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零售终将走向技术之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零售终将走向技术之战

即时零售走向台前。

文|巨潮  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零售,是门古老的生意。

在每一次迭代浪潮中,技术移山填海的力量展示得最为充分。

1884年,美国西尔斯百货成立,它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百货公司鼻祖”。依靠铁路网络和邮政体系,它将百货商品成功卖往广大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但随着美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汽车产业成熟,新巨头沃尔玛崛起,开启了零售2.0时代。此后,亚马逊又依靠互联网和科技成功杀入零售赛道,带来了全新的电商时代。

零售业发展至今,每一次革新都与当时的技术革新紧密相关。而每一次的革新,都有新的行业龙头站上潮头,也有曾经的巨头掉队。

作为行业标杆的沃尔玛,其“天天平价”的策略通常被认为是成功关键,但其实这并不全面,没有技术能力打底的系统性管理能力,沃尔玛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就无法实现,低价便无从谈起。

早于上个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负责处理系统报表,加快了运作速度;之后不久,沃尔玛与休斯公司合作发射物流通信卫星,物流通信卫星使沃尔玛产生了跳跃性的发展。

可以说,沃尔玛战胜西尔斯、K-mart和梅西百货等对手,对于全球零售企业最大的启示,就是展示了信息化对于零售企业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美创始人张文中曾形容,“零售业就是高科技”。这句上世纪末的结论,也在印证着今天零售行业的升级浪潮。

拉长周期来看,从最初阶段的POS系统、条形码、ERP,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再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的迭代推动着零售行业的变革,使买卖双方——包括生产和物流环节,在时间、空间和心理距离上不断拉近,也让交易的完成更加有效率。

消费者对消费的需求一直在变,但整体上可以归结为更好、更快、更方便。在其推动之下,如今的零售行业又出现新的转变:疫情期间,消费者通过即时配送实现万物到家的用户习惯得到强化。

而消费者对“即买即得”的需求越旺盛,对于后端供应链、履约系统的技术能力要求就愈高。

和往常一样,科技将再一次在零售业的嬗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01、即时性,从快,到更快

2009年11月11日0点0分3秒,家住山西河津的闫军在淘宝上充值话费,14秒完成支付,意外地成为了打开“双11”大门的第一人。

此后,如火如荼的电商给传统零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业者纷纷高呼“狼来了”,也有了大润发黄明端的那句名言:我赢了所有对手,但却输给了时代。

而他并没有说,赢了他的那个“时代”是从何而来的——正是技术的进步让时代变了。

电商大潮之下,传统零售渠道里仍有两种业态近乎没有受到影响:便利店和生鲜超市。因为它们最大程度发挥了实体零售“快”的优势,放弃对计划性需求的深度挖掘,转而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

这也证明了无论零售如何发展,其成败的关键都是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预判,和对消费相关服务的提供能力,即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使其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距离实现“所见即所得”。

如今,消费者对时间效用理解的愈发深入,愿意为“及时性”支付溢价的人群与日俱增。而电商对配送时间、效率的长期比拼,也让消费者形成了“快是评价电商水平关键指标”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电商与传统零售的“零和博弈”,即时零售能够用线上流量反哺线下,扩大实体商家的服务范围,达成双赢的效果。比如从国内目前入驻即时零售的商家和商品分布来看,仍然以生鲜食杂和快速消费品为主,且主要是夫妻店、KA商超、连锁品牌店等实体店铺。消费者此类即时需求的满足,也给这些线下实体门店带来了新的增量。

零售市场都在从“万货商店”走入“万物到家”时代,这一点在电商发达的中国尤其明显。而在另一个电商重地美国市场,根据Coresight Research针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交货时间在线上购物体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网上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中,近48%选择了快速送货服务,包括当天、一小时和15分钟/30分钟的服务。

为此,谷歌、Uber、沃尔玛等公司均在大力布局即时零售,力求让商品抵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变短。即时零售,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新一代消费浪潮。

02、 “万货商店”到“万能商店”下的新科技

传统电商零售模式下,商品供给的丰富性极大增加。依托云计算,电商带来了“万货商店”近乎无限式的供给,并且通过云仓、骨干仓等线下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将履约时效从2-3日达,压缩至次日达甚至是小时达。

