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郭晨东告别《武林风》,欲探索搏击产业健康盈利法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郭晨东告别《武林风》,欲探索搏击产业健康盈利法则

从《武林风》2004年1月3日20:05开播那刻起,这13年来,主持人郭晨冬已经成为《武林风》的头号招牌。谈吐幽默风趣,解说专业犀利,郭晨冬是中国搏击粉丝心目中无可动摇的搏击主持一哥。

作者:付政浩

转身,在搏击比赛中,这绝对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动作,因为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一记KO制胜的直勾拳或横扫劈腿。而对于近日主动从河南卫视辞职的郭晨冬而言,选择离开效力长达12年的《武林风》,同样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转身,而他的这次转身有望帮助中国搏击产业探索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郭晨冬辞职已正式获批

在中国搏击迷眼中,郭晨冬和《武林风》这两个名字向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毕竟,从《武林风》2004年1月3日20:05开播那刻起,这13年来,主持人郭晨冬已经成为《武林风》的头号招牌。谈吐幽默风趣,解说专业犀利,郭晨冬是中国搏击粉丝心目中无可动摇的搏击主持一哥。但在中国搏击从业者眼中,郭晨冬却绝不仅仅只是著名主持人这么简单。他是中国搏击产业的先驱和探索者,过去多年,他一直在体制的夹缝中苦苦探索并成功助推《武林风》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搏击赛事,与此同时,他用一种创造性的运营模式持续为大批搏击选手提供稳定甚至非常惊人的收入,而他创立的大东翔搏击俱乐部更是被誉为中国搏击界的“黄埔军校”。如今,他断然从运营有条不紊的《武林风》转身离去,只为探索一条真正能让中国搏击产业健康合理发展的道路。

2010年巧解武林风财政危机 两招盘活商务运营权

毫不夸张地说,《武林风》能够成为今天的《武林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郭晨冬苦心孤诣的运营。坊间曾如是评论郭晨冬和武林风的关系:“《武林风》除了品牌和播出平台属于河南卫视,其它的都属于郭晨冬。”严格来说,这话并不全对,最起码,《武林风》的商标早在2003年节目还未正式开播前就已经被河南商丘商人张怀魁抢注,这也导致《武林风》空有超高知名度却难以进行相关的商业开发。不过,大体而言,《武林风》确实打上了郭晨冬个人很深的烙印,比赛的商务运营和选手来源几乎全靠郭晨冬解决。

▼武林风商标权被抢注

在如今《武林风》声名大噪、财源滚滚的当下,郭晨冬“包办”《武林风》的商业赛举办和选手来源等业务难免让人眼红,甚至一些不知内情的人还会猜测郭晨冬是不是背景特别深厚。但事实上,“包办”这些业务曾是压在郭晨冬身上的最大难题,郭晨冬为此吃尽苦头。

从节目组织模式而言,《武林风》迄今为止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6年的初创阶段,那时的《武林风》主要围绕“武风武韵”等表演节目来编排流程,但没想到本来不被看好的“百姓擂台”反而大获成功,代表人物则是王洪祥;第二阶段,是2007-2011年的探索阶段,节目包装和比赛赛制开始大规模改革。节目录制不再局限于演播大厅,而是开始走出去比赛甚至是走出国门,这期间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2007年赴日选拔武士,与当时大红大紫的K-1联合办赛。这一阶段,《武林风》收视率一路走高,“武僧一龙”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2012年至今则算得上是第三阶段,《武林风》在这一时期无论节目形式还是运营模式都日趋稳定,知名度达到历史之最,《武林风》持续培养出了以“不败死神”方便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鲜明、实力一流的搏击明星。

当然,这三大阶段的划分是按照《武林风》这个节目形式演变划分的,但其实更科学的一种划分方式应该以2010年为界限进行划分,《武林风》只有两个发展阶段——“郭晨冬单纯做主持人阶段”和“郭晨冬兼职操持商务运营阶段”。从产业角度而言,这个划分会更合理也更符合《武林风》的发展状况。

