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邓琳莹
罗杰·伊伯特是有史以来公认的最高产且最具影响力的北美影圈影评大神,他是首位荣获普利策批评奖的影评人,也是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星的影评人。在与癌症长期顽强斗争后,罗杰于2013年与世长辞,但他对于影评艺术以及电影行业的贡献却依然流芳于世,为大众观影点亮引航的灯火。
伊伯特的观点不仅受到高度尊重与珍视,他对不少导演的力挺更为他们的事业及行业地位赢得了很大价值。哪些导演能够获得这位品味保障大神的青睐呢?才华横溢自然少不了,或是拍片作风大胆不拘传统,或是投入度高对光影艺术有着火热的赤诚之心——他能在他们事业起步之初就看出其潜力及未来所能达到的成就,他会持续关注他们的事业直到他们成为行业大师。
留星星光大道
尽管伊伯特也常夸经典大导,如希区柯克、伯格曼和黑泽明等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但他们在伊伯特开始当影评人之前就已经成名,所以这份有关导演的片单只会列出成名前就已得到伊伯特赞赏的导演,也就是那些让伊伯特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来支持的导演,他看到了他们的潜力,并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辉煌。
罗杰的工作就是发现电影的亮点
15. 罗伯特·泽米吉斯
大概伊伯特自己也想不到,后来他会那么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作品。尽管他挺喜欢泽米吉斯早期执导的《一亲芳泽》,但对于他的《尔虞我诈》则颇感失望,因为感觉他缺少真正的喜剧细胞。泽米吉斯的浪漫冒险喜剧片《绿宝石》有所进步,伊伯特打了高分,并给出“很傻”却“很有冲劲”的有趣评价。
罗伯特·泽米吉斯近照
伊伯特对泽米吉斯的评价离不开导戏精力旺盛,但更需要一个好故事来配——1985年的《回到未来》,伊伯特才看到了他说的好故事。他夸赞这个精彩的剧本“和所有了不起的剧本一样,在开头先提出可以引起观众兴趣的一点,而在这个剧本里,这一点就是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这个年纪是什么样子。”除了很多影评人都会重点写到的喜剧和科幻元素,伊伯特还特别欣赏这部电影的人道主义,并将它与同类型《弗兰克·卡普拉》作比较。
《回到未来》(1985)剧照
1988年,伊伯特给泽米吉斯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打出了四颗星,他给该片撰写的影评也可能是他写过的影评中褒扬辞藻最为华丽的一篇,他表现出极大的喜悦和惊奇,作为对这部特效精彩的电影的支持:“泽米吉斯运用新技术拍出了好电影”,同时也简单地“用传统摄像带来了的欢乐。”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片场的罗杰
14. 亚历桑德罗·伊纳里图
当这位墨西哥导演带着他的处女座《爱情是狗娘》首登大荧幕,既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也得到了伊伯特的热情推荐。他将伊纳里图与风格类似的奥图罗·利普斯坦(《富贵不留人》)和亚历桑德罗·杜佐洛夫斯基(《鼹鼠》)相提并论,并称当时作为新人的伊纳里图为“一个天生的导演”。
亚历桑德罗导演近照
