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2没有爆款热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2没有爆款热歌

2022年爆款热歌的失踪,或许也是华语乐坛迎来新环境的一个标志。

文|读娱  蒜香啫啫角

回首过去一年,不得不承认,虽然市场仍有热歌出现,但能称得上“火遍全网”的爆款几乎没有。

去年的《漠河舞厅》,前年的《Last Dance》《无价之姐》《旧梦一场》,2019年的《野狼DISCO》《芒种》《少年》,让过去几年总归有些旋律能持续性占据每个人的耳朵,暂且不提这些作品的高雅或低俗,至少这些音乐让大部分市场有了一段时期的共鸣。但2020年,也就《孤勇者》能算半首(《孤勇者》在去年底上线,且主要在低龄人群中火)。

我们为什么要谈论年度爆款热歌?因为一首穿透全网的歌曲往往会构成群体的一种记忆,在回首之时,这些歌曲能够成为一代人情感、情绪的承载,另外,年度爆款热歌也会指向这一年大众的见闻与思想,成为时代的标签之一。

那么今年音乐市场到底怎么了?

首先要认可,今年热歌是有的,以戏腔为特色的《赐我》《难却》,以爱情为主题的《多远都要在一起》《这世界那么多人》,因周杰伦名气而被讨论的《最伟大的作品》,又或者是近期以“如果在十八我没能送你花,那到二十八我请你喝酒吧”火起来的《迟来的情话》,都可以算是热歌,不过这些歌除了《最伟大的作品》,热度基本都限制在部分圈子中,而《最伟大的作品》只在刚上线时有热度,周杰伦新专上线两周后就不再被关注。

很多歌曾经有过热度却没能火到全网皆知,大概率是少了点机会。

我们不妨先看看过去能称得上年度热歌的作品。去年《漠河舞厅》的火,来自于音乐中叙事带来的共情,今年上半年的《孤勇者》也差不多相同,受现实情况影响下有低迷情绪的人们,在《孤勇者》这样充满积极向上力量的歌曲中得到了慰藉,也让有些“中二”的低龄人群更容易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热血。也就是强情绪共鸣,尤其是普世的情绪点更容易引发一首歌曲的出圈。

再有就是影剧综的影响,像是因《想见你》而火的《Last Dance》和因《浪姐》而火的《无价之姐》,基本都是在满足情绪共鸣的基础上,有了热门内容的加持而火出圈。不过这类音乐作品在相关内容的热度冷却后,也少有场景再让人们想起。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没有出圈大爆歌曲,一方面是缺少了大热门影剧综的加持。今年热门综艺可能要落到喜剧类型内容上,音乐很难有发挥的余地,音乐综艺的疲软直接让热歌少了大范围传播的门路;影视剧方面,也没有像《想见你》这样歌曲与剧情有强关联的内容,让人因剧情而爱上某首歌曲。

另一方面,就是今年的这些歌曲,在情绪上可能并不是当下人们刚需的。

《这世界那么多人》《多远都要在一起》两首歌都有不俗的热度,爱情是容易让听众动容的,但在2022年的大环境下,这些歌曲里含有的情愫,很难再掀起大市场的情绪共振了,包括《迟来的情话》也是同理,它们能够成为热歌,是因为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下,可能很难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了。

整体而言,就是今年在文娱领域,少有能发挥音乐感染力且能集中全民注意力的内容,让音乐能够借力,同时,传播侧也尚未找到推火破圈热歌的方法,使得当剧综方向上提供不了助力后,音乐领域就缺少了大爆热歌。

当然,从另外的角度而言,今年没有爆款热歌也并不完全是坏事。

过去几年的爆款热歌并不都有多高的品质,去年引发全网讨论的某十大热歌榜单,被全网吐槽,就证明了市场对于口水热歌的容忍度并不高,这或许也是今年没有几首热歌能够穿透全网的另一层原因。

这也是我们所说爆款热歌缺失并不完全是坏事的一点,市场不再因为一首歌能够一时打动自己就频繁的听与使用,这也指向人们听歌更加多元化了。

市场听歌更加个人化、多元化的好处,是能倒逼上游创作者花更多心思来创作。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今年周杰伦这样咖级的人发新专,虽确实带来了超高的热度,但因为音乐内容并没让市场足够满意,使得聚焦在歌曲上的热度很快就消散了,这说明大众市场对于音乐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更高的要求,会让“热歌制造工厂”失去借流量赚快钱的运作方式,从而淘汰一批在华语乐坛制造垃圾的群体。并且,这样的局面也会让那些用心创作音乐的音乐人拥有更好的环境——当人们在意歌曲品质,这些音乐人也就有了更多被听到的机会。

在读娱君看来,年度爆款热歌也许只是当下这一时期的特定产物。

正常来说,人们爱听的歌曲既要好听又能产生共鸣还要值得反复聆听,这种期望指向的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金曲。金曲的概念是包含爆款热歌的,即金曲一定是爆款热歌,但爆款热歌不一定是金曲。当现在爆款热歌不再有那么强的市场竞争力后,创作金曲或许会成为更多音乐人的目标。

所以说起来,2022年爆款热歌的失踪,或许也是华语乐坛迎来新环境的一个标志,未来热歌仍然会有,不过真正的爆款热歌(金曲)也可能再度出现,让我们的华语乐坛更加丰富多远拥有生机,这也才是值得整个音乐市场努力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2没有爆款热歌