如前文所言,2007年,《武林风》通过不断走出国门与日本、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搏击高手较量迅速俘获了大量粉丝,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批具备顶级实力的中国搏击高手。但与此同时,节目成本也随之骤增。且不说节目组差旅和节目录制成本,单单外出办赛成本就让河南卫视很是头疼。为了保证节目质量,你必须邀请一批知名选手,而与之对应的,这些选手的出场费用价值不菲,同时为保障选手持续打出高水准,必须为其安排高水准的训练,甚至必要时必须出国接受特训,而训练费同样非常惊人。

河南卫视是国家电视台,不可能为体制外的选手长期提供训练经费,而且电视台的运营成本本就有限,也负担不起这些巨额支持。与此同时,由于“武林风”的商标被人抢注,根本无法进行相关的商业开发。《武林风》节目组乃至河南卫视都为之头疼不已,在经费特别紧张时有人预言《武林风》随时可能关门。因为当时搏击界有一个默认的“魔咒”——“搏击赛活不过五年”。2000年风靡一时的《中国散打王》也只不过办了四年,后因赞助商德隆集团破产而宣布赛事停办;2001年由中国武协主办的“中泰功夫争霸赛”也仅办了四届,此后因为赞助商资金迟迟不到位而一再延期最终取消。那么,在他们之后,最受欢迎的《武林风》会是下一个因为资金问题而被迫停办的搏击赛事吗?

在万般无奈下,2010年,相关领导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郭晨冬,要求郭晨冬自己想办法解决《武林风》的商务运营难题,然后通过商务运营为节目组提供资金支持。为了心爱的搏击事业能够进行下去,同时也为了那些喊自己“冬哥”的搏击选手能够免除后顾之忧安心比赛,郭晨冬最终咬牙接过了这一重任。用当时他同事的话说,“冬哥就是个填坑的,哪里有坑他就把自己往哪里填。”

▼郭晨冬2010年的挺身而出拯救武林风

2010年,虽然《武林风》已经知名度颇高,但搏击仍属小众项目,再加之无法使用商标授权,初期的商务开发十分艰难。好在郭晨冬一向都喜欢勇于挑战自我,擅长“填坑”的他在进入河南卫视前的履历本就极为励志。他当过兵、演过话剧、做过酒店经理,也曾通过代理日化产品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百万富翁,但又因为一着不慎而欠下巨债。为还债他转型成为夜店歌手到处“巡演”,后来则成为小有名气的夜店支持人。1999年,机缘巧合之下他进入河南电视台,一步步成功站稳脚跟并最终随着《武林风》而红遍大江南北。

正是因为吃过太多的苦,郭晨冬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和睿智。坚韧让他最终把《武林风》做成一档商业价值颇高的巡回搏击赛,所到之处备受当地承办方、赞助商、观众追捧;睿智则让他在体制夹缝中探索出一套可行且合乎规定的选手招募模式,此后他又进一步成立了大东祥(后更名为大东翔)搏击俱乐部,开始自主培养搏击人才。正是凭借着这两点,《武林风》才根除了经费紧张和选手来源这两大后顾之忧,随后节目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轨道,并进而全面引领中国的搏击热潮。

体制顽疾并发症暴露 成立万名扬再度起航

也正是因为《武林风》、《英雄传说》(2007年创办)等搏击赛事持续培养搏击受众,所以中国搏击赛事在2014年前后迎来一个井喷,几乎每隔两个月就会出现一档全新的搏击赛事。这些赛事模式和《武林风》大同小异,也分别找到不同的卫视进行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大小搏击赛事多达38个(另有媒体称是41个),其中以2014年1月才创立的《昆仑决》最为知名,其上升势头也最为猛烈,仅用一年时间它在就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定的知名度,甚至被拿来和世界顶级的荷兰Glory联赛做对比。昆仑决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惊人的速度,除了创始人姜华带领的团队能力超群、用互联网思维包装比赛产业链外,还在于他们背后有强势的资本介入。2014年昆仑决创立之初就获得了IDG等资本的鼎立支持,2016年初,昆仑决号称完成B轮超过2亿元的融资,估值超过3.5亿美金。

▼商业比赛是武林风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之一

除了《昆仑决》这类本土赛事外,美国的UFC、韩国的Road FC、新加坡的One FC也均在资本的支撑下开始强势开拓中国市场。中国搏击一夜进入了群雄并起的时代,每个赛事都希望在中国搏击行业分一杯羹。

