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亏损环比收窄近五成,怪兽充电重回盈利时代还有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亏损环比收窄近五成,怪兽充电重回盈利时代还有多远?

怪兽充电盈利“拐点”将至?

文|异观财经 鬼神前鬼

疫情这三年,让旅游业经历了波折的同时,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怪兽充电作为“共享充电第一股”,同时也是共享充电行业的头部,为了稳住其在共享充电行业的“江湖地位”,在疫情暴发的前两年,怪兽充电抢占网络覆盖范围的步伐并未停下,然而,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怪兽充电由盈转亏,并且是在收缩各项费用和支出的基础上,如今已经连续5个季度录得亏损。

在近日怪兽充电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中,怪兽充电季度亏损环比收窄48%,这是否意味着,怪兽充电距离重回盈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怪兽充电最新业绩释放了哪些信号?

怪兽充电Q3交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总体来说,怪兽充电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注册用户和网络覆盖范围保持增长,净利润环比收窄48%是这个财报季的亮点。

据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252亿,单季新增用户1470万,这是最近四个季度中,新增注册用户最高的一次。

网络覆盖方面,据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怪兽充电在全国共有95.6万个POI,代理点位占比达47.4%,创新高。

怪兽充电CEO蔡光渊表示:“在新冠疫情的三年里,我们持续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提升了效率,尽管我们在运营端和财务表现方面都受到了挑战,但我们相信,经历这一切后的怪兽充电,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目前,我们的网络覆盖仍在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了变化的环境。最近几周,中国对新冠政策的调整优化,释放出积极的经济复苏信号。虽然我们对短期环境仍持谨慎态度,但我们确信,中国线下客流正常化在望,我们将更好地迎接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复苏和增长。”

数据显示,怪兽充电本季度净亏损从上一季度的1.845亿元,大幅收窄48%至9580万元,净利率从上一季度的-26.7%,收窄至本季度的-11.7%,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净亏损环比大幅收窄,与公司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怪兽充电本季度的研发支出为2428万元,同比减少16.7%,这是三年多以来,该项支出首次出现同比减少的情况,研发费用率从上一个季度的3.4%,下降至本季度的3%。

其次下降幅度比较大的是行政管理费用,怪兽充电三季度行政管理费用同比减少7.9%至2942万元,管理费用率从上一季度的4.1%,下降至本季度的3.6%;营销费用为7.5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14亿元,减少7.5%,营销费用率从一季度的96.3%,下降至本季度的92.3%。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其营销费用是最大的支出。此前,传统点位竞争采用直营模式,共享充电宝企业要用进场费来吸引新点位或挽留现有点位付出的开支,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优质点位共享充电企业都在抢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点位之争已从抢数量变成抢质量,一些人流量大、充电设施不足的稀缺场地,是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必争之地,这就意味着入场费和给予商家的分成费的增加。

为了应对直营模式带来的压力,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在进行战略调整,开拓代理模式,怪兽充电推出的“直助代”模式,由当地直营团队招募并发展代理商,从最新财报披露的数据看,该公司目前代理点位占比已至47.4%,较二季度43.2%的占比,提升4个点。

怪兽充电COO徐培峰表示:“我们继续将‘直代并驱’作为当前市场拓展的主要策略。我们在4月份推出了‘直助代’计划,为直营业务拓展人员开辟了一条能高效提升怪兽充电网络覆盖的新途径。在‘直助代’计划推动下,我们第三季度新增超过2000位渠道合作伙伴。我们的运营团队可以采取直营或渠道模式,共同提升怪兽充电的市场占有率。”

代理点位占比的逐步提升,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让怪兽充电在营销费用上的开支有一定的收缩空间,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怪兽充电重回盈利时代还有多远?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常态化,共享充电行业也将迎来复苏。

疫情的不可抗力以及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下,让怪兽充电营收压力越来越大。

从怪兽充电的收入来源看,其严重依赖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疫情影响下,餐饮、休闲娱乐、酒店、购物等核心场景,以及医院、交通枢纽等高人流量的场所,在疫情管控下关闭或者限流,人们线下社交活动减少,共享充电宝租用的人次、时长和频次下降,均会限制移动充电业务的营收规模。

数据显示,2022年Q3,怪兽充电实现8.15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12.4%,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滑。其中,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7.91亿元,同比减少11,7%。

需要指出的是,共享充电本质上是一个流量生意,谁覆盖的场景规模广、谁拥有的点位多,谁就能在行业中确保领先的优势。目前共享充电行业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移动设备充电租赁,而这项业务并没有很高的护城河。这项收入的规模与网络覆盖点位的多少有着决定性的关联,这也就是为何共享充电行业的从业者都在疯狂争夺点位覆盖。

