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子
什么是女性主义?它真的可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难题吗?这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女性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热度比过去明显热烈的多,女性的生存环境和上升空间等难题开始被众人所看见。
如同上野千鹤子曾说过的“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于是,我们开始意识到,女性主义是以一种非常具体的处境出现在人们面前,比如自我成长、婚恋问题、职业发展、育儿矛盾等等。
当我们谈论女性主义的时候,无非是希望更多女性不将自己摆在弱者位置,而是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及拥有的能力,并期望女性得到与男性平等的机遇与权利。
事实上,无论国内外,女性主义一直行走在路上,且已有诸多女性为此勇敢发声,无论这个声音微弱还是嘹亮,这种力量都让人尤为钦佩。尤其是在当下,我们可能比以往更需要这种女性主义的声量。
然而,这个话题讨论至今,或许还有人不明白何为女性主义?以及女性究竟在奋争权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为此,TOPHER将行走在路上的女性主义集结成为了今日的特别策划,让我们一同感受女性的力量。
PART 1 当女性开始看见
如同被网住的金丝雀一样,女性同样被社会打造的铁网所围困。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女人可能都会一次次遇到坚硬的“金属丝”,从小到大,从单身到为人妻、为人母,直至年老体弱,她们遭遇了各方势力联结而成的压力之“网”。
当女性将社会的期望内化,想要“做个好女人”并招人喜欢时,这些行为就会起到进一步强化压迫的作用,让她们难以飞翔。如同上野千鹤子所说的:“女孩总是容易当优等生,当老师的宠物。毕竟,不辜负周围人的期望,也是女性的‘美德’之一。而优等生会有这样的习惯,习惯察言观色,尽量满足老师和父母的期待。”
于是,在这样的自我意识强化促使下,女性默认走上了循规蹈矩的人生之路,她们被要求听话、温顺甚至是牺牲自我,比如无偿承担起家务、育儿、看护等琐碎事务。
然而,由于这些劳动没有产生货币价值,往往会导致女性的付出不被看见,不被重视,最终引发关系严重失衡。
图片来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荐书:《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作者: [日本] 上野千鹤子 / 田房永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明室Lucida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上野千鹤子备受期待的新作。它也是上野千鹤子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
面对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再辅轻松的漫画形式,让读者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PART 2 当女性开始觉醒
要想成为一个新鲜鲜活的女性,总要与社会长期以来所建立的迂腐思维告别。
数十年前,《半边天》栏目中,一个来自陕西农村的女性刘小样表示,“我宁可痛苦,不要麻木”。面对主持人,她说:“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从电视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因为我不能出去。”
她是幸运的,因为开始觉醒。她又是不幸的,因为无法出走。如同刘小样一样,大多数女性会在某个时刻进入“觉醒期”,比如遭遇情感问题、前途问题、财务问题、家庭问题时。
而觉醒意味着清楚且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种觉醒势必伴随着孤独。对于深陷痛苦而持续压抑的女性来说,破解方法则是深刻地明白自己的处境,这也是觉醒的开端。
当女性学会反求诸己,而不是向外求,才开始了真正的改变。尽管改变过程中面临许多令女性停滞不前的困难,但TOPHER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努力尝试面对自己,忠于自己,成为自己。就算痛苦,也要一起清醒地向前走,哪怕只是一小步也算是觉醒的一步。
图片来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荐书:《醒来的女性》
作者:[美] 玛丽莲·弗伦奇
译者:余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米拉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身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
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
在这样的人生步骤下,她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丈夫也有着体面的工作。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崩溃过后自然面临重组,经历自杀未遂的米拉逐渐开始寻找自我,入读哈佛、结识一群极富力量的女性朋友,她开始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可能。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的小说。书中那些性格各异、身份各异的女性,仿佛就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每当看到她们的境遇时,你也会一同笑、一同哭。
正是这种共鸣,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因此,《醒来的女性》也被称为“小说版的《第二性》”,不得不说,这种觉醒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PART 3 当女性开始发声
女性能够获得真正的公平吗?恐怕在生育层面就难以与男性达成平衡。
无数女性选择生育就意味着暂时中断职业生涯,即使回归职场,可能也要面临不小的歧视,因为人们总是认为女性过于情感用事、甚至是无法兼顾职场与家庭事务。
再加上女性对自我的要求和约束,使得她们从成为妈妈的那一刻,就担负起了过多的育儿责任,并默认抛弃一部分自我才可以成为好妈妈。