面对一众精品赛事的强力崛起,《武林风》有心进一步提升自我影响力,但无奈体制之痛进一步暴露。郭晨冬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跟体育大生意记者解释这种体制之痛:“《武林风》到各地办赛必须盈利,只有盈利才能支撑节目继续发展,而《昆仑决》则无需考虑这些,他们为了市场扩张可以给承办方更加优惠的价格,同时他们又不惜成本请来国外的顶级选手,虽然短期内这些策略会赔钱,但这是一种战略扩张。而对于各地承办商来说,他们当然更愿意选择成本相对低廉的赛事。”

在《武林风》出现上升瓶颈的情况下,不甘心的郭晨冬则只能另辟蹊径,他通过新注册的万名扬公司打造了一档更具品质的殿堂级搏击赛事《勇士的荣耀》。平心而论,这档赛事的确称得上是殿堂级,它不仅高薪请来了世界最顶级的选手,而且同时还囊括了中国本土最精锐的明星,而后者是其它赛事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原因就是郭晨冬深耕大东翔俱乐部多年,培养出大批搏击明星。

郭晨冬蓄力多年的大东翔俱乐部目前有多达127名选手,而且他还发起了“勇士荣耀联盟”,该联盟内共有24家全球顶级的搏击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的顶级选手都有机会出战《勇士的荣耀》。《勇士的荣耀》甫一推出就大获成功,随后万名扬公司又推出了《勇士的崛起》,该赛事将于9月29日登陆北京卫视,而如今广告已经提前顺利预售。

▼勇士荣耀联盟成立之初已有24家顶级俱乐部加盟

据了解,《勇士的荣耀》因为赛事品质极高而备受各地承办商追捧。有知情人士曾向体育大生意记者透露,承办商承办一场《勇士的荣耀》,至少要给800万。虽然郭晨冬否则了这一价格,但他也承认,鉴于选手水平出众、比赛成本高,所以承办费也相对较高,但即便如此,各地承办商仍竞相发出邀请。

依托大东翔打造核心竞争力 誓创搏击产业健康法则

随着《勇士的荣耀》大获成功,再加之,万名扬有外部资本注入,公司未来的蓝图十分宏大,所以郭晨冬注定要离开河南卫视,而最终在9月8日他的辞职也正式获得河南电视台的批准。其实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搏击粉丝在猜测郭晨冬何时会离开,而跟随他多年的不少搏击明星也希望郭晨冬能够脱离体制进一步壮大搏击产业,进而惠及更多的搏击选手。与此同时,不少资本也都闻风而至,竞相表态希望能注资万名扬,不过郭晨冬和万名扬公司并不缺钱,他们现金流充盈,产业链健康,这和大多数搏击赛事的生计艰难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即使是目前扩张势头凶猛、估值连创新高的昆仑决,在目前它并未能实现真正的盈利。那么,郭晨冬和万名扬到底有什么秘诀呢?

▼大东翔搏击俱乐部堪称搏击界的“黄埔军校”

郭晨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才培养,他围绕着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条生态和谐的搏击产业链。他多年前就很清楚搏击人才培养才是搏击赛事的根本,所以无论经济情况如何棘手,他都一定要确保大东翔俱乐部的训练水准,为此他确立了“送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不仅定期选送一批潜力股前往国外特训,而且还和国外很多俱乐部达成合作,引入对方先进的管理培训经验和顶级教练。虽然这项事业极其烧钱,但成效斐然。邱建良、铁英华、魏锐、邓泽奇、董文飞、郭强、龚艳丽、吉祥、逯建波、孔龙……几乎每隔一两年,大东翔就会涌现出一些超级新星。

其实,其它搏击赛事也都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俱乐部,但为什么成材率和成才速度不如大东翔?郭晨冬微微一笑:“这可是秘密,也是我这么多年的核心竞争力。”随后他又颇为谦虚地说到:“可能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我可能就擅长识别潜力股。而且我们这么多年下来,通过和日本、荷兰等顶级俱乐部密切合作,确实建立起了一系列相对科学的培养训练体系。”最后,郭晨冬一本正经地强调说:“体育其实是最需要循序渐进的,我十几年积攒下的经验不是你想立马照搬就能照搬走的,有些东西必须一步步亲自实践。”