伊纳里图经常使用非线性叙事手法,尤其在《21克》与《通天塔》里,加上《爱情是狗娘》,这三部作品被非官方地称为他的“死亡三部曲”,但伊伯特对《21克》却没那么热衷,尽管还是给出三星推荐,但他认为这部电影只是对前作的重复,并质疑是否有必要使用这种叙事结构,他提出:“这种方式难道更优于按时间顺序讲故事吗?”还表示这是把“不必要的叙事技巧横亘在故事与观众之间”;同样的星级他也给了伊纳里图2010年执导的《美错》,赞其“非常亲切”。
《21克》剧照
尽管如此,伊伯特还是评价伊纳里图是一位“极其才华横溢的导演”,这在他为《通天塔》所写的影评中有所反映,他将此片放在由他评选的2006年最佳电影第九位,次年又收入了他所整理的《伟大电影》合集。
伊伯特不光称赞伊纳里图“能灵活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技巧手法”,也把他和另外两位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和吉尔莫·德尔·托罗并称为“伟大的一代导演”,并称他们“点缀了最近的影坛”。
《通天塔》剧照
13. 杰夫·尼克尔斯
尽管杰夫·尼克尔斯在伊伯特职业生涯中出现较晚,但他一出现伊伯特就称赞其为值得注意的人才,并大力推荐他的作品。他邀请杰夫执导的两部剧情片参加他自己举办的年度电影节Ebertfest(伊伯特电影节)并鼓励观众去看,而当奥斯卡拒绝给这两部电影任何分类的提名时,他还怒斥奥斯卡。
杰夫导演近照
“很少有电影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如此细致。”伊伯特这样评价杰夫·尼克尔斯2008年的作品《猎枪故事》。这部电影刻画了冲突暴力留下的伤痕,伊伯特称其“充满同情心”,更激赏电影“没有选择好拍的题材,而是关注普通年轻人,对他们在阶级斗争中的生活和思想表达了深刻的理解”。
《猎枪故事》剧照
尼克尔斯的《寻求庇护》在2011年上映,和《猎枪故事》一样,它也登上了伊伯特的年度最佳片单,并再次得到一篇力赞影评。他赞扬尼克尔斯有“炉火纯青的导演功力”,并赞美迈克尔·珊农的表演是年度最佳表演之一,而他们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则说明了“奥斯卡考虑电影的范围是多么狭隘”。
《寻求庇护》剧照
12. 阿方索·卡隆
自从阿方索·卡隆在1995年带来他的第一部剧情片《小公主》,伊伯特就被他的导演才华折服。该片主角是个生活在纽约一所寄宿学校的小女孩,在父亲战死沙场的消息传来后,她便在女校长的逼迫下过起奴役的生活。
阿方索导演近照
尽管电影口碑很好,还获得了两项奥斯卡提名,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它的票房不如人意,但这并不能阻止伊伯特称其为带有“奇迹感”的电影。对于卡隆根据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改编的《烈爱风云》伊伯特同样热情巨大,称其为“被忽视的杰作”。
卡隆的再下一部作品就只有“杰作”没有“被忽视”了。《你妈妈也一样》是一部成熟、浪漫、戏剧性的公路电影,看起来无法并入任何电影分类,这是伊伯特的观点,他称颂这部电影不仅关于“两个男孩”,更多的是关于“两个国家”以及“两种生活状态”。
《你妈妈也一样》剧照
美国电影协会(MPAA)因该片描述了性与毒品而不予认可,伊伯特甚至还为它辩护,并质问其他电影界同行为何不像他一样义愤填膺:“这样的评级制度使得电影作品只能低龄化,为什么严肃的电影人不站起来将其打倒?”
