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仍未结束,俄乌冲突硝烟弥漫,无数人的生命因此而消逝。与此同时,许多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也在这一年离开了我们。
他们的名字,都曾与过去半个世纪中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也构成了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主要图景。在2022年即将过去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们。
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
2022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因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6岁。
江泽民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江泽民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里去世,享年96岁。她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年长的君主。
在位70年间,伊丽莎白二世亲历大英帝国在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去殖民化,英联邦的不断巩固,同时也目睹了大不列颠从开创全球化到选择退出欧盟,从阶级划分严格的社会变得多元化和平等。她还见证了现代君主制的兴起,并对社交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持开放态度。
在这个动荡变革的时代,她向英国和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稳定且坚韧的形象,对英国公众乃至英联邦维持对君主制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与希腊王子菲利普·蒙巴顿长达74年的婚姻也一直为人称道,后者于2021年4月去世,享年99岁。两人一同抚育了四个子女。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长子查尔斯继位,为查尔斯三世。
苏联末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2022年8月30日,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作为苏联历史上唯一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最被广泛认可的功绩是参与终止美苏冷战,并因此获得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
1985年3月,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年轻的领导人。担任总书记期间,他致力于经济自由化改革和政治民主化改革,并与美国签下重要军控条约“中导条约”,在推动冷战结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戈尔巴乔夫还下令撤军阿富汗,结束了长达10年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访问中国,推动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以及同意德国加入北约等。
但这一系列举动引发了苏联政界高层不满。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遭到软禁,并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自动解散苏共中央。当年12月8日,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在未告知戈尔巴乔夫的情况下,宣布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街头发表演讲时遭枪击身亡,享年67岁。他是日本二战以来最年轻的日本首相,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
作为过去几十年中最知名的日本政治家,他的第一个首相任期开始于2006年,该任期短暂且充满争议。但他在2012年意外复出,并两次成功连任、一直执政到2020年因健康原因辞职。
他最主要的政治遗产是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改革计划,其中包括大规模量化宽松、减税、扩大在基础设施和刺激项目上的支出,以及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等。同时安倍还致力于赋予妇女权利,提高妇女在劳动力中的参与度。
这一计划使日本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并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但他多次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否认“慰安妇”的存在,并着手修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也使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降至了近几十年的低点。
美国首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2022年3月23日,美国首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因癌症在华盛顿逝世,享年84岁。对于她的外交风格,有人评价称是坦率坚决、语出强硬,深信武力是实现美国战略或道义目标的最强有力支柱。
1937年5月15日,奥尔布赖特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外交官家庭。二战爆发后,她跟随家人为了躲避战火四处逃难,并最终流亡至美国。1993年1月,奥尔布赖特被时任总统克林顿任命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并在1997年成为美国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奥尔布赖特以佩戴胸针来传达她的外交政策信息。她用星条旗或老鹰胸针表达美国的坚强,有时用鸽子胸针表达对和平的期盼。奥尔布赖特生前收集了超过200个胸针,如今成为美国国家外交博物馆的一个展项。
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奥尔布赖特曾5次访华,并访问朝鲜,当时创下到访朝鲜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纪录。奥尔布赖特去世后,拜登下令白宫和其他联邦政府大楼等场地降半旗悼念。
美国前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
2022年10月24日,在奥巴马政府最后两年担任国防部长的卡特(Ashton Carter)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8岁。卡特在任时期将美军作战岗位向女性开放,并结束了不许跨性别者在军中服役的禁令。
卡特于1954年9月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早年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和历史双学位,之后在牛津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在1993年出任国防部部长助理之前,卡特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多年。
2014年底,时任总统奥巴马提名卡特出任国防部长。2015年卡特下令军队向女性开放所有岗位,撤销了不许女性执行作战任务的最后障碍,允许女性进入最危险和艰苦的特种突击部队岗位。第二年,他结束了不许跨性别者在美军服役的禁令。
阿联酋前总统扎耶德
2022年5月13日,阿联酋前总统哈利法·本·扎耶德(Sheikh Khalifa bin Zayed Al Nahyan)去世,享年73岁。他被认为带领阿联酋实现了在中东地区的崛起。
扎耶德于1948年出生于阿布扎比东部地区,是家中长子。在担任总统之前,他是阿布扎比王储,同时领导阿布扎比最高石油委员会,负责起草石油政策。他还领导着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阿布扎比投资局,管理着数千亿美元资产。
2004年,扎耶德从父亲(也是阿联酋创始人)手中接过总统职位。他在执政的头十年,主持了联邦政府和阿布扎比政府的重大重组,实施了数个现代化和发展项目,以及数十亿美元的投资。2008年,阿联酋在他的领导下度过金融危机。他的现代化政策被认为帮助阿联酋转变为地区强国。
2014年,上位10年的扎耶德中风并接受手术,自此以后,他就淡出了公众视线。全球最高建筑哈利法塔就是以他名字命名。在阿联酋政府为迪拜免除债务后,原迪拜塔被命名为哈利法塔。
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里亚
2022年7月8日,墨西哥前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Luis Echeverria)在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埃切维里亚于1970年至1976年担任墨西哥总统,在其任内,1972年墨西哥与中国建交,同时他也是首位访华的墨西哥总统。
埃切维里亚于1922年出生在墨西哥城,1944年进入国立政治大学攻读法律,获法学硕士学位。他在1970年继任墨西哥总统,任内执行经济改革,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深入进行土地改革,扩大社会保险、住房、交通运输计划;大量投资;兴建公共工程等。
197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日益衰落,世界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埃切维利亚提出对外关系多样化,同包括中国在内的70个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针对苏联当时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埃切维利亚坚决支持“第三世界”的理论,他主张“决不以一种依赖关系取代另一种依赖关系”;他的这一主张成为当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名言。
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
2022年7月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Mohammad Sanusi Barkindo)意外去世,享年63岁。他转变了欧佩克秘书长的角色,并督导推动了该产油国组织在市场中作用的扩大。
巴尔金多出生于1959年4月20日,是位土生土长的尼日利亚人,曾在该国外交部和能源部工作,自1992年起长期任职于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2016年8月1日他开始担任欧佩克秘书长职务,并在2019年连任,任期原定于2022年7月底结束。
在2016年国际油价大跌时,巴尔金多带领欧佩克成员达成协议,同意自2008年以来首次削减石油产量。同年,巴尔金多领导创建了被称作“欧佩克+”的组织,让欧佩克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重量级产油国结成联盟,以调节国际石油供应。在2020年疫情打击石油需求之际,巴尔金多还带领“欧佩克+”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减产。
巴尔金多去世后,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将他称作“国家当之无愧的使者”。
乌克兰前总统克拉夫丘克
2022年5月10日,乌克兰首任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因久病不愈去世,享年88岁。他是苏联时期的最后一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也是乌克兰独立后的首任总统。
克拉夫丘克于1934年出生在波兰共和国沃伦州(现乌克兰罗夫诺州)的农村家庭。1958年,他从基辅国立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两年后他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并一路晋升进入乌共高级领导层。
担任总统期间,他参与签署《别洛韦日协议》,苏联因此解散,“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同时,他还按照西方建议引入“休克疗法”,导致物价飞涨,寡头大发国难财,普通民众却被掏空了积蓄。1994年6月,执政不到4年的克拉夫丘克在一片骂声中下台。
乌克兰媒体大多称赞克拉夫丘克对乌克兰独立作出的贡献。俄罗斯方面则认为他是一位“恐俄”政治人物,克里姆林宫也未就克拉夫丘克去世向乌克兰表示哀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