▼郭晨冬创立《勇士的崛起》

大东翔不仅人才济济,而且确立了鲜明的晋级管理制度,目前的127名选手按级别分为S、A、B、C+、C级,大东翔按选手级别签订合同,比如最顶级的S级,一年安排选手打8场《勇士的荣耀》,每场出场费为税后20万,公司和选手按照三七分账。

这就是万名扬公司目前摆在明处的几项优质产业链:赛事承办、赛事冠名等各种赞助、赛事版权在电视台置换的广告时段重新招商、明星选手经纪分账。郭晨冬也承认,目前中国无法像国外赛事一样获得博彩和版权这两大支柱性收入,但目前现有的这些基本的收入产业链已经足以让万名扬收益颇丰。不过,现金流充盈并不是郭晨冬最在乎的,他直言,自己在体制内照样活的很好甚至更安逸,但从体制内出来就是为了完成在体制内无法完成的那些使命,比如让搏击选手后入更丰厚,比如让搏击产业链条的布局更加科学健康。

▼万名扬目前股权基本构架

面对那些对自己离开《武林风》颇为不解甚至出言挽留的领导、同事,郭晨冬来不及一一回复,只能在朋友圈发条朋友明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主持人从原平台离开后都没有以前红,我深知此规律。所以我不是为了自己做的决定。人生不过百年。却可做千秋事。”在面对体育大生意记者采访时,这句话又从郭晨冬口中脱口而出。他直言自己做出如此决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已有成竹在胸,他坚信离开体制的自己将会为中国搏击产业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郭晨冬透露,自己目前已经正在进行一系列布局,在今年10月,他将宣布一个完全版的全产业链条布局。“不过,目前还是秘密,暂时不能公开,万名扬的未来绝不仅仅只有融资上市这一条路,我们整个产业链能够稳定赚钱,何必一定去圈股市的钱?”他故作神秘,随后电话那端响起了标志性的笑声,良久不绝……

注: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郭晨东告别《武林风》,欲探索搏击产业健康盈利法则

从《武林风》2004年1月3日20:05开播那刻起,这13年来,主持人郭晨冬已经成为《武林风》的头号招牌。谈吐幽默风趣,解说专业犀利,郭晨冬是中国搏击粉丝心目中无可动摇的搏击主持一哥。

作者:付政浩

转身,在搏击比赛中,这绝对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动作,因为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一记KO制胜的直勾拳或横扫劈腿。而对于近日主动从河南卫视辞职的郭晨冬而言,选择离开效力长达12年的《武林风》,同样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转身,而他的这次转身有望帮助中国搏击产业探索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郭晨冬辞职已正式获批

在中国搏击迷眼中,郭晨冬和《武林风》这两个名字向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毕竟,从《武林风》2004年1月3日20:05开播那刻起,这13年来,主持人郭晨冬已经成为《武林风》的头号招牌。谈吐幽默风趣,解说专业犀利,郭晨冬是中国搏击粉丝心目中无可动摇的搏击主持一哥。但在中国搏击从业者眼中,郭晨冬却绝不仅仅只是著名主持人这么简单。他是中国搏击产业的先驱和探索者,过去多年,他一直在体制的夹缝中苦苦探索并成功助推《武林风》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搏击赛事,与此同时,他用一种创造性的运营模式持续为大批搏击选手提供稳定甚至非常惊人的收入,而他创立的大东翔搏击俱乐部更是被誉为中国搏击界的“黄埔军校”。如今,他断然从运营有条不紊的《武林风》转身离去,只为探索一条真正能让中国搏击产业健康合理发展的道路。

2010年巧解武林风财政危机 两招盘活商务运营权

毫不夸张地说,《武林风》能够成为今天的《武林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郭晨冬苦心孤诣的运营。坊间曾如是评论郭晨冬和武林风的关系:“《武林风》除了品牌和播出平台属于河南卫视,其它的都属于郭晨冬。”严格来说,这话并不全对,最起码,《武林风》的商标早在2003年节目还未正式开播前就已经被河南商丘商人张怀魁抢注,这也导致《武林风》空有超高知名度却难以进行相关的商业开发。不过,大体而言,《武林风》确实打上了郭晨冬个人很深的烙印,比赛的商务运营和选手来源几乎全靠郭晨冬解决。