2004年,当卡隆转型拍《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这样的大制作时,伊伯特继续对他表示支持,称赞该电影是“该系列中最好看的一部”。卡隆的第二部大片是2006年的《人类之子》,同样被伊伯特赞为现代电影杰作,并将其列为年度最佳第三名。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剧照
他认为这种视觉叙事法可以媲美《大都会》和《诺司法拉图》,并认为卡隆早就有成大器的潜力,这部电影就是他的成器之作。
11. 查理·考夫曼
查理·考夫曼被公认是21世纪最出色的编剧之一,也很可能成为史上最出色的编剧之一。从他的编剧处女作《傀儡人生》到导演处女作《纽约提喻法》,他没少受到伊伯特的赞扬,《傀儡人生》被伊伯特评为1999年最佳电影,而《纽约提喻法》除了同样被伊伯特评为该年最佳,更是被他称作该十年中的最佳。
查理导演近照
《傀儡人生》本就是一部实验性喜剧,编剧导演不是佳作等身的大牌,上映那一年又碰上各种高预算大制作和大公司出品的电影,这样的作品在上映前不可能受到多大青睐。
然而,它却登上伊伯特的年度片单榜首。伊伯特盛赞《傀儡人生》的“想象力无边无际”,充满“让人眼花缭乱的创新、转折和矛盾”。他还建议奥斯卡评委们“需要在脑子里开个洞”,因为当年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是同类型的另一部影片,伊伯特认为该片也是佳作,但不足以获得提名。
《傀儡人生》剧照
接下来,对于考夫曼和斯派克·琼斯再次合作拍摄的《改编剧本》,伊伯特也给出好评。他认为该片“创造力狂放不羁”,“幽默感邪恶无比”。
对考夫曼的《纯洁心灵的永恒阳光》,伊伯特开始评价一版,但在2010年做出了修改,因为他把该片纳入了《伟大电影》合集,这就表示他对该片的评分更高。他还称赞考夫曼是“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里最有天赋的编剧”。
《纽约提喻法》剧照
但在考夫曼编剧的所有电影中,伊伯特给予最多褒扬的是他的导演处女作《纽约提喻法》。伊伯特这样写道:这是“一部构思处处精彩的电影”,它讲的是“人心,只有这一个立意,那就是人心如何与现实、幻想、幻觉、欲望及梦想周旋。”他也将此片列为十年最佳,以及他所看过的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10. 简·坎皮恩
简·坎皮恩出生于新西兰,她是戛纳电影节第二位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女性(一共只有四位),更是第一位获得金棕榈奖的女导演。从1989年的电影《甜妹妹》开始,伊伯特就将她标记为需要关注的导演。
简·坎皮恩近照
伊伯特对坎皮恩这部离奇的家庭片好评连连,他承认看第一遍的时候“艰涩难懂”,认为很多观众应该都有同感。但最终,他认为该片给他带来了“奇怪”而“不同寻常的体验”。
坎皮恩1991年的《天使与我同桌》,在伊伯特看来走的方向正确,他写道:“我发现自己完全被电影吸引住了,我很少这样专注。”
《天使与我同桌》剧照
再一次,他用了“奇怪”这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他认为坎皮恩已经建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将会进一步定义她的导演生涯。不仅如此,伊伯特认为这部影片和她之前的作品不同,他从第一遍看就迷上了,而且“越看越沉迷”。
坎皮恩1993年的《钢琴别恋》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伊伯特为其写下影评,开头是这样的:“《钢琴别恋》是我看过的最特殊也最难忘的一部电影。”他不光赞美电影的结构和世界级的表演,还赞美坎皮恩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极其深刻。不仅如此,伊伯特还表达了看片的满足感,因为该片营造出来的“充盈的感觉”已经超越了它的表演和剧本。
《钢琴别恋》剧照
