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谢欣
最近几天,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多个一线城市出现感冒退烧药无货的情况,各大线上平台都显示“当前区域不支持配送”、“快递发货预计1-3日达”等结果,购药难度依旧存在。
这一轮的退烧药抢购潮已持续一周左右,除了最开始出现购药难的布洛芬和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连花清瘟、美林、达菲、感冒灵、维C银翘片等也在随后难买了起来。当前,在寻求同类药物的购药潮中,更多的感冒退烧药也陷入了购买难。
不过实际上,感冒退烧药不仅种类繁多,并且往往每一个品种在国内都有多大几十、甚至上百条生产批文,看上去应当是不缺产能的。那么,在当下到底是哪些因素引发了感冒退烧药的购买难?这一问题又当如何解决?
大城市购药难
当前,距离《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下称“新十条”)发布将满一周。新十条文件明确提出,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由此,国内结束了此前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的感冒药限购政策。
然而,在不得限制的政策发布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民众近期在社交媒体端持续表示,退烧药买不到了。整体而言,虽然买药难问题在舆论间已经经历了几轮发酵,但这个过程其实尚不足两周。
具体而言,12月13日是北京市不需实名登记即可购买“四类药品”的第11天。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自12月3日起,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等“四类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上海则是在12月8日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对线上线下“四类”药品购药人员已不再要求信息登记,并且表示,上海市相关部门已与重点连锁药店、电商平台、行业协会建立四类药品应急保供机制。也就是,截至12月13日,上海宣布买药不再信息登记也才6天。
在更早些时候,广州在12月2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12月1日起,市民前往药店购药,包括购买《疫情期间需登记报告药品目录》内的37类药品,不再查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示健康码绿码就可以进入药店购药。12月7日,广州宣布取消购药的实名登记要求。
不过,在政策的剧烈影响下,北上广当前出现的买药困难也同时具备其他方面的原因。首先,北上广无一例外都是国内人口在千万级别的大城市。这使得这些城市在疫情政策调整初期,面对巨大的需求基数,难免显得“存粮不足”。
据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北京的人口数量为2188.6万人。但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据北京市药监局近日向北京日报客户端透露,为了满足市民的购药需求,北京每日投放市场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共40万盒左右。而仅这两项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值。
并且,感冒退热药虽然是常用药,但其日常状态下的销售量实则也有限。据中康科技数据显示,在今年1-10月,北京地区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感冒灵的销售数量为13.4万盒、129.5盒万、79.9万盒。其中,仅有布洛芬每月的销售量都稳定在10万盒之上,感冒灵的销量则明显集中在1月、8-10月。
而与之相匹配的,零售药房对这些产品的储备也应相对适度。截至12月12日,北京医保公告服务网站定点零售药店信息列表显示,共有797条药店信息。粗略估算下,每一家药店平均每日的布洛芬销售量在个位数级别。也就是,一旦需求增长,在没有提前储备的情况下,该产品的售罄不难理解。
另据米内网发布的《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感冒用药品牌TOP20》报告,999感冒灵颗粒是2020年唯一突破20亿元的品种。按照产品单价15元/盒估算,20亿元的销售总额意味着该产品年销售量约在1亿盒之上,也就是月销售量在900万盒上下的水平。
若按平均值估算,一年一亿多盒的999感冒灵日销售量约30万盒,但这一数据对应的是全国的供应量。而在2021年,广州的人口是1881.1万人,上海的人口是2489.4万人,若再加上北京,则三地人口会突破5000万人。
由此可见,一旦北上广的人群在同一时期出现集中的购药需求,即使只是个位数的百分比,供求关系也必然承受较大考验。并且,在当前的购药潮中,不理性的情况占比不小。而“大礼包”式的营销引导,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求矛盾。
此外,当前在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新冠感染者的数量会较以往出现较大和较快的上涨,由此带来的用药需求,恐怕是此前不曾出现过的。
另一方面,除了人口多、需求基数较大、供应端储备有限之外,大众的紧张情绪也加剧了卖药难的现象。而这一点,从当前的购药场景在由零售药房向医疗机构转移中也可窥见一斑。
12月12日,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药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的压力状态是“平时是一个月开出500盒,这几天是一个小时就能开出500盒”,对此,医院已暂停在普通门诊开此类药物,仅供发热门诊患者配药。
