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鹿路靠近富民路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吃完午餐,吴雨和闺蜜决定去巨鹿路临近陕西南路那一头的一家服装店逛一逛。沿着巨鹿路从常熟路走到陕西南路,大约有1.5公里的路程,正好消消食。
吴雨是这一带的常客。用她的话说,“巨富长”——巨鹿路、 长乐路及这两年逐渐起势的富民路,曾经是上海的潮流风向地标。时髦的、新鲜的衣服、配件都可以来这里买,所以她有段时间基本上每一周都要来走上一趟。而最近两年,这里的店铺还是花样多多,只是她以前常逛的熟店搬的搬,关的关,加上又有了电商,她来逛街的次数变得少了。“但我还是常会来这一片,只是不是再像以前那样非要买东西,更多时候觉得吃餐饭、走一走也挺好。”
“巨富长”在几乎所有的上海旅游推介里都被称作“最美好“、“最文艺”、“最上海”的街区。这里保留了上海老城区代表性的梧桐树、小洋楼,后续又形成了以精品店、买手店为主的零售业态,加之各式小餐馆、小酒吧云集,不论对于游客还是本地人,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而且,这里还有繁华的商业社会里难得的安静,像是自带结界,与世隔绝——虽然毗邻热闹的静安和淮海商圈,这里却少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从大环境来说,电商把实体零售业冲击得七零八落,这里却依旧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没有喧闹嘈杂的吆喝声、没有散落一地的推销海报,所有的店铺都躲在自己的小空间里,等待着客人的上门。
根据地产咨询机构睿意德的统计,目前这片街区内60%的店铺开了餐厅和酒吧,40%的店铺是零售商铺,其中时尚、设计、创意类的店铺占到了70%的比例。
“这个街区受到的电商冲击应该是最小的。”睿意德策略顾问部总经理陈丽琳告诉界面记者,“一方面它带着老上海记忆和上海独有的小资情调,环境也好,另一面它业态丰富,不论是餐饮还是零售,各种价位的产品都能买到,因此能为消费者带去多元的消费体验。”
这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稳定商业生态。最早的时候,在“巨富长”开店的不少都是住在附近、有着小资情节的上海本地人,他们开着小餐馆,或是五金店、杂货铺一类的便民小店,也有人开服装铺子,不过那时多是定制铺子,少有的几家则卖起了外贸原单货。随着时间推移,各家店铺呈现不同的经营状况,来来往往,开开关关,和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一样,实现了一种不易被打破的动态平衡。
“这里的店铺租金比起周边,尤其是静安和淮海商圈,都要低上不少,涨幅也比较稳定,因此商家在这里可以有个比较健康的商业竞争环境。”陈丽琳补充说。



这意味着想在这片街区生存,每家店铺要做的就是直面邻里间的竞争。而如何保证独特性往往决定了一家店铺竞争力的高低。
中国设计师品牌买手店栋梁就做了一个好示范。2011年,当栋梁把店铺从北京先后开到了长乐路和富民路时,上海还鲜有买手店。而这几年,栋梁逐渐成为了“中国设计”的关联词,也成为了长乐路和富民路上最有代表性的店铺。在栋梁之后,长乐路,尤其是富民路上陆续冒出了不少设计师品牌店、生活方式买手店等等。
“其实我觉得开在哪里都一样,一家店铺要想成功需要知道自己是开给谁的,和别人如何不同,又能提供怎样的服务,”栋梁联合创始人Tasha Liu说,“可到现在,栋梁可能比较不一样了,不再是路上等着别人走进来光顾的店铺,而是不少顾客,甚至游客慕名而来的景点。我周六、周日或是上海时装周的时候都会烦恼客人实在太多,店里人手都忙不过来。”
会来光顾这条路的有游客,也有居民,更多的是在静安和淮海商圈上班的白领。他们会把“巨富长”当作约会、聚餐、休闲的场所。这部分顾客普遍时尚品位较高,购买力也强,因此也进一步促进了定位独特的店铺们的聚集。
然而店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栋梁只是个例,大多数店铺想要吸引客人仍然颇具挑战——特别是当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从整个社区来看,“巨富长”的客流量的确并未受到电商的过多影响,但就个体店铺而言,电商的存在还是让它们的获客难度变得更高,因为消费者逛店的耐心和兴趣都比之前少了不少。