但当进入即时零售,消费者等待时间以分钟计算。从“万货商店”,演变到即买即得的“万能商店”时,电商时代的商业架构和底层技术,已很难再满足当下的消费新常态。另一方面,即时零售的出现,让传统零售行业需要重新审视科技投入的价值。

即时零售依托于本地实体零售的供给网络,这并非将商品搬到网上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到基于LBS位置的蜂窝状供应网络建设、线上下商品进存销管理一体化等等,这是一套全新的运营逻辑和IT支持体系。

换句话来说,前端所需要的商品供给越丰富、履约时效越短,就越是需要后端加强科技杠杆投入。

所以,一个典型趋势是,谷歌、美团、沃尔玛等全球科技及零售企业都在纷纷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探索通过技术来提高效率。

Uber Eats与机器人公司Serve合作推出“人行道机器人”自动送餐服务。

比如,谷歌Wings、亚马逊PrimeAir的无人机送货均已在美国、澳大利亚落地运营,将送达时效压缩到以秒计算。在北京顺义,美团的自动配送车已常规化运营超过2年,覆盖50多个社区,为周边居民提供生鲜食杂等配送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仓库内的配送分拣、线下实体店铺的库存管理和盘点等,这些都需要多种交叉学科的技术突破。

亚马逊则通过收购比利时仓库机器人公司Cloostermans加快仓储运营自动化布局,并推出第四代空运无人机MK27-2,向消费者提供30分钟内送达商品的极速服务,通过技术投入加速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增长。 

2018年,在美国拥有2800家门店的杂货连锁零售商克罗格(Kroger)宣布与Ocado合作,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建立起全自动化的履约体系,以及名为“Zoom”的微型网格仓,可将履约时效压缩至30分钟。

这场零售行业的科技巨变,正在每一个环节发生。

03、需求牵引,追赶技术代差

疫情后,即时零售浪潮在全球同时出现。实体零售商和科技企业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中国传统零售行业的科技投入,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资金投入,都远远落后。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对零售科技的投资金额达到了1092亿美元,远高于2020年的471亿美元。同时IDC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全球零售企业沃尔玛,早在2018年IT支出为117亿美元,仅次于同年亚马逊的136亿美元。 

反观中国传统零售业,第三方数据显示,按IT投资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5%估算,2020年国内零售业IT投资市场规模为190亿元,尚不及沃尔玛一家的研发投入。

在新浪潮推动下,国内零售行业也在奋起直追。

12月7日,多点DMall向港交所递表,申请在港股主板上市。多点Dmall的核心逻辑是做一套零售数字化SaaS操作系统。截至2022年9月末,多点客户总数为458个,其中操作系统的客户数为245个。

依靠Dmall,物美也成功打开线上业务渠道,理顺了线下业务管理条块,逐渐实现全场景覆盖、全渠道经营、全链条联通,推动传统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并解决了物流效率、货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零售业痛点和难题,成功转型为一家科技零售企业。 

天虹数科与美团无人机共同探索无人机配送快消、美妆等零售商品业务,双方将携手共同开启“3公里15分钟”万物到家模式。

今年8月,天虹数科则与美团无人机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天虹购物中心为起点,共同探索无人机配送模式。在新航线正式落地时,购物中心内的20余家实体餐饮商户将通过无人机为周边用户配送包括快餐、饮品在内的百余种商品,为商圈周边居民提供半径“3公里15分钟”万物到家的全新服务体验。 

2021年,美团年报中的“Food + Platform”悄然改为 “零售+科技”,美团在本地生活打通关之后再次扩展,进军广阔的零售行业,同时也将科技视为在零售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美团的零售布局中,最核心的业务之一就是即时零售。今年二季度的财报中,美团重新调整了板块布局,将美团闪购纳入板块“核心本地商业”。

这些业务调整的背后,是美团多年深耕的强大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突破。

相对其他更加专注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商企业,美团在零售科技的探索上更加全面,特别是在硬件科技方面,有无人配送的声波定位、胶囊避障、静音螺旋桨等业内领先技术;有针对商家盘货需求开发的“百川系统”;也有解决货品分拣的智慧机械臂研发等。

