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ESG先锋谈】霍金路伟:重视ESG中的“公司治理”,跨国企业如何避免合规问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ESG先锋谈】霍金路伟:重视ESG中的“公司治理”,跨国企业如何避免合规问题

ESG的“公司治理”纬度中,反腐问题应受到重视。跨国企业需如何建立日常、有系统的ESG体系,避免合规问题。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益

编辑 | 郑萃颖

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让人们对环境相关的话题有了更多的关注,但在ESG中,社会和治理议题也同等重要。

国际律师事务所霍金路伟在报告《Navigating Deep Waters》中提到,多年来ESG一直被视为“软”法律,但如今它已经成为潜在的诉讼来源。随着企业声誉和财务成本的问题愈发严重,各组织都在面临着如何驾驭越来越高的ESG期望。

核心问题之一是ESG管理的复杂性,区域、国家、国际和行业层面的ESG监管错综复杂,不同的框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上个月,欧盟理事会最终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CSRD生效意味着公司很快就需要披露有关可持续性事项的详细信息,对于非欧盟企业,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且在欧盟境内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净营业额超过4000万欧元的企业也属于CSRD披露义务范围内。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流程,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跨越国境处理ESG问题将更加复杂。

第三方风险同样也是重要因素。报告中提到,对于拥有复杂或者专业化程度很高供应链的企业,即使发现问题,他们也可能很难离开供应商,从而给公司合规团队增加压力。

界面新闻近日分别采访了国际律师事务所霍金路伟的三位合伙人,分别是霍金路伟香港办事处诉讼、仲裁及雇佣业务团队合伙人Antonia Croke,霍金路伟新加坡办事处调查、白领犯罪及欺诈业务团队合伙人 Nick Williams 和霍金路伟上海代表处诉讼、仲裁及雇佣事务合伙人Calvin Ding。

他们认为,ESG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未知领域,由于缺乏组织流程和标准的既定框架,使得合规团队难以制定计划。公司要想把ESG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而不是把它当成纸面上的东西,那就要进行内部化,将ESG合规融入公司的日常经营。

以下为采访记录:

ESG存在地区差异,反腐正成为公司治理板块重要内容

界面新闻:随着ESG逐渐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话题,亚洲和西方国家、以及在亚洲内部,如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之间是否有认识和实施差异?

Nick:欧洲、美国等西方社会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随着披露要求和投资者期望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些亚洲企业在ESG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当把目光转向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时,其中部分并没有发展完善的ESG合规体系,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使其更具有挑战性。同时,一些总部设在香港或新加坡但在中国大陆经营的国际公司面临着不同文化和法律的问题。ESG“S”社会责任和“G”公司治理并不是新的问题,而“E”在投资者期待方面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这是目前跨境投资最大的挑战之一。例如从采矿公司的角度来看用水对当地社区的影响,还有现在煤炭已经成为了某些投资者的禁区。

Antonia:许多总部在伦敦和欧洲的跨国公司现在在ESG方面走在前端,例如一些公司的高级管理岗位正在招募ESG方面的专精人才。对于许多公司而言,来自监管和股东方面的ESG压力的确存在。在新冠疫情后,由于一些上市公司恢复了线下的股东大会,有针对性的股东活动主义有所增加,这也是气候变化的抗议者的焦点所在。但我们还没有在中国香港或者新加坡看到这类现象出现的迹象,原因之一是文化和政治结构不同,另一个原因是香港地区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有所不同。现在澳大利亚也出现了很多基金,他们只投资于符合ESG的企业,和美国、欧洲有着更多相似之处。

界面新闻:公司治理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透明,在这个议题中,公司哪些环节容易出错?

Nick:我们看到客户出现的一般腐败问题或者是违反ESG的问题,往往都有第三方参与。一些公司在外国管辖范围内由于监管方面的考量,会依赖于第三方公司或者合资伙伴代替与本土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打交道,但这些非本土企业往往忽略了他们的第三方公司与合资伙伴在本地市场的所作所为,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他们没有考虑到一些特定项目的社会影响,这在农业、采矿业还有石油天然气等项目上非常常见。近年来我们的客户比过去更多地考虑这个问题,他们之前可能更注重于快速完成交易,但现在是否有损声誉也成为了他们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Calvin:就我个人的工作领域而言,出现法律风险最多的是反腐方面,体现在不断增加的巨额罚款。尤其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反腐出现了问题会涉及多个国家。比如一个企业在中国因反腐问题被中国政府调查惩罚,曝光后美国政府也会观察这些新闻,如果违反美国法律会进行平行调查。拿美国法举例,一个美国企业不可以贿赂海外的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在美国法下的定义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我们通常认为的公务员,也包括了一些国有企业。

界面新闻:这是跨国企业的反腐风险,有没有完全出现在中国境内的反腐风险法律案例呢?