坎皮恩接下来的几部电影却没有达到伊伯特预想的高度——《淑女本色》、《圣烟》和《裸体切割》持续下滑,他认为“很多内容被一笔带过,或表达得过于含蓄。”但伊伯特并没有将她抛诸脑后,而是认为她和其他导演一样,仍在创新实验,尽管这些创新想法没有成功,但至少坎皮恩在迈步向前,而非原地踏步。
她2009年的《明亮的星》又回到高水平,伊伯特称赞其“美丽而多愁”。
《明亮的星》剧照
9. 是枝裕和
伊伯特非常喜欢细腻的电影,这种电影将注意力更多地灌注在展现生活辛酸的细节及人的体验上,并通过电影把它们传达出来。
这也是他推崇小津安二郎的众多原因之一。而是枝裕和的身上也有这样的特点,他的导演风格也与小津相似,这些伊伯特都从他的导演处女座《幻之光》中注意到,他形容这部电影具有“惊人的美与哀”。
是枝裕和近照
1999年的《下一站,天国》让伊伯特将是枝裕和视为“电影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之一”,也让他不禁去思考回忆的价值,因为该片“理所应当”地勾起了强烈的情绪。他还将该片与好莱坞的同类型电影作比较,认为好莱坞拍出的“俗套、按部就班的感伤”只会让这个故事失色。伊伯特还将是枝裕和与伯格曼和黑泽明相提并论,表示要立刻关注这位导演。
《下一站,天国》剧照
伊伯特将是枝裕和称为活跃线上的“最有才华的日本导演”,2009年的《步履不停》更是巩固了这句评价,受到伊伯特大力赞扬。伊伯特称颂是枝裕具有唤起观众情绪的能力,以及“他对角色的解析专注而柔和”。
《步履不停》剧照
8. 吉尔莫·德尔·托罗
从导演事业刚起步时,吉尔莫·德尔·托罗独一无二的“真正的视觉感官”就让他脱颖而出,成为伊伯特关注并欣赏多年的导演。他早期的《变种DNA》被伊伯特评价为“出人意料的恐怖”。而2001年的《鬼童院》更是让他把“黑暗氛围大师”的地位坐稳。
当德尔·托罗转型拍大片的时候,每一部电影都保留了他独特的视觉风格和个人特色。伊伯特对此印象深刻,他称赞《刀锋战士2》是“精彩的内脏通道”,充满了导演的奇思异想,而不是纯商业机器。
吉尔莫近照
这样的评价对于德尔·托罗的漫画改编电影也同样适用,包括2004年的《地狱男爵》及其续集《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伊伯特欣赏这两部电影展现出来的想象力、场景设计、氛围,以及赋予每一个角色的尊严和尊重。
《地狱男爵》剧照
然后就出现了《潘神的迷宫》,即使到了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还是认为这是导演毫无争议的大师之作。伊伯特称赞其为“最伟大的奇幻电影之一”,但也表扬德尔·托罗成功地将奇幻“装入了战争的现实中”。他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再解读,它既可能是主角的一种离魂体验,也可能是主角为逃避恐怖的战争而躲入了内心的世界。
电影上映不到一年,伊伯特就将它收入了他的《伟大电影》合集,打破了他的不成文规定:只收录问世10年以上的电影。这既是由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也是由于德尔·托罗的这部杰作确实有此力量。
《潘神的迷宫》剧照
7. 索菲亚·科波拉
尽管顶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女的名头进入影坛,索菲亚·科波拉却是凭借导演处女作《处女之死》震动影坛的。伊伯特立刻看出科波拉在编剧和导演上的潜力,他认为这种潜力可以使观众以新的视角和洞察力来进入科波拉创造的角色世界。
索菲亚科波拉近照
和很多影评人一样,伊伯特也为科波拉的《迷失东京》惊艳。伊伯特评价这部电影拍得“很聪明也很有深度”,并在最后简单地总结道他“钟爱这部电影”。
不仅如此,他还像其他看过该片的观众一样,思索电影结尾两个主角的耳语都说了什么。但他同时也总结道:“我们不应该知道,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电影演到这一刻,他们已经真实到可以拥有他们的隐私了。”
《迷失东京》剧照