共享充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对于共享充电服务刚需。当下的人们对手机的重度依赖,让人们产生手机电量焦虑,当手机电量严重不足时,人们很难会因为5-10元的费用而拒绝租用共享充电宝为手机充电,这也就催生了共享充电宝租赁的生意。

共享充电是刚需,但需求存在低频的特点,况且美团等巨头的加入,让共享充电行业赚钱变得更加难了。

从盈利方面来讲,虽然报告期内净亏损环比大幅收窄,但今年三季度9580万的净亏损,依旧高于上年同期7940万的净亏损额。成本和费用的硬性支出,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成本方面,怪兽充电的主营成本主要包含充电设备等机器折旧以及销售成本。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怪兽充电在线共享充电宝数量为640万。

需要提醒的是,怪兽充电选择的折扣方式,移动电源和机柜分别以三年和五年为期限折旧,也就是说怪兽充电是按照时间来折旧,而非按照充放循环次数来折旧,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否被消费者取用,能否带来收入,时间期限到就要折旧,即便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的流出,但却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增加公司盈利的压力。

共享充电行业提升利润的最惯用的方式就是提价,前段时间#共享充电宝涨“疯”#、#共享充电宝10元1小时#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共享充电宝也被冠上“价格刺客”、“嫌弃包”等名头。

单一用户租用的频次和使用时长,随着价格的上涨,为企业贡献的营收额就越高。然而,共享充电宝企业无底线地价格疯涨,充电慢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此外,下沉市场用户收入水平相对一线城市要低,且下沉市场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比一线用户更高,持续地提价会造成下沉市场用户的流失。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尤其进入12月份后,消费场景复苏的信号越发强烈。与此同时,线下消费也出现了明显回暖的迹象。政策暖风频吹,人们出行的需求得到逐步释放,在利好旅游业的同时,共享充电这一与线下消费服务密切相关的行业,随着人们线下社交、消费复苏,也将迎来利好反弹,怪兽充电作为行业头部,也将受益。

未来,怪兽充电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将是美团等围绕本地生活提供服务的平台,公司未来想要扭亏为盈,重回盈利时代,将是对公司运营效率的重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怪兽充电

359
  • 来电科技创始人涉国有资产流失传闻,这家公司如何从高光坠落?
  • 怪兽充电调整业务模式,全面转向代理加盟模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亏损环比收窄近五成,怪兽充电重回盈利时代还有多远?

怪兽充电盈利“拐点”将至?

文|异观财经 鬼神前鬼

疫情这三年,让旅游业经历了波折的同时,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怪兽充电作为“共享充电第一股”,同时也是共享充电行业的头部,为了稳住其在共享充电行业的“江湖地位”,在疫情暴发的前两年,怪兽充电抢占网络覆盖范围的步伐并未停下,然而,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怪兽充电由盈转亏,并且是在收缩各项费用和支出的基础上,如今已经连续5个季度录得亏损。

在近日怪兽充电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中,怪兽充电季度亏损环比收窄48%,这是否意味着,怪兽充电距离重回盈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怪兽充电最新业绩释放了哪些信号?

怪兽充电Q3交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总体来说,怪兽充电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注册用户和网络覆盖范围保持增长,净利润环比收窄48%是这个财报季的亮点。

据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252亿,单季新增用户1470万,这是最近四个季度中,新增注册用户最高的一次。

网络覆盖方面,据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怪兽充电在全国共有95.6万个POI,代理点位占比达47.4%,创新高。

怪兽充电CEO蔡光渊表示:“在新冠疫情的三年里,我们持续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提升了效率,尽管我们在运营端和财务表现方面都受到了挑战,但我们相信,经历这一切后的怪兽充电,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目前,我们的网络覆盖仍在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升,更好地适应了变化的环境。最近几周,中国对新冠政策的调整优化,释放出积极的经济复苏信号。虽然我们对短期环境仍持谨慎态度,但我们确信,中国线下客流正常化在望,我们将更好地迎接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复苏和增长。”

数据显示,怪兽充电本季度净亏损从上一季度的1.845亿元,大幅收窄48%至9580万元,净利率从上一季度的-26.7%,收窄至本季度的-11.7%,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净亏损环比大幅收窄,与公司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怪兽充电本季度的研发支出为2428万元,同比减少16.7%,这是三年多以来,该项支出首次出现同比减少的情况,研发费用率从上一个季度的3.4%,下降至本季度的3%。

