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邻章
自小米13官宣以来,其所采用的立边直屏外观设计语言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新浪科技甚至为此还开设了一个“#小米13设计像不像iPhone#”的话题。
说来有趣的是,这在个话题下,不少大V和米粉都在力证小米13的外观设计与iPhone 12系列以来的设计语言有着一定的差别,诸如其后盖处理以及摄像头设计。
但当网友们表示,即使如此,它在外观上整体还是和iPhone几乎撞了一个满怀时,一些人又给出了两套经典说辞:一是“当前智能手机不是立面直边设计就是曲面屏设计,还能怎么设计”;二是“直角边框也不是苹果的专利”。
但这两套说辞,仔细审视之下却也有着一些此地无银的尴尬,并且这样的说辞其实深究起来也很难站得住脚。
很难站住脚的两种说辞
事实上,“智能手机就长这样,还能怎么设计”这套说辞,早在苹果与三星手机的“世纪官司“中,就被三星使用过。
当时三星对苹果公司发出质问称:“手机除了圆角矩形还有别的可能么?”
苹果则用诺基亚Lumia的设计进行了反驳,证明了智能手机的设计是明显可以有所不同,是能够有自己的创新的。
而在诺基亚之外,其他厂商在随后的日子里,也推出了不少外观设计颇为出彩的产品,诸如moto X,HTC One、OPPO Find X、三星S8等等。
所以厂商们在面对其外观设计为什么与iPhone设计趋同的质问时,显然不是一句“还能怎么设计”就能回答的。
而所谓“直角边框也不是苹果的专利”的说辞,事实上,也很难站住脚,毕竟苹果公司还真获得了相关设计外观专利授权。
从公开报道来看:苹果于2010年10月17日向中国提交了11项iPhone 4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并于2011年3月18日获得了授权和注册,这些设计专利的文件编号为1001693.1M001至1001693.1M011。
对于最近几代iPhone重新采用的直角边框设计,其实苹果也取得了相关的设计专利授权——苹果于2021 年 9 月 22 日申请了“手机”外观设计专利,并于2022年四月份对外公开了获批的外观专利授权,公开号 CN307266383S,专利摘要显示,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运行应用程序和 / 或用于通讯,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所以综合来看,用这两种说辞来证明自己也能这样设计具备合理性,显然是有些站不住脚的。
国产厂商们的工业设计之殇
当然,小米13此番所面临的外观争议,也并非个例,事实上这在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中,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国产厂商们在产品设计上,似乎又一次丧失了此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些自有设计语言——他们当下的许多产品设计语言,还是落在了苹果和华为这两大领先厂商规定的设计范式之中。
大家如果去翻一番其他国产厂商近几年的在售产品,就能发现:近年来这些产品的设计语言几乎集中在了以iPhone为指导的直角边框设计和以华为星环设计为指导的这两套设计范式之中,甚至华为自身在中低端上亦是如此。
不得不说,这是国产厂商们的工业设计之殇。
当然,这种现实,从商业的角度来考量,或许是一种稳妥、保险的选择,毕竟苹果和华为的外观设计,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验证。
诸如iPhone 近年来回归的直角边框设计语言,虽然一直被用户吐槽手感不佳,但iPhone却用实打实的销量证明了这样的设计,是当下用户所喜爱的设计,能够在市场热销。
仅以今年iPhone 14和iPhone 14 Pro Max为例,据Counterpoint报告显示:10月份得益于这两款产品的全面上市,苹果在智能手机销量上超越三星,成为本月的全球第一,并且在中国市场取得了25%的最高市场份额。
同时在今年双十一期间,苹果亦是得益于iPhone14系列和iPhone 13的竞争力,夺得了本次双十一销量份额和营收份额双第一的成绩——数据显示:本次iPhone在双十一期间销量接近350万部,份额占比为39%;预估营收为251亿元,份额占比68%。
这样的市场表现,设计在其中有多大占比,或许很难量化,但产品设计所带来的助力作用,显然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此前乔布斯就尤其认为:产品外观设计是否成功,将决定着产品能否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苹果并不仅仅是一家制造计算机的公司,苹果非常注重产品设计,并使自己产品在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所以综合来说,设计对产品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厂商们在产品设计上采用已经被市场验证的设计范式,将很大程度降低试错成本,特别是在市场消费需求减弱的现实下。
这从当年与iPhone X几乎撞个满怀的小米8系列,10天销量突破100万台,也可见一斑。
纵使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可以解释一些厂商为什么在产品设计上会落入其他厂商创造的设计范式之中,但偌大的厂商,在产品设计上,甚至是旗舰产品上都没有自己独到的语言,这怎么看都难言诚意,也或难让人相信这样的厂商会真的极具创新力。
而对于购买了这些旗舰产品的用户而言,当拿在手里的新手机被人评价为“你这手机咋跟iPhone、华为长得差不多时”,恐怕心里也很难舒坦。
这或也是为什么此次小米13会引起这么多争议的原因所在,毕竟你是数字系列、是旗舰身份,不是中低端产品。
而没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又何尝不是众多国产厂商冲击高端路的又一绊脚石?
为什么出彩的原创设计,在国产厂商中较为罕见?