2010年,伊伯特将该片添加到《伟大电影》合集,他很欣赏这部电影挥之不去的力量,因为这些角色不但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更让观众感觉他们是真实存在、有血有肉的人物。
科波拉2005年的《绝代艳后》一直是她最受争议的作品,但伊伯特不这么认为,他力挺该片四,不光因为他欣赏该片,更是因为他看到了科波拉的原创性,以及她的作品主题的连贯性,这使她与别人区别开来,成为一个风格鲜明、独一无二而又才华横溢的导演。
《绝代艳后》剧照
科波拉接下来的电影《在某处》(2010)也延续了高水准。伊伯特看完该片写道:“科波拉是一位令人着迷的导演。”他认为科波拉再一次允许观众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面对问题,而作为导演,“她所看到的,她也让观众看到了。”
《在某处》剧照
6. 拉敏·巴哈尼
在2000年到2009年的影坛上出现了那么多有名的导演,伊伯特却把“十年最佳导演”头衔给了伊朗裔美国导演拉敏·巴哈尼,他的作品包括《推小车的人》、《拆车场的朝阳》和《再见索罗》。
拉敏近照
关于巴哈尼的第一部作品《推小车的人》,伊伯特认为它“包含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一切元素”,并惊讶于它把纽约城里移民的生活刻画得如此真实。他评论说光是一个标题就“最大程度地概括了人们的生存困境”。
如果说伊伯特对《推小车的人》青眼有加,那么他对巴哈尼的《拆车场的朝阳》更是印象深刻。这部电影也在上映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被收录进《伟大电影》合集,并在2009年被伊伯特评为十年最佳电影第六名。他认为该电影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故事”,导演再一次对准了纽约,讲述街头艰难求生的日子,而这也将是贯穿巴哈尼所有电影的不变主题。
《推小车的人》剧照
接下来的《再见索罗》,伊伯特在影评中表示“巴哈尼是新一代伟大的美国导演,他从未走错一步。”他重点评论了演员和导演之间的关系,以及《再见索罗》也延续了巴哈尼一贯的主题,即“以外人的眼光看美国”,而巴哈尼总结这项主题的方式,则是以独特而又熟悉的事件去反映集体意识。
伊伯特评价巴哈尼的下一部电影《不惜一切》以非常有效的手法解构了美国拍烂的剧情和偶像。伊伯特点评该片结构相对简单,但也认为这种简单不过是个假象,其实内里十分复杂,避免了只专注于一个话题的单一性。“这部片子没有给出一个面面俱到的结局,它是一部关于美国道德危机的伟大电影。”
《不惜一切》剧照
5. 昆汀·塔伦蒂诺
1992年,似乎谁也不会想到昆汀·塔伦蒂诺会在日后获得伊伯特的力挺,尤其是考虑到他当时好评如潮的惊悚片《落水狗》在伊伯特这里只得到了淡漠的反应。
昆汀近照
和大众评价相反,伊伯特称《落水狗》缺乏深度和人性,所有人物都没有变化,始终和最开始一个样。然而伊伯特对于发掘潜力还是很有智慧的,他在影评结尾写道“现在我们知道昆汀·塔伦蒂诺可以拍出《落水狗》这样的电影,我们就知道他可以拍出更好的。”
塔伦蒂诺确实也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因为他接下来的电影《低俗小说》就被伊伯特列为十年最佳电影第二名以及最具影响力电影。他称赞该片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也把塔伦蒂诺的写作方式夸了一遍,称其风格绝妙,“对话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塑造了人物形象和情节主线,也为电影奠定了基础。”
《落水狗》剧照
到伊伯特将《低俗小说》纳入《伟大电影》合集的时候,他也给塔伦蒂诺的《危险关系》给出好评。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退步之作,但伊伯特认为它的“剧本、节奏、表演都完美无缺”。他惊叹于塔伦蒂诺有能力创造出这样能引起共鸣的角色,他表示“希望能不间断地看着这些角色生活、对话、欺诈、密谋”。