其次下降幅度比较大的是行政管理费用,怪兽充电三季度行政管理费用同比减少7.9%至2942万元,管理费用率从上一季度的4.1%,下降至本季度的3.6%;营销费用为7.5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14亿元,减少7.5%,营销费用率从一季度的96.3%,下降至本季度的92.3%。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其营销费用是最大的支出。此前,传统点位竞争采用直营模式,共享充电宝企业要用进场费来吸引新点位或挽留现有点位付出的开支,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优质点位共享充电企业都在抢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点位之争已从抢数量变成抢质量,一些人流量大、充电设施不足的稀缺场地,是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必争之地,这就意味着入场费和给予商家的分成费的增加。

为了应对直营模式带来的压力,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在进行战略调整,开拓代理模式,怪兽充电推出的“直助代”模式,由当地直营团队招募并发展代理商,从最新财报披露的数据看,该公司目前代理点位占比已至47.4%,较二季度43.2%的占比,提升4个点。

怪兽充电COO徐培峰表示:“我们继续将‘直代并驱’作为当前市场拓展的主要策略。我们在4月份推出了‘直助代’计划,为直营业务拓展人员开辟了一条能高效提升怪兽充电网络覆盖的新途径。在‘直助代’计划推动下,我们第三季度新增超过2000位渠道合作伙伴。我们的运营团队可以采取直营或渠道模式,共同提升怪兽充电的市场占有率。”

代理点位占比的逐步提升,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让怪兽充电在营销费用上的开支有一定的收缩空间,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怪兽充电重回盈利时代还有多远?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常态化,共享充电行业也将迎来复苏。

疫情的不可抗力以及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下,让怪兽充电营收压力越来越大。

从怪兽充电的收入来源看,其严重依赖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疫情影响下,餐饮、休闲娱乐、酒店、购物等核心场景,以及医院、交通枢纽等高人流量的场所,在疫情管控下关闭或者限流,人们线下社交活动减少,共享充电宝租用的人次、时长和频次下降,均会限制移动充电业务的营收规模。

数据显示,2022年Q3,怪兽充电实现8.15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12.4%,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滑。其中,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7.91亿元,同比减少11,7%。

需要指出的是,共享充电本质上是一个流量生意,谁覆盖的场景规模广、谁拥有的点位多,谁就能在行业中确保领先的优势。目前共享充电行业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移动设备充电租赁,而这项业务并没有很高的护城河。这项收入的规模与网络覆盖点位的多少有着决定性的关联,这也就是为何共享充电行业的从业者都在疯狂争夺点位覆盖。

共享充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对于共享充电服务刚需。当下的人们对手机的重度依赖,让人们产生手机电量焦虑,当手机电量严重不足时,人们很难会因为5-10元的费用而拒绝租用共享充电宝为手机充电,这也就催生了共享充电宝租赁的生意。

共享充电是刚需,但需求存在低频的特点,况且美团等巨头的加入,让共享充电行业赚钱变得更加难了。

从盈利方面来讲,虽然报告期内净亏损环比大幅收窄,但今年三季度9580万的净亏损,依旧高于上年同期7940万的净亏损额。成本和费用的硬性支出,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成本方面,怪兽充电的主营成本主要包含充电设备等机器折旧以及销售成本。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怪兽充电在线共享充电宝数量为640万。

需要提醒的是,怪兽充电选择的折扣方式,移动电源和机柜分别以三年和五年为期限折旧,也就是说怪兽充电是按照时间来折旧,而非按照充放循环次数来折旧,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否被消费者取用,能否带来收入,时间期限到就要折旧,即便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的流出,但却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增加公司盈利的压力。

共享充电行业提升利润的最惯用的方式就是提价,前段时间#共享充电宝涨“疯”#、#共享充电宝10元1小时#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共享充电宝也被冠上“价格刺客”、“嫌弃包”等名头。

单一用户租用的频次和使用时长,随着价格的上涨,为企业贡献的营收额就越高。然而,共享充电宝企业无底线地价格疯涨,充电慢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此外,下沉市场用户收入水平相对一线城市要低,且下沉市场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比一线用户更高,持续地提价会造成下沉市场用户的流失。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尤其进入12月份后,消费场景复苏的信号越发强烈。与此同时,线下消费也出现了明显回暖的迹象。政策暖风频吹,人们出行的需求得到逐步释放,在利好旅游业的同时,共享充电这一与线下消费服务密切相关的行业,随着人们线下社交、消费复苏,也将迎来利好反弹,怪兽充电作为行业头部,也将受益。

未来,怪兽充电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将是美团等围绕本地生活提供服务的平台,公司未来想要扭亏为盈,重回盈利时代,将是对公司运营效率的重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