Calvin:往往反腐合规风险最严重的一些行业,都是政府监管力度较高的,例如电信和医疗。因为他们总是需要新的审批、执照等,这些企业一定要做好反腐合规工作。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内控,那么每一次和政府接触都有可能是一个风险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比如员工发现公司有问题,会给管理层写邮件进行举报,也有人愿意直接向政府监督的部门进行汇报。

界面新闻:目前有很多公司都在ESG报告中设立了专门的反腐清廉章节,哪些这方面的指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Calvin:现在中国很多的大型公司会直接把这些信息放在网上,你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看到他们的反腐制度是什么,例如他们具体怎样要求自己的员工,每年做了多少场培训,热线电话收到了多少举报,他们又是如何处理这些举报。这些信息越透明,大家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就越高。公司公布这些信息表明他们确实做了内部调查,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合作伙伴都会很在乎这些信息。

企业需系统建立ESG合规程序,纳入日常经营

界面新闻:你们的报告中提到一些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才或技能,以及有时公司内部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个如何处理?

Nick:这其中会有一些代沟问题。通常来说,年轻一代更加关注ESG问题。我认为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我们如何捕捉与ESG报告相关的信息以及我们如何披露。很多公司需要如何采集并报告不同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的ESG信息方面的帮助,在如何精准地向上级报告相关信息方面,确实是缺乏人才。但近几年发展得很快,尤其是随着技术解决方案的部署加快了步伐。

Calvin:很多企业其实没有一个完整的ESG合规体系,不管是日常经营还是拓展其他地区业务,都需要有自己的合规政策体系。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纸面上的东西,要进行内部化,融入公司的日常经营。

界面新闻:在将ESG纳入公司的合规程序的过程中,哪些行业行动更快一些?

Antonia:出于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能源公司的行动更快。例如很多矿业公司和汽车公司,他们在监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些受到强监管的行业被迫尽快做出改变,而那些压力较小和中等的行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开启他们的ESG相关项目。同时,鉴于严格的监管环境,金融服务业也需要快速行动。此外,金融业的许多股东也希望他们能在ESG方面尽可能地走在前面。

Nick:这同时取决于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菲律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菲律宾很有可能转向诸如煤炭、核电之类的能源,而其他国家正在加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界面新闻:如果公司要进行合规程序内部化,应该怎么做?

Calvin: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教育员工,让公司的每一个层级,不管是管理层还是业务人员,都明白不能贪图短期利益导致长期利益受损。如果着眼于长期,通过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伤害了公司名誉、罚款甚至进监狱,这都是不值得的。公司的管理层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告诉全公司想要树立的企业文化,他们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管理层自己不服从公司的规定,这个往下推也会遇到困难。

界面新闻:但如果只靠内部教育和文化熏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避免法律风险?

Calvin:如果只有很好的公司文化但没有后续跟进,也是很难避免法律风险的,因此我们一般会建议公司推行一套完善的体系。例如常见的一种不当行为是企业通过第三方将贿赂款转给贿赂对象。那如何来避免这样的行为发生呢?公司可以设计相应制度,例如业务部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具有实质性的聘请理由。在聘用之前,做好尽职调查,确保聘用的第三方不是皮包公司。在签合同时,要明文规定反腐相关条款。同时公司也需要有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发生了问题要马上进行调查,及时进行后续处理,并和公司员工进行沟通,这样大家才知道公司的规章制度并不是一纸空文。

企业需要为“走出去”提前做准备,应对供应链风险

界面新闻:数据隐私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公司如何更好地保护好数据隐私?