事实上,过去的她们本是高学历、高收入职业女性,本该在职场上大展身手;过去的她们是高喊Girl Power的一代,不做贤妻良母,只希望追求事业家庭双丰收;然而,如今却被迫成为家庭主妇,职业竞争力被进一步削弱,回归家庭看似出于自愿,实则没有选择。
她们支持伴侣的高强度工作,独力承担育儿和家庭事务,却成为外人眼中游手好闲的阔太太,家人眼中的寄生虫和仆役。她们努力展现自信与平衡,但压抑和愤怒从未消失。
图片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荐书:《回归家庭?》
作者:[英]沙尼·奥加德
出版社: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她们曾经是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最终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些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而丈夫则继续从事高薪工作。媒体和政策鼓励职业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
而女性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和对育儿事务的贬低……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沙尼向我们揭示了性别平等口号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间的巨大落差: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并以此为起点,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PART 4 当女性开始抗争
2017年,美国演员艾莉莎·米兰诺等人针对金牌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发起反性侵、反性骚扰、反对受害者污名化的强势浪潮。
很快,这一浪潮从欧美扩展至亚洲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地。早在浪潮来袭前,日本记者伊藤诗织召开记者会,指控东京广播公司时任华盛顿分社社长山口敬之性侵事件。2022年,这起案件终于尘埃落定,伊藤胜诉,将获近332万日元赔偿。然而,她心理及身体所遭受的痛苦是金钱所不能弥补的。
在韩国,这一浪潮同样翻天覆地,从文化界到政界,诸多社会名人被性侵丑闻击倒,如知名导演金基德等等。
女性的力量是强大的,当她们不再默默承受,当她们勇敢说出自己的经历,当她们开始学会抗争,胜利就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未来。
图片来源:影片官方
荐影:《她说》
主演:凯瑞·穆里根 / 佐伊·卡赞 /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 安德鲁·布劳尔 / 詹妮弗·艾莉等
故事聚焦《纽约时报》女记者乔迪·坎托尔(佐伊·卡赞 饰)与梅根·吐赫(凯瑞·穆里根 饰),她们联手撰写了这个世代最重要的一篇报道,进而揭发了好莱坞数十年来默许的性侵真相,也永远改变了美国文化。
这部影片根据畅销书《她说》(She Said: Breaking the Sexual Harassment Story That Helped Ignite a Movement)改编。
2017年,乔迪·坎托尔和梅根·吐赫首次揭露了哈维·韦恩斯坦的大量虐待行为。这是一项不朽的新闻成就,她们的报道为女性打开了一扇门,让深受韦恩斯坦及后来被曝光的许多其他虐待者欺凌的幸存女性得以大声说出自己的遭遇。因为这份报道,坎托尔、吐赫和法罗共同获颁普利策奖。
乍一看,影片似乎只是流水记录一篇报道的出炉,然而这背后却包含着女性无穷的力量:敢于抗争、勇于揭露事实的女性记者、不惜揭开伤疤只为提供更多证据的受害者等等,影片将女性的困境与揭露真相的艰难表达得极为真实。恰恰正是这种真实,才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抗争力量。
PART 5 当女性开始团结
在女性抗争的过程中,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Girls Help Girls”,这个女性团结互助的世界,已经悄然而来。
比如为了救助与孩子被迫分离的妈妈,“紫丝带妈妈”群体互助小组成立,大家彼此扶持、互相鼓励;
比如疫情期间,生理期卫生用品供给小组的成立,为女性尊严树立了一个安全的港湾;
比如演员热依扎获奖时对月嫂诚挚表达的感谢,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互助的另一种可能;
比如那些用口红、钥匙划掉厕所门板上的代孕、取卵广告的女性;
比如所有女性的守望相助,让加害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受害者得到了应有的道歉等等。
正是由于互助,才让爱得以传递。的确,这个世界是有些艰难,但幸好,还有Girls Help Girls。
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荐书:《相助》
作者:[美] 凯瑟琳·斯多克特
译者:季凌婕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22岁的白人女孩斯琪特刚从大学毕业,她梦想成为作家,但她的母亲却希望她早点嫁人。
斯琪特的朋友希莉正在起草一份倡议书,她担心黑人身上带有病毒,提议各家各户为帮佣另盖厕所——当时几乎每个白人中产家庭都有一位黑人帮佣。
对此感到不平的斯琪特找到两位帮佣——带大了17个白人小孩的艾比琳和厨艺超群的米妮,希望她们鼓起勇气,讲出为白人家庭工作的真实经历。她还想收集更多故事并写成一本书,为黑人帮佣发声。在那个黑人和白人在公交车上必须分开就座,甚至不能去同一家商店购物的年代。
正是斯琪特这种大胆的举动让她自己、艾比琳、米妮,以及很多人的人生就此改变……由她们组成的女性力量正义联盟,以自己的方式,一一揭露出当时美国的种种不平等问题。
本书作者凯瑟琳·斯多克特1969年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相助》是她的小说处女作,出版后一鸣惊人,屡创销售纪录,使她一跃成为顶级畅销书作家。
正如她在书中所表达的:当你勇敢做自己,全世界都会帮你。她也希望将这种理念传达给所有女性,让她们勇于成为自己。
尾
女性主义一直都行走在路上,
尽管前行的过程艰难且漫长,
但我们还是希望竭力让这个世界变好一些,
变温暖一些,
变得更有力量一些。
也希望所有女性可以意识到,
只有自我觉醒,自我发声,
自我抗争,不断互助,
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安全的世界。
女性主义的道路,
并非花团锦簇,也不会一直荆棘遍布,
但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一定能够抵达终点。
TOP HER | 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