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的成都考古中心在青羊区举行了落成仪式。成都考古中心位于浣花溪旁,在杜甫草堂北门不远处,是最新建设的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创研发、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位于中心一楼的公众考古中心《考古·成都》陈列展厅中,第一件与观众相遇的重磅文物便是首次常设展出的“成都矛”。走进“考古·成都”展厅,“成都矛”正挂在墙的中央。这把青铜矛的中端前方罩有一面放大镜,靠近一些,可以清楚地辨认出上面古雅秦篆阴刻的“成都”二字。“成都矛”带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为人们讲述一段成都制造的精彩故事。它既印证了至少在战国晚期成都的城市称谓就已存在,也见证了那时成都制造业的欣欣向荣。
步入展厅,便踏上了一条跨越千年光阴的“考古之路”。透明地板下模拟出了商周时期的红烧土路、唐宋时期的砖铺路、明清时期更加规整的大块石板路面,让观众循着历史的时间线走进一个充满奥秘的考古世界。
更多的精美文物,呈现在展览的第二部分“考古百年”中。“考古百年”四个单元——寻迹古蜀源流、重奏秦汉华章、再现锦城盛景、传承天府文化,按照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展示了成都考古历年来的重大发现成果及其代表文物。该部分以成都考古发掘的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侧重考古过程与文物保护手段的讲述,让更多人实实在在看到考古工作到底是做什么,深入直观地了解有关考古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讲好考古故事,描绘成都文明发展画卷。
其中,镇馆之宝——2000年在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出土的“古蜀第一床”——首次在常设展中公开亮相。这件漆床是中国目前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结构最为复杂、保存最完整的漆床,为研究古蜀国社会、文字、艺术、漆器制造及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来自战国晚期商业街船棺合葬墓的漆床,经历过约2400年的风霜,已经十分脆弱,在出土后,文保人员花了十多年时间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才最终让漆床以原来的面貌呈现在公众眼前。
“成都考古中心展现了成都的考古成果,让老百姓见证成都历史的发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介绍,“成都考古中心还拥有科技考古、文物修复实验室,以及考古数据中心、古建设计中心。成都考古中心将与博物馆,甚至考古博物馆错位发展,通过系列全方位地呈现,让公众了解考古工作全过程,了解考古在干什么,考古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让公众了解考古,喜欢考古,支持考古。我们希望成都考古中心将成为成都又一文化地标。”
成都考古中心正式运行后,将以社教活动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喜欢考古的朋友可关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信服务号“成都考古”,官方微信订阅号“成都考古ArchaeologyofChengdu”所发布的活动预告,预约参加。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3/21 17: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