2022年爆款热歌的失踪,或许也是华语乐坛迎来新环境的一个标志。

文|读娱  蒜香啫啫角

回首过去一年,不得不承认,虽然市场仍有热歌出现,但能称得上“火遍全网”的爆款几乎没有。

去年的《漠河舞厅》,前年的《Last Dance》《无价之姐》《旧梦一场》,2019年的《野狼DISCO》《芒种》《少年》,让过去几年总归有些旋律能持续性占据每个人的耳朵,暂且不提这些作品的高雅或低俗,至少这些音乐让大部分市场有了一段时期的共鸣。但2020年,也就《孤勇者》能算半首(《孤勇者》在去年底上线,且主要在低龄人群中火)。

我们为什么要谈论年度爆款热歌?因为一首穿透全网的歌曲往往会构成群体的一种记忆,在回首之时,这些歌曲能够成为一代人情感、情绪的承载,另外,年度爆款热歌也会指向这一年大众的见闻与思想,成为时代的标签之一。

那么今年音乐市场到底怎么了?

首先要认可,今年热歌是有的,以戏腔为特色的《赐我》《难却》,以爱情为主题的《多远都要在一起》《这世界那么多人》,因周杰伦名气而被讨论的《最伟大的作品》,又或者是近期以“如果在十八我没能送你花,那到二十八我请你喝酒吧”火起来的《迟来的情话》,都可以算是热歌,不过这些歌除了《最伟大的作品》,热度基本都限制在部分圈子中,而《最伟大的作品》只在刚上线时有热度,周杰伦新专上线两周后就不再被关注。

很多歌曾经有过热度却没能火到全网皆知,大概率是少了点机会。

我们不妨先看看过去能称得上年度热歌的作品。去年《漠河舞厅》的火,来自于音乐中叙事带来的共情,今年上半年的《孤勇者》也差不多相同,受现实情况影响下有低迷情绪的人们,在《孤勇者》这样充满积极向上力量的歌曲中得到了慰藉,也让有些“中二”的低龄人群更容易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热血。也就是强情绪共鸣,尤其是普世的情绪点更容易引发一首歌曲的出圈。

再有就是影剧综的影响,像是因《想见你》而火的《Last Dance》和因《浪姐》而火的《无价之姐》,基本都是在满足情绪共鸣的基础上,有了热门内容的加持而火出圈。不过这类音乐作品在相关内容的热度冷却后,也少有场景再让人们想起。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没有出圈大爆歌曲,一方面是缺少了大热门影剧综的加持。今年热门综艺可能要落到喜剧类型内容上,音乐很难有发挥的余地,音乐综艺的疲软直接让热歌少了大范围传播的门路;影视剧方面,也没有像《想见你》这样歌曲与剧情有强关联的内容,让人因剧情而爱上某首歌曲。

另一方面,就是今年的这些歌曲,在情绪上可能并不是当下人们刚需的。

《这世界那么多人》《多远都要在一起》两首歌都有不俗的热度,爱情是容易让听众动容的,但在2022年的大环境下,这些歌曲里含有的情愫,很难再掀起大市场的情绪共振了,包括《迟来的情话》也是同理,它们能够成为热歌,是因为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下,可能很难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了。

整体而言,就是今年在文娱领域,少有能发挥音乐感染力且能集中全民注意力的内容,让音乐能够借力,同时,传播侧也尚未找到推火破圈热歌的方法,使得当剧综方向上提供不了助力后,音乐领域就缺少了大爆热歌。

当然,从另外的角度而言,今年没有爆款热歌也并不完全是坏事。

过去几年的爆款热歌并不都有多高的品质,去年引发全网讨论的某十大热歌榜单,被全网吐槽,就证明了市场对于口水热歌的容忍度并不高,这或许也是今年没有几首热歌能够穿透全网的另一层原因。

这也是我们所说爆款热歌缺失并不完全是坏事的一点,市场不再因为一首歌能够一时打动自己就频繁的听与使用,这也指向人们听歌更加多元化了。

市场听歌更加个人化、多元化的好处,是能倒逼上游创作者花更多心思来创作。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今年周杰伦这样咖级的人发新专,虽确实带来了超高的热度,但因为音乐内容并没让市场足够满意,使得聚焦在歌曲上的热度很快就消散了,这说明大众市场对于音乐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更高的要求,会让“热歌制造工厂”失去借流量赚快钱的运作方式,从而淘汰一批在华语乐坛制造垃圾的群体。并且,这样的局面也会让那些用心创作音乐的音乐人拥有更好的环境——当人们在意歌曲品质,这些音乐人也就有了更多被听到的机会。

在读娱君看来,年度爆款热歌也许只是当下这一时期的特定产物。

正常来说,人们爱听的歌曲既要好听又能产生共鸣还要值得反复聆听,这种期望指向的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金曲。金曲的概念是包含爆款热歌的,即金曲一定是爆款热歌,但爆款热歌不一定是金曲。当现在爆款热歌不再有那么强的市场竞争力后,创作金曲或许会成为更多音乐人的目标。

所以说起来,2022年爆款热歌的失踪,或许也是华语乐坛迎来新环境的一个标志,未来热歌仍然会有,不过真正的爆款热歌(金曲)也可能再度出现,让我们的华语乐坛更加丰富多远拥有生机,这也才是值得整个音乐市场努力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