特别是在去年4月,清华大学还联合美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团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依托清华多个院系的技术优势助力数字生活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依托联合研究院平台,双方已共同发起20多项联合科研课题,由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车辆与运载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业工程系多个跨学科、跨领域专家组成的“豪华”科研阵容,围绕无人配送、空地协同、自动时空配准、高性能计算等关键方向展开攻关。

在需求牵引下,来自实验室的前沿技术正在源源不断落地。

清华大学课题组联合美团研发无人机声学脉冲信号定位技术  

比如今年11月召开的第20届国际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网络感知系统大会上,清华大学课题组联合美团研发无人机声波定位技术,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这项新的技术研究对无人机的可定位高度达120m,定位相对误差0.5%。目前,该技术方案已经接入美团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并通过了多种复杂环境的测试验证,未来计划在美团无人配送业务中落地应用。

技术的投入与业务的进展互为因果。根据美团三季度的数据,其即时配送订单交易笔数高达50.3亿笔,这几十亿笔订单蕴藏着丰富的应用场景,足以形成研发的正向循环。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零售这门“弯腰捡钢镚”的苦生意,居然对科技创新有着如此强烈的需求。

04、写在最后

科技创新,永远是商业进步的源动力。

即时零售的这股浪潮,已成全球趋势,它即将开启零售行业新一代的技术创新浪潮。从视觉识别技术,到自动化配送,每项技术的突破都极有可能给消费者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

从国外机构CB Insights评选的2022年零售科技公司TOP100名单当中,或可窥见一斑。当前,大量国外创业公司已涌入零售生态链,从事商品视觉识别、仓内分拣机器人、无接触支付等新型业态。 

长期以来,传统实体零售行业的科技投入,很容易被忽视。并且因为涉及到大量线下环节,每一步的前进都显得挑战巨大。

但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那些能够坚决对技术进行投入的企业,最终能够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零售终将走向技术之战

即时零售走向台前。

文|巨潮  董二千

编辑|杨旭然

零售,是门古老的生意。

在每一次迭代浪潮中,技术移山填海的力量展示得最为充分。

1884年,美国西尔斯百货成立,它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百货公司鼻祖”。依靠铁路网络和邮政体系,它将百货商品成功卖往广大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但随着美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汽车产业成熟,新巨头沃尔玛崛起,开启了零售2.0时代。此后,亚马逊又依靠互联网和科技成功杀入零售赛道,带来了全新的电商时代。

零售业发展至今,每一次革新都与当时的技术革新紧密相关。而每一次的革新,都有新的行业龙头站上潮头,也有曾经的巨头掉队。

作为行业标杆的沃尔玛,其“天天平价”的策略通常被认为是成功关键,但其实这并不全面,没有技术能力打底的系统性管理能力,沃尔玛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就无法实现,低价便无从谈起。

早于上个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负责处理系统报表,加快了运作速度;之后不久,沃尔玛与休斯公司合作发射物流通信卫星,物流通信卫星使沃尔玛产生了跳跃性的发展。

可以说,沃尔玛战胜西尔斯、K-mart和梅西百货等对手,对于全球零售企业最大的启示,就是展示了信息化对于零售企业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美创始人张文中曾形容,“零售业就是高科技”。这句上世纪末的结论,也在印证着今天零售行业的升级浪潮。

拉长周期来看,从最初阶段的POS系统、条形码、ERP,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再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的迭代推动着零售行业的变革,使买卖双方——包括生产和物流环节,在时间、空间和心理距离上不断拉近,也让交易的完成更加有效率。

消费者对消费的需求一直在变,但整体上可以归结为更好、更快、更方便。在其推动之下,如今的零售行业又出现新的转变:疫情期间,消费者通过即时配送实现万物到家的用户习惯得到强化。

而消费者对“即买即得”的需求越旺盛,对于后端供应链、履约系统的技术能力要求就愈高。

和往常一样,科技将再一次在零售业的嬗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01、即时性,从快,到更快

