在的枯燥的传统行业完全不感兴趣。试问他们要如何接班?怎么接好班?

回想当年,创一代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成为企业的领导者,堪称万中挑一。而到了自己在家族内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却往往是一里挑一的尴尬处境。

因为不能择优录取,还有很多企业因为家业继承闹出笑话,甚至大打出手,影响到公司的社会形象。

比如,大亚圣象的陈晓龙、陈建军两兄弟。在2018年前后,两人围绕公司控制权的争夺闹得不可开交,并一度闹上了法庭。最终,陈晓龙在2020年因病突然去世,这场魔幻的家族继承之争落幕。

从上述角度,投资人应该重新审视接班人的要义所在。当然,我们不是推崇职业经理人,毕竟企业继承没有固定的模板,最终还是看接棒者能否带领公司继续前行,驶向星辰大海。

03、民企传承与中国经济新动能

【1】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民营企业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做出的突出贡献令人注目。

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形成了“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图5: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变化,资料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众多创始人推动公司上市从而形成资本市场庞大的群体,不管是数量还是市值规模上,民企毫无疑问都是A股关键主体。值得强调的是,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成长为不同行业的翘楚,比如新能源车、半导体、光伏、锂电池等赛道,民企企业已经成为行业主力。

图6:A股民营企业情况(2022/1/18),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

【2】民企传承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新动能

当前民营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权力更替的时代共振期,有走“传统封建”路子的,也有任用职业经理人的。我们无法评价孰是孰非,但我们想强调,民营企业的传承至关重要,“传子还是传贤”不仅影响企业兴衰,也时刻影响着国民经济。

在今年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层面特别强调:通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30年的经济的发展和升级转型。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同时还将充当国内自主创新的先锋军。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较大,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数据预计,2022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1万亿元,占到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电力设备等成长创新性行业。截止2022年一季度,A股专精特新公司共351家,其中民企302家,占比高达86%。

图7:全国企业研发费用情况(万亿元),资料来源:全国工商联,中泰证券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暗潮汹涌的时代。当今全球的产业迭代和商业环境绝非几十年前可以相比,技术的非线性发展、商业模式的跨界突变等等。任人唯贤,能者居上。谁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谁就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中应付自如,更好地纵横捭阖。如此传承,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股即将进入创始人交接班周期:谁来接棒、如何接棒?

截止目前,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平均年龄是55岁,超过60岁的近千人之多。

文|锦缎研究院  知勇

A股公司分拆上市已是司空见惯,但因为分拆而遭受跌停却是少数的存在。11月25日,中天科技(SH:600522)因重启分拆计划的公告一字跌停;到了第二个交易日,又大跌6个点,盘中险些触及跌停。

究其原因,是公司24日晚宣布启动分拆中天科技海缆的上市事项,从而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中天科技海缆不仅是中天科技的营收主力还是现金奶牛,要真的拆分出去,那现在500多亿的中天科技不就成了徒有其名的“空壳”公司。

有投资者直接痛批:“一鱼两吃,中天科技吃相难看!”“当年新浪将微博拆分,最后黯然退市的教训还不够深刻?”而且中天科技在半个月前还强调不分拆,结果又临时变卦,还真是拿股民当韭菜了。

信用严重损失是一方面,还有眼尖的投资者看到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分析,中天科技海缆的所有权其实已经归属二代。说得再直白一点,可能就是管理层准备分家、另起炉灶了。

如此,自然引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民营企业传给二代到底靠不靠谱,家族二代是唯一选择吗?

01、民企交接,传子还是传贤?

【1】草莽时代的创一代

民营企业创始人,称得上是草莽时代的天选之子,他们大多数是白手起家,凭借出色的创业精神,抓住腾飞机遇,最终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这批“敢死队”——敢想、敢打、敢拼。

如今创一代已在各自的领域风骚数十年,他们无不希望打造百年老店。而这,仅靠一代人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最终无法违背自然规律,创始人终究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

截止目前,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平均年龄是55岁,其中50—59岁的董事长占到一半,超过60岁的也有近千人之多。也就是说,接下来的5-10年,中国民企将进入创始人密集交班期,谁来接棒、如何接棒成为创始人亟需回答的难题。

图1:中国百强家族企业创始人年龄情况,资料来源:福布斯中国家族企业排行榜,案头研究,BCG分析

【2】创一代的期望与担忧

一代打江山,二代坐天下,似乎是历史的自然规律。

但无情的历史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约70%的家族企业生命周期只能存续一代,能延至第二代的只有30%左右,延至第三代的仅占15%,最后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传至三代以后还能继续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中国民间素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孟子曾经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德国人则更加直白的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是说家族传承注定失败,而是想说前人的无数智慧明确了企业传承的难度。

