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不仅是你的男性朋友,他还想泡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不仅是你的男性朋友,他还想泡你

男女间的“纯友谊”只是一个谎言。

文 | 将夜

大学的时候,有个学妹失恋后,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的,我带着她到路边摊上陪她喝酒,听她倾诉,给她讲了一堆废话大道理,最后她大哭了一场,释怀了。通宵影院躺我怀里睡了一宿。第二天她对我说:哥你真好,像父亲又像兄长,不会占我便宜。

我微微一笑:你要是漂亮点就好了。

“男女之间会有纯友谊吗?”

“有,越丑越纯。”

性取向正常的男女之间可以保持“纯洁”的朋友关系吗?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

有人说,男女之间非爱情性质的友情很普遍啊——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并肩奋斗,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坠入爱河。

有人会说,这种柏拉图式的纯洁友谊只是一种表象,你永远不知道当事人的伪装下潜藏着多少心中的暗流涌动。

为此,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还专门出了篇报道,说相关科学家研究报告指出,男女间的“纯友谊”只是一个谎言。

而且,在这个研究中还发现:男生有没有女朋友与他们打不打算和其他女孩子约会没有关系,而有男朋友的女生与其他男子约会的愿望就会大为降低。

同样,如果一个男生有了女朋友,女生认为他对自己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也不愿意和他去约会。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这也为明明有女朋友却不愿意承认的男孩子们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我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曾经和最好的女性朋友在一起,不久就散伙了,连朋友都没得做。所以当朋友和当女朋友完全是两个概念,在这里奉劝各位利益相关的男性朋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我一直固执的相信男女之间有真正纯洁的友谊。但是那一定是建立在男女双方都深刻思考过,要不要跨出那一步的基础上的。

也许深思熟虑之后,发现当朋友要比当男女朋友要适合的多,或许他们就会不去想男女之事,就有纯洁的友谊。

但是纯友谊和发生爱情之间的界限往往很窄,差的也不过就是几杯酒、一场和现任的争吵、一个寂寞的节日……

就像两个人,她知晓你究竟哪里值得崇拜,像植物熟知哪一天适合开花。

他一直擅长妥贴照顾自己,不纵酒,也不多话,默默生活从不惊扰。

只一次,你看见她的颤栗,月光不是拥抱,树影也不是,你触到一份情感浓烈滚烫,不可痛饮,连浅尝都奢侈,只能自语般喃喃:回去吧,天色已晚。

这样还算是好的,倘若你一把拥佳人入怀,再寻僻静处宽慰人生,那故事就结束了。

所以恋爱之后,就请自觉的和“纯友谊”的异性朋友保持距离,真正纯洁的异性朋友,也绝壁能够理解这种友谊对爱情的让步。

人类总是在进步的,唯独男女之间关系演变的让我越来越觉得莫名其妙,好像男孩女孩们在有了性别观念之后就没有什么纯洁的友谊了。电视里,小说里充斥的总是情爱、争吵、猜疑,只要有男有女,指定少不了三角恋福尔摩斯之类的桥段。

要说例外,也有,看看“快乐星球”,一群小孩子果然不再卿卿我我,看到乐乐和莲蓉包手牵手时你总不会想着这俩孩子关系不纯洁。

在过去,“男女授受不亲”的主流观点曾领跑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秩序和人们意识的改变,异性间的友谊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普遍的有点不大对劲。这个,毒鸡汤狗血剧们居功至伟。

大学图书馆里不再有男女对坐读书的场景,否则第二天班里便会传开某某某喜欢某某的消息,办公室里男同事也不敢轻易帮女同事接水倒茶,别人看在眼里这又少不了偷笑八卦。

在那些吃瓜群众眼里可能就觉得,全世界男性和女性之间,除了性关系以及马上就要开始的性关系之外,就没有健康干净的朋友关系了。

你又怎知?