Nick:澳大利亚一家大型的电信公司的系统近期遭到严重破坏,数百万人的数据被泄露。公司应该尽快采取行动,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但实际上,这些黑客的技术十分先进。最近亚洲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修改来完善数据隐私保护,例如印度尼西亚宣布对其数据隐私法的全面修改。但对于许多公司而言,如何在财务支出和保障数据隐私的举措之间保持平衡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界面新闻:公司在和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时候,具体会出现哪些ESG合规风险?

Calvin:企业在和第三方合作的时候,其实出现ESG风险很高。比如有可能供应链厂商为了争取到和大公司的合作,进行贿赂从而拿到合作机会。还有可能企业的供应商使用的原材料是不合规的,导致检查不合格后新闻只会报道企业的这个产品有问题,供应商原材料问题容易被忽视。因此,先期的尽职调查非常重要。在进行尽职调查时,首先要看供应商具体是做什么的,例如如果是家律师事务所,可能会出现贿赂法官;如果供应商是一家代加工工厂,那么可能它的风险更有可能是环境方面,是不是符合排放要求,是不是公平对待员工等。

界面新闻:如果一些中国的企业未来想要“走出去”,他们可以怎样更好地进行ESG风险管理?

Calvin: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打算发展海外业务。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做电商的,他们准备扩张到欧洲市场。欧洲对于劳动者的权益非常在乎,我的客户选择对其供应商做一个调查,选择供应商之前要派人进厂看安全问题有没有隐患、劳动者的待遇如何等。我认为一家中国企业如果想走出去,首先他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其次要熟悉当地法律。走出去需要很长的时间铺垫,例如寻找境外值得信赖的员工,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如果不提前熟悉并排除已经存在的风险,那么到时候就会来不及,所有的这些措施在作出扩展海外业务决定的时候就应该开始着手。

“一带一路”也有很多在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以这种基建项目为例,多边银行会给发展中国家拨款,负责基建建设的公司参与投标。近几年有的中国企业被多边银行制裁,严重的话会导致这家企业以后不能再参与多边银行参与投资的项目。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企业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贿赂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或者是在招投标书中造假,例如企业明明只做过两个水电站的项目,但是号称自己做过10个。多边银行制裁企业后,会将相关信息公布在网站上,那么对于企业日后的业务也会产生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ESG先锋谈】霍金路伟:重视ESG中的“公司治理”,跨国企业如何避免合规问题

ESG的“公司治理”纬度中,反腐问题应受到重视。跨国企业需如何建立日常、有系统的ESG体系,避免合规问题。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益

编辑 | 郑萃颖

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让人们对环境相关的话题有了更多的关注,但在ESG中,社会和治理议题也同等重要。

国际律师事务所霍金路伟在报告《Navigating Deep Waters》中提到,多年来ESG一直被视为“软”法律,但如今它已经成为潜在的诉讼来源。随着企业声誉和财务成本的问题愈发严重,各组织都在面临着如何驾驭越来越高的ESG期望。

核心问题之一是ESG管理的复杂性,区域、国家、国际和行业层面的ESG监管错综复杂,不同的框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上个月,欧盟理事会最终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CSRD生效意味着公司很快就需要披露有关可持续性事项的详细信息,对于非欧盟企业,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且在欧盟境内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净营业额超过4000万欧元的企业也属于CSRD披露义务范围内。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流程,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跨越国境处理ESG问题将更加复杂。

第三方风险同样也是重要因素。报告中提到,对于拥有复杂或者专业化程度很高供应链的企业,即使发现问题,他们也可能很难离开供应商,从而给公司合规团队增加压力。

界面新闻近日分别采访了国际律师事务所霍金路伟的三位合伙人,分别是霍金路伟香港办事处诉讼、仲裁及雇佣业务团队合伙人Antonia Croke,霍金路伟新加坡办事处调查、白领犯罪及欺诈业务团队合伙人 Nick Williams 和霍金路伟上海代表处诉讼、仲裁及雇佣事务合伙人Calvin Ding。

他们认为,ESG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未知领域,由于缺乏组织流程和标准的既定框架,使得合规团队难以制定计划。公司要想把ESG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而不是把它当成纸面上的东西,那就要进行内部化,将ESG合规融入公司的日常经营。

以下为采访记录:

ESG存在地区差异,反腐正成为公司治理板块重要内容

界面新闻:随着ESG逐渐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话题,亚洲和西方国家、以及在亚洲内部,如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之间是否有认识和实施差异?