▼武林风商标权被抢注

在如今《武林风》声名大噪、财源滚滚的当下,郭晨冬“包办”《武林风》的商业赛举办和选手来源等业务难免让人眼红,甚至一些不知内情的人还会猜测郭晨冬是不是背景特别深厚。但事实上,“包办”这些业务曾是压在郭晨冬身上的最大难题,郭晨冬为此吃尽苦头。

从节目组织模式而言,《武林风》迄今为止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6年的初创阶段,那时的《武林风》主要围绕“武风武韵”等表演节目来编排流程,但没想到本来不被看好的“百姓擂台”反而大获成功,代表人物则是王洪祥;第二阶段,是2007-2011年的探索阶段,节目包装和比赛赛制开始大规模改革。节目录制不再局限于演播大厅,而是开始走出去比赛甚至是走出国门,这期间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2007年赴日选拔武士,与当时大红大紫的K-1联合办赛。这一阶段,《武林风》收视率一路走高,“武僧一龙”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2012年至今则算得上是第三阶段,《武林风》在这一时期无论节目形式还是运营模式都日趋稳定,知名度达到历史之最,《武林风》持续培养出了以“不败死神”方便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鲜明、实力一流的搏击明星。

当然,这三大阶段的划分是按照《武林风》这个节目形式演变划分的,但其实更科学的一种划分方式应该以2010年为界限进行划分,《武林风》只有两个发展阶段——“郭晨冬单纯做主持人阶段”和“郭晨冬兼职操持商务运营阶段”。从产业角度而言,这个划分会更合理也更符合《武林风》的发展状况。

如前文所言,2007年,《武林风》通过不断走出国门与日本、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搏击高手较量迅速俘获了大量粉丝,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批具备顶级实力的中国搏击高手。但与此同时,节目成本也随之骤增。且不说节目组差旅和节目录制成本,单单外出办赛成本就让河南卫视很是头疼。为了保证节目质量,你必须邀请一批知名选手,而与之对应的,这些选手的出场费用价值不菲,同时为保障选手持续打出高水准,必须为其安排高水准的训练,甚至必要时必须出国接受特训,而训练费同样非常惊人。

河南卫视是国家电视台,不可能为体制外的选手长期提供训练经费,而且电视台的运营成本本就有限,也负担不起这些巨额支持。与此同时,由于“武林风”的商标被人抢注,根本无法进行相关的商业开发。《武林风》节目组乃至河南卫视都为之头疼不已,在经费特别紧张时有人预言《武林风》随时可能关门。因为当时搏击界有一个默认的“魔咒”——“搏击赛活不过五年”。2000年风靡一时的《中国散打王》也只不过办了四年,后因赞助商德隆集团破产而宣布赛事停办;2001年由中国武协主办的“中泰功夫争霸赛”也仅办了四届,此后因为赞助商资金迟迟不到位而一再延期最终取消。那么,在他们之后,最受欢迎的《武林风》会是下一个因为资金问题而被迫停办的搏击赛事吗?

在万般无奈下,2010年,相关领导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郭晨冬,要求郭晨冬自己想办法解决《武林风》的商务运营难题,然后通过商务运营为节目组提供资金支持。为了心爱的搏击事业能够进行下去,同时也为了那些喊自己“冬哥”的搏击选手能够免除后顾之忧安心比赛,郭晨冬最终咬牙接过了这一重任。用当时他同事的话说,“冬哥就是个填坑的,哪里有坑他就把自己往哪里填。”

▼郭晨冬2010年的挺身而出拯救武林风

2010年,虽然《武林风》已经知名度颇高,但搏击仍属小众项目,再加之无法使用商标授权,初期的商务开发十分艰难。好在郭晨冬一向都喜欢勇于挑战自我,擅长“填坑”的他在进入河南卫视前的履历本就极为励志。他当过兵、演过话剧、做过酒店经理,也曾通过代理日化产品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百万富翁,但又因为一着不慎而欠下巨债。为还债他转型成为夜店歌手到处“巡演”,后来则成为小有名气的夜店支持人。1999年,机缘巧合之下他进入河南电视台,一步步成功站稳脚跟并最终随着《武林风》而红遍大江南北。

