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特急”背后:南方给北方上了一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特急”背后:南方给北方上了一课

拼服务,拼速度

文 |  青小岛

拼经济,已是大势所趋。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率先行动的基本都是南方省份。

南方地区的发展冲动、务实姿态、忧患意识,以及对政策的敏感度,着实值得很多北方地区学习。

在多地行动之后,山东也急了。

12月9日,据媒体报道,山东省商务厅发布特急通知,组织企业境外商务洽谈活动,活动对象重点面向中小型企业,时间拟定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出访地区包括日韩、东南亚、欧洲。

这两年,在疫情防控中,山东展现的开放、开明姿态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做的最好的省市之一。

如今,抓经济成为“主流”,追赶中的山东更应该坐不住、等不起,要“特急”起来。

无论是出海抢订单,还是打通省内的“肠梗阻”,让经济尽快回到正轨,山东都应有更大作为。

2018年,山东曾大张旗鼓向南方学习。

此后,山东在干事理念、发展思路上改变甚多。在多年努力之后,山东经济也逐步爬出低谷,增幅跃居全国前茅。山东的面貌为之一新。

1

回到这一轮的“抢订单”话题。

仅从数据上看,近3年山东的外资、外贸的势头没有衰减,而是高歌猛进。

外贸方面,2019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04万亿;2021年猛增至2.93万亿;今年前10个月依然保持高增长,达到2.7万亿,年内突破3万亿应该没有悬念。

利用外资方面,2019年,实际使用外资146.9亿美元;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200亿美元,高达215.2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实际使用外资192.8亿美元,规模居全国第四位,同比增长6.5%。

不夸张地说,外贸与外资,成为近三年拉动山东经济的强大引擎。

不过,漂亮的数据之下,隐忧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截至目前,官方并没有公布中小外贸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近三年的发展状况。可是,从一些权威数据中,能窥到蛛丝马迹。

去年,山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1万家;而今年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为5.4万家。

半年之内,减少7000家。

这或许可以解释山东省商务厅发出的“特急”通知,明确指出“活动对象重点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缘由。

中小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同时也是“稳就业”的主体。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

它们的生死与活力,无论对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还是对于就业等民生问题,都至为重要。

2

多地纷纷走出国门抢订单,源自对于未来发展形势的担忧。

作为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山东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

一方面,大疫三年,国内消费能力尚需时间去恢复。

今年前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0.6%。而2019年,全年社消总额增幅高达8%。

3年疫情,很多地区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影响,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力降低。在经济回暖前,消费很可能还要经受一波低谷。因此,国内企业只能发力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专业机构对2023年世界经济持普遍的悲观态度。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应会仅增长1%,远低于之前预测的3.4%。

寒气已经传来。刚刚过去的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10月亦下降0.4%,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市场就那么大,甚至有缩小的风险,如果你不去争,就让别人占了。

客观而言,山东也没闲着。

据报道,12月8日,山东出口商品(阿曼)展览会暨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展览会在阿曼巴尔卡市开幕。本次展会为期3天,来自山东的时风集团、特亚钢铁、大汉科技等30家企业一起到阿拉伯市场“抢订单”。

3

再说说青岛。

在“新十条”发布后,青小岛在《大幅松绑后,青岛应赶紧干的几件大事》中提到,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想方设法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青岛实际利用外资下降8.39%。

事实上,青岛的行动算是比较早的。

今年10月底11月初,上合示范区先后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专场推介,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莫斯科的推介会上,包括上合示范区—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园中园揭牌,青岛上合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等。

近期,在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栾新的带领之下,青岛高新区代表团一行访问了法国、英国的多个城市,对接多个跨国项目。目前,青岛高新区代表团一行,已经顺利返回青岛。

公开报道显示,青岛高新代表团在8天时间内,进行了9次见面交流,包括英国的阿斯利康、埃地沃兹,法国的阿尔斯通、阿斯利康等。

上述活动,政府都是主角。组织企业“组团”走出去,尚未见到公开报道。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政府搭台、提供便利,拿出更多实招,让企业成为主角,快速扩大市场,已是当务之急。

青岛与山东一样,疫情之下经济之所以保持良好态势,外贸功不可没。在前两年制造业、固投低迷的情况下,外贸和消费成为青岛经济的“顶梁柱”。

当下,青岛制造业尚在蓄势,内需未来一段时间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若是进出口遭遇瓶颈,将影响青岛经济的增速。

青岛必须重视起来,拼服务,拼速度。

 

来源:青小岛微信公号

原标题:山东“特急”背后:南方给北方上了一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特急”背后:南方给北方上了一课