从现实来说,国产厂商们虽然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上已经大杀四方,但在产品设计上,却依旧是鲜有出彩的原创设计。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国产产品在工业设计上称得上很原创、很出彩的产品设计,或许只有昙花一现的OPPO Find X这一款产品。
当时时任苹果首席设计师的乔纳森也对这款产品表示“这款产品praiseworthy(值得称赞)”,虽然苹果并不会使用这样的设计。
而华为星环设计虽然在近年来成为了国产高端产品在处理多摄像头设计时的模仿对象,但从严格意义来说,我们依旧可以在诺基亚Lumia 1020折款产品上看到灵感。
那么为什么出彩的原创设计,在国产厂商中较为罕见?
问题或许出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新设计属于一场豪赌,但厂商多数输不起。
于厂商而言,可能谁都想推出属于自己的设计,谁都想引领潮流,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
这一现实带来的直接挑战是:于公司而言,采用新设计语言与豪赌无疑,如果被用户接纳了,那么皆大欢喜,但若不被用户接纳,那么等待公司的或许就是竞争失利。
而竞争失利对多数公司而言,都是不能承受之重,特别是在代表公司门面的旗舰产品和攸关公司生死的主力产品上,就更是如此。
这种输不起的现实,使得公司只能采取保守乃至跟随策略,这虽不出彩、虽会被吐槽,但却能获得真金白银的回报。
罗永浩此前在回答网友提出的”如果说产品的第一要义是实用性,那设计感又意味着什么?很久没看到实用性设计感兼具的产品了,不知道锤科这次能不能给我们惊喜?”这个问题时,就回答到:“设计没那么重要,至少在中国没那么重要。知道我们现在做线下渠道建设时被可能的合作方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吗?“咦?你们这手机为什么长得不像 iPhone 啊?”
这或许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二是设计师在厂商内部的话语权并不高。
虽然所有公司都在标榜自己是多么重视设计,惯用的套路则是在产品发布会上,向用户展示当初在设计这款产品时,有多少次推倒重来,抠了多少细节,打磨了多久。
但现实却往往是,恐怕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将设计师的地位放置得如苹果那般高。
报道称:
乔布斯对乔纳森在公司的地位表述是——“在苹果,他比除我之外的所有人管理权都大,没人能指使他或干预他做任何事,我就是这么规定的。”
在乔纳森领导苹果设计团队时,设计师们在公司内部拥有着超然地位——“当一名设计师参与苹果召开的会议,就像神父突然出现在周日的布道会中,教堂里的人们肃然起敬。”前苹果设计总监Robert Brunner曾这说到。
这也让其他部门对苹果设计师提出的要求积极应对,在苹果的硬件工程师中流传的一句话是:“不要让上帝们(设计师)失望”。
但在大多数科技公司中,则是工程技术决定产品开发,设计师们相对较低的地位,不仅使得他们难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来支自己的创意,更有可能要为产品的最终销量表现承担责任。
罗永浩在再一次访谈中也谈到:“为何今天没有手机厂商愿意创新,都喜欢用拿来主义呢?其实并不是因为缺乏优秀的设计师,而是由于设计师不敢“舒己见”!。因为如果到时候这款手机在市场上销量不好,那基本就要被炒鱿鱼了。所以设计师们也都很精明,现在什么设计是主流,就怎么来。”
当然,随着乔纳森和一众元老级设设计师的相继离职,苹果设计部门在苹果公司内部的话语权,是否还如此前那般牢固,是否会让渡于运营需求,在当前也被外界深深担忧的。
在此,只希望苹果设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要让运营、财务等指标所吞噬。
三是创新设计需要花费大价钱。
当然,好设计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不仅需要天才设计师们注入灵感,也需要真金白银进行浇灌。
为什么华为这几年设计进步很大,特别是在产品配色选择以及质感打造层面,原因之一就在于华为舍得花大价钱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华为与世界权威色彩机构PANTONE建立合作就是显著一例。
并且一个全新的设计,往往更需要花费大价钱。
据报道:苹果在生产iPhone等产品时,在常规的派驻专家协助供应商、代工厂们进行产线技术升级、解决相关技术难题,甚至还会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和加工模具给供应商,而这没有雄厚的财务支撑,显然难以为继。
据悉乔纳森在和供应商谈判时,给供应商最具诱惑的条件是:“我这儿管着一大笔钱,只要你们满足我的要求,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而这又有多少国产厂商能够做到?所以综合来看:厂商难以承受失败后果(或惧畏失败)、设计师话语权低但需对产品市场表现担责、厂商在设计提升上的投入不足等原因,掣肘了国产们在产品设计上的原创表达。
写在最后:
2014年,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在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演讲时,对科技界出现的一些“好设计总是不谋而合”的状况,其谈到:“我们 8 年的努力,别人只需要 6 个月就可以照搬过去。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盗窃设计就是盗窃时间,这是对我们的一种恭维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在此,希望国产厂商能够共勉,更希望国产厂商们都能早日拥有自己的产品设计语言——即使当下电子消费市场环境并不好,竞争也分外激烈,稍有不慎甚至会影响巨甚,但我还是衷心希望国产们能够原创多一点、大胆一点、自信一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