正是因为吃过太多的苦,郭晨冬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和睿智。坚韧让他最终把《武林风》做成一档商业价值颇高的巡回搏击赛,所到之处备受当地承办方、赞助商、观众追捧;睿智则让他在体制夹缝中探索出一套可行且合乎规定的选手招募模式,此后他又进一步成立了大东祥(后更名为大东翔)搏击俱乐部,开始自主培养搏击人才。正是凭借着这两点,《武林风》才根除了经费紧张和选手来源这两大后顾之忧,随后节目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轨道,并进而全面引领中国的搏击热潮。

体制顽疾并发症暴露 成立万名扬再度起航

也正是因为《武林风》、《英雄传说》(2007年创办)等搏击赛事持续培养搏击受众,所以中国搏击赛事在2014年前后迎来一个井喷,几乎每隔两个月就会出现一档全新的搏击赛事。这些赛事模式和《武林风》大同小异,也分别找到不同的卫视进行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大小搏击赛事多达38个(另有媒体称是41个),其中以2014年1月才创立的《昆仑决》最为知名,其上升势头也最为猛烈,仅用一年时间它在就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定的知名度,甚至被拿来和世界顶级的荷兰Glory联赛做对比。昆仑决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惊人的速度,除了创始人姜华带领的团队能力超群、用互联网思维包装比赛产业链外,还在于他们背后有强势的资本介入。2014年昆仑决创立之初就获得了IDG等资本的鼎立支持,2016年初,昆仑决号称完成B轮超过2亿元的融资,估值超过3.5亿美金。

▼商业比赛是武林风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之一

除了《昆仑决》这类本土赛事外,美国的UFC、韩国的Road FC、新加坡的One FC也均在资本的支撑下开始强势开拓中国市场。中国搏击一夜进入了群雄并起的时代,每个赛事都希望在中国搏击行业分一杯羹。

面对一众精品赛事的强力崛起,《武林风》有心进一步提升自我影响力,但无奈体制之痛进一步暴露。郭晨冬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跟体育大生意记者解释这种体制之痛:“《武林风》到各地办赛必须盈利,只有盈利才能支撑节目继续发展,而《昆仑决》则无需考虑这些,他们为了市场扩张可以给承办方更加优惠的价格,同时他们又不惜成本请来国外的顶级选手,虽然短期内这些策略会赔钱,但这是一种战略扩张。而对于各地承办商来说,他们当然更愿意选择成本相对低廉的赛事。”

在《武林风》出现上升瓶颈的情况下,不甘心的郭晨冬则只能另辟蹊径,他通过新注册的万名扬公司打造了一档更具品质的殿堂级搏击赛事《勇士的荣耀》。平心而论,这档赛事的确称得上是殿堂级,它不仅高薪请来了世界最顶级的选手,而且同时还囊括了中国本土最精锐的明星,而后者是其它赛事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原因就是郭晨冬深耕大东翔俱乐部多年,培养出大批搏击明星。

郭晨冬蓄力多年的大东翔俱乐部目前有多达127名选手,而且他还发起了“勇士荣耀联盟”,该联盟内共有24家全球顶级的搏击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的顶级选手都有机会出战《勇士的荣耀》。《勇士的荣耀》甫一推出就大获成功,随后万名扬公司又推出了《勇士的崛起》,该赛事将于9月29日登陆北京卫视,而如今广告已经提前顺利预售。

▼勇士荣耀联盟成立之初已有24家顶级俱乐部加盟

据了解,《勇士的荣耀》因为赛事品质极高而备受各地承办商追捧。有知情人士曾向体育大生意记者透露,承办商承办一场《勇士的荣耀》,至少要给800万。虽然郭晨冬否则了这一价格,但他也承认,鉴于选手水平出众、比赛成本高,所以承办费也相对较高,但即便如此,各地承办商仍竞相发出邀请。