拼服务,拼速度

文 |  青小岛

拼经济,已是大势所趋。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率先行动的基本都是南方省份。

南方地区的发展冲动、务实姿态、忧患意识,以及对政策的敏感度,着实值得很多北方地区学习。

在多地行动之后,山东也急了。

12月9日,据媒体报道,山东省商务厅发布特急通知,组织企业境外商务洽谈活动,活动对象重点面向中小型企业,时间拟定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出访地区包括日韩、东南亚、欧洲。

这两年,在疫情防控中,山东展现的开放、开明姿态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做的最好的省市之一。

如今,抓经济成为“主流”,追赶中的山东更应该坐不住、等不起,要“特急”起来。

无论是出海抢订单,还是打通省内的“肠梗阻”,让经济尽快回到正轨,山东都应有更大作为。

2018年,山东曾大张旗鼓向南方学习。

此后,山东在干事理念、发展思路上改变甚多。在多年努力之后,山东经济也逐步爬出低谷,增幅跃居全国前茅。山东的面貌为之一新。

1

回到这一轮的“抢订单”话题。

仅从数据上看,近3年山东的外资、外贸的势头没有衰减,而是高歌猛进。

外贸方面,2019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04万亿;2021年猛增至2.93万亿;今年前10个月依然保持高增长,达到2.7万亿,年内突破3万亿应该没有悬念。

利用外资方面,2019年,实际使用外资146.9亿美元;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200亿美元,高达215.2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实际使用外资192.8亿美元,规模居全国第四位,同比增长6.5%。

不夸张地说,外贸与外资,成为近三年拉动山东经济的强大引擎。

不过,漂亮的数据之下,隐忧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截至目前,官方并没有公布中小外贸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近三年的发展状况。可是,从一些权威数据中,能窥到蛛丝马迹。

去年,山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1万家;而今年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为5.4万家。

半年之内,减少7000家。

这或许可以解释山东省商务厅发出的“特急”通知,明确指出“活动对象重点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缘由。

中小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同时也是“稳就业”的主体。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

它们的生死与活力,无论对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还是对于就业等民生问题,都至为重要。

2

多地纷纷走出国门抢订单,源自对于未来发展形势的担忧。

作为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山东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

一方面,大疫三年,国内消费能力尚需时间去恢复。

今年前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0.6%。而2019年,全年社消总额增幅高达8%。

3年疫情,很多地区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影响,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力降低。在经济回暖前,消费很可能还要经受一波低谷。因此,国内企业只能发力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专业机构对2023年世界经济持普遍的悲观态度。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应会仅增长1%,远低于之前预测的3.4%。

寒气已经传来。刚刚过去的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10月亦下降0.4%,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市场就那么大,甚至有缩小的风险,如果你不去争,就让别人占了。

客观而言,山东也没闲着。

据报道,12月8日,山东出口商品(阿曼)展览会暨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展览会在阿曼巴尔卡市开幕。本次展会为期3天,来自山东的时风集团、特亚钢铁、大汉科技等30家企业一起到阿拉伯市场“抢订单”。

3

再说说青岛。

在“新十条”发布后,青小岛在《大幅松绑后,青岛应赶紧干的几件大事》中提到,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想方设法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青岛实际利用外资下降8.39%。

事实上,青岛的行动算是比较早的。

今年10月底11月初,上合示范区先后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专场推介,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莫斯科的推介会上,包括上合示范区—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园中园揭牌,青岛上合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等。

近期,在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栾新的带领之下,青岛高新区代表团一行访问了法国、英国的多个城市,对接多个跨国项目。目前,青岛高新区代表团一行,已经顺利返回青岛。

公开报道显示,青岛高新代表团在8天时间内,进行了9次见面交流,包括英国的阿斯利康、埃地沃兹,法国的阿尔斯通、阿斯利康等。

上述活动,政府都是主角。组织企业“组团”走出去,尚未见到公开报道。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政府搭台、提供便利,拿出更多实招,让企业成为主角,快速扩大市场,已是当务之急。

青岛与山东一样,疫情之下经济之所以保持良好态势,外贸功不可没。在前两年制造业、固投低迷的情况下,外贸和消费成为青岛经济的“顶梁柱”。

当下,青岛制造业尚在蓄势,内需未来一段时间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若是进出口遭遇瓶颈,将影响青岛经济的增速。

青岛必须重视起来,拼服务,拼速度。

 

来源:青小岛微信公号

原标题:山东“特急”背后:南方给北方上了一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