Nick:欧洲、美国等西方社会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随着披露要求和投资者期望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些亚洲企业在ESG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当把目光转向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时,其中部分并没有发展完善的ESG合规体系,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使其更具有挑战性。同时,一些总部设在香港或新加坡但在中国大陆经营的国际公司面临着不同文化和法律的问题。ESG“S”社会责任和“G”公司治理并不是新的问题,而“E”在投资者期待方面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这是目前跨境投资最大的挑战之一。例如从采矿公司的角度来看用水对当地社区的影响,还有现在煤炭已经成为了某些投资者的禁区。

Antonia:许多总部在伦敦和欧洲的跨国公司现在在ESG方面走在前端,例如一些公司的高级管理岗位正在招募ESG方面的专精人才。对于许多公司而言,来自监管和股东方面的ESG压力的确存在。在新冠疫情后,由于一些上市公司恢复了线下的股东大会,有针对性的股东活动主义有所增加,这也是气候变化的抗议者的焦点所在。但我们还没有在中国香港或者新加坡看到这类现象出现的迹象,原因之一是文化和政治结构不同,另一个原因是香港地区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有所不同。现在澳大利亚也出现了很多基金,他们只投资于符合ESG的企业,和美国、欧洲有着更多相似之处。

界面新闻:公司治理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透明,在这个议题中,公司哪些环节容易出错?

Nick:我们看到客户出现的一般腐败问题或者是违反ESG的问题,往往都有第三方参与。一些公司在外国管辖范围内由于监管方面的考量,会依赖于第三方公司或者合资伙伴代替与本土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打交道,但这些非本土企业往往忽略了他们的第三方公司与合资伙伴在本地市场的所作所为,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他们没有考虑到一些特定项目的社会影响,这在农业、采矿业还有石油天然气等项目上非常常见。近年来我们的客户比过去更多地考虑这个问题,他们之前可能更注重于快速完成交易,但现在是否有损声誉也成为了他们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Calvin:就我个人的工作领域而言,出现法律风险最多的是反腐方面,体现在不断增加的巨额罚款。尤其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反腐出现了问题会涉及多个国家。比如一个企业在中国因反腐问题被中国政府调查惩罚,曝光后美国政府也会观察这些新闻,如果违反美国法律会进行平行调查。拿美国法举例,一个美国企业不可以贿赂海外的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在美国法下的定义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我们通常认为的公务员,也包括了一些国有企业。

界面新闻:这是跨国企业的反腐风险,有没有完全出现在中国境内的反腐风险法律案例呢?

Calvin:往往反腐合规风险最严重的一些行业,都是政府监管力度较高的,例如电信和医疗。因为他们总是需要新的审批、执照等,这些企业一定要做好反腐合规工作。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内控,那么每一次和政府接触都有可能是一个风险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比如员工发现公司有问题,会给管理层写邮件进行举报,也有人愿意直接向政府监督的部门进行汇报。

界面新闻:目前有很多公司都在ESG报告中设立了专门的反腐清廉章节,哪些这方面的指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Calvin:现在中国很多的大型公司会直接把这些信息放在网上,你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看到他们的反腐制度是什么,例如他们具体怎样要求自己的员工,每年做了多少场培训,热线电话收到了多少举报,他们又是如何处理这些举报。这些信息越透明,大家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就越高。公司公布这些信息表明他们确实做了内部调查,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合作伙伴都会很在乎这些信息。

企业需系统建立ESG合规程序,纳入日常经营

界面新闻:你们的报告中提到一些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才或技能,以及有时公司内部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个如何处理?

Nick:这其中会有一些代沟问题。通常来说,年轻一代更加关注ESG问题。我认为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我们如何捕捉与ESG报告相关的信息以及我们如何披露。很多公司需要如何采集并报告不同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的ESG信息方面的帮助,在如何精准地向上级报告相关信息方面,确实是缺乏人才。但近几年发展得很快,尤其是随着技术解决方案的部署加快了步伐。

Calvin:很多企业其实没有一个完整的ESG合规体系,不管是日常经营还是拓展其他地区业务,都需要有自己的合规政策体系。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纸面上的东西,要进行内部化,融入公司的日常经营。

界面新闻:在将ESG纳入公司的合规程序的过程中,哪些行业行动更快一些?