《低俗小说》剧照
同样的高评分也给到了塔伦蒂诺最知名的电影《杀死比尔》系列。他称赞塔伦蒂诺在第一部中“出色地驾驭了他的导演技巧”,尽管主旨上有些缺失,但风格也足以弥补。但是如果伊伯特要的是主旨,那么第二部里就给出来了,成功地让他“加深了对这个系列的理解”。伊伯特同样也把这个系列评为十年最佳之一,就像《低俗小说》一样。
《杀死比尔》剧照
在2009年《无耻混蛋》上映之前,伊伯特已经将塔伦蒂诺视为“他那个时代里最出色的怪才导演”。对于导演2012年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也是一样。尽管由于健康原因,伊伯特没有正式为该片撰写影评,但他在博客上全面地剖析了这部电影,赞其为“精彩的消遣”。
《无耻混蛋》中的“法鲨”
4.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像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这样受欢迎的导演也许不需要通过影评人的支持来巩固导演的地位,但斯皮尔伯格确实是伊伯特时常夸赞的心头好,当有人提出斯皮尔伯格只对商业片感兴趣的时候,伊伯特还会为这位导演辩解,由此可见一斑。
从1975年的传奇大片《大白鲨》开始,伊伯特就将其与希区柯克和威廉·弗莱德金(《驱魔人》)媲美,称影片“以精湛的技巧营造悬疑的气氛”,还表示十分欣赏片中个性强烈的角色,认为这样的角色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设置悬念。
斯皮尔伯格近照
从1977年的激情之作《第三类接触》,伊伯特开始了他对斯皮尔伯格十年又十年不变的赞赏(除了《一九四一》、《直到永远》和《铁钩船长》)。他将《第三类接触》列为年度最佳电影之一。他认为该片是“惊人的成就,它捕捉到了我们对地球之外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敬畏和惊叹”。
《第三类接触》剧照
同样的赞美伊伯特也给了斯皮尔伯格的动作大片《夺宝奇兵》,他认为该片是“灵魂出窍一般的体验,想象绚丽,节奏极快,第一眼就能抓住观众,让你跟着主角横冲直撞,经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冒险,直到两个小时后再把你扔回现实世界——到那时,你已经气喘吁吁,头晕目眩,筋疲力尽,脸上却带着傻笑”。
1980年代登上伊伯特片单前十的斯皮尔伯格电影除了《夺宝奇兵》,还有《E.T.外星人》。这部电影还在多年后被伊伯特收录进了他整理的《伟大电影》合集。不仅如此,当有人批评伊伯特称斯皮尔伯格为“伟大的导演”时,他是这么回答的:“我认为一个能拍出《E.T.外星人》的导演,除了说他‘伟大’,也没有别的词语更合适了。”
《ET外星人》剧照
当斯皮尔伯格开始拍一些戏剧性更强的电影时,伊伯特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并对他的电影赞誉有加。他把《紫色》和《辛德勒名单》都列入年度最佳,还各写了一篇赏析。伊伯特更称赞战争史诗片《拯救大兵瑞恩》“强大得令人震惊”。
这样的力挺一直延续到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少数派报告》也获得了2002年度最佳,还在伊伯特的十年最佳里占据一席。同样受捧的还有《慕尼黑惨案》、《人工智能》和《林肯》,其中伊伯特给《人工智能》也写了一篇赏析,而《林肯》则获得年度十佳,它也是伊伯特最后一部评价的斯皮尔伯格电影。
《林肯》剧照
3. 泰伦斯·马力克
从事导演至今,泰伦斯·马力克几乎是神话般的存在,他的电影仿佛总可超越单一的解读,体现更多含义。和其他人一样,伊伯特也是通过马力克1973年的处女片《不毛之地》认识他的。
他表示电影对角色的处理让他印象深刻:“他们的性格很古怪,就和他们在现实中的原型一样……他们只是两个愚蠢的孩子,一旦开始做一件事就不知何时该停止。”
马力克导演
伊伯特对于《不毛之地》的视觉美学也很欣赏,但对《天堂之日》的摄影方式更加钦佩,并称之为“有史以来拍得最美的电影之一”。和马力克的其他作品不同,《天堂之日》并没有受到广泛好评,而是让许多影评人两极分化。但伊伯特坚持他对电影的褒扬,还把它和《不毛之地》一起加入了《伟大电影》合集。