任人唯贤,能者居上,本是商业世界良性循环的规律。不过一些民营家族企业在传给谁、如何传的问题上依然是传统思维,他们更倾向于将企业在家族内部进行传承,并不放心把企业的指挥棒交给外人,比如职业经理人。

创一代希望子女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望得更远,成就更大的事业,他们思考着如何让“温室生长”的下一代再创辉煌。

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创一代也是用心良苦,总会配给充分甚至过量资源给二代:花大价钱送子女上贵族学校,并送出海外留学深造。根据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16海外留学指南》调研显示,中国创二代中80%以上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总之,创二代从小就被寄予厚望,承担着家族产业永续经营的重任。

如今,一批90后“创二代”开始走到台前,准备接手家族企业并迎接市场的考验。往往这时候,创一代的担忧也渐渐多了起来。

首先,守业有时候更比创业难,由于缺乏足够实战经验,新掌舵人一次错误的决策可能就会把苦心经营的家族企业亏个一干二净。毕竟这样的案例不是特例,“坑爹一族”不在少数。

其次,当年跟着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老人是否信任“新主人”,会不会出现小绵羊被老狐狸收拾的情况呢?有时候内部矛盾的危机比外部的竞争有着更大的隐患。

再次,创一代心里也嘀咕自己的子女能否扛过重重压力。在经济富足的成长环境,父辈的余荫为他们遮盖住了本要承受的生存重担,性格自然无法像创一代一样坚毅。

子承父业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观念,甚至已经烙印在国人心中。如何选择,可不只靠智慧,而要更多胆量,敢不敢放手让职业经理人呢。再退一步说,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不还是自家的吗?

我们看到美的、三一等已经把指挥棒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创一代倒是省却了不少“担忧”,并且上述企业的发展情况是有目共睹的。

02、创二代登上舞台,可能不是最优解

创二代不是最优解?我们知道抛出这个命题,肯定会被股东喷的体无完肤。他们会说,“创始人精心培养的继承者不能胜任?多么自以为是的人才敢讲这般狂妄的话?”

为了试图回答这个观点,我们将站在创二代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1】开局即高点,是好是坏?

跟创一代的苦心经营不同,创二代的商业之路显然更加平坦,大部分创二代开局就是高点。

从国外名校毕业回来的小董事长,很多直接从公司高管做起,有些甚至是创始人手把手带着。当然,这段时期他们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成绩,在社会上的曝光度都较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在公司取得一些业绩,开始接触更多的家族业务,准备迎来接班的时刻。简言之,创二代往往享受着“扶上马再送一程”的优厚待遇。

话说回来,年轻、经验少、不能服众,这是过去创二代留给社会的普遍感受。

有一则故事,说老渔夫技术很好,每次都带着儿子捕鱼并且详细讲解技术要领,然而儿子的技术仍然不够好,因为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类似地,空降过来的创二代如何做到像父辈一样游刃有余?要知道创一代当年也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的。

另一方面,面对那些创始人得力的老臣,创二代接管企业以后能否压得住?创二代在公司的根基不稳,还没有在企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地位。特别是大型集团公司,谁能保证下面所有老资历的高管都能听他差遣。

最难的可能还是那种本身管理就不完善的家族企业,一言堂式的独权主义、亲情关系大于制度等等。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家族关系活生生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一般而言,民企的内部治理本就是一大难题,从华证ESG评级得分来看,民企治理评级得分均值低于央企、地方国企。

图2:民企ESG评级(治理)得分均值较低,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

【2】红利期消失,未来不确定性增加

创一代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幸运儿。彼时的商业环境并没有过热的竞争,如今情况早已大变,诸多行业红利期消失,变成了残酷的内卷。换句话说,未来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创二代势必面对更大的市场竞争。

说起来创二代们也很委屈,表面看上,他们可以通过家族事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一生下来就抓了一手好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等待他们的是多重考验,手上的牌并不好打,因为你的对手可能比你的牌更好。

对于高学历的创二代们,相比父辈在知识体系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面对市场竞争,很多时候就是小白。所谓商场如战场,涉世未深的小将如何与身经百战的将军相提并论呢?父辈身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和经验,是无法言传身教的。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如果创二代接手时的企业,处于调整期甚至是衰退期,不确定性就更大。不要说他们,就是他们的父辈,也未必能平稳度过。冷静下来想想,电视场景里面二代继承家业的风光场面,也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总之,创二代面临的商业环境与当年截然不同,试问创二代真的准备好迎战了吗?

【3】超越父辈有多难?