独立设计师品牌YIWEN STUDIO去年刚搬到巨鹿路上来。一年多过去,创始人曹议文最大的感觉是,之前靠预约制工作室积累下的老客户仍然是目前整家店最主要的消费者。
“现在会来店里的客人95%都是事先已经知道我们店铺的,比如是买过衣服的客人,或是客人的朋友。而路上的人主要都是来附近餐厅吃饭的,会走进店里来试衣服的真的不多。”曹议文说。
吴雨就属于曹议文口中那一批不太愿意走进新店的客人。她现在基本只逛老店。就好像正赶去的这家叫作Lzana的店铺,她从2009年就开始逛了。
Lzana算是这条路上的元老级店铺。它在2001年时开张,当时开在陕西南路上,到了2008年搬到巨鹿路临近陕西南路的位置,一呆就是八年。
“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就发现这里逛的人比陕西南路少很多,不过客人不会那么杂,所以也挺好,做好老客人的生意就行。对于我们而言,发展新顾客固然重要,但怎么把每一个到店的客人都维系成老顾客才最关键。”Lzana老板娘张佑嘉对界面记者说道。
吴雨会决定来逛店是因为前两天她刚刚收到了Lzana店员发来的上新微信通知。这些年来,Lzana一直通过微博、微信和老客保持沟通。除此之外,店里也会提供一对一的预约制选购服务,还会根据老客人的需求和身材,在选款和订货时有所侧重。Lzana这十五年的生存,起码证明在获取新客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这样依靠老客人来维持店铺运营的做法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这种“老客模式”也让不少非临街的洋楼被改造成店铺有了可能。
首饰买手店OOAK就藏在巨鹿路一个小区的一幢三层洋楼里。与OOAK为邻,在同一个小区,还有不少创意工作室、设计师品牌店聚集。这些洋楼空间环境本身足够特别,符合许多追求个性的店铺的要求。而且由于不临街,租金也相对便宜,可以为这些店铺,尤其是刚起步的店铺,省下一大笔运营资金。
“我们在选址的时候,倒是没有特别看重人流量,”OOAK创始人许晓萍说。不出意外,OOAK也将运营重点放在了老客人身上,“但是这个地理位置还是很加分,毕竟对于原来的客人或是想要慕名来店铺的客人,这样一个周边有餐厅、有其它店铺的位置,都会更方便、更吸引人。”OOAK原来开在太原路上,周边全是居民区,属于除非特意前往,不然很难会偶然逛到的位置。



也许你也注意到了,不论是YIWEN STUDIO,Lzana还是OOAK,它们都是搬迁到这片街区的店铺,之前已经做过一轮老客积累,因此可以不必过于在意新客人的多寡。但对于想在这里开店的新人店铺来说,生存的压力会大上太多。
“我们开店到现在,两边的店铺一直在换,现在隔壁这家上个月刚开业,之前有一家只开了7天就关门结业了。”张佑嘉说。
“巨富长”竞争激烈,因此经营不善、知难而退是大多数人选择离开这片街区的原因。但也有一部分人的离开颇有些“飞来横祸”的无奈。
实际上,“巨富长”里的不少店铺都属于“居改非”的性质。所谓“居改非”,是指业主擅自将居住房屋改为非居住用途建筑,从事办公、商业、旅馆、仓储、生产等经营活动。这两年,随着城市规划、古建筑保护和居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考量,不少曾经的洋楼街铺都被还原成了住宅。这也使得一批店铺不得不关业离开。
“我的店铺已经拆了,”说话的人叫殷悦,她的宝石首饰店“捻石”在巨鹿路上才开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因为居改非还原的原因不得不关店,好在她很快又在长乐路找到了铺位,“今年年初的时候,一下子就拆了十几家,我去了长乐路,但别人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这样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在这个街区打拼的店家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
张佑嘉对此颇为谨慎。她当初在决定搬离陕西南路时,中意的是长乐路上的一个铺位,最终选择了巨鹿路的这个店铺,是因为听到了长乐路铺位居改非拆铺的风声,“毕竟,开店的前期投入不小,如果有一天说关就要关,那真的不合算,而且再重新找铺位搬,也很麻烦。”
但也有人相信既来之则安之。
“你选择了这个位置,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格调,那么就要对应接受这一切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事物都是有两面的。”Tasha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