沉寂数年后,马力克带着第三部电影《细细的红线》回归,尽管该片被许多人认为是马力克最出色的电影,伊伯特却感到马力克的风格和要讲的故事没有同步,电影给人一种断开的感觉,就好像“演员在演一部戏,而导演在导另一部戏”。
《天堂之日》剧照
马力克2005年《新世界》改编自动画《风中奇缘》,讲述的是17世纪早期,英国殖民者登陆美洲,和原著民相遇的故事。伊伯特称马力克“将《风中奇缘》梦幻和传说的部分都去掉,切合实际地想象这些人物在看到彼此时是多么地新鲜和陌生”,这一点让伊伯特非常欣赏。
他称赞马力克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能用“极端老练的手法”来处理他的题材,并且可以摒弃其他干扰而专注在情绪上,将电影中心的情感带给观众。
《新世界》剧照
2011年,马力克带来一部实验风格的《生命之树》。该片上映后争议极大,但伊伯特在影评中将电影的大胆想象与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作比,又在之后的点评中赞美导演“激烈地唤醒了人类的感情”。
伊伯特将该片纳入他的年度最佳片单。不仅如此,次年,英国电影杂志《视听》要求世界知名影评人和学者评出他们心中最伟大的10部电影,伊伯特就将马力克这部有着深沉力量的《生命之树》选了进去,因其拥有“令人惊叹的眼界,和人道的核心”。
《生命之树》剧照
马力克的《通往仙境》不仅是伊伯特点评的最后一部马力克作品,也是这位著名影评人点评的最后一部电影。在他最尖锐的一篇影评中,伊伯特针对那些对该片感到不满的人写道:“我能理解(他们),我相信泰伦斯·马力克也能理解。但他所尝试的是进入更深的层面,到达表层以下,去找到困境中的灵魂”。伊伯特以这样的文字离开他忠实的读者、离开这个世界,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式。
《通往仙境》剧照
2. 沃纳·赫尔佐格
从伊伯特给赫尔佐格写的第一篇影评起,这位德国导演就已经成为了他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把《阿基尔,上帝的愤怒》这部电影选入了他列给《视听》杂志的史上最伟大的十部电影。
在他写给该片的影评中,他说:“赫尔佐格的其他电影有时候表达含蓄,而这一部则表达了无情的绝望。”他认为该片既让人恐惧,又让人着迷,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一点则让观众更加不安。伊伯特称赞该片有着“怪诞而感人”的画面、逐渐蔓延的疯狂气息,以及“令人惊惧的紧张感”。
沃纳导演近照
《阿基尔》是第一部加入伊伯特《伟大电影》合集的赫尔佐格电影,之后还有很多。另外一部是赫尔佐格1974年的电影《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该片根据19世纪震惊全欧洲的“卡斯帕尔·豪泽尔神秘事件”改编。关于该片,伊伯特写道:“在赫尔佐格的电影里,真实和虚构是可以切换的,他要的不是准确性,而是影响力,是超常的沉迷。”这也证明,导演的电影确实在这位影评家身上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不然伊伯特也不会给出这样的赞扬。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剧照
对于1977年的《史楚锡流浪记》,伊伯特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古怪的电影”。但是很显然,伊伯特不光是习惯了赫尔佐格对电影拍摄的独特敏感性,还认为这是该导演值得欣赏的一个方面。他写道:“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弱智,一个小个子老人,还有一个妓女,他们一起离开德国,去美国威斯康辛州买了一辆房车,开始新的生活。这样的电影除了沃纳·赫尔佐格,还有谁会拍?”