在创二代中,虽有坑爹一族,也有很多优秀的继任者不希望躺在父辈的光环之下,他们接班时都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一将功成万骨枯,年轻的创二代不仅想超越前辈,还要书写自己的新篇章。

毫无疑问,创二代今天看起来血气方刚,跟年过花甲的创一代比起来确实更有激情,但是如何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创二代大多选择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等高大上的专业,他们更加向往光鲜的资本,喜欢折腾“钱”,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想像父辈一样赚辛苦钱。

以山西海鑫钢铁集团为例。创二代李兆会掌舵后,大力推行多元化经营,尤其对投资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其投资了民生银行、银华基金、民生人寿等。结果呢?公司破产,自己也从当年山西省最年轻的首富变成失信在逃人员,着实让人唏嘘。

图3:新生代企业家的学科选择,资料来源:《家族企业》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二代并不靠谱”,其理由是不努力的二代撞上好运,当上社长,有失公平。并且,第一代很优秀,二代未必也优秀。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二代不如一代的例子俯拾皆是。

举例来说,当年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钱潮可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标杆。后来发展如何呢?亲儿子接手多年之后,公司业绩和股价都已不如当年。

再看国民品牌老干妈的例子,创始人把企业交给儿子后,二代为了节省成本把“祖传秘方”给换了——将优质的贵州辣椒换成了价格更低的河南辣椒,导致老干妈的销量大幅下滑,老一辈辛苦打造的品牌差点毁于一旦。最后老人家不得不重出江湖,出面收拾残局。

图4:万向钱潮完成交接班之后股价走势,资料来源:雪球

当然,商业世界也有成功的案例,不少创二代让企业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比如,国内碳纤维龙头光威复材的例子。创二代陈亮从1997年出任威海光威集团副总经理开始,到2006年从父辈手中接过指挥棒,成为威海光威集团董事长,再到2021年3月正式接班,如今陈亮已成公司新的主心骨。从公司的历年业绩上看,光威复材在完成交接之后依旧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如果视野再放广一点,还有香港的长江实业和韩国三星,这些成功的家族接班已经成为行业佳话。

归根结底,民营企业交接考验的是创二代的综合实力,如果能力不匹配,反倒成了公司的一大风险,甚至会把企业带进深渊。所谓的“基业长青,持续发展”最后只会沦为一句空话。

【4】有多少二代想要承接家业?

虽然创一代一门心思想着子女继承家业,但下一代是否愿意接班也是个大问题。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二代都愿意“享受”父母打下的江山,甚至由于家庭人口结构,很多创二代不情不愿地走上了接班的道路。根据浙大管理学院出版的《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二代的接班意愿仅有43%。

还有容易被忽略的,很多创二代对于接班较为迷茫,他们对创一代所在的枯燥的传统行业完全不感兴趣。试问他们要如何接班?怎么接好班?

回想当年,创一代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成为企业的领导者,堪称万中挑一。而到了自己在家族内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却往往是一里挑一的尴尬处境。

因为不能择优录取,还有很多企业因为家业继承闹出笑话,甚至大打出手,影响到公司的社会形象。

比如,大亚圣象的陈晓龙、陈建军两兄弟。在2018年前后,两人围绕公司控制权的争夺闹得不可开交,并一度闹上了法庭。最终,陈晓龙在2020年因病突然去世,这场魔幻的家族继承之争落幕。

从上述角度,投资人应该重新审视接班人的要义所在。当然,我们不是推崇职业经理人,毕竟企业继承没有固定的模板,最终还是看接棒者能否带领公司继续前行,驶向星辰大海。

03、民企传承与中国经济新动能

【1】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民营企业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做出的突出贡献令人注目。

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形成了“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图5: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变化,资料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众多创始人推动公司上市从而形成资本市场庞大的群体,不管是数量还是市值规模上,民企毫无疑问都是A股关键主体。值得强调的是,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成长为不同行业的翘楚,比如新能源车、半导体、光伏、锂电池等赛道,民企企业已经成为行业主力。

图6:A股民营企业情况(2022/1/18),资料来源:Wind,东吴证券

【2】民企传承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新动能

当前民营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权力更替的时代共振期,有走“传统封建”路子的,也有任用职业经理人的。我们无法评价孰是孰非,但我们想强调,民营企业的传承至关重要,“传子还是传贤”不仅影响企业兴衰,也时刻影响着国民经济。

在今年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层面特别强调:通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30年的经济的发展和升级转型。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同时还将充当国内自主创新的先锋军。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较大,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数据预计,2022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1万亿元,占到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电力设备等成长创新性行业。截止2022年一季度,A股专精特新公司共351家,其中民企302家,占比高达86%。

图7:全国企业研发费用情况(万亿元),资料来源:全国工商联,中泰证券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暗潮汹涌的时代。当今全球的产业迭代和商业环境绝非几十年前可以相比,技术的非线性发展、商业模式的跨界突变等等。任人唯贤,能者居上。谁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谁就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中应付自如,更好地纵横捭阖。如此传承,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