他们是在一起欣赏尼采,探讨拜伦,绝不是互送一朵小花。他们一起去郊游,一起去喝酒,到了车站,不用腻腻歪歪假装分不了手,轻轻松松带着尊严走自己回家的路。

他们可以紧紧的握手,也可能会结结实实的拥抱,但那与性无关,是友爱是欣赏,是思无邪,而绝不是欲望,不是占有。

他们有着精神上的默契,有着心灵的统一,他们可以谈爱情,谈婚姻,谈未来,可以无所顾及地谈人生所有的问题心有灵犀,心意相通,相知相惜,互相扶持,互相敬重。

他们就这样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这种感情在于心的了解,精神的交融,两人的心贴的很近,身体却离的“很远”。

人和人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度过了一些岁月,哪里是用两人存在什么简简单单的性关系能够讲清的?

所以不能总是以己度人。

我也不想看到,人际关系新道德逐渐演变成了提心吊胆的防范和智者千虑的考量。

有时候我向往以前干净清洁的男女关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就像那苏轼与琴操西湖边解的辞,三毛交给眭澔平的100把钥匙。

但是讲完又很伤感,这种旧世界的男女关系都总是不对等的,女性总是处在较为低微的位置上。在古代男性寻找知己的对象都是妓女,而古诗里这么潇洒的男人,不是有钱就是有才。

不信你看那些文学作品中为女人所爱的男主角,十之八九都是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如涓生、于质夫、觉慧、君实、方达生、方鸿渐。丁玲笔下的凌吉士也是南洋侨生,范柳原虽是商人,却也爱读《诗经》,“执子之手” 云云。

中国的文学很少描写书生以外的男人(商人、工人、小贩、农夫、军人等)如何谈恋爱。这种不全面“反映现实”的文学现象在中国长期存在,可能是文人视角的“自我慰问”,抑或是读者“才子佳人”传统情趣的需求,作家们借男女关系隐喻知识分子对大众的启蒙愿望及困境,等等。

这种有规可循的情感果然是最主观的事情,不可说,说不清。

又秋了,跑去阳台望月,窗外凉意阵阵;最近空气极好,心比明月,白云展得清澈,连夜赶路;蝉鸣大减,不知那些虫儿睡了多少又死了多少,不关我事。写了一些清淡的文字,没由来想起一位故人,窗外的景色倒正好配她。

清风两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不仅是你的男性朋友,他还想泡你

男女间的“纯友谊”只是一个谎言。

文 | 将夜

大学的时候,有个学妹失恋后,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的,我带着她到路边摊上陪她喝酒,听她倾诉,给她讲了一堆废话大道理,最后她大哭了一场,释怀了。通宵影院躺我怀里睡了一宿。第二天她对我说:哥你真好,像父亲又像兄长,不会占我便宜。

我微微一笑:你要是漂亮点就好了。

“男女之间会有纯友谊吗?”

“有,越丑越纯。”

性取向正常的男女之间可以保持“纯洁”的朋友关系吗?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

有人说,男女之间非爱情性质的友情很普遍啊——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并肩奋斗,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坠入爱河。

有人会说,这种柏拉图式的纯洁友谊只是一种表象,你永远不知道当事人的伪装下潜藏着多少心中的暗流涌动。

为此,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还专门出了篇报道,说相关科学家研究报告指出,男女间的“纯友谊”只是一个谎言。

而且,在这个研究中还发现:男生有没有女朋友与他们打不打算和其他女孩子约会没有关系,而有男朋友的女生与其他男子约会的愿望就会大为降低。

同样,如果一个男生有了女朋友,女生认为他对自己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也不愿意和他去约会。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这也为明明有女朋友却不愿意承认的男孩子们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我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曾经和最好的女性朋友在一起,不久就散伙了,连朋友都没得做。所以当朋友和当女朋友完全是两个概念,在这里奉劝各位利益相关的男性朋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我一直固执的相信男女之间有真正纯洁的友谊。但是那一定是建立在男女双方都深刻思考过,要不要跨出那一步的基础上的。