Antonia:出于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能源公司的行动更快。例如很多矿业公司和汽车公司,他们在监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些受到强监管的行业被迫尽快做出改变,而那些压力较小和中等的行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开启他们的ESG相关项目。同时,鉴于严格的监管环境,金融服务业也需要快速行动。此外,金融业的许多股东也希望他们能在ESG方面尽可能地走在前面。

Nick:这同时取决于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菲律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菲律宾很有可能转向诸如煤炭、核电之类的能源,而其他国家正在加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界面新闻:如果公司要进行合规程序内部化,应该怎么做?

Calvin: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教育员工,让公司的每一个层级,不管是管理层还是业务人员,都明白不能贪图短期利益导致长期利益受损。如果着眼于长期,通过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伤害了公司名誉、罚款甚至进监狱,这都是不值得的。公司的管理层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告诉全公司想要树立的企业文化,他们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管理层自己不服从公司的规定,这个往下推也会遇到困难。

界面新闻:但如果只靠内部教育和文化熏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避免法律风险?

Calvin:如果只有很好的公司文化但没有后续跟进,也是很难避免法律风险的,因此我们一般会建议公司推行一套完善的体系。例如常见的一种不当行为是企业通过第三方将贿赂款转给贿赂对象。那如何来避免这样的行为发生呢?公司可以设计相应制度,例如业务部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具有实质性的聘请理由。在聘用之前,做好尽职调查,确保聘用的第三方不是皮包公司。在签合同时,要明文规定反腐相关条款。同时公司也需要有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发生了问题要马上进行调查,及时进行后续处理,并和公司员工进行沟通,这样大家才知道公司的规章制度并不是一纸空文。

企业需要为“走出去”提前做准备,应对供应链风险

界面新闻:数据隐私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公司如何更好地保护好数据隐私?

Nick:澳大利亚一家大型的电信公司的系统近期遭到严重破坏,数百万人的数据被泄露。公司应该尽快采取行动,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但实际上,这些黑客的技术十分先进。最近亚洲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修改来完善数据隐私保护,例如印度尼西亚宣布对其数据隐私法的全面修改。但对于许多公司而言,如何在财务支出和保障数据隐私的举措之间保持平衡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界面新闻:公司在和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时候,具体会出现哪些ESG合规风险?

Calvin:企业在和第三方合作的时候,其实出现ESG风险很高。比如有可能供应链厂商为了争取到和大公司的合作,进行贿赂从而拿到合作机会。还有可能企业的供应商使用的原材料是不合规的,导致检查不合格后新闻只会报道企业的这个产品有问题,供应商原材料问题容易被忽视。因此,先期的尽职调查非常重要。在进行尽职调查时,首先要看供应商具体是做什么的,例如如果是家律师事务所,可能会出现贿赂法官;如果供应商是一家代加工工厂,那么可能它的风险更有可能是环境方面,是不是符合排放要求,是不是公平对待员工等。

界面新闻:如果一些中国的企业未来想要“走出去”,他们可以怎样更好地进行ESG风险管理?

Calvin: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打算发展海外业务。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做电商的,他们准备扩张到欧洲市场。欧洲对于劳动者的权益非常在乎,我的客户选择对其供应商做一个调查,选择供应商之前要派人进厂看安全问题有没有隐患、劳动者的待遇如何等。我认为一家中国企业如果想走出去,首先他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其次要熟悉当地法律。走出去需要很长的时间铺垫,例如寻找境外值得信赖的员工,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如果不提前熟悉并排除已经存在的风险,那么到时候就会来不及,所有的这些措施在作出扩展海外业务决定的时候就应该开始着手。

“一带一路”也有很多在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以这种基建项目为例,多边银行会给发展中国家拨款,负责基建建设的公司参与投标。近几年有的中国企业被多边银行制裁,严重的话会导致这家企业以后不能再参与多边银行参与投资的项目。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企业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贿赂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或者是在招投标书中造假,例如企业明明只做过两个水电站的项目,但是号称自己做过10个。多边银行制裁企业后,会将相关信息公布在网站上,那么对于企业日后的业务也会产生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