2009年11月11日0点0分3秒,家住山西河津的闫军在淘宝上充值话费,14秒完成支付,意外地成为了打开“双11”大门的第一人。

此后,如火如荼的电商给传统零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业者纷纷高呼“狼来了”,也有了大润发黄明端的那句名言:我赢了所有对手,但却输给了时代。

而他并没有说,赢了他的那个“时代”是从何而来的——正是技术的进步让时代变了。

电商大潮之下,传统零售渠道里仍有两种业态近乎没有受到影响:便利店和生鲜超市。因为它们最大程度发挥了实体零售“快”的优势,放弃对计划性需求的深度挖掘,转而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

这也证明了无论零售如何发展,其成败的关键都是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预判,和对消费相关服务的提供能力,即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使其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距离实现“所见即所得”。

如今,消费者对时间效用理解的愈发深入,愿意为“及时性”支付溢价的人群与日俱增。而电商对配送时间、效率的长期比拼,也让消费者形成了“快是评价电商水平关键指标”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电商与传统零售的“零和博弈”,即时零售能够用线上流量反哺线下,扩大实体商家的服务范围,达成双赢的效果。比如从国内目前入驻即时零售的商家和商品分布来看,仍然以生鲜食杂和快速消费品为主,且主要是夫妻店、KA商超、连锁品牌店等实体店铺。消费者此类即时需求的满足,也给这些线下实体门店带来了新的增量。

零售市场都在从“万货商店”走入“万物到家”时代,这一点在电商发达的中国尤其明显。而在另一个电商重地美国市场,根据Coresight Research针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交货时间在线上购物体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网上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中,近48%选择了快速送货服务,包括当天、一小时和15分钟/30分钟的服务。

为此,谷歌、Uber、沃尔玛等公司均在大力布局即时零售,力求让商品抵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变短。即时零售,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新一代消费浪潮。

02、 “万货商店”到“万能商店”下的新科技

传统电商零售模式下,商品供给的丰富性极大增加。依托云计算,电商带来了“万货商店”近乎无限式的供给,并且通过云仓、骨干仓等线下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将履约时效从2-3日达,压缩至次日达甚至是小时达。

但当进入即时零售,消费者等待时间以分钟计算。从“万货商店”,演变到即买即得的“万能商店”时,电商时代的商业架构和底层技术,已很难再满足当下的消费新常态。另一方面,即时零售的出现,让传统零售行业需要重新审视科技投入的价值。

即时零售依托于本地实体零售的供给网络,这并非将商品搬到网上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到基于LBS位置的蜂窝状供应网络建设、线上下商品进存销管理一体化等等,这是一套全新的运营逻辑和IT支持体系。

换句话来说,前端所需要的商品供给越丰富、履约时效越短,就越是需要后端加强科技杠杆投入。

所以,一个典型趋势是,谷歌、美团、沃尔玛等全球科技及零售企业都在纷纷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探索通过技术来提高效率。

Uber Eats与机器人公司Serve合作推出“人行道机器人”自动送餐服务。

比如,谷歌Wings、亚马逊PrimeAir的无人机送货均已在美国、澳大利亚落地运营,将送达时效压缩到以秒计算。在北京顺义,美团的自动配送车已常规化运营超过2年,覆盖50多个社区,为周边居民提供生鲜食杂等配送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仓库内的配送分拣、线下实体店铺的库存管理和盘点等,这些都需要多种交叉学科的技术突破。

亚马逊则通过收购比利时仓库机器人公司Cloostermans加快仓储运营自动化布局,并推出第四代空运无人机MK27-2,向消费者提供30分钟内送达商品的极速服务,通过技术投入加速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增长。 

2018年,在美国拥有2800家门店的杂货连锁零售商克罗格(Kroger)宣布与Ocado合作,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建立起全自动化的履约体系,以及名为“Zoom”的微型网格仓,可将履约时效压缩至30分钟。