《史楚锡流浪记》剧照
在世纪之交,赫尔佐格选择更多地拍摄纪录片而非剧情片,但伊伯特欣赏地表示他有能力把非虚构作品拍得和预先构思的作品一样引人入胜,而且伊伯特对《我最好的朋友》、《纳粹制造》、《灰熊人》和《世界尽头的奇遇》都给出了积极的点评。
而当赫尔佐格回归叙事剧情片的时候,伊伯特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热情,给2007年的《重见天日》和2009颇具争议的犯罪片《坏中尉》都再次赢得伊伯特的赞赏。
《坏中尉》剧照
1. 马丁·斯科塞斯
1967年,罗杰·伊伯特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影评人,当时他在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看了一部新出的独立电影,叫做《我先打的电话》,只此一部电影,他就被彻底打动惊艳。
两年后,那部电影终于开始面向大众发行,标题也改成《谁在敲我的门》,伊伯特还是对该片保持积极的评价。
他还注意到了该片的导演,那是他的处女作。伊伯特说:“也许等积累了更多经验,更成熟的时候,斯科塞斯可以拍出更完美、更完整的电影。”这是伊伯特受其电影触动而发出的感言。
老马丁导演与伊伯特合影
尽管斯科塞斯的下一部电影来得较慢,是一部叫做《冷血霹雳火》的小成本制作,但马丁·斯科塞斯渐渐地成为了伊伯特最喜欢、最珍视的导演之一,他从事业开始之初便力挺斯科塞斯,直到2013年他因病去世,中间从未间断。
1973年,当斯科塞斯发布独立犯罪片《穷街陋巷》时,伊伯特写道:“在无数方面,甚至对于现代犯罪电视剧来说,《穷街陋巷》都可称为现代电影的发源之作。”
《穷街陋巷》剧照
伊伯特对于斯科塞斯接下来的剧情片《再见爱丽丝》也表现出同样的热情,他认为在他看过的刻画美国女性的电影中,这是“最富洞察力、最有趣的其中一部,有时还会让人感觉痛苦”。但观众很快就会发现,这只是斯科塞斯的牛刀小试,仅一年之后,他就拍出了最经典的杰作《出租车司机》。
伊伯特在评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尤其深入和尖锐,他点评了这部电影更深层的含义和主题,认为它反映了人类的境况,处理这个备受折磨的人物的方式也很特别。
《出租车司机》剧照
斯科塞斯的下一部大作出现在1980年,是再次联手罗伯特·德尼罗拍摄的拳击手传记片《愤怒的公牛》。伊伯特称其为“斯科塞斯早期事业的巅峰之作”,即刻就可以成为经典。当时伊伯特和另一位影评人吉恩·西斯克尔联袂主持了一档电视节目,叫《西斯克尔和伊伯特电影评论》,他和他的搭档西斯克尔都认为,《愤怒的公牛》是那个十年中最伟大的电影。当然,后来在伊伯特排列影史十大电影的时候,他也把该片纳入了其中。
《愤怒的公牛》剧照
对于斯科塞斯在1980年代拍摄的其他电影,伊伯特也给出了同样热情洋溢的评论,包括《下班后》和《基督最后的诱惑》,这两部片都登上了伊伯特的年度最佳片单以及《伟大电影》合集。到了这个时候,伊伯特已经将斯科塞斯视为现代美国电影的中坚力量,而这个地位在接下来的十年还会持续上升。
1990年,斯科塞斯推出了广受好评的犯罪片《好家伙》。伊伯特称其为年度最佳以及十年前三。他写道:“关于集团犯罪还没有出过比这部更好的电影,《教父》也比不上。”斯科塞斯1993年的历史题材片《纯真年代》也获得了好评,该片根据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同名小说改编。
《纯真年代》剧照
伊伯特认为该片和斯科塞斯的其他作品差距并不太大,没有一些影评人认为的那么糟。“该片讲述的故事残忍且冷酷——一个男人的激情遭到粉碎,他的心一败涂地。然而还不止这些,电影的最后一幕将一切聚拢起来,沉痛得几乎让人无法忍受。”
《无间行者》终于为斯科塞斯带来了他期盼已久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伊伯特在该片的影评中表示:“这部电影是对良心和身份的检验。”他的这篇影评也受到了高度赞扬。
《无间行者》剧照
伊伯特还在2008年出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斯科塞斯》。该书除收录了他为导演那些大受好评的电影所撰写的影评和修正版,还收录了他给导演做的一些采访。作为唯一一个让伊伯特专门为其出书的导演,而且整本书都是关于他的导演事业,斯科塞斯无疑是伊伯特最为力挺的导演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