依托大东翔打造核心竞争力 誓创搏击产业健康法则

随着《勇士的荣耀》大获成功,再加之,万名扬有外部资本注入,公司未来的蓝图十分宏大,所以郭晨冬注定要离开河南卫视,而最终在9月8日他的辞职也正式获得河南电视台的批准。其实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搏击粉丝在猜测郭晨冬何时会离开,而跟随他多年的不少搏击明星也希望郭晨冬能够脱离体制进一步壮大搏击产业,进而惠及更多的搏击选手。与此同时,不少资本也都闻风而至,竞相表态希望能注资万名扬,不过郭晨冬和万名扬公司并不缺钱,他们现金流充盈,产业链健康,这和大多数搏击赛事的生计艰难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即使是目前扩张势头凶猛、估值连创新高的昆仑决,在目前它并未能实现真正的盈利。那么,郭晨冬和万名扬到底有什么秘诀呢?

▼大东翔搏击俱乐部堪称搏击界的“黄埔军校”

郭晨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才培养,他围绕着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条生态和谐的搏击产业链。他多年前就很清楚搏击人才培养才是搏击赛事的根本,所以无论经济情况如何棘手,他都一定要确保大东翔俱乐部的训练水准,为此他确立了“送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不仅定期选送一批潜力股前往国外特训,而且还和国外很多俱乐部达成合作,引入对方先进的管理培训经验和顶级教练。虽然这项事业极其烧钱,但成效斐然。邱建良、铁英华、魏锐、邓泽奇、董文飞、郭强、龚艳丽、吉祥、逯建波、孔龙……几乎每隔一两年,大东翔就会涌现出一些超级新星。

其实,其它搏击赛事也都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俱乐部,但为什么成材率和成才速度不如大东翔?郭晨冬微微一笑:“这可是秘密,也是我这么多年的核心竞争力。”随后他又颇为谦虚地说到:“可能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我可能就擅长识别潜力股。而且我们这么多年下来,通过和日本、荷兰等顶级俱乐部密切合作,确实建立起了一系列相对科学的培养训练体系。”最后,郭晨冬一本正经地强调说:“体育其实是最需要循序渐进的,我十几年积攒下的经验不是你想立马照搬就能照搬走的,有些东西必须一步步亲自实践。”

▼郭晨冬创立《勇士的崛起》

大东翔不仅人才济济,而且确立了鲜明的晋级管理制度,目前的127名选手按级别分为S、A、B、C+、C级,大东翔按选手级别签订合同,比如最顶级的S级,一年安排选手打8场《勇士的荣耀》,每场出场费为税后20万,公司和选手按照三七分账。

这就是万名扬公司目前摆在明处的几项优质产业链:赛事承办、赛事冠名等各种赞助、赛事版权在电视台置换的广告时段重新招商、明星选手经纪分账。郭晨冬也承认,目前中国无法像国外赛事一样获得博彩和版权这两大支柱性收入,但目前现有的这些基本的收入产业链已经足以让万名扬收益颇丰。不过,现金流充盈并不是郭晨冬最在乎的,他直言,自己在体制内照样活的很好甚至更安逸,但从体制内出来就是为了完成在体制内无法完成的那些使命,比如让搏击选手后入更丰厚,比如让搏击产业链条的布局更加科学健康。

▼万名扬目前股权基本构架

面对那些对自己离开《武林风》颇为不解甚至出言挽留的领导、同事,郭晨冬来不及一一回复,只能在朋友圈发条朋友明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主持人从原平台离开后都没有以前红,我深知此规律。所以我不是为了自己做的决定。人生不过百年。却可做千秋事。”在面对体育大生意记者采访时,这句话又从郭晨冬口中脱口而出。他直言自己做出如此决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已有成竹在胸,他坚信离开体制的自己将会为中国搏击产业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郭晨冬透露,自己目前已经正在进行一系列布局,在今年10月,他将宣布一个完全版的全产业链条布局。“不过,目前还是秘密,暂时不能公开,万名扬的未来绝不仅仅只有融资上市这一条路,我们整个产业链能够稳定赚钱,何必一定去圈股市的钱?”他故作神秘,随后电话那端响起了标志性的笑声,良久不绝……

注: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