这场零售行业的科技巨变,正在每一个环节发生。

03、需求牵引,追赶技术代差

疫情后,即时零售浪潮在全球同时出现。实体零售商和科技企业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中国传统零售行业的科技投入,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资金投入,都远远落后。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对零售科技的投资金额达到了1092亿美元,远高于2020年的471亿美元。同时IDC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全球零售企业沃尔玛,早在2018年IT支出为117亿美元,仅次于同年亚马逊的136亿美元。 

反观中国传统零售业,第三方数据显示,按IT投资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5%估算,2020年国内零售业IT投资市场规模为190亿元,尚不及沃尔玛一家的研发投入。

在新浪潮推动下,国内零售行业也在奋起直追。

12月7日,多点DMall向港交所递表,申请在港股主板上市。多点Dmall的核心逻辑是做一套零售数字化SaaS操作系统。截至2022年9月末,多点客户总数为458个,其中操作系统的客户数为245个。

依靠Dmall,物美也成功打开线上业务渠道,理顺了线下业务管理条块,逐渐实现全场景覆盖、全渠道经营、全链条联通,推动传统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并解决了物流效率、货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零售业痛点和难题,成功转型为一家科技零售企业。 

天虹数科与美团无人机共同探索无人机配送快消、美妆等零售商品业务,双方将携手共同开启“3公里15分钟”万物到家模式。

今年8月,天虹数科则与美团无人机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天虹购物中心为起点,共同探索无人机配送模式。在新航线正式落地时,购物中心内的20余家实体餐饮商户将通过无人机为周边用户配送包括快餐、饮品在内的百余种商品,为商圈周边居民提供半径“3公里15分钟”万物到家的全新服务体验。 

2021年,美团年报中的“Food + Platform”悄然改为 “零售+科技”,美团在本地生活打通关之后再次扩展,进军广阔的零售行业,同时也将科技视为在零售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美团的零售布局中,最核心的业务之一就是即时零售。今年二季度的财报中,美团重新调整了板块布局,将美团闪购纳入板块“核心本地商业”。

这些业务调整的背后,是美团多年深耕的强大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突破。

相对其他更加专注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商企业,美团在零售科技的探索上更加全面,特别是在硬件科技方面,有无人配送的声波定位、胶囊避障、静音螺旋桨等业内领先技术;有针对商家盘货需求开发的“百川系统”;也有解决货品分拣的智慧机械臂研发等。

特别是在去年4月,清华大学还联合美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团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依托清华多个院系的技术优势助力数字生活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依托联合研究院平台,双方已共同发起20多项联合科研课题,由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车辆与运载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业工程系多个跨学科、跨领域专家组成的“豪华”科研阵容,围绕无人配送、空地协同、自动时空配准、高性能计算等关键方向展开攻关。

在需求牵引下,来自实验室的前沿技术正在源源不断落地。

清华大学课题组联合美团研发无人机声学脉冲信号定位技术  

比如今年11月召开的第20届国际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网络感知系统大会上,清华大学课题组联合美团研发无人机声波定位技术,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这项新的技术研究对无人机的可定位高度达120m,定位相对误差0.5%。目前,该技术方案已经接入美团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并通过了多种复杂环境的测试验证,未来计划在美团无人配送业务中落地应用。

技术的投入与业务的进展互为因果。根据美团三季度的数据,其即时配送订单交易笔数高达50.3亿笔,这几十亿笔订单蕴藏着丰富的应用场景,足以形成研发的正向循环。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零售这门“弯腰捡钢镚”的苦生意,居然对科技创新有着如此强烈的需求。

04、写在最后

科技创新,永远是商业进步的源动力。

即时零售的这股浪潮,已成全球趋势,它即将开启零售行业新一代的技术创新浪潮。从视觉识别技术,到自动化配送,每项技术的突破都极有可能给消费者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

从国外机构CB Insights评选的2022年零售科技公司TOP100名单当中,或可窥见一斑。当前,大量国外创业公司已涌入零售生态链,从事商品视觉识别、仓内分拣机器人、无接触支付等新型业态。 

长期以来,传统实体零售行业的科技投入,很容易被忽视。并且因为涉及到大量线下环节,每一步的前进都显得挑战巨大。

但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那些能够坚决对技术进行投入的企业,最终能够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