也许深思熟虑之后,发现当朋友要比当男女朋友要适合的多,或许他们就会不去想男女之事,就有纯洁的友谊。

但是纯友谊和发生爱情之间的界限往往很窄,差的也不过就是几杯酒、一场和现任的争吵、一个寂寞的节日……

就像两个人,她知晓你究竟哪里值得崇拜,像植物熟知哪一天适合开花。

他一直擅长妥贴照顾自己,不纵酒,也不多话,默默生活从不惊扰。

只一次,你看见她的颤栗,月光不是拥抱,树影也不是,你触到一份情感浓烈滚烫,不可痛饮,连浅尝都奢侈,只能自语般喃喃:回去吧,天色已晚。

这样还算是好的,倘若你一把拥佳人入怀,再寻僻静处宽慰人生,那故事就结束了。

所以恋爱之后,就请自觉的和“纯友谊”的异性朋友保持距离,真正纯洁的异性朋友,也绝壁能够理解这种友谊对爱情的让步。

人类总是在进步的,唯独男女之间关系演变的让我越来越觉得莫名其妙,好像男孩女孩们在有了性别观念之后就没有什么纯洁的友谊了。电视里,小说里充斥的总是情爱、争吵、猜疑,只要有男有女,指定少不了三角恋福尔摩斯之类的桥段。

要说例外,也有,看看“快乐星球”,一群小孩子果然不再卿卿我我,看到乐乐和莲蓉包手牵手时你总不会想着这俩孩子关系不纯洁。

在过去,“男女授受不亲”的主流观点曾领跑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秩序和人们意识的改变,异性间的友谊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普遍的有点不大对劲。这个,毒鸡汤狗血剧们居功至伟。

大学图书馆里不再有男女对坐读书的场景,否则第二天班里便会传开某某某喜欢某某的消息,办公室里男同事也不敢轻易帮女同事接水倒茶,别人看在眼里这又少不了偷笑八卦。

在那些吃瓜群众眼里可能就觉得,全世界男性和女性之间,除了性关系以及马上就要开始的性关系之外,就没有健康干净的朋友关系了。

你又怎知?

他们是在一起欣赏尼采,探讨拜伦,绝不是互送一朵小花。他们一起去郊游,一起去喝酒,到了车站,不用腻腻歪歪假装分不了手,轻轻松松带着尊严走自己回家的路。

他们可以紧紧的握手,也可能会结结实实的拥抱,但那与性无关,是友爱是欣赏,是思无邪,而绝不是欲望,不是占有。

他们有着精神上的默契,有着心灵的统一,他们可以谈爱情,谈婚姻,谈未来,可以无所顾及地谈人生所有的问题心有灵犀,心意相通,相知相惜,互相扶持,互相敬重。

他们就这样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这种感情在于心的了解,精神的交融,两人的心贴的很近,身体却离的“很远”。

人和人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度过了一些岁月,哪里是用两人存在什么简简单单的性关系能够讲清的?

所以不能总是以己度人。

我也不想看到,人际关系新道德逐渐演变成了提心吊胆的防范和智者千虑的考量。

有时候我向往以前干净清洁的男女关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就像那苏轼与琴操西湖边解的辞,三毛交给眭澔平的100把钥匙。

但是讲完又很伤感,这种旧世界的男女关系都总是不对等的,女性总是处在较为低微的位置上。在古代男性寻找知己的对象都是妓女,而古诗里这么潇洒的男人,不是有钱就是有才。

不信你看那些文学作品中为女人所爱的男主角,十之八九都是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如涓生、于质夫、觉慧、君实、方达生、方鸿渐。丁玲笔下的凌吉士也是南洋侨生,范柳原虽是商人,却也爱读《诗经》,“执子之手” 云云。

中国的文学很少描写书生以外的男人(商人、工人、小贩、农夫、军人等)如何谈恋爱。这种不全面“反映现实”的文学现象在中国长期存在,可能是文人视角的“自我慰问”,抑或是读者“才子佳人”传统情趣的需求,作家们借男女关系隐喻知识分子对大众的启蒙愿望及困境,等等。

这种有规可循的情感果然是最主观的事情,不可说,说不清。

又秋了,跑去阳台望月,窗外凉意阵阵;最近空气极好,心比明月,白云展得清澈,连夜赶路;蝉鸣大减,不知那些虫儿睡了多少又死了多少,不关我事。写了一些清淡的文字,没由来想起一位故人,窗外的景色倒正好配她。

清风两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