前述药房工作人员还表示,感冒退热一类的药品并不是医院平日备货量特别大的品种,因为这类药物通常是都是OTC(非处方)类药物,在零售药店就可够获,没有必要来医院排队挂号,但在目前大众心理紧张、零售药店又购买困难的情况下,就存在病人特意赶来医院购药,由此,“越慌越买越买不到,是一个恶性循环。”
此类情况也存在于当前的浙江地区,有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其所在单位今天第一天新增发热门诊,然而“门诊三小时之后,泰诺只剩两盒。”
扩产需时间
不难看出,这当下的困境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疫情防控优化初期所出现的短期的药品资源承压,而反过来看,当大众情绪逐渐归于冷静,企业逐步扩大生产,零售药房都能及时补货备货,后续的药品供应有望恢复到正常状态。
从产能上看,感冒退热类药物产本身品种很多,也就是说能缓解感冒发热症状的药物本就有很多。而当前还在被抢的布洛芬、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其在国内的仿制药产品也不少。
以布洛芬缓释胶囊这一品种为例,它已经是国内的集采品种。这也就意味着,该产品的品种较多,市场竞争较充分。在国家第三轮药品集采中,上海信谊天平药业、珠海润都制药、南京易亨制药以及华北制药中标。
类似的,对乙酰氨基酚也是集采品种,其在第二批集采时候就有六家企业中选,包括成都通德药业、华中药业、地奥集团成都药业、人福药业、四川省通园制药、河北冀衡(集团)药业。而此类药品能成为集采品种,也说明了其产能方面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供应水平。并且,除了集采中标企业,拥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相关剂型批文的企业在国内有多达几百家,也体现了产能储备力量是充足的。
当前,也有相关药企公开表态正在全力保证生产。例如,12月12日,新华制药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有关要求,生产车间多条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布洛芬片、维生素C片等市场急需药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在2021年度年报中,布洛芬扩产合成工序产能提升改造项目就是新华制药的重大在建工程项目,预计投入9823万元,建设周期1.5年,预计产能达到1万吨/年。另外,香雪制药12月5日也表示会全力以赴生产产品,加大供应。
恒瑞医药也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治疗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布洛芬混悬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产品近期销量确有较大幅度上涨,且各个渠道的订单量仍在增加,目前公司正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扩大产能,多措并举扩产保供稳价。
不过,需要提示的是,还是由于疫情政策变化的原因,过去几年企业的感冒发烧药物销售状态波动较大。例如,东阳光药财报显示,2019年,奥司它韦磷酸(商品名:可威)达到销售巅峰,颗粒剂型与胶囊剂型合计实现销售收入59.3亿元,但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和2021年,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急剧下滑,销售收入分别为20.7亿元、5.6亿元。
再叠加集采丢标企业可能放弃市场都因素,在供需关系呈现大开大合的变化之际,企业的产能调整或许也需一定时间,但整体而言,国内药企具备各个市场需求阶段的应对经验。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药品流通实际上也是保障药品供应的重要环节。
九州通旗下上海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学甫12月9日向界面新闻介绍,九州通当前成立了专班,该团队专门负责协调公司的货源,以保障后续工作正常开展;在物流方面,九州通有国内最先进的仓储物流系统,并且公司在物流方面投入了相当充沛的人力,来保障近期订单激增的情况;此外,九州通有一项规定,就是要求当天的订单必须当天出库,也就是仓库员工在接到订单后,出库发货必须是当日完成才能下班,这样做能最大限度保障次日配送的效率。
吕学甫介绍,基于九州通在全国的物流优势,上海好药师的药品流通工作也得到了保障,“在上海地区,集团承诺是200公里之内,药品都能在24小时内送到门店”。他还表示,在疫情防控的新十条政策出台后,公司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这四类药品的销售出现了大约70%-100%的增长,不过,他同时也提出,当前这种供需的紧张关系会慢慢随着时间变化而得到缓解。
此外,12月12日,九州通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是国家医药及医疗器械配送保障动员中心单位,该中心可支撑50亿元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储备及保障。另外,下属天津九州通是“华北地区(天津)药品与器械动员中心”单位,还有湖北九州通、河南九州通、甘肃九州通、天津九州通、辽宁九州通、内蒙古九州通6家下属公司被认定为各地“省级医药储备企业”,29家下属公司被认定为各地“防疫应急物资储备企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