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助力农村基层应对疫情,中央再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助力农村基层应对疫情,中央再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有很大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弥补这种失衡,国家对于基层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当前新冠疫情正在全国发展,保障医疗资源薄弱地区重点人群的就医需求成为重中之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中国医疗资源分配的现状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有何重要意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武汉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培刚向界面新闻介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是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一方面是从供给侧结构出发,有利于推动医疗产业的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民生的硬需求。

王培刚介绍,从宏观层面考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国家在这方面作出很多努力,当前恰逢防疫措施调整的契机,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人民健康供给侧的端口向基层下移。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满足医疗落后地区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此外,他指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还有利于促进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达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基本目标,能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医疗资源布局的优化,可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运行管理体系,促进医疗资源运用效率提升,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近期,全国多地正在迎来感染高峰,农村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疫情应对能力处于弱势,元旦和春节的返乡潮即将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稳度过这一轮疫情?

王培刚认为,首先要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医疗物资储备保障目录。县级政府需要建立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及配送中心,建立应急物资的保障、生产和流通网络。“目前疫情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城市,县级、农村还有一个时间窗口,千万不能等待,一定要快速响应。”王培刚说。

此外,还要完善硬件设施,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要推动方舱医院按照国家要求转为亚定点医院,加强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各地应对县级医院进行防疫应急培训。同时,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乡镇管理网络实现对接,将村干部、乡村医生、志愿者都纳入健康管理的工作中来,并进行相应培训。

王培刚介绍,农村人口居住更加分散,就医困难程度更大,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摸清摸透,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及时评估重点人群的医疗需求,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此外,农村的老人、儿童居多,均属于重点人群,他们的医疗健康意识和城市人群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要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提升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1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家,占比45%。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占比52%。目前,河南、山东、湖北、兵团和浙江发热诊室(门诊)设置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其他省市正在加快建设。

2022年12月1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还印发《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支持保障力度,疏通瓶颈,破除障碍,解决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际上是广泛普遍存在的。”王培刚介绍,一方面,医护人员和医疗床位资源的供需匹配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例如,北京上海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医护人员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省份,而东三省、陕甘宁等地区人均医护资源偏少,但人均床位数较为充足。

另一方面,目前优质医疗资源都还是汇聚于经济发达地区。例如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基本上占到全国总量的1/4,而广东一省的三甲医院数量也基本上相当于整个西北地区三甲医院数量的总和。

王培刚介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体现在城乡供给的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与医院之间的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集中于基础疾病的诊疗服务,先进设备数和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面临着高层次学历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也制约了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提供和保障。

他表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有很大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弥补这种失衡,国家对于基层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增。同时,也有一些较好的用人机制,例如县域层面的医联体建设、“县聘乡管”机制以及晋升职称时对基层服务经历的要求等,有利于医疗服务人员的下沉。

具体还可采取哪些措施?王培刚介绍,首先,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供给,要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抓手,以病人外转率比较高的科室,例如心血管、呼吸等学科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2022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曾发布《关于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王培刚介绍,区域医疗中心是由优优质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市级和县级大型公立医院牵头组建的,上下级医疗机构形成的一种联合体。一般从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目前国家的布局已接近尾声,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推动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工作,推动老弱贫边地区从输血到造血的医疗发展模式转变。同时,推动医联体建设,促进医联体内部的同质化管理,打通人才资源双向流通,促进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

王培刚认为,地方上还可以结合中央精神,加强智慧医院和远程医疗的建设,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的作用,减轻边远地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助力农村基层应对疫情,中央再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有很大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弥补这种失衡,国家对于基层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当前新冠疫情正在全国发展,保障医疗资源薄弱地区重点人群的就医需求成为重中之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中国医疗资源分配的现状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有何重要意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武汉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培刚向界面新闻介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是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一方面是从供给侧结构出发,有利于推动医疗产业的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民生的硬需求。

王培刚介绍,从宏观层面考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国家在这方面作出很多努力,当前恰逢防疫措施调整的契机,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人民健康供给侧的端口向基层下移。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满足医疗落后地区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此外,他指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还有利于促进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达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基本目标,能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医疗资源布局的优化,可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运行管理体系,促进医疗资源运用效率提升,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近期,全国多地正在迎来感染高峰,农村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疫情应对能力处于弱势,元旦和春节的返乡潮即将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稳度过这一轮疫情?

王培刚认为,首先要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医疗物资储备保障目录。县级政府需要建立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及配送中心,建立应急物资的保障、生产和流通网络。“目前疫情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城市,县级、农村还有一个时间窗口,千万不能等待,一定要快速响应。”王培刚说。

此外,还要完善硬件设施,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要推动方舱医院按照国家要求转为亚定点医院,加强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各地应对县级医院进行防疫应急培训。同时,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乡镇管理网络实现对接,将村干部、乡村医生、志愿者都纳入健康管理的工作中来,并进行相应培训。

王培刚介绍,农村人口居住更加分散,就医困难程度更大,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摸清摸透,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及时评估重点人群的医疗需求,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此外,农村的老人、儿童居多,均属于重点人群,他们的医疗健康意识和城市人群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要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提升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1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家,占比45%。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占比52%。目前,河南、山东、湖北、兵团和浙江发热诊室(门诊)设置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其他省市正在加快建设。

2022年12月1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还印发《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支持保障力度,疏通瓶颈,破除障碍,解决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际上是广泛普遍存在的。”王培刚介绍,一方面,医护人员和医疗床位资源的供需匹配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例如,北京上海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医护人员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省份,而东三省、陕甘宁等地区人均医护资源偏少,但人均床位数较为充足。

另一方面,目前优质医疗资源都还是汇聚于经济发达地区。例如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基本上占到全国总量的1/4,而广东一省的三甲医院数量也基本上相当于整个西北地区三甲医院数量的总和。

王培刚介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体现在城乡供给的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与医院之间的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集中于基础疾病的诊疗服务,先进设备数和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面临着高层次学历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也制约了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提供和保障。

他表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有很大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弥补这种失衡,国家对于基层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增。同时,也有一些较好的用人机制,例如县域层面的医联体建设、“县聘乡管”机制以及晋升职称时对基层服务经历的要求等,有利于医疗服务人员的下沉。

具体还可采取哪些措施?王培刚介绍,首先,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供给,要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抓手,以病人外转率比较高的科室,例如心血管、呼吸等学科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2022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曾发布《关于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王培刚介绍,区域医疗中心是由优优质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市级和县级大型公立医院牵头组建的,上下级医疗机构形成的一种联合体。一般从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目前国家的布局已接近尾声,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推动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工作,推动老弱贫边地区从输血到造血的医疗发展模式转变。同时,推动医联体建设,促进医联体内部的同质化管理,打通人才资源双向流通,促进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

王培刚认为,地方上还可以结合中央精神,加强智慧医院和远程医疗的建设